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罗荣桓突破“16字诀”反常用兵,受教员盛赞 -- 忘情

共:💬29 🌺2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罗荣桓突破“16字诀”反常用兵,受教员盛赞

作者:忘情

提起罗荣桓元帅,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我军政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是开国十大元帅中唯一的“政工元帅”。实际上,这种观点有些偏颇。罗帅虽是政工干部出身,但勤于学习总结的他,在长期戎马生涯中,军事指挥能力也稳步提高。如果不是这样,知人善任的教员也不会在1938年林彪意外受伤离职后,提议由罗荣桓担任115师代师长。要知道,115师是八路军的头等主力之一,汇聚了原中央红军和红15军团的诸多精兵强将。主持115师工作之人若军事造诣不深,不能得到部下信服,是难以在这样的队伍里立足的。

1941年至1942年,华北抗战进入了最为困难的阶段。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山东,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因此当地的日伪“扫荡”不仅频繁,而且规模颇大,每次持续时间都很长。1941年11月初,驻山东日军第12军,集中了5万日伪军,以鲁南重镇临沂为指挥中枢,对在沂蒙山区一带活动的中共山东分局机关、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115师师部展开了又一次“铁壁合围”。

首先受到冲击的八路军山东纵队机关,采取了分散突围的方式,虽说大部分人员得以突围成功,但也因此一度丧失了对下属部队的控制。山东纵队部队只能以团为单位各自为战,无法予敌以沉重打击。正因为如此,日军第12军很快便把关注度集中到驻扎在沂南县留田村和牛家沟一带,企图分进合击,一举围歼聚集于此的八路军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机关及地方党政工团组织。

据统计,因为要躲避日军围剿而陆续集中到留田村、牛家沟一带的我方非战斗人员,数量超过了2000人,且机构繁多。甭说突围了,就连理顺组织关系,畅通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都很不容易。而负责保护这么一大摊子“坛坛罐罐”的,却只有115师特务营和山东分局特务连,加起来也就几百人的战斗部队。

到11月5日下午,分散在留田村外围的侦察人员来报:行动最快的日伪军扫荡部队,离村子只有4公里了。如果没有“坛坛罐罐”的拖累,久经考验的战斗部队想法子跳出合围圈成功的概率很高。但要想带着2000多非战斗人员一齐安全地突围而出,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只能智取,绝不能硬拼。

于是,罗荣桓紧急召开了作战会议,商讨对策。当时与会的,有陈光、陈士榘、朱瑞、萧华等久经考验的我军名将。但会议之初,大家的意见却很不统一,归纳起来有向东、向北、向西突围三种主张。而且三种主张各有各的依据,因此大家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按我军制度,党指挥枪,政委有最后决定权,所以最后大伙儿都齐刷刷看着罗政委,请他定夺。

会议前半段,罗荣桓一言不发,只是坐在那里耐心听。到了要他拍板的关口,他却开口否决了在场所有将领的意见,主张向南突围。留田往南几十里,不就是日军第12军在鲁南的核心据点临沂吗?往那里去岂不是羊入虎口,送肉上案板?这岂不违背了教员在井冈山时期就已总结提炼出、而且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争“16字诀”吗?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大伙儿第一时间都惊呆了。

罗荣桓早料到众人的反应,于是他不紧不慢地将自己反复思考的结论和盘托出:从地理上说,往东突围,进入滨海根据地最为便捷。但日军不是傻瓜,他们事先也会研究我军态势,也会反复推敲作战方案,没有理由想不到这个。但是,目前得到的情报是留田村以东形势反而比较缓和,也没多少日伪军。反常即妖,日伪军极有可能在东面已部署重兵设伏,却故意作出松懈假象,想引我军上钩。所以,向东突围风险过大,不可取。

换成向北突围呢?北面的山东纵队机关和部队刚刚分散突围,那里的日军一时失去了重点打击目标,必然倾力南压。我军向北突围大概率会与南下日军迎面相撞。就算我军能突出去,还有“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顽军在等着我们。依他们过去的表现看,大概率会趁火打劫。因此向北突围也很凶险。

如果向西突围,那么目标必然是抱犊崮山区这个115师的老根据地。但目前得到的情报,抱犊崮山区是日军此次“铁壁合围”的重点地区,而且已将我根据地分割成数块。就算我军能突破日军重重封锁线,成功地进入抱犊崮山区,那也是“才出虎口,又进狼窝”。

