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内家拳中的劲和力 -- 五磊山

共:💬112 🌺50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力量发散原因研究一“双重”

“双重”是太极拳论里面的一个术语。历来解释不清,民国大师更是发明了单重单轻双轻双浮看着很大师实际没用的名词。力发于脚几乎是所有拳术都有的认识。人两个脚,打出去一个拳头,请问哪只脚对拳头力量贡献大?贡献效率如何?这个问题和双引擎战斗机一样,双引擎的设计必须是极力优化,使得做各种飞行动作上时输出效能最高。人的双脚也必须对击打贡献最好的效能,否者就是“双重”,两个发动机各干各的。。。

内家拳练习发现力量发散,首先质之于脚,即所谓于腰腿求之,要求练出第三只脚,使得两腿并一腿,劲力合一。腰腿实际就是胯是屁股,非双重的状态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两个屁股变成一个屁股,一屁股把板凳坐断、椅子坐破。。。这是解决双重问题基础,是练功正确的指标之一。

家园 真正检验这个劲与力,必须得上场打过吧,还得是UFC这种的

这个圈子糊弄人的太多了,阎芳大师比较典型

打个死物(砖头棍棒)吧,肯定没格调,一堆罗圈话

打个人吧,都是把自己徒弟友人打的飞天舞地,要不就是舞林大会这种勾兑过的

所以还是上个相对正规点的竞技场,比较有说服力,比如UFC,国内散打王大概也成

看各位的描述,基本都是在脑子里发力发劲发力,汹涌澎湃,是不是都是脑补的?😅

不好虚名的话,跟徐晓冬练练都行,看他挺爱好这个,应该扛揍😁

家园 那狗急跳墙,也算是有内力了。

我觉的这就是哲学上说的“由本能到自觉”的不同。

内力不是练出来,而是本来就有,总结出来SOP,可以变成标准操作。

是有上限的。

家园 【讨论】不由得想起我唯一一次发力

--假如我对发力的理解是对的话

那是几年前我老师为了教我,让我按住他推。因为他教了多次我也没懂,我自己早就不抱指望了,但是又不能不推,就‘意思’了一下。结果他倒退三四步,接着一个屁墩儿!

可惜他高兴早了,后来我还是没有悟出来。不过确实见识了一点,就是如果觉得费劲,那就是根本使不出真正的劲了。

家园 胀塑性流体

牛顿流体是受力和粘度线线关系。非牛顿则分两类,胀塑性是随受力变大,假塑性是随受力变小。

家园 双重--力量发散原因一 -- 补充帖

“双重”是太极拳论里面的一个术语。历来解释不清,民国大师更是发明了单重单轻双轻双浮看着很大师实际没用的名词。力发于脚几乎是所有拳术都有的认识。人两个脚,打出去一个拳头,请问哪只脚对拳头力量贡献大?贡献效率如何?这个问题和双引擎战斗机一样,双引擎的设计必须是极力优化,使得做各种飞行动作上时输出效能最高。人的双脚也必须对击打贡献最好的效能,否者就是“双重”,两个发动机各干各

家园 一力降十会M,天下武功唯快不破V。

试试写公式,质能公式E = mc ², 动能公式Ek=0.5mv²。(1/2)。

不同吨位(体重)的人,力量上赢得显而易见,但人有各种关节 由骨胳肌肉神经维持,可以快速击溃某点。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相持 相对运动 武术中卸力转换,寻找机会爆发。

爆发力,运动员的肌肉横的都身板硬。柔软的话,乒乓球羽毛球救球、大高个的排球随时鱼跃。

家园 还是专心讨论内力吧

不要把力学牵扯上了。肌肉的力学性能已经研究了快小一百年了,一点神秘的东西都没有。

家园 内力顾名思义就是内在能控制发动的力量

胸口碎大石、高台跳水是被动受力,总之要素是重量速度,应力应变。旁人看运动员举起了200公斤,肯定运动员自身的动作都是练出来的,不是有同量肌肉就能达到。

肌肉关节骨胳之外是神经控制,意念意志。

训练成绩常优于比赛成绩,运动员要练习快速进入状态。比如举重 上台前进入“冥想”状态 屏避外界信息心无旁贷。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意念先行再运气瞬间抓举。象跳水 体操跳马常见运动员起步前默念要领。

