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孩子回国比较一下才明白大陆学生比海外华人的小孩平均差了十万八 -- forger

共:💬201 🌺1045 🌵4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错,他确实是严重的种族主义

赞成你最后几句话

关键在于教育的改革,科研制度的改革等等

家园 备注英文主要是相关中文文献少

对于一个外文原著的文章,里面涉及到的概念中国人可能有不同的翻译,这些翻译可能产生误会,为了避免误会所以才备注英文。

像我前面贴出的代数几何,公认代数几何最重要的领军者格罗滕迪克,他出生于德国柏林,后来在法国学习数学,他的国籍也申请为法国国籍,因此可以说在代数几何领域格罗滕迪克这个法国人的贡献最大。

但我买的那本代数几何的书相关概念后面只备注英文,不是说说英语的国家在代数几何方面更强,而是因为英文里面相关概念的用词和法文德文等等一样,已经固定下来了,在该领域,那个词一出现大家就知道是哪个概念。

中国的代数几何的学术著作太少,翻译也不多,这样如果不备注英文或者法文德文,很容易混淆让读者很难准确的阅读。

点看全图

家园 F哥看来是草船借箭,盖猪圈等砖头
家园 阿贝尔不得郁闷死
家园 我本唯物主义者必然是种族主义者

这没必要避讳。法兰西人是不是智力低下,我们需要察其言观其行,到目前为止,他们这个民族的智商只能排在二流。

奥数当然不是数学研究,但奥数都学不明白的民族智商一定不高。

每个人都会自卑,自卑和超越自卑是每个人的精神原动力。每个民族也会自卑,超越自卑是每个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撑。

不敢平视其他民族,不敢俯视其他民族,反而仰视其他民族,彻底说明你是逆向种族主义者。比种族主义者糟糕一万倍!

通宝推:李根,newbird,wild007,
家园 格罗滕迪克几乎完全在法国读书

你引用的360百科可能有点错误。格罗滕迪克不是二战后才到法国读数学,而是1939年就到法国了,当时他才11岁。

根据维基的信息,他1928年出生,是非婚生子,他父亲是来自乌克兰的犹太人,因此他的父母在纳粹刚上台就逃到法国,并在1939年把他接到法国。可以说他差不多从中学开始就在法国读书,一整套数学都在法国学。

家园 中俄德法都是英美的子文化,相当于千年前,羌蕃氐奚对唐 -- 有补充

自己的语言当然有,在家关门说。一到正经学术上,必须采取母文化的语言。书同文,车同轨啥的不是白话。

今天没有谁知道自己是羌蕃氐奚后裔,都当自己是汉人,很多流着羌蕃氐奚血液和Y染色体的人天天在论坛当皇汉,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来的中俄德法也都只知道自己是XX族,言必称牛顿、林肯。流着法国血的提起杨振宁是中国人,跟今天氐人后裔说起郑和是回族一样,完全不耽误引发民族自豪感,没觉得有啥异样。

当然今天的汉人也没叫唐人,所以这个XX到底是个啥,我也预测不到。但是文化内核肯定是英美的。今天在这个被同化的道路上刚刚启程的汉人,会背牛顿定律的几乎100%,能背《论语》的凤毛麟角。拿一套高考试题,源于英美的分值远大于源于中国的。包括汉语语文考试,大部分词汇也是日本化的英语词。比如“电话”“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杂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象征”“商业”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就是文化上的始祖鸟化石,让未来的人们知道曾经有一群XX人,也自称过中国人。

唐朝的吐蕃人吹NB自己攻克多少次长安,并没有什么鸟用。文化上被同化,这些军事成绩只是加速器而已。他们的子孙除了极少数留在高原不毛之地的,大部分还不是当自己是汉族,不测Y染色体根本不知道。换作今天,无非是特朗普搞个俄罗斯名模和亲一下就能解决的小问题。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杨振宁也是中国人,拜登也是爱尔兰人,但归根结底他们都是美国人 -- 补充帖

当他们出现在课本或者杂志上的时候,都是美国科学家和政客,而不是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

主贴如果实现,佛祖东渡,再也无需西天取精。

见前补充 5010148
家园 今天的英国人都是法国人的种,你说英国文化是谁的子文化

当年诺曼征服杀得英国人可是人头滚滚啊😄,今天的原生英国人怕不是跟稀有动物差不多。离了法语,你英语都张不开嘴

家园 以这个逻辑,那么英美就是希腊的子文化啦?

