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提高产业工人的地位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要求 -- 夜如何其
目前的亲资本的上层建筑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生产关系了,目前的社会结构很不稳定,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了。譬如看到年轻人躺平,不生育了,大多数劳动者35岁40岁就被企业抛弃了等等,这只是表面,实质问题就是社会结构极其不稳定导致的。
很直观的感受就是,生产领域的资本增密和技术增密,是必然的要排斥劳动力参与生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无产者参与劳动所能获得的分配的机会都越来越稀缺,从整体上看,劳动力所占有的分配比例变得越来越少。
也许有人要反驳,描述不管是蒸汽机的使用,还是内燃机的使用,还是电气化时代,还是信息化时代,每个时代创造的就业机会是越来越多的嘛,所以技术进步导致劳动者没饭吃是机械的观点。但是,举这些个例子的时候,有没有同步的把这几次生产力巨大突破带来的社会结构重构也同时论述,由此再一次来讲讲目前我们要做的改变的方向。
那个共产主义的幽灵是一直伴随着工业化过程的,几次生产力的升级都是在无产阶级不断地冲击下,统治阶级才逐步的让渡权益,由此才逐步的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实际上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进步,主要的依靠力量确实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这个动力和资本追逐利润提搞生产效率一样,是推动了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两股核心力量。
不过,迄今为止,还是一帮回避阶级冲突,蔑视和污名化无产阶级革命的脑残言论盛行。越是回避和无视这股力量,社会结构解体就越快。哪怕是资本主义核心区域,也应该好好地重视这样的矛盾,正确的对待这样的力量。
我也是发言受限制的。
至于倾向性吗,我倒真有。
论坛灌水主力两种人,一是有时间,二是有目的。
尽管我也很闲,但我坚定地认为,应该限制无意义的发言,以防淹没。
分析问题要从纷乱的事务中提取普遍性,抓住主要矛盾。不能拿特例抬杠。
执行要有可行的策略,不放空炮。
反思错误,普遍性的问题应当组织承担,不处分责任人;
特殊,偶发和极其恶劣的问题,应当个案处理,处分责任人,不上升到组织高度。
养老金是给无产阶级的,农民是有产阶级。
当然,现在土地价值被人为低估了。现在这个资产剪刀差不比毛泽东时候小。一块好水浇地,用来种粮食不值钱,盖房子(和烂地效果区别不大)住人反而值钱了。这个是不正常的。一方面市场不认可粮地价格,一方面又用行政命令禁止土地功能的随意改变,这是导致农民资产被低估,进而显得所谓养老钱少的原因。
农民的养老金问题常常被利用搞城乡矛盾,实际是在掩盖这个低估问题。如果完全放任,粮地和粮食的必要性会让粮价上天。但是西方国家往往会通过高额补贴来进行补偿。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
资本本来就是图利,你抨击不抨击改变不了啥。不如小人喻以利,多讲讲老百姓没钱买,导致市场萎缩形成危机的害处。
另外最大的国家可以掌控的因素,可能是改变地方官考核。以就业率,中位数工资,人均预期寿命等等为标准而不是以GDP为标准。中国最本事的人在当官,搞好他们的KPI,他们主管积极性发挥好了,能有奇效。
不单企业主反对,外资企业还调动了外国政府来干涉这个劳动法的立法。这些当时都有公开报导的。
什么法律都有无法执行的状况。目前劳动法要严格执行,其实客观条件不允许,釆用的基本就是民不告官不管。
现行劳动法要执行,其实是要动整个经济体系的,最后表现出来就是劳动关系的调整。要动整个经济体系,当前中国政府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慢慢调整。新质生产力的新,并不仅仅是生产模式生产技术的新,还包括新的原料销售渠道,新的产业布局,新的产业组织架构,新的法律法规,简单的说就是独立自主可控的新型生产体系,没法准确给予最终定义,一步一个台阶的新,一个渐变的概念,可能没有终点。
关于“新”,其实一些要素早已在推行,打黑反腐,有毒GDP,去金融风险,亚投行,一带一路,人民币结算,贸易战,科技战,内循环,双循环,城市化变城镇化,事情一点一点在做。
好吧,直接的说,严格执行劳动法,私企关门干,企业(包括内外资)外移,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不是可能,是必然,不要寄希望于资本家不会不敢不愿。国内能不能承接起这些停产外移的产业?请注意,不是说能把那个东西做出来,而且能搞到原料,生产出来,销售出去。故而之我反复说贸易战是检证中国工业实力的成色。
中国政府坚持国际化,坚持不脱勾,坚持不歧视,搞“冤大头”亚投带路金砖货币互换,无非就是为了可进可出。中国政府唾面自干,不是怂,是真定力真能力。定力能力不够的,早就被美西搞疯搞颠了。俄罗斯就是定力能力不够的例子。
现在看着是美西张牙舞爪,实际上是中国步步紧逼刀刀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