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迷信西方(特斯拉)的中国落入新能源产业陷阱 -- 思想的行者

共:💬122 🌺436 🌵4新 💬70 🌺29 待认可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迷信西方(特斯拉)的中国落入新能源产业陷阱

    对于中国政府扶持电动汽车的产业政策,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1,认为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实现了遥遥领先,形势一片大好

    2 ,认为中国电动汽车造成大量的新兴企业坏账,形成严重产能过剩,而且在可见的将来可能带来严重的火灾隐患(例如如果电动汽车停在地下车库,不仅可能造成大量汽车被点燃,并且可能烧坏大厦承重柱,而且由于电池本身自带大容量氧化剂的特点,普通的隔绝氧气的灭火方式无效,因为电池起火不需要氧气这个氧化剂,它自带氧化剂)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是认可第二种观点的。

    但在中国的各种网络平台,当人们给出第二种观点的时候,常常有人反问:特斯拉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这就是中国人普遍的思维定式:

    跟着西方人干不会错

    而这种思维定式是什么?

    就是迷信。

    这种迷信导致中国政府在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制定上根本就没有经过独立的审慎的调查研究,仅仅因为西方某个国家开始大规模发展电动汽车就大规模跟进。

    这与当年博古们迷信苏联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某车企现在产能一再扩张,看起来形势很好,但是盛极而衰的事情我们见过太多。

    唐朝的天宝盛世很快转化成安史之乱的遍地狼烟

    恒大的辉煌很快变成遍地烂尾楼

    贾跃亭的乐视也曾盛极一时,引来狂蜂浪蝶的资本追捧。

    等等

    一旦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火灾频发,该车企用公关手段再也压制不住的时候,该车企的激进的投资手段(大量占用供应商资金,通过迪链延长账期,并且强硬要求供应商降价等等)不断扩大投资,最后增大的投资与突然崩溃的市场信心形成剧烈反差就是该车企重蹈恒大覆辙之时。

    总之,中国的产业政策需要有更多的毛泽东一样的能够独立的根据中国国情而制定政策的人物。

    中国因为迷信而吃的亏还少吗?

    • 家园 【讨论】你可能还没注意到电动汽车背后的质变

      电动汽车普及已经是事实,走没走错暂不定论,但从此衍生出的其他明显有隔代杀的迹象。

      还记得n年前,波士顿机器人视频看着感觉太牛逼了,可短短几年之后,国内机器人异军突起,反而是波士顿机器人不得不放弃液压方式改成电动,这不就是大势所趋方向吗?而现在国内军用机器人都形成改变未来战争的主要因素了,而这一切的开始不就是新能源这个路径全面领先甚至垄断开始的吗?

      再有国内已经有拍卖低空经济的事了,背后代表又要有一大批新事物登台了,各种无人机就不用多说了,飞行汽车怕是很快就要成新的交通工具,基础仍然是新能源,这个赛道现在还有啥被误导迷信可能呀?!俄乌战争里无人机都逼迫坦克挂铁帘子了,周围电动车早几年就把烧油车淘汰大半了。。还有玩智能化传统汽车根本没法和电动车比,要说国情,这就是国情,这条赛道是第一批进入主干道的,并且已经建立起产业优势,欧美一些人鼓吹返祖那是没办法的办法,大清朝还反对发展火枪呐,路对不对,最好的试金石就是打几仗,热战也好经济战也好,一试就知对错。。至于危险,烧油不是也一样有危险?发展完善积累不就是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吗?!

    • 家园 看到你的评论,我就知道这条路是对的

      本来我对电动车也颇有微词,但是看到你这么热心反对,我就知道这条路大方向是对的。

      河友大多中庸,偏右还是偏左都是自己的想法居多。

      只有少数几个ID明显是来带节奏的,比如那个不怎么看到的“亚细亚孤儿”,可惜带不动。

    • 家园 基本事实都没有弄对,还空发什么议论

      中美的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都是起步的,中国还略早一些,谈何迷信特斯拉?!