至于向南突围,表面上看这是属于“羊入虎口”的自杀行为,但正因为如此,日军才万万想不到,不会预先制订应对预案。实际上,此次鲁南日军几乎倾巢而出,临沂实际上防务空虚,留守的日伪军要想维持日占区“秩序”都很不容易,即便发现我突围部队南来,也无力派出野战部队“围剿”。其他方向的日军闻讯赶来尚需时日,我突围部队有充分的机动时间和空间。日军若回援就等同于撤围,界时我军就可重新恢复根据地。

这一席话说起来,在场的诸将领没有一个不叹服的。于是,会议就此结束,大伙儿各自回去作突围的动员准备。当晚天黑后,已被严密组织起来的3000多人的队伍,严格执行战场组织纪律衔枚疾进,从日军合围圈上1个约500米宽的缝隙中向南而去。一路上,沿途各山头上的日军经常漫无目标地实施侦察射击和壮胆射击。但我突围部队保持着高度定力,丝毫不予理会,只是加强警戒力度而已。

整整1个晚上,这支队伍人不叫、马不嘶,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在日军战斗队形中穿行,连过数道封锁线,于11月6日破晓前抵达汪沟一带宿营。11月6日晚间,部队又如法炮制,最终不损一人一马,不费一枪一弹,安抵费县东北的黄埠前,创造了我军突围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到1942年,罗荣桓总结以留田突围为代表的一系列战斗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主旨是强敌攻我根据地,我就主动出击,杀到敌人的核心统治区去,捣他个天翻地覆。教员了解此中来龙去脉后,予以罗荣桓高度评价,并称“这不是战术,而是战略”。

通宝推:崂山一道士,empire2007,广宽,李根,青青的蓝,唐家山,strain2,北纬42度,独立寒秋HK,紫梁,白马河东,桥上,ccceee,qq97,真离,
家园 战术不足,战略还是可以的,翻边战术、根据地建设都是不错

属于抗战模范区,尽管称号给了晋察冀,实际上,根据地建设主体山东贡献很大。

家园 41年后毛对前线的控制放松,是吸取皖南事变的教训了吗?

41年开始整风开始,7大期间毛带着新的5大书记主持中央的常务工作。

对前线的控制和战斗的军事指挥明显放松,仿佛是吸取皖南事变的教训,给了前线指挥员更多的指挥权。

家园 对罗荣桓的评价还是偏低了些

罗荣桓是全才。

家园 主席对山东的评价

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家园 41年冬鬼子在山东大扫荡共军惨败,高官死伤被俘最多一次

1941年冬鬼子在山东大扫荡共军惨败,高官死伤被俘最多一次

这轮扫荡从11月2日到12月底,10月7日就发出备战指示,总体指挥和战略应对是很差劲的

参加留田突围的汉斯希伯还写了篇无声的战斗,不久后死于同一场扫荡

陈明辛锐夫妇死于该次扫荡

李澄之、马楠被俘

抗大一分校、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115师机关等都被合围过,损失惨重才逃脱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出版过一本《巍巍大青山》,迟浩田 题字

可惜印量太少

家园 山东人爱为人民服务,从那会种下的种子

很多外地人不理解,为啥山东人几乎变态式以为人民服务为荣。

是因历史上,山东人真的大大光荣过。直到改革开放,南方大量地市级、县级干部都是山东人。所谓的南下干部。其中一部分是解放区干部南下,还有的是当兵出去,辗转作战升成军官后来在南方转业的。

家园 很奇怪的是,并未形成罗的派系

罗在山东搞地方工作,南下的解放区干部是他的下属,下属的下属。四野南下,大量军队干部转任地方,也是他的下属和下属的下属。那么理论上超大规模的干部是经他领导过的。

但是从没听说有他的人事派系。是性格、道德问题,还是仅仅因为死的早?

家园 他绝对信任和支持毛主席,就是毛主席的战士,这种信任来自于本心 -- 有补充

和初心,不会改变,所以他才受到毛主席的重视和支持,这种历史在井冈山就形成了。

也因此有了一定真正对抗周派的机会和实力。

周派不能否定毛主席这个安排。

不知道他为何得了尿毒症,真奇怪。

政治道德很重要吧,他品德确实好。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各地输送军队干部倒东北,情况简短说明,这就是罗的信任 -- 补充帖

1945年10月24日,罗接到中央的电报。除6万余人正规部队以外,山东军区还派往东北20个基干团,约3万人。军区向东北共输送了9万人的干部、战士。

1945年我军在东北的总人数约15万人,新四军3师3万余人,陕甘宁万余人,晋冀鲁豫三个团,中央其他区干部2万。

见前补充 4982817
家园 "圣人"不是白叫的!
家园 41后对前线的控和指挥放松?

