西西河

主题:闲谈苏德战争——苏联元帅全攻略 -- napolen

共:💬69 🌺32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完全原创,如假包换:)
家园 7.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2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续):

斯大林格勒会战

如果说莫斯科会战让许多战时元帅们登上明星舞台,走上元帅之路的话,那么斯大林格勒会战则帮助他们拿到了元帅之路的最终桂冠,并且帮助另外一些人走上元帅之路。

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这两位公认的苏联职业军人的第一、第二号人物,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刚结束的时候获得了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们在策划和协调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伟大功绩(虽然当时朱可夫正在协调突破列宁格勒合围圈的战斗)。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第一次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甚至比给斯大林自己授予元帅军衔还要早(1943.3.6)!本来斯大林是打算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同时晋升的,但是考虑到华西列夫斯基还只是上将,不宜破格提升,而且当朱可夫是大将总参谋长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才不过是个少将,让他们同时晋升元帅可能会引起朱可夫的不快。因此斯大林于1943年1月18日先晋升华西列夫斯基为大将,29天之后,2月16日,再晋升他为元帅,这样的晋升速度实在是旷古罕见啊(让人想起了杨威利)!

我们的老相识,罗科索夫斯基和叶廖缅科也参加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分别担任负责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司令员。叶廖缅科在这里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他第二次从医院出来之后,毅然主动请缨,到当时最危急、被许多人认为是毫无希望的斯大林格勒战线来。经过一年多战争的锻炼和多次失败的洗礼,叶廖缅科以及不再是那个盲目自信的叶廖缅科了。他很好的把握了城市攻防战的特点,以劣势兵力顶住并吸引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同时他也正确处理了防御与反攻的关系,顶住前线指挥员的压力,适时而节约的使用预备队,坚决保证战略预备队的隐蔽集结和专门用于反攻。叶廖缅科在斯大林格勒的表现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这也帮助他摘掉了吹牛皮的败将的帽子(他在基辅战役前曾信誓旦旦的保证会“粉碎古德里安这个流氓”,保卫好西南方面军侧翼,结果他非但没有保护好西南方面军,反而在此后的莫斯科会战中让“古德里安这个流氓”把他自己的方面军给“粉碎”了),奠定了成为准战时元帅的基础。然而,他在基辅战役和莫斯科会战中给人们留下的负面印象是一时难以完全抹去的,所以在会战的最后阶段,斯大林命令将参加围困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转隶给顿河方面军,由罗科索夫斯基统一指挥歼灭被围德军的战斗。从战术上来看,由一个人来全权负责歼灭被围德军是有道理的,但是由哪一个人来负责就要看最高统帅的感觉了(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那次斯大林最后把歼灭敌军的荣誉交给了科涅夫而不是瓦图金)。虽说斯大林格勒防御阶段的硬仗都是叶廖缅科打的,一旦失败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是叶廖缅科背的,但是斯大林就是看罗科索夫斯基比看叶廖缅科顺眼,有啥办法呢?这个种子说到底也是叶廖缅科当初自己种下的呀。据赫鲁晓夫回忆,叶廖缅科当时难过得都哭了(50岁的人啊,指挥几十万大军的方面军司令啊),但是也一样没用。叶廖缅科之所以只能做准战时元帅而没能做上战时元帅,恐怕跟斯大林的心结也是有关系的。罗科索夫斯基在拿到了全歼保罗斯集团的桂冠之后,他的战时元帅的位置也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还有两位战时元帅也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崛起的,就是托尔布欣元帅和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托尔布欣元帅当时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7集团军,属于大反攻时的突击集团。他们在反攻的第一天就突破了德军的防御,保障快速集群进入突破口,3天之后与西南方面军(瓦图金指挥)的快速集群会师,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德军重兵集团的合围。这一教科书式的经典攻势取得成功,托尔布欣功不可没。马利诺夫斯基时任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员。该集团军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战略预备队,本来是准备用于歼灭保罗斯集团的,但曼施坦因指挥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从科捷利尼科沃方向发起了凶猛的进攻,试图为保罗斯解围。苏军决定将近卫第2集团军转用于阻击曼施坦因。马利诺夫斯基指挥部队沿梅什科瓦河组织了牢不可破的防御,让德国人在上面碰得头破血流(这一战役后来被苏联作家邦达列夫写入了《热的雪》这部小说,马利诺夫斯基在其中化名为久宋诺夫,是一位异常沉着坚毅的人物)。马利诺夫斯基接着又发起反击,与友邻一起将德军击退了150-200公里,连攻击出发点科捷利尼科沃都攻下了。顿河集团军群的德国人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问题了......如同莫斯科会战后的罗科索夫斯基和戈沃罗夫一样,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也取得了方面军司令员的位置。马利诺夫斯基先干了一个月的南方面军司令员(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编,也就是接叶廖缅科的班),然后转去西南方面军,而托尔布欣接他的班担任南方面军司令员。他们两个将从此成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搭档,并肩横扫东南欧,并由于在同一次战役中的辉煌成就一同成为光荣的苏联元帅。当这两位当初的集团军司令成为元帅的时候,当初的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却还在大将位置上徘徊,看着大本营颁布的晋衔令的时候,他的心里大概多半会有些酸酸的吧。有趣的是,其实马利诺夫斯基也曾经有过和叶廖缅科类似的遭遇。早在1941年12月,他就因在战争初期的杰出表现当上了南方面军司令员,但在之后的哈尔科夫战役中却被打得大败,没有保护好西南方面军的侧翼(跟叶廖缅科惊人的相似啊!),导致西南方面军突击集团被德军合围。他也因此丢了方面军司令员的职位,改任集团军司令员。不过马利诺夫斯基东山再起的过程无疑比叶廖缅科顺利,也许是因为他所犯的错误没有叶廖缅科那么多,代价也没那么大,因此给斯大林留下的负面印象也没那么深的缘故吧。