      比亚迪决定做新能源车,收购秦川汽车是在2003年1月,

      半年后的2003年7月,特斯拉公司才成立。

      两者的业务路线也截然不同,比亚迪的目标始终是燃油车市场,它推出的第一款新能源车F3DM,是在2008年,走的是混动路线;

      而特斯拉的目标始终是城市的精英人群,走的是纯电路线,它推出的第一款纯电量产车也是在2008年,几乎与比亚迪同时。

      比亚迪的电池选择的磷酸铁锂,这里综合考虑了安全、成本和全球矿产可获得性,而特斯拉选择的三元电池,其中若干年还带偏了中国的技术路线,片面追求能量密度,几年后中国又还是回归到了磷酸铁锂路线。

      现在的结果更是说明问题,比亚迪已经开始颠覆燃油车市场,是中国市场含燃油车之内的市场份额第一,在全球也开始挑战燃油车霸主丰田。

      中国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可覆盖超远距离到最后一公里的电网配送技术的全产业链已经全球领先,必然与新能源汽车一起出海攻城掠地。

      中国高铁虽然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但高铁是2G(政府)业务,受政治影响极大,时间太长,涉及面太广,推进难度大。

      但新能源汽车是2C业务,只要产品有竞争力,推进的难度就低多了。

      最近因为业务关系,研究了一下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发现其极为缺电,电网非常落后。对这些国家,建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都要看先天的环境条件,且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时间长,在非洲几乎不可行,而建立光伏微电网只需阳光充足的空地即可,也可以很靠近用电的城镇甚至村庄,投资少,见效快,目前看到国家电力建设公司已经在为非洲做光伏微电网的建设方案论证。

      通宝推:白马河东,朴石,方平,北纬42度,方恨少,心远地自偏,审度,回车,
      • 家园 日产药丸,挺不住了正在跟本田谈合并

        还要拉着落魄的三菱,成立个日本版失败者联盟,可以跟Stellantis遥相辉映。去年河里还有人说丰田利润历史新高,日本汽车如日中天。那时俺就说最先形势不妙的会是本田日产,没想到这么快日产就挺不住了,俺以为怎么也能挺个三五年。日本的问题就不在技术上,十几年前最开始搞电动车的四家,特斯拉比亚迪日产三菱,前两家现在势不可挡,日本这两家苟延残喘,眼瞅药丸。。。

        • 家园 海外电动汽车退潮,日产亏损

          然后你怎么得出日本企业亏损是因为电动汽车增加的?

          海外电动汽车在退潮而不是增加。

          丰田等企业利润下滑有遭到日本政府调查国内销售减少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日元升值

          去年丰田利润创新高也是因为日元大幅贬值。

        • 家园 传富士康欲截胡收购日产

          富士康科技集团的母公司鸿海集团试图接洽日产汽车并收购其控股权,而这也导致了本田汽车加速推进与日产探讨建立联盟的进度。

          据报道,鸿海集团不仅希望收购日产的工厂和设备,还计划收购日产的全部业务,涉及车型包括Pathfinder、Sentra轿车和GTR超跑。

          值得一提的是,鸿海集团电动车执行长关润,曾在日产汽车效力长达33年,曾任日产汽车执行董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等职,后因竞任日产汽车CEO失败,于2020年1月离开日产,出任日本电产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23年1月,关润来到富士康,成为其电动汽车合资企业的首席战略官;今年4月,关润又出任电动车执行长一职。

        • 家园 作为一个汽车“爱好者”,四十年前的日本汽车对我的影响太深刻了

          以日产尼桑为例,顶级的“总统”只看过图片。但街头的“桂冠Laurel”、“公爵Cedric”、“蓝鸟Bluebird”、“阳光Sunny”、“达特桑Datsun”、“千里马Maxima”、“地平线Skyline”、越野车“途乐(巡逻兵)Patrol"、”面包车“万里特(巴宁)Vanette”、“佳奔(郊外)Urvan”、中巴车“碧莲Civilian”, 客货车、轿货车、卡车等等,从外观到内饰,从设计到材质都让看久了北京212和上海SH760的国民们“耳目一新”,更有些车型被咱们各地汽车改装厂频频致敬模仿。尤其是当年日本车的外观,内敛、端庄的设计非常符合亚洲东方传统的文化和审美偏好。

          但和法国(还有个意大利)这种汽车界以“怪”为乐的“个性化”老手捏合在一起之后,尼桑的外观线条就逐渐豪放起来了。或许以往的方正结构不符合优化的空气动力学,安全碰撞标准设计水平低,也或许是造型显得老套,毕竟日本人的文化很久以来都是以欧洲为荣嘛,从动漫到饮食,汽车自然也不能逃出这个认知圈子。我们看到最典型的结果就是“丰田皇冠”,好歹丰田还能活着,但尼桑看样子已经坚持不太下去了。