拿《论语》跟牛顿定律比,时间跨度两千年,完全无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消化和吸收的长期规律。那么以这个逻辑,西方近现代文化都始于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是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当年的希腊哲学才是与论语同一时代的可比知识,那么难道英美文化就是希腊的子文化啦?英美和西方就必须要对希腊人顶礼膜拜,言听计从,入希腊籍,讲希腊话啦?显然不是这样,英国人当年掠夺希腊一点不手软。

同样,中国人现在正在学习,继承和发展曾经由法国、德国进而由英美发明的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而英美本地白人却正在失去这些知识,所以学习曾经由英美和西方某个人发明的知识,与中国和英美的国家与人种完全是两回事,现在的英美怎么看待希腊人,将来的中国就怎么看待英美人就可以了。

家园 你是机械唯物主义不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而你确是反面。

抓住奥数这一点就说法国人比中国人差,你这不是片面是啥

抓住法国人中世纪以前的蒙昧说法国人笨,你这不是抱着过去而不是眼观未来即发展的眼光。

全面的看问题就不能只看奥数这一个点,我前面说过奥数考的仅仅是初等数学加一点初等数论加组合数学 这个东西与浩瀚的数学海洋相比就是小池塘。

再说数学竞赛和真正的研究不一样的地方,数学竞赛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真正的科研往往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得出一个数学成果。

数学竞赛本身不创造新的数学思想,对于人类贡献几乎等于0,因此真正有志于探索奥秘的人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做那些题目。

反过来,中国的奥数则是国家出面,而且学生为了学习奥数把很多该学的甚至物理化学都都不学了。

中国奥数选手在奥数上投入比西方学生多了多少?

投入比人家多,然后你成绩比人家好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不会陷入种族主义的亢奋和自卑中。

从发展的眼光看,谁能够说将来中国数学一定不行?

自卑不是原动力,平和的心态才能让人更深刻的思考问题。

家园 从数学史来看,英国不够给法国德国提鞋的

英国人主要的数学贡献是牛顿,牛顿第一次大规模的引入了微积分。

但牛顿的微积分来源于欧洲大陆的费马的思想。

然后英国数学陷入了一两百年的停滞,因为英国人与欧洲大陆人争论微积分的发明权,而在一百多年间欧洲大陆出了太多杰出的数学家。

即使是争论结束以后,英国数学界也和欧洲大陆没法比。

英国主要是在物理学有比较多的贡献,一个是牛顿一个是麦克斯韦。

至于昧国,直到二战以后才算有了一些数学成就,但是这几十年的数学成就与欧洲大陆几百年相比完全不够看。

家园 三千年攒的不如人家三百年多,so what?

拿《论语》跟牛顿定律比,时间跨度两千年,完全无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消化和吸收的长期规律。

你就说吧,高考哪些是三千年前至今中国国境内积累的知识点,哪些是三百年前至今,美欧积累的知识点。我举孔子是让着你,因为你大概知道他,举和牛顿差不多岁数的方苞,更拿不出手。三百年前的康熙拍胸脯说我是中国人,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因为他的文化大部分是当时中国(汉族)几千年留下来的。就像今天中国是美欧的文化一样。

我原文说了,

当然今天的汉人也没叫唐人,所以这个XX到底是个啥,我也预测不到。

你说这个民族叫希腊就叫希腊好了。我不觉得过上几百年,我们这块土地上的人,对于自己叫希腊族还是美国族,英国族,有什么区别。反正说的是英语,思考的是西方的逻辑,写的代码也是c,java或者python,盖房子用牛顿定律。