家园 恩兄台为什么不写一两篇哪?

可不要学我呀。

家园 花花,不过“一进门就说”后面怎么没有了?
家园 总得要给我点时间写吧,写总是没有看得快呀
家园 一进门儿就说:先给我喝口水,。。。

家园 8.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3

库尔斯克会战

现在已经是1943年了,同志,难道你还没有在哪一次战役里大大的露一次脸,当上方面军司令员吗?不过,没有也没关系,现在还剩最后一次露脸的机会——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这一仗干得好,就算战时元帅当不上,当个准战时元帅还是有希望的!

在这次战役中,除了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这一群我们熟悉的老面孔又在四处忙忙碌碌,为自己增添新的星星之外,还有两个新面孔,或是半新不旧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科涅夫和巴格拉米扬。

严格来说,科涅夫对我们已经不再陌生了。他的形象早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看过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人们,想必不会忘记他向大本营的代表们解释退却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战斗形式,而伏罗希洛夫元帅冲着他大吼“我想知道你这种复杂的战斗形式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的场面吧。应该说,科涅夫在战争前期的表现是优劣参半,因而他的元帅地位也始终是上上下下忽忽悠悠的站不稳当。但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他的军事指挥艺术越来越成熟,打得胜仗越来越精彩,到最后不仅成为战时元帅,而且成为战时元帅中最强的之一,能够跟朱可夫并肩突击柏林,而且还要跟副最高统帅较较劲。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科涅夫担任草原方面军(也有音译作斯捷普方面军的)司令员。这个方面军不是拿来阻击德军进攻的,而是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战略预备队,准备投入反攻用的。以方面军级的战略军团组成预备队,专门用于反攻,这在人类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这说明了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工业实力和军事学术都到了极高的境界。想象一下,当曼施坦因的部队拼死拼活的啃了半个月的苏军防御阵地,已经筋疲力尽的时候,突然发现50多万已经在后方养了几个月的膘、等打仗都等得不耐烦了的俄国彪形大汉,开着一千多辆坦克迎头猛冲过来,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当然,最后这个宏伟的画面并没有完全实现。在防御阶段中,为了阻击德军突击集团,草原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被调给第一线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图金),而几个在前线受到损失,需要整补的集团军(如近卫第7集团军,69集团军)被换给了草原方面军。这一决定后来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预备队使用得过早了,削弱了后来反攻(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力量,也有人认为使用预备队对于阻止德军的攻势是很关键的——如果连德国人的进攻都阻止不了,还谈什么反攻?但不管怎么样,草原方面军转入反攻的时候还是有好几个新锐集团军的,三四十万彪形大汉、几百辆坦克还是有的。科涅夫和瓦图金携手,撵着曼施坦因的屁股猛揍。转入进攻后的第三天就拿下了别尔哥罗德(同日,苏军在北线的反攻也获得胜利,攻克了奥廖尔,我们即将介绍的另一个大牛人巴格拉米扬就在这次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这一胜利,斯大林命令在莫斯科鸣放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礼炮(124门火炮12响)。18天后,草原方面军又攻克了以经历了多次拉锯战而闻名的乌克兰工业首都——哈尔科夫(在谈卫国战争历史的时候,如果要说哈尔科夫战役,就必须指出是哪一年的哪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莫斯科又第一次鸣放了二级礼炮(224门火炮20响)。两个第一次礼炮都是为科涅夫而鸣,元帅的肩章在炮声中已经浮现出来了。