115师师长林彪受伤离队,毛主席意属罗,结果朱德请示蒋介石后仼命了陈光。

新四军高敬亭被叶挺项英抓起来,毛主席要求送延安,叶挺和项英请示蒋介石后把高杀了。

41年前毛主席就是这么控制和指挥前线的?

家园 我说的品德,就是不拿公家钱给自己买好

一提文革,就是某些人幸亏被XXX保护了。好像不是党的关照,是XXX个人的恩惠似的。这样的小作文多了,大家就会想,谁要雇这么个员工,是不是气死。

家园 毛主席没有要求送延安 -- 有补充

毛主席没有要求送延安,我帮你理一下。

按照六届六中全会的分工,新四军长江以北的部队都听中原局管理,高敬亭因此属于中原局刘少奇的管理。高敬亭早就不听指挥。4月18日,中共中原局代理书记朱理治致电中央书记处,提出处理高敬亭问题的上中下三策:“推动他到延安学习或择地养病为上策”,“给以副指挥名义,四支队改为纵队,由其他同志带为中策”,“撤销高的职务为下策”。

毛泽东认为这3策都不管用,要求新四军派员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江北的新四军。这才有叶挺去江北的高敬亭部,高敬亭既不服从中原局也不服从新四军军部,高敬亭6/4被扣押。

亲身经历者邓子恢的回忆录,证明处理高,中央始终是知情的。

我们到十四团后,也是如此,九团开到以后,干部反高情绪更为激昂。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就看出高的品质恶劣,并已在部队中完全孤立,因此,即将情况电报中央和军部,建议把高撤职,并将高逮捕起来,改组四支队,同时将周骏鸣所属之第八、第十、第十五团编为第五支队。

项英在1939年5月26日请示要把高敬亭撤职。

2010年4月笔者在台湾访学期间,于台北“国史馆”查到1939年5月26日叶挺、项英联名发给重庆蒋介石的电报,要求蒋介石“拟请将高敬亭撤职以示警诫,团长杨克志、副团长曹玉福畏罪潜逃,恳准予通缉”。

现在总说,项英的回电“白崇禧电奉委座电令所请将高敬亭处以枪刑照准”,那么谁请示的蒋介石?有这么几个可能性。

1) 项英和叶挺请示的,

查有上述撤职的电报,没有查到项英关于枪毙的请示电报

2)江北指挥部的上级国民党的战区负责人廖磊请示的

3)中共中央经过重庆周恩来请示的

(这之后的皖南事变时,叶挺和项英都没有权力直接和蒋介石联系,必须先发电给毛泽东,毛泽东再指示周恩来去接触国民党。)

这是个谜。中共江北指挥部前委,张云逸为书记。因为需要张云逸的同意,叶挺一定有党的高层指示才能枪毙高敬亭的。

6/24日枪毙了高敬亭之后,毛的电报才到,

中共中央复电军部,对处理高敬亭的错误作了明确指示:“对高采取一些过渡办法,利用目前机会由军部派遣一些得力干部到四支队工作“

6/4之后这20多天毛干什么了?也是个谜。

皖南事变把责任都推给项英周子昆之后,对项英进行了清算的时候,为啥没人提起此事,尤其是张云逸,邓子恢以及戴季英等当时在场的高层。

有一种可能是同意枪毙高的是毛,然后毛后悔了。

总之谜团很多,唯一清楚的时候,毛主席没有提出要求把高送延安,不但自己没提出,也没同意中原局代理书记朱理治的把高送延安的建议。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中央在6/4高敬亭被扣押后的几个指示 -- 补充帖

中共中央书记处于6月15日致军部电中明示项英:“中央决定派徐海东去皖整理4支队,担任副指挥兼4支队司令。不日由延安同胡服一起赴皖。望你在配备干部时注意。”(胡服当时是中原局书记。)

6/21-6/23日枪毙高前,举行了斗争大会。在大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开除高敬亭党籍的决定,认定高敬亭是“张国焘余党”,为“张国焘的高足弟子”。

项英于7月16日发表态电,全体“一致拥护中央军委对反党的高敬亭的决定与办法,揭发高之反党的罪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见前补充 498296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