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迷信西方(特斯拉)的中国落入新能源产业陷阱 -- 思想的行者

共:💬131 🌺461 🌵4新 💬76 🌺27 待认可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不要回复无礼回帖

清洁网络,人人有责。

家园 你说的这两家国企恰好都是跟着国际厂商路线亦步亦趋不知创新

或者醒得太晚,或者创新不成。

无论国企私企,依赖买办路线而不知独立自主创新或者创新不成的企业越来越差是好事不是坏事,不然什么叫中特社!

那些换个角度天天哭喊TG迫害民资的傻缺也该反省反省自己为什么蠢得没救。

家园 降级是跑不掉了

从方便角度说,汽油车当然比电动爹省心省事,目前这些补贴本身就是赎买,逐渐会消失,各种路税等早晚会逐渐一视同仁。但考虑到大城市停车养车等各种高密度人口环境下的麻烦与开销,电动自行车反而除了花费少,肯定还更方便。跑远道也有高铁与飞机,所以其实是大势所归,利民利国。

直升机撒钱不过是应急,否则福利系统当然需要一个制度。教育,健保,养老,贫困补助把钱送到,把这些隐形消费去掉,人民的消费能力自然会反映出来,这是很多国家都在实践的。唯一不能做的道理,我有个帖子提到过,是为了降低制造业成本,提高海外市场竞争力,这基本上个改开几十年不能动的国策。

所以提高分配,就会伤害外贸,唯一不通过压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途径是技术,技术水平高了才能不依赖低成本。这里还不包括其他影响分配的那些资本权贵因素,只是单纯的从产业财政角度说。你只要永远靠外贸立国,但又不能做到产业升级,自主技术一览众山小,那么分配问题就会存在这个死节。除非不靠西方高附加值市场,外贸降级,同时消费降级,这个分配矛盾就不会太突出了,因为比较优势决定目前的产业链技术与成本足以粉碎西方以外的所有市场,那样一切就开始理顺,然后社会继续岁静。

实际上说,现在的产业地位不知要比文革结束时高多少倍,足够的积累与技术,花上几十年时间,慢慢培养自己的人才与产品,把技术水平做上去,解决各种政经上的不合理,真正的治理国家,需要的不过就是点耐心。 所以很多头痛与麻烦都是自找的,跟着美国学那些借新债还旧债的坏毛病,现在好了美国都开始转向要优化了,中国许多人还执迷不悟中。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几点补充

    1、不改变国内的剩余价值率,通过改进技术以抢夺国外市场,从而让国内劳资收入增加,这虽然是一条路,但地球就这么大,市场总要被瓜分完的,而且有钱人吃老本消费你的商品也总有老本花完的一天。那之后就是走入经典的帝国主义时期了。不算能一直走下去并走通的路,只能说这种重商主义在发展弱国的生产力时会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但发展起来之后可以一直用吗?大概不行吧。

    2、文革后比文革前发展速度快,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发展所致,世界各国的生产从战后以来总体上都是超线性发展的,比如比起毛泽东时代,晚清民国的发展速度就不够看了,比起改开前二十年,前三十年的速度就显得慢了一些,比起新世纪,改开前二十年的发展速度又显得慢了。所以,要把这个因素的影响减去才可以看政策理念什么的影响如何。

    油车比电动车省心?

    川河友你真是不擦屁股不知道屎臭。

    就拿诟病最大的充电来说吧,油车5分钟加完油?开什么玩笑?一部小日本3,40升油车独占一个加油站的话是能做到的。五分钟,只单纯算了插入到拨出的时间,前后的无视了。加个油排十来二十分钟是常态,加上其他而纯电现在很多充一个小时就能跑三四百公里。我们货拉拉的司傅,两个小时就能200+。

    从我接触的来看,纯电比油车省心太多了。

家园 合着就你聪明懂概率学,那些从自家腰包掏钱买电车的都傻 ?