再来看看我们那位运气好得出奇的少数民族(亚美尼亚)元帅巴格拉米扬同志。他在带着那个连从二号大陷阱——基辅合围圈中突围出来之后,做了西南方面军和西南方向总指挥部的参谋长。也许是这段时间的运气指标已经被透支殆尽的缘故吧,他像叶廖缅科、马利诺夫斯基一样,也犯了一次错误,那就是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不要跟这次弄混了哦)。作为参谋长,巴格拉米扬是战役计划的主要制度者之一,那么自然也免不了要为战役的惨败负上些责任。他被降职为集团军参谋长,后来又调去西方面军做了16集团军的司令员(这也是个牛人辈出的集团军啊,他的前任是罗科索夫斯基,再前任是卢金),打了几个胜仗之后,该集团军被改编为近卫11集团军(最后一个近卫合成集团军)。库尔斯克会战中,北线德军是先被击退的。7月12日(此时瓦图金在南线正和曼施坦因打得火热),苏军开始了库图佐夫作战,即奥廖尔进攻战役。作为西方面军主要突击力量的近卫11集团军,在巴格拉米扬的指挥下狂扁当面的德军。巴格拉米扬在7公里的突击正面上集中了两个近卫步兵军和包括坦克第5军在内的几乎全部加强部队,平均一公里的正面上有一万多个彪形大汉、200多门火炮和几十辆坦克(巴格拉米扬的回忆录里曾经提到,他当集团军作战部长的时候曾经对集团军司令员把兵力火力分散在很宽的正面上的做法颇感不满,现在他做集团军司令了,可以爱怎么集中兵力就怎么集中兵力了)。在战役的第一天,近卫11集团军就突破了德军的主要防御地带,第二天又砸烂了第二防御地带,7天前进了70公里。坦克第1军,第5军,25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先后从近卫11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里投入战斗。为了避免被合围,德军被迫不断从对付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里抽调兵马来应付巴格拉米扬,从而为中央方面军的胜利进攻铺平了道路。由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杰出表现,奥廖尔战役刚结束,8月27日,巴格拉米扬就被晋升为上将。一个多月之后,斯大林又打算让他去指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他当时表现很犹豫,因为该方面军有一个集团军的司令员也是上将,而且资历比巴格拉米扬还老。当他把这个考虑告诉斯大林时,最高统帅很痛快的说:这好办,那就晋升你做大将好啦。斯大林又看了看一同在场的安东诺夫(大将)和什捷缅科(中将),说:如果我们给什捷缅科同志也晋升一下军衔,是不是他以后工作起来会更方便些呢?安东诺夫连忙说那当然啦。于是斯大林命令立刻为他们起草晋衔令。三个哥们非常开心的回到宿舍,安东诺夫拿了一副自己的备用肩章给巴格拉米扬,巴格拉米扬再把自己的肩章摘下来给什捷缅科,同志们戴着新肩章,开心的喝起酒来(看看,火候到了,升官就是这么简单)。此后,巴格拉米扬一直在波罗的海沿岸作战,由指挥一个方面军,到同时协调几个方面军,逐步确定了自己准战时元帅的地位,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库尔斯克。

