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从个人角度:到底生娃好不好? -- 生产队的小鸭子

共:💬230 🌺865 🌵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卖松露的也这么说

但是尝梨子的多,尝松露的少。价格不一样嘛。

而且生娃是不能退货的。看看小学辅导网站,一堆爹妈哭喊要是能退货就好了的。

家园 你是《现代汉语词典》的总编辑?

你说啥就是啥?

看不惯你们文科生就是这一点,为了一点面子,对事实毫无敬畏之心。

家园 文科生高考也要考数学的目的,就是要学会用数目字理解问题

对于十个平方公里,如果是一年内打完狮子、捉完野牛,需要多少人口?如果是一年内种满小麦需要多少人口?这个比例,稍微会点小学算术就能算出来。

跟野牛摔跤需要的男丁往地里撒种需要的男丁当然低很多个数量级。因为在(广义)农业产生前的自然环境下,大型哺乳动物密度,特别是食肉动物极稀少。

这是基本的常识。即使缺乏太阳能转化率,和食物链传递的能量转化率等科学常识,依据普通人的社会常识也不难推断。

你居然理直气壮地问出这样可笑的问题,屏幕前的我都逗笑了。

中国古代文科生欺负人口主体是文盲,所以为了给统治者服务胡诌八扯很轻松。但是现在人民被广泛教育了,这一招不好使了。

马前卒【转发】没有独立性哪有尊严里面引用的著名网红,志愿填报大师【张雪峰】说得很好:

“文科都是服务业,什么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 就是 ‘爷,我给你笑一个’”

你们完全不需要任何科学知识,只为情绪服务。活在没有事实和数据的想象画面里。

可惜今天这一套文科思路行不通了。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也需要细密的计算,而且是依据事实数据而不是想象的计算。建议你读一读《全球通史》,对于从文科进化到社会科学有益。

如果你连农业时代人口相对采集时代暴增的事实都不了解或者不接受,别人怎么教你?

家园 你不是说断子绝孙是唯物主义吗?

难道不生小孩了

还不断子绝孙

你不生小孩,怎么不断子绝孙?

你给我分析一下?

如何做到不生小孩,但又不断子绝孙?

别人不生小孩,是唯物主义

你自己不生小孩,就不是唯物主义?

我反对断子绝孙难道就成了唯心主义?

我看你是太自私了吧?

家园 我回翼德的帖子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你这种诡辩对于提升人真正的认知没有益处,只能用来抬杠:科普是对科学知识的通俗易懂的表达,不是科学本身,所以科普是错的;加了引号跟不加引号有区别,所以加引号不是真的。

所以科普写来是给人当童话的?我给你一篇《分子神经科学》的文章,你真能读懂?引号有很多种用法和含义,我给你的名字“村长的野望”加个引号,你就是假的了?

不用搞那么复杂,找两篇中文的就可以了:

小麦中水稻自私基因ORF2、ORF3同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这里面的自私基因没有引号。

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来自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证据

利他行为是指个体耗损自身资源帮助他人的行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利他行为的遗传基础,基于定量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两类研究方法,探讨了利他行为的遗传率,证实利他行为确实受遗传所影响,以及发现了4类利他候选基因,包括多巴胺受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催产素受体基因、和加压素受体基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环境在基因对利他影响中的作用。一方面基因与环境相关联,二者共同影响利他行为,即基因-环境相关;另一方面基因的效应受环境影响,即差别易感性模型。未来研究需拓展神经生物系统探索,注重全基因组研究、元分析和机制探索,进行系统的环境干预实践。

这里面有利他候选基因这个词。文章说的很清楚,利他这种属性是非常复杂的,相应的生物学——社会行为机制也很复杂,所以这里用候选这个词,但这不代表它是假的。

科学本来就不是100%正确,牛顿力学和相对论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这个帖子里很多人犯的就是非此即彼的错误,人类的基因有自私属性,所以自私就是天经地义的;利他基因不一定100%导致利他行为,所以利他基因是假的。这些都不能提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如果你认为你自己活在一个只有100%和0%的世界,那么恭喜你,你肯定是假的。

家园 你的判断错了,命题错了,方向就全错了

你把跨几个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判断成文科生,本身就是既武断,又草率,其他不往多说了,没意思。

而你的研究方向从一开始就错了。不应是“对于十个平方公里,如果是一年内打完狮子、捉完野牛,需要多少人口?” 请问野兽都打完了,那人以后吃什么?吃西北风能补充热量和蛋白质吗?所以命题应该是“对于十个平方公里,靠打猎能长期稳定地养育多少人口?”

下面是我的一点很不成熟的推算,希望帮你抛砖引玉,共同进步。比如,仅仅比如,一只华南虎的生存领地大概大概是需要一百平方公里大小,也就是说在古代华南地区,一百平方公里大小的面积上的各种动物可以稳定满足一只华南虎的长期生存。而华南虎的体重是大约110公斤到150公斤,也就是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类的体重,或者说可以满足一个小家庭的狩猎生活。

你的第二个命题也是有问题的,不应该是“如果是一年内种满小麦需要多少人口?”,而应该是同样面积下,比如十个平方公里,或者一百平方公里,与狩猎方式对比,同样面积如果种小麦能够长期稳定养育多少人口?而单位人口需要付出的体力是多少?那么同样以狩猎之王-华南虎的一百平方公里领地为例,一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而100平方公里等于150000亩,也就是15万亩的土地,这么大的土地搞农耕,能养育多少人口呢?