市场上又不是只有电车一个选择呐。

谦虚点吧,,,以为比大多数聪明的,往往才是那个傻。

家园 巧了,我也是最近换车,前几天订了方程豹8智勇旗舰7座版

车友群里群友开着豹5去沙漠耍,百公里50升油耗跟玩似的,要是极限操作,不断刷锅、侧挂,百公里100升也不在话下,豹5就1.5T的发动机,依然保得住电。我选车的时候,就没考虑过高速保电能力,依我看,现在连高速保电都做不到,车企也不好意思拿出来卖,不仅这车型一辆卖不出去,还会严重影响车企其他品牌口碑。至于电池衰减和寿命问题,现在中国满大街的新能源网约车,你随便打听一下嘛,运营车司机最有发言权了。

现在在中国新能源车在卷电控悬架、电磁悬架、主动悬架、分布式驱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池高充高放、固态电池、电机小型化、L3智驾等等,有些已量产没下放到主流价格区间产品,有些已下放,有些还在卷科研。

家园 上汽广汽亏是因为营销(吹牛)不够和对供应商对员工太好了吧

某企业很善于吹牛的:什么刀片电池(像砖块),什么把自燃从字典里抹除(4S店都烧了n家),更狠的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给他做了N年广告,该公司最后声称那个经理是骗人的,不是他们公司的(活雷锋一般的骗子)。

还有对供应商无所不用其极的压榨——合同一签马上翻脸不认,要求对方降价,挖供应商墙角把供应商技术骨干挖走,成立金融公司迪链,供应商只能拿迪票而不能直接拿钱,拖上n个月再兑现,如果提前要,就要付钱等等。

对于员工更是压榨,可以搜索该公司的罢工相关新闻。

比亚迪这样对待供应商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很多跨国公司对Vender的账期合同明文规定都是3到6个月

    甚至更长,要求Vender每年降价一定比例更是基本操作。罢工?劳资纠纷?资本主义社会哪个企业没遭遇到过?西方经济学没告诉过你企业资本不是政府不是慈善组织?

    刀片电池是垃圾?BYD只以电池制造商著名时巴菲特可是很看好它的产品和前景投资其股票狠赚了一笔的,他及其团队的投资眼光调研企业的能力比你差?人比你傻?

    难怪你思维如此有趣,原来就是这种小作文看多了。

家园 教主你能不能站自己的立场?

我看你像隔壁楼一样是在凹凸造型。上汽集团利润好的年景,年底给员工发几十个月的月薪为奖金,发到你口袋里了吗?就让他们一直发一直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领风骚数十年不好吗?有变化才有发到你口袋里的可能,不变永远没有发到你口袋里的可能,对不对。

家园 刚好在火山引擎大会学习豆包和扣子,问一下豆包

点看全图

中国电动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税收方面

- 从长期趋势看:随着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即使在当前税收优惠政策下,整体税收贡献也在逐步增加。例如,电动车企业的生产环节涉及到增值税等多种税费,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和销量增长必然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

- 从未来预期看: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未来相关税收政策调整后,如可能对电动车征收养路费、调整购置税等,将进一步增加税收。

就业方面

- 产业链上下游就业岗位增加:电动车产业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多个零部件生产环节,以及研发、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修和研发专业人才缺口将达103万人。

- 带动相关产业就业:除了电动车生产企业本身,其上下游产业如原材料供应、充电桩建设与运营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利润方面

- 部分企业利润增长显著:如比亚迪等龙头企业,近年来销量持续增长,利润也相应增加。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市场占有率达31.6%。

- 行业整体利润逐步改善:2024年第一季度电动车板块利润环比趋稳定,虽然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归母净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但部分环节如电池、结构件等利润增速依旧稳健,中游环节盈利触底,后续有望进一步改善。

关于数据

点看全图

以下是中国电动车产业在税收、就业和利润方面的数据体现:

税收方面

2024年1-8月份,我国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6% 。

就业方面

- 企业员工数量增加: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中国内地上市企业中,以比亚迪为首的电动车企业员工人数相比2019年底有显著增加,其中比亚迪大量录用员工,宁德时代员工人数增加了近9万人 。

- 人才需求旺盛:脉脉高聘发布的《2024年度人才迁徙报告》显示,2022年到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供需比逐年上升,岗位月薪保持了微涨态势。

利润方面

- 行业整体情况:2024年Q2新能源汽车板块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11%,环比增长48% 。