家园 数学目前不太适合中国

甚至都不是那么适合美国。

即使学数学也是往往学那些变现容易的,统计/概率/建模/计算,毕业了之后赶快去兑现。

当年数学系宿舍就在我住的楼下。真的见识了什么叫做天才,你想几个下午的东西,人家只需要看几眼。但是最后,牛人都跑去挣钱了。

后来到了美国的几个最牛学校一看,还是差不多。 都是把简历攒够了去花街。 即使当了教授也瞄着那些热点走。

真能凭兴趣搞学问的看来只有欧洲。

通宝推:亮子,
家园 恰恰相反,英美俄德法也都是中国子文化

俄罗斯就是源于蒙古金帐汗国的附庸,而蒙古又属于中国文化圈。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与俄罗斯和蒙古、西藏等的关系都属于理藩院管理。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十分推崇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比如魁奈,他潜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政治、经济制度,逐渐形成了重农主义经济学理论。他在《中国专制制度》一书中声称自己关注的是“与一个已建立的良好政府相一致的自然原理”,并声明它只是“对中国学说的系统说明,而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采用为楷模”。后来他创立了“重农学派”,被称为“欧洲的孔子”。

再比如孟德斯鸠,他出身贵族,担任过法院院长,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孟德斯鸠对中国进行过长期研究,在他的著作、笔记、手稿中有大量有关中国的论述,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31章中有21章涉及中国,其中有9节完全以中国为题,如《中国政体的特质》、《中国的良俗》、《中国人的礼仪》等,著名的“三权分立”也是在这里提出的。他对法国绝对专制政体大为反感,而对“伦理与政治相互关联”的中国德治主义却深表赞同。他的这一主张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在1793年起草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六条中宣称:“自由是属于所有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是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为下述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这一格言,正是中国儒家思想关于政治伦理的最高智慧的体现。

还有霍尔巴赫,他对教会尤为不满,向慕具有人文理性主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曾自命为无神论者,“所谓无神论者,就是指那些懂得自然及其规律的人”——而“那些懂得自然及其规律的人”,他明确指出,就是开明君主专制政权之下生活闲适的中国人。同时,霍尔巴赫也盛赞中国的伦理政治:“中国可算世界上所知唯一将政治的根本法与道德相结合的国家”,并主张“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

狄德罗对儒家哲学也十分赞赏。他在《百科全书》中对孔子和《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都给予高度赞扬。他认为孔子是极其重视中国早期统治哲学的圣哲,称赞孔子不谈奇迹和启示,儒家哲学纯粹是伦理学和政治学,是理性的宗教和实用哲学。狄德罗认为《论语》中的“道德警句”所体现的道德观要比其他的超验哲学和经验哲学高明得多,因为中国的儒教“只须以‘理性’或‘真理’就可以治国平天下”。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撰写了“中国哲学”的条文,对自《易经》至明末清初的中国哲学史详加梳理,将中国哲学发展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他还分析了《易经》与莱布尼茨二进制的关系,并认为中国具有悠久的抽象思维传统,中国哲学是借助符号、象数、形象来探讨宇宙的本原以及人与宇宙关系的高明体系——他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为西方思想家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开辟了新的空间。

伏尔泰更是明确的说自己师从中国。他声称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世界——伏尔泰站在反基督教神学的立场上力图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并认为中国儒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而中国人“是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他服膺孔子学说,将耶稣画像改为孔子像,朝夕礼拜。他将中国的政治与文化视为欧洲的楷模,主张“全盘华化”。与此同时,伏尔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崇敬与向往融入文学作品——他在哲理小说《查第格》中说,中国的“理”(或“天”)不仅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称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伏尔泰还将元曲《赵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在剧中将儒家所推崇的忠诚奉献精神和成仁取义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剧1755年在巴黎上演,轰动法国剧坛,万人空巷,在启蒙时代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

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则仿照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并派使者到北京觐见康熙,给康熙献上了不少奇珍异宝。后来他们的孙子,路易十六和乾隆还成了笔友,互相写了几十封信,到法国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还曾向乾隆介绍国内形式,乾隆则向他提供了意见,可惜路易十六没听,后来上了断头台。当英国人马戛尔尼来到中国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乾隆时,他很是悲伤。

.