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军的将帅们谁有多大能耐,将取得什么样的地位,基本已经确定了。谁能当元帅,谁不能,基本上大家心里都有了个数。但是对那些能力威望还没有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那么突出的大将们来说,要最后坐稳元帅的宝座,还需要临门一脚,踢好了,就能当战时元帅,踢不好,说不定就只能做准战时元帅了,甚至于一辈子做个大将也有可能。

在这些临门一脚里,最精彩的就要数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了。虽然这次战役的知名度远不及前面提到的几次,但它却是被朱可夫元帅评价为卫国战争中最重要的几次战略性战役中的一次。在这次战役里,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并肩作战,发起向心突击。先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罗马尼亚军的防御,进而又合围了几乎整个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详细过程参见Mars的东线战役——罗马尼亚战役)。苏军在10天的时间里,歼灭了25万多德军,16万多罗马尼亚军,解放了苏维埃摩尔达维亚,迫降了罗马尼亚,而苏军仅损失了13197人(以上损失均指死亡和失踪),双方损失比是1:32!这样大的战果,这样小的代价,不仅在卫国战争中,而且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斯大林给予两位胜利者的奖赏是慷慨的,战役结束之后不过2个星期,他们就被先后提升为苏联元帅。

大胜之后又获得最高的荣誉,两位元帅当时可谓是春风得意之极了吧。如果是真的踢球的话,恐怕要脱掉衣服在草地上打滚了。

家园 【急电···绝密】致西西河最高统帅部及英雄版大本营:

悉大拿桶子连日来拼搏在英雄阵地,泼墨沙场战功累累,一干俄酋尽擒掌间,实无愧英雄版面之又一颗喷薄跃出的闪烁新星!

诚盼最高统帅部及大本营于大拿桶子是役全面告捷后,鸣其礼炮,授其勋章,封其领地,升其军衔为感!

我等将以伏特加配腌黄瓜黑面包熏鱼干鱼籽酱同贺之。

家园 9. 苏联元帅三忌

苏联元帅三忌: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真能按照我们这份苏联元帅全攻略的指点去做,应该说当上光荣的苏联元帅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坏习惯,就可能毁掉你的整个前程,所以我们必须还要牢记几个成为苏联元帅的大忌,千万不要功亏一篑。

一忌到处乱逛

这里的乱逛包括在前沿和浅近后方进行不必要的旅行和活动,并且没有做好足够的保安措施。看起来好想很荒唐,但是到处乱逛却是未来苏联元帅们的一大杀手,甚至可能是最大的杀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乱逛有两大坏处。第一大坏处是安全问题。卫国战争的主要战斗形式是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在相持阶段时,主要形式为阵地战,双方都有绵亘的战线,敌我界限比较清楚。但一旦一方发起攻势,突破了对方防线,坦克集群一拥而入,一团混乱的运动战就开始了。双方你有中我、我中有你,没有明确的战线,常常是谁也搞不清楚敌人在哪里、自己人在哪里。拿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做个例子,当时的态势是:最西边当然是德国人驻扎在后方的部队、以及正在赶过来的预备队;往东边一些,是苏军的坦克集团军,作为方面军快速集群,正在向德军纵深猛冲;他们的后面是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德军摩托化部队;这些人后面是苏军各合成集团军的先遣纵队;再后面是溃逃的德军步兵;再后面是苏军各合成集团军。整个就是一大三明治。这种时候,不跟司令部或者作战部队在一起,而是自己单独带上几个人乱逛,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说不定就逛到了对方的战俘营里。就算是在阵地战期间,在浅近后方(不是大后方,在莫斯科休假的时候你爱怎么逛怎么逛好啦)乱逛也是有危险性的。因为一些刚刚解放的地区往往治安很差,常会有德国人的散兵游勇或是土匪活动,甚至还有当地的民族主义分子来掺和,他们经常会袭击小股苏军,其中可能就包括您老人家的车队。