          惊的是,如此厚重的工业和财富积累,竟如此不堪一击。

          奇的是,那么丑的轩逸,居然在国内霸榜那么多年,国人以实用为主可见一斑。

          喜的是,当下新能源车型,以及智能驾驶、雷达和视频方案、空气悬挂等等方面,上位的是咱们自己人。眼见范围内,日本人连想超车的弯道都没有,被越甩越远。

          憾的是,毕竟这里有我一点过去的青春和情怀,也罢,也罢。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通宝推:朴石,方平,北纬42度,
          • 家园 俺应该是河里第一日产粉

            当年因为矮大紧车祸买了英菲尼迪,后来又完美重现矮大紧车祸,撞瘪前面三辆车,自己的车就掉了点漆,真结实。十年前,日产聆风电动车世界销量第一时,就想买一辆,当时俺算过,这车起火概率只有特斯拉的1/20。但这车的续航里程惨不忍睹,那时电池贵,聆风的定位又是两厢低档车,价格不能太高,用不了大电池,因此续航低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俺天真的以为,只要日产出一款挂英菲尼迪牌子的高档电车,价格上去,续航就可以接受了,就可以暴打特斯拉了。那时还在河里说过,只要英菲尼迪出电动车俺肯定买一辆,等啊等啊等啊。。。等了十年,到今天英菲尼迪也没出电动车,想送钱都送不出去。就这乌龟般的速度,它不完蛋就怪了。只是没想到完蛋的速度如此之快,今年年初日产的财报还是2023年利润增加50%呢,年底就变成跪求包养。。。

            通宝推:大道至简,
            • 家园 周围真的没有看见日产车了

              坐标旧金山湾区。

              你这么一说我确实想起来最近两年,也就是疫情以后马路上的日产和英菲尼迪很少见了。10几年前还是有不少altima和QX在路上的。

              曾经有一阵leaf也很火,现在也都从马路上消失了。

      • 家园 说到2G,想起当年中美建交后弯弯与美国谈判时的一个段子

        中美建交后,弯弯先是惶恐继而监介,但日子还得过。在某次弯弯与美国的谈判中,弯弯代表会些英国话,喜欢中文里边夹英文;而美国代表会些中国话。谈判中气氛有些僵,在谈到以后双方的交往模式时,美国代表听见弯弯代表有些愤懑地说:是肛门对肛门还是屁股对屁股?美国代表听完立马懵了,都说美国的外交官粗鄙,怎么弯弯的更猛?翻译看了眼懵逼的美国代表,提笔在纸上为他写下:Government v. Government or People v. People?

        你所说的2G业务和2C业务的区别有一腚的道理。但是,俺觉得更根本的区别是让政府掏钱还是挣钱。以2G业务的高铁为例,高铁往往是需要政府掏钱修建的,而建成后的运营想要盈利很难,很可能是还要接着掏钱补贴维持。而对于2C的新能源汽车,是民众掏钱,而政府只要加些税就能站着把钱挣了。

        当然,如果政府意识到高铁能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来更多的税收,即使赔钱也会建高铁的,比如中国政府。而进口新能源汽车长远来看可能不利于本土的汽车工业,那么就要加关税,一能挣更多的钱,二能保护本土的汽车工业,何乐而不为,比如欧盟。

        还有的政府莫名其妙的傲娇,利用中国迫切需要走出去的需求拿中国一把,全然不顾自己更大的引进中国产品,技术,和资金的需求,比如越南的南北高铁计划。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中国的邻居和经贸伙伴,多多少少都有些傲娇。

        • 家园 还有的政府莫名其妙的傲娇

          还有的政府莫名其妙的傲娇,利用中国迫切需要走出去的需求拿中国一把,全然不顾自己更大的引进中国产品,技术,和资金的需求,比如越南的南北高铁计划。中国现在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中国的邻居和经贸伙伴,多多少少都有些傲娇。

          --------------------

          这不是傲娇,是病急乱投医。当竞争中的一方落于全面下风,就会这样病急乱投医,会越来越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一些所谓“决战兵器”上,当年的德国和日本都是这样。只是现在不叫“决战兵器”,而叫“关键领域”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