英国始于威廉征服,而威廉是法国诺曼底公爵,早期英国上层都以讲法语为荣,所以英国是法国的子文化,也就是中国的孙文化。而且英国还直接学习中国科举制度建立了自己的文官制度:

●“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

●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 ”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杜麦斯出版了《中国札记》,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

●1854年,由马考莱等人向英国议会提交《印度文官制度报告书》,建议:建立完整的考试制度,考试事宜应由一位权威人士主管的考试中心全权负责;考试必须采取竞争性的笔试办法,对考生的年龄、健康、品行也应作具体的要求;对于高级职位,应有相当于国内最高教育水平的竞争性考试。

●1855年5月,经过议会辩论之后,英国实行文官考试制度。

●1870年6月,新上台的帕麦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官员的枢密院敕令》,规定凡要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都必须经过竞争性考试。至此,英国文官考试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

●1857年4月英国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评论说:“这些中国的‘外夷’(英国人)的确只是从中国科举考试的书籍中学到一页而已。”

.

美国不用说,是英国的子文化,也就是中国的重孙文化。美国独立时的政治制度是依据法国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而前面说过孟德斯鸠受到中国很大影响。美国国父之一的富兰克林也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是“最古老的,并且为悠久历史证明了的最有智慧的国家“。“对美国来说,中国应该是比欧洲更好的榜样”。另外美国政府的组成也是模仿中国的“六部”,并声称“最年轻的国家,采用最古老和成功的制度”。

另外和英国一样,美国也在英国的基础上,仿照中国的科举制度建立文官制度:

●“我们在洪荒时代,中国人已在读书”

●1848年,威廉姆斯在《中央王国》一书中说:“从科考的结果看,中国政府的高官阶层中的不少官员都怀有让人极为敬佩的才能和知识,及爱国、正直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它维持了这个国家庞大的机器的运转,也保持着一种不衰的崇文风气。”

●1870年,史皮尔(Spear,汉名施惠廉)在《最古老与最年轻的国家:中国与美国》一书中说:“中国人民的竞争使得整个政府管理的政治原则公开化。听吧!西方国家,它没有世袭等级,或许没有个人荣耀,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

●1873年美国文官委员会在报告中宣称:“当我们的大陆尚处于洪荒时代,孔子已经在讲授德政,中国人已在读书,使用指南针、火药和乘法表。然而东方世界这一最文明的国家对于科举制度的运用,将比上述任何东西都更能夺走我们美国人的优势(如果我们算得上有什么优势的话),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倘若不充分肯定中国的宗教或帝制的作用,必将无从作出解释。”

●1883年,以平等竞争为原则的文官考试法案获得美国国会通过,该法案规定政府事务官的录用,必须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从此以后,考试录用事务官,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

●1893年,美国文官考试制度完全确立。

.

在美国刚刚正式独立时,受到英国禁运,为走出战争后经济危机和英国贸易禁运的带来的困境境,美国银行家、商人罗伯特·莫里斯建议政府派船到当时时”发达国家“-中国寻求新的商机,帮助美国渡过难关。他联合纽约商界著名人士,投资12万美元,将一艘360吨的术制军舰,改装为商船,命名为“中国皇后”号,他们将这艘改装商船起名为“中国皇后号”,在1784年2月22日——首华盛顿的生日——驶向中国。

到了中国后,船上的商品很快销售一空。而乾隆看在笔友路易十六的面子上(路易十六就是因为帮助美国独立耗尽国库才被赶下台并掉了脑袋),给了美国人很大优惠,允许他们赊账购买商品,并且赠送给华盛顿很多礼物。这些礼物至今还在华盛顿家族的弗农山庄以及宾夕法尼亚州博物馆展览。

第二年,“中国皇后”号返回美国。这次成功的贸易对当时的美国十分重要了,它开启了新的贸易窗口,使美国挣脱了英国的经济封锁,相关人等被纷纷提拔,莫里斯更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而中美贸易很快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贸易。而当时美国每个州都有用”广州“(Canton)命名的城镇和乡村。

.