第二大坏处是在指挥方面的。作为方面军司令员,你的位置应该是在方面军司令部或是前进指挥所,而不是在某个师的战壕里。在战役准备阶段,有时是需要亲自察看一下重要地段的地形和部队准备情况的,但是一旦战役打响就尽量不要到处乱跑了。要知道,你的参谋人员、情报人员、与各部队和统帅部的通讯工具统统都在指挥所里,一个人跑到前沿阵地上虽然好像很勇敢,但却实际上放弃了对整个方面军的指挥,而且你所看到的那几百米战场的战况也不见得就能代表整个战线的情况,也许会给你一个对战局的完全错误的印象。

在卫国战争中,苏联一共损失了4名大将,他们的死,几乎全都跟乱逛有关。瓦图金大将之死,是典型的乱逛的结果。他就是在浅近后方旅行时碰到乌克兰民族主义分子的,他当时没带多少警卫,也没坐装甲车,不得不亲自下车与敌人对射,以至于中弹致死。好端端的一个战时元帅,就这样没有了。另外两个牺牲的大将是阿帕纳先科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阿帕纳先科是1941年就晋升的大将,资历之深可见一斑。不过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一直在远东方面军坐冷板凳,他对此感到十分的郁闷,不甘心走上秋列涅夫大将的道路(倒是一个有追求的好同志),向斯大林请缨来西线参战。由于他没有西线作战经验,斯大林就先给他安排为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副司令员,当瓦图金的副手,参加库尔斯克会战。也许是急于获取经验,阿帕纳先科总是在前线逛来逛去,结果没几天就在别尔格罗德前线被弹片击中,不治身亡。这时他来到西线才刚刚两个月。与阿帕纳先科不同,切尔尼亚霍夫斯基是卫国战争中升起的新星。战争爆发时他还只是一个小小师长,指挥坦克28师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与德军奋战,坦克打完了,部队就改编为步兵241师继续干。由于出色的战场表现,这颗新星一飞冲天,创下苏军中的多个纪录——37岁当上苏军最年轻的中将衔集团军司令;38岁当上苏军最年轻的大将衔方面军司令;不过他创下下的第三个纪录就让人叹息了——战时牺牲的最高荣誉获得者(两次苏联英雄)。他死得更冤枉,在1945年2月(再有3个月就胜利了!),在视察部队的路上,汽车碾上了地雷。据说前面开道的车都没多大事,惟独把他的座车给炸烂了。多么让人惋惜啊,如果当时他没有出来逛,或是坐了一辆装甲车的话,准战时元帅会不会就变成4个了呢?

巴甫洛夫大将之死则是与乱逛的第二个坏处紧密相连的。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德军的迅速突击、破坏分子的捣乱和飞机空袭使得苏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一片混乱。最高统帅部不知道方面军发生了什么事,方面军不知道集团军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关键时刻,巴甫洛夫不是坐镇司令部,竭力恢复对各集团军的通信和指挥,而且自己一个人跑到下面一个集团军里去,实际上放弃了对整个方面军的指挥。当最高统帅打电话来的时候,问方面军态势如何没有人知道,问司令员上哪里去了也没有人知道,斯大林的恼怒是可以想象的,而巴甫洛夫的悲剧可能从这时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都必须躲在大后方的掩蔽部里哪儿也不要去,必要的部队和前线视察还是要进行的(不然的话,别说元帅星了,就是你现在的这几颗星星说不定也要给拿了去)。但是,我们不要冒不必要的风险。能用电话解决的问题就不要亲自去了,就算要去,也一定不要忘了钢盔、装甲车和警卫连。如果这些准备工作都做齐了,还是在不能不去的场合被流弹打死,那也算是没办法了。只好在莫斯科或是别的什么地方给我们的拿破仑罗夫同志修个半身像以示永久的怀念吧。

二忌脾气不好

有人可能会对这个小标题有所不满:脾气好不好有什么要紧,能打仗就行了,朱可夫脾气不好,不是一样当副最高统帅吗?没错,朱可夫的脾气是不好,这是有名的。据说在莫斯科会战的时候,列柳申科(后来的苏军大将,两次苏联英雄称号)虽然骁勇善战,但却非常畏惧他,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他见面。每当朱可夫前往其军队视察,列柳申科都让副手顶上,自己宁可上前线指挥与古德里安部队的战斗。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才弄明白。一次,他来到军中,不无揶揄地问列柳申科的副手:“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副手回答道:“他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朱可夫一惊,随后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据克里姆林宫的医生回忆,战后朱可夫在住院时甚至把外科医生吓得不敢来见他。 战时朱可夫顶撞斯大林的样子,让旁观的人看了心里都直跳,但是他照样还是斯大林的战时第一爱将。