根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就是说按最贫瘠的,要种一年,休两年的再易之地的最贫瘠土地算,一家人耕种300亩的贫瘠之地就可以长期养活一家人了,而150000亩是300亩的500倍大,300亩则是0.2平方公里,所以不是什么十平方公里,也不是一百平方公里,而是0.2平方公里的土地分成三份,每年只种三分之一的地,刀耕火种,一家人就可以活得很滋润了,否则,人类也不会自讨苦吃,选择放弃狩猎而从事农耕。

而如果远古时代的人要都跟稻派们的想法一样,图享受,搞躺平,那么人家的日子早就美上天了,怎么会人口爆炸,最后生出这么多的不肖子孙呢?当然,过去很多人肯定也有稻派的躺平想法,但结局就是躺平的人被利用先进生产力发展人口的人淘汰了,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计算不严谨,抛砖引玉而已。

家园 你把高工叫文科生不是荒唐可笑吗?

用任何词汇批评你都是侮辱这个词汇。

家园 不去印度推销产品,国内人的生计就成问题-我脑子宕了 -- 有补充

这个逻辑我怎么都想不通是如何支持稻派理论的?稻派擅长的就是罗列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论点和论据,却推导出一个十分荒诞的结论。

去印度推销产品是为什么? 不就是因为人家那里的人口多,年轻人口更多,消费力巨大吗?不但在印度的印度人口多,海外的印度人口增长更多,很多西方国家的底层劳动力,技术人口和管理人口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印度裔人口充斥。我孩子加入的机器人俱乐部,里面从校长,到老师,到学生95%都是印度裔。

毛时代的计生和稻派的独生是两条路线,也是当年稻派批判毛派的主要分歧,混淆二者等于承认稻派批毛批错了。领导人也分什么样的领导人,明明统计数据早就有了,问题早就出现了,就是不敢纠偏,说明前面的领导人没有现在的领导人有魄力。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4万万中国人对7千万日本人到底谁人口压力更大? -- 补充帖

稻派独生路线另一个谬论就是人口压力问题。认为人口压力阻碍了生产力发展,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和被动挨打。举的例子就是4万万中国人对7千万日本人。可问题是:4万万中国人对7千万日本人到底谁的人口压力更大?中国在清末起码有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算下来平均每平方公里容纳36人。而当时的日本国土面积大约是4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要容纳175人,是中国人口密度的4.8倍,请问谁的人口压力更大?而人口压力对促进生产力发展到底是阻力还是动力?

家园 中国有多少学校在山区,多少学校在城区?

搞一刀切好,还是搞具体甄别好?质量如何监管?品质如何保证?我不反对学校午餐,但具体执行要具体甄别,要跟多数家庭以选择,这有问题吗?

家园 这个“换个说法而已”值得商榷

基因和记忆=/=香火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相等的。但是如果在“收养”的情况,就只传递香火,没有基因了。

以前人们讲究的是有后人烧香祭祀就可以了,不一定非得传基因,而且更没基因这个概念。

家园 大多数家庭并没得选择

生存权是第一人权。这是当年中国政府的提法。

学校并没有规定一定得在学校吃。事实上在学校吃是大多学生最优甚至唯一的选择。

家园 这有啥可争论的

你不能正视问题,就去扯什么稻派,我再说一次,国内因为就业问题,需要向国外输出产品和项目,要不然一些企业会开工不足导致裁员和失业,哪怕和中国不对付的阿三,我们也舍不得每年几百亿美刀的贸易顺差,阿三就是看准了这个,就随便拿捏去那里的中国企业。

家园 就业的背后是市场,市场的背后是人口,人口的背后是出生率

稻派和独生派的误区在于始终把人当作负担,最多当作可以出口创汇的劳动力,几十年低出生率造成的后果就是老龄化和市场失去活力。印度的市场活力是靠无数中青年人口的需求拉动的。

资本家可以卖绞死自己的绳索,中国对待印度出口的问题,也其实是差不多。

见前补充 4948833
家园 过去收养继承香火是有很多讲究的

过去的宗族之中有人因为绝嗣而靠收养来继承香火不是不可以,但是是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做规范的,讲究的是血缘(也是基因)由近到远寻找收养对象,首先是叔伯家庭的子弟,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是找同宗,再就是找同族,如果都没有也尽量是同姓,如果再没有就是找同村的,起码是同人类的,当然是没办法的办法,但起码是不能躺平,而要把祖先和人类的基因从近到远流传下去。

说到这里想起一个奉军老帅和少帅的掌故。龙眼过去看张学良口述历史,听少帅讲过,说他们家当年不姓张,而姓李。因为同村一家张姓家族绝嗣了,就把他们的祖先过继给了张家,于是就改姓张了。而后来姓李的那家竟然也绝嗣了,就又回过头把张家的一个孩子过继了回来,改姓回了李,血脉和基因就又传了回来,所谓帮人帮己。

通宝推:青青的蓝,真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