德国文化也是法国的子文化。德国源于普鲁士,而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和伏尔泰是好友,在其影响下对普鲁士进行改革,从而奠定了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根基。腓特烈大帝也十分推崇中国文化,至今在”无忧宫“里还有他命人建造的中国风茶亭和致敬大报恩寺的”龙塔“。

而莱布尼茨更近一步,他不仅在中国八卦的启发下创立了二进制,甚至主张应该在西方全面采用汉字。甚至他还曾申请中国国籍,但被康熙拒绝了。

那时,在欧洲学者中,有一种流行的看法,即以为中国文字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甚至中国文化也可能根 源于埃及文化。例如,白晋在1698年2月28日给莱布尼茨的信中说,他确信将有来有一天能把中国文字还原为 埃及的象形文字。[6]也许正是这种对中国文字的看法,影响了这些学者对中国文字的进一步研究。

莱布尼茨是不同意这种看法的,他通过自己的比较和思索,获得了关于中国文字的独到见解。他在1703年 5月18日给白晋的信中指出“我难以相信,埃及的象形文字与中国的文字有任何契合关系。因为在我看来,埃 及的文字是较为浅俗,而十分近似感官的事物的(如动物和别的),因而它们也近乎寓言。至于中国字或者较 有哲学意义,而且似乎是建立在较有智慧的考虑上的——如给予数目、秩序和关系的那些考虑,因而只有一些 与各种物形不相似的笔划。”

”我不怀疑(罗马)传信部(成立于1622年,负责海外传教事务)坚信特别是将中国语言移植给我们是其责任之一,......,我还想说亦不应忽视政治与历史。您的同会兄弟柏应理是个非常超群的人,他已开始让我们尝到地道的中国历史的甜头,......更准确地了解了中国人书写的历史后便可开始这一工作。应该弄清的是, 他们的最古老的作者是谁, 他们给出的自己的知识的源泉是什么。“

”另外,人们可以期望在他们的书籍中肯定记载有非常详细的甚至包括每个个人与官员所应有的义务的法律条文。对其重要的书籍整理一下,列出一个目录并给出每本书的简单提要亦是一件非常值得做的事情另外还可考虑一部图文并茂的词典,带有事物的图像,按照欧洲方式给以解释说明。我听说中国人已有这样的一部书,书名叫《海洋》(也许是指明代比较流行的《字汇》,《汇编》一类的辞书)。可以把这本书扩充一下适应我们的需求。“

1697年,莱布尼茨撰写的《中国近事一一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一书,此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曾在欧洲引起轰动,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窗口。

受到宋儒理学的影响,他曾给法国摄政的顾问雷蒙起草长篇书函,这后被称为《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这篇文章中,他试图将宋儒理学纳入到基督教自然神学的理论框架之下。他的另一著作 《单子论》则深刻地体现出了宋儒理学的影响。

对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多人认为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但莱布尼茨却认为,中国文字是视觉信息,直接表意,不通过声音,对引导思维是极其有利的。

莱布尼茨还在法兰克福建立了一所“中国学院”,可惜在二战时期被毁。

他曾经向康熙皇帝提出申请,希望自己能加入中国国籍。

他曾有一个设想,就是让中国人去西方传教,传播中国的哲学思想。

1716年,在其临终前,他还写下他的最后一部哲学著作《论中国的自然哲学》。

莱布尼茨对中华文明的兴趣,上升为一种由衷的赞美之情。他毕生都秉持着一个信念,就是中华文明在很多方面超过欧洲文明,对于那些轻视中华文明的欧洲人,他说:“我们这些后来者,刚刚脱离野蛮状态,就想谴责一种古老的学说,真是狂妄至极!”

.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所谓”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只是一种”回传“,是将中国撒在西方的种子结的果实摘回来。杨振宁也好,奥观海也好,川建国也好,拜振华也好,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

通宝推:Swel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