- 各环节情况:2024年Q2净利同比增速排序为添加剂211%(道氏扭亏)>整车53%>电池13%>结构件3%>汽车核心零部件0%>铁锂正极-7%>三元前驱体-10%>铝箔-30%>负极-41%>隔膜-62%>锂电设备-63%>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67%>三元正极-67%>碳酸锂-92%>正极-249%>铜箔-1465% 。

-------------------

我在豆包后面补两句,关于电车的好,属于you know it when you see it 类别。搞辆车开一段时间就知道了。

家园 你看看,当年攻击华为的说【华为过后,寸草不生】

现在嘛,攻击比亚迪,说比亚迪

在这个行业久了才发现,比亚迪一颗螺丝钉都想自己造,根本理念在这里,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己生产零部件,没有供应商,别的车企是,车企吃肉,地位高的供应商分一点肉沫,地位中等的供应商吃骨头,小供应商喝汤,和比亚迪合作,供应商连锅底都没得舔。国产企业防外企是为了防卡脖子,对于有很厚技术壁垒的关键零件,这个完全理解,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零件,投这么多资源进去,形不成规模效应,根本没有竞争力。我终于理解它这么多年发展为啥这么缓慢了,精力太分散,格局太小,在所有零部件上投去人力,财力,也就限制了核心技术的突破上限。就好比人活一世,要想过的好,哪有什么都自己做的,就像一个人生活在荒岛,可以通过种地打猎圈养等一系列操作实现自给自足,但相信我,这样的生活质量太差了,你去城里打工,虽然好多东西要和别人买,可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挣到的钱买的东西绝对省心省力,生活质量高很多。企业同理,在很多只有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后,才能总结出经验教训,不断突破自我的零部件行业,主机厂投入精力真的不太划算。去接其他主机厂业务吧,但凡主机厂有选择的余地,都不会选择比亚迪全资的零部件供应商,这个业内人士应该懂。

这不都一个套路嘛。

譬如攻击中国的,还不是中国全产业链通吃,凡是中国涉足的产业链,海外厂家就被【洗劫】一空,一个一个被碾在脚下。所以英美澳德日,为什么畏惧中国,不就是抢了他们的市场,抢了他们的利润嘛。

你看把比亚迪或者华为,换成中国。把供应商换成上游产业链国家,把竞争对手换成英美德日等。除了原材料(像什么石油,农产品,矿物等)国家外,这个逻辑链条就一样的嘛。

如果你不认可比亚迪华为的市场化行为(他们是否涉足全产业链,完全是个市场化行为啊),你也可以同样不认同中国的发展思路:凭什么中国非得搞全产业链,做好某一部分分工不好吗?

所以中国为什么被逼着非得搞全产业链,【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芯片老实买就行了啊。

这不,上汽广汽市场竞争搞不过了;苹果三星节节败退了;于是比亚迪和华为被拉出来拷打:你就不能老实做个主机厂么。搞得人家买办活不下去了,搞得洋人老爷灰头土脸的。

问题是,这么多年,上汽广汽给德国人给日本人上了多少供,养了多少买办。日本失落了30年,还是发达国家,谁在支撑他们?德国人是欧洲经济扛把子,谁在供养他们?

比亚迪把厂开到了四五线城市,他的供应商可不会这样。

你支持谁,取决于你的屁股在哪,而不是你的逻辑在哪。

家园 增程和纯电本身的目标就不是一致的。

增程是为了解决纯电的里程及中途充电焦虑问题的,但实际上买了增程的,反而大多是按纯电来开的。也就是说,本身是冲着增程的优点去买的,但实际使用中,却更多的放大了缺点。这明显是用户的问题么。

增程的发动机发电率完全可以满足高速用电,哪来的“发动机是用来充电的直接带着车带不动”,,,除了那些做测试的,哪个会强行关闭发动机导致出现“彻底馈电”的现象 ?

再要拿什么“背着发动机”重量出来说事,就更搞笑了。知道100度的电池包多重么 ?一个1.5的发动机多重么 ?

家园 这就受不了啦?对不起,我无法做到对某类人某些思维模式礼貌,

我这只是对那些天天把“五毛”、“监狱网评员”、“颂圣党”、“发帖减刑”、”黄俄“之类轮子和1450们的词汇挂在嘴上的人的对等回击。请你也不要对号入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