但是,你是朱可夫吗?朱可夫能让再怎么讨厌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能力和功绩,你行吗?对于那些能力和功业不如朱可夫的人们来说,人际关系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了。彼得罗夫大将也是苏军名将,特别擅长坚守孤城,在猛扇德军几个月耳光之后再带兵从海上撤走。著名的敖德萨保卫战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都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早在1943年就做上了大将方面军司令,其地位不亚于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然而,他的性格就不太好,有人评论他“不善处理与政工人员的关系”,也有人评论他“爱猜忌”。他之所以后来屡屡倒霉,升不上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和政委梅赫利斯不断的吵架,被打小报告。如果他真像朱可夫那样牛也就罢了,可他也不是全能全才,譬如,他擅长防御,可进攻就不那么拿手了。有人甚至因此要求解除他的方面军司令职务,斯大林说“要做的不是解除彼得罗夫的工作,而是教会他进攻。要考虑到他毕生连一次也没有进攻过。”这就使得他在谗言面前并不是无懈可击的,而且也最终与元帅星无缘。

也有人可能会那是彼得罗夫倒霉,谁让他碰上梅赫利斯这个专门喜欢跟人吵架打小报告的主了?当然,这里确实有运气因素,但就连梅赫利斯也不是跟每个人都处不来,更不是跟每个人都会闹得这么僵的。我们的梅列茨科夫元帅就曾经这样回忆梅赫利斯:“1942年春,梅赫利斯曾是大本营派驻克里木方面军的代表。据悉,他在那里有负于对他的期望。看来他从克里木的失意中接受了某些教训。也许他认为,战术、战争艺术等问题不属于他的工作范围。不论是否如此,梅赫利斯在沃尔霍夫方面军主要是做政治工作和供应各种必需品的组织工作。应当公正地指出,为了准备“火花”战役,他做了许多工作。他为人诚实、勇敢,但偏于多疑和过分粗鲁。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他从不背着斯大林,斯大林了解这一点,因此信任他。如果梅赫利斯就某一件事写信给最高统帅,很快就能得到答复。有一次,各集团军都缺少枪背带,军需部门只好发一些;日布条做代用品。梅赫利斯写信报告了斯大林,第二天就用飞机运来了上等背带。还有一次,给方面军运来了好烟叶,以替换马合烟(劣质烟)。”显然,梅列茨科夫和梅赫利斯的关系处得就远比彼得罗夫要好。梅列茨科夫是我们的11个目标元帅中很特异的一位,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在主要方向战斗过、没有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过决定性的会战、没有指挥过最重要的方面军,而是长期在北线默默无闻的战斗。他之所以能当上战时元帅,可能跟他的为人之道不无关系。(此外,他的深厚资历(战前大将、曾任总参谋长)和大战中稳扎稳打、没有犯过大错也是加分因素)

三忌破罐子破摔

正像前面介绍过的那样,苏联元帅不是天生的。在完全成熟之前,难免会犯些错误、吃些苦头,这不要紧,关键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失败。

有的人(如科涅夫、叶廖缅科、马利诺夫斯基、巴格拉米扬)能够不在失败面前低头,吸取经验教训,一有机会就能卷土重来。而斯大林总的来说对这些人也能抛弃成见,给以重用。(不排除某些时候算算旧帐,譬如把围歼敌军的光荣交给友邻什么的)而另一些人却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了,他们不是去查找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化教训为财富,而是沉溺于忧郁之中不能自拔,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最终只能落得更悲惨的结局。库利克元帅就是一个典型。他的资格极老,是国内战争时期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的炮兵指挥官,跟斯大林关系很密切。他在1940年就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成为开战时苏联的5位元帅之一,位高权重可见一斑。然而,在别人都建功立业,扶摇直上的时候,他却每况愈下。他首先担任最高统帅部代表去西方面军,结果一上战场就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于是又派他去当列宁格勒方向上作战的独立第54集团军(最高统帅部直辖)司令员。由于不配合朱可夫的列宁格勒方面军的作战,又被撤了职。斯大林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又给了他一个机会——去克里米亚做最高统帅部代表。他在这里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过早的放弃了刻赤半岛。这下可把斯大林惹火了,将他由元帅降为少将,去做一个军的炮兵指挥官。在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中,库利克始终没有能表现出任何闪光点来。1943年夏,他曾一度被晋升为中将,担任突击第8集团军司令。可他又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他就又被解职,降回少将。战后,他无所事事,整天和人一起发牢骚骂娘,终于惹出祸事来,被以叛国罪和间谍罪名枪毙了。多么可悲啊!

同志,当你的方面军被合围,你一个人捂着屁股上的伤口从树林子里钻回来的时候,不要气馁。元帅星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永远离你而去,做叶廖缅科还是做库利克,全看你的选择!

家园 10.小结

小结:

苏联元帅全攻略1.0版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虽然七七八八的说了很多,但是这些只是一些小tips而已,真正要成为苏联元帅最重要的东西——高超的军事学术、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祖国的热爱,是任何攻略所不能涵盖的。希望这些内容能在博大家茶余饭后一笑的同时,让大家对伟大的卫国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多一些了解,知道和平的可贵。

好了,结尾的官话到此结束,下面是我们总结出来的拿破仑罗夫元帅同志生平:

拿破仑罗夫同志(1896-1978),生于莫斯科州一个工人家庭。1914年被征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屡立战功被提升为中士,获得一枚格奥尔吉十字章。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并于次年加入红军。他在骑兵第一集团军中浴血奋战,1920年被提升为副团长,并光荣的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国内战争结束后他参加了1924年的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进修班,之后先后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在大清洗中曾遭人诬陷,但铁木辛哥同志的领导下的党专门小组确认了他的清白。1940年,他被任命为中亚军区司令员。战争爆发后,他担任17.5集团军司令员,在斯莫棱斯克战役和莫斯科会战中有出色的表现。1942年4月晋升为屋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上将军衔。1942年10月,他被调任南西方面军司令员,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中负责主攻,一举合围了德寇保罗斯集团。因此授予拿破仑罗夫同志苏联英雄称号和一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晋升大将军衔。1943年7月,他担任中间方面军司令员,以坚强的防御挫败了德寇的一切突破的企图,并及时转入进攻,解放了奥廖尔和布良斯克。在此期间,他被第二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此后,拿破仑罗夫同志指挥黑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参加黑俄罗斯战役,在博勃鲁伊斯克地区合围并歼灭了10万德寇,而后收复整个白俄罗斯,前出至波兰。在部队前进到维斯瓦河的当天,拿破仑罗夫同志被授予胜利勋章和苏联元帅军衔!此后,拿破仑罗夫同志又指挥方面军参加了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和柏林战役,最终指挥部队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圆顶。

战后,拿破仑罗夫同志先后担任了总参谋长、副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总监察长等职。1978年10月于莫斯科逝世,享年82岁。

据说元帅同志逝世的时候,有一颗流星从莫斯科上空划过,坠向中国......

napolen原创

2005年10月7日

--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但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一、不得用于赢利性用途,否则本人将要求经济补偿

二、尊重作者贯名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任意删改文章的标题或内容

三、本人保留对文章的一切著作权

BTW:本人所发文章,除注明转载或原作者名外,均系本人原创

家园 全文已完成,请多提宝贵意见:)
家园 破轮大拿你的“一进门就说”还没有补上啊

没完啊,破轮大拿你的“一进门就说”还没有补上啊。

家园 什么意思?我不太明白
家园 “6.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1”是不是没完啊

6. 一定要抓住的宝贵机遇1,到

“不一会儿,布尔加宁来找朱可夫,一进门就说:”

下面还有没有啊?我看不到,是我的浏览器的问题还是大拿没有贴啊?

家园 奇怪,下面的贴不上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