其实绝大多数运动员比赛状态 都听不到外界声音,只关注赛场动态和自身动作,意念极为专注。有点象打电话时 被动顺从旁人指挥动作的情况,专注外的事不过大脑。

虽有肌肉条件而常人没经过训练只会在突发情况下输出,并不可控。

家园 内家实际对打没啥用

实际格斗对打时,双方身形晃动,拳脚乱飞,电光火石,人又要防止自己挨打,又要找机会去打快速移动的别人,根本来不及堆积那么多意念,姿态和能量,时机就过去了,自己就挨揍了,人家也闪开了,所以钻研内家拳只能是对正常散打或自由搏击的辅助训练,不能太单一,认真就输了

家园 力量发散探究二---立如枰准

双重的问题MMA也是在研究,比如有的拳手站在轮胎上打拳,就是在探究两脚的协调性问题。但是在内家拳看来没有第三只脚,基本后面的路就不会一样。科学上三点成一个面,有了这个抽象的第三只脚,人站立的“立如枰准”才有可能,平是稳的基础,“平”即是水平,物理状态就是重力矩最小,这样人就不需要留出一份力来平衡这个外来的作用,出手就稳了。

人体并不均匀,并不能真得如水平面一样的,但是人体有一定的对称性,所以要建“准”在中间对称要素上,就很容易感知那些“不准”的地方,从而极大可能的保持运动的对称性,人家一搭你的右手腕,不仅右手腕要产生个意与之平衡,左手腕也相应产生的意与右平衡。由此推及全身。。。这需要水准仪来调节。。。。这种对称设计在飞行器和航行器中随处可见,内家拳也不例外。拳论说打拳如水中游,水上飞原因就在这里。

人体组织含液量很高,所以液体的水平度对人的水平有着主要的影响,上善若水,人体实际真像水,自有水之道,而却不知顺其性而用,别扭,僵硬,伤害就会多很多。相反顺其性,身和心都是心如止水宁静平和。对健康问题也建立了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基础。

立如枰准,节节贯通,和地平面相贴合的人体自我感受是什么呢?我们把人体都取水平截面,那么因为贯通的缘故,脚和地面的作用就投影到各个截面上了来,受到的重力和支撑力是平衡力,那么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就有一种浮平衡的感觉,打拳如游如飞就有了根据,其次水平方向如果有动势,那么就能得到最大静摩擦,所以水平方向不简单是一种水的阻力感,而且是阻力如钢的坚强依靠感,内家拳的力都是借来的,借天地而来,就得到落实。。。地(球)是人所处环境中安静和稳定的根源,力的发散问题找到了根子。。。

家园 这估计是一次偶尔的意相接

接意是内家拳基本技能,难度颇大,教学中不会的人偶尔会被引导出正确的意,但往往被引导教学者并不能自知,所以是偶尔现象,不是自觉现象,要成为自觉随意自然的技能就要在第三只脚,立如枰准,和一动无有不动三个大面上下真正的功夫。。。

家园 本帖就想尝试拳法力学的物理思路

同样发放,内家忌讳狠发狠发,抖发抖发,噼哩啪啦

家园 可以体验下比赛中“我预判了你的预判”进行回击

道理就是 在速度上思维判断瞬息万变而形体动作如老牛慢车,比赛中若进入了主动意识的状态,看所有动作如慢镜头,看到对方形态刚有起势你的意识已有判断并指令自己做回击。

前提是自己的力量蓄备反应速度跟得上自己的大脑思维,还有意志要坚定如钢。

家园 你和内家传武一样的逻辑漏洞:思维和动作谁更快?

你这句话前面先讲:“在速度上思维判断瞬息万变而形体动作如老牛慢车”,也就是你们认为人的思维要快过人的动作,这是内家武术比别人高明的基础。可后面又讲:“前提是自己的力量蓄备反应速度跟得上自己的大脑思维”,也就是到后面你们又认为,内家拳要成功,则人的动作必须跟得上人的思维。

那么请问,到底是人的思维比动作快,还是动作比思维快?答案是两种情况都有,但最终是动作比思维快,因为一个原地操作,一个是远端遥控。思维比动作快的情况最普遍,比如干一般速度的体力劳动,就是想在前,而动作在后,即,我想我要把重物提起来,然后我把重物提起来了,就是思维比动作快。而动作比思维快的情况比如膝跳反射,小锤子一敲膝盖,人想都没想,膝盖就瞬间弹起来了,这是当地的动作肌肉与神经元瞬间结合的条件反射,没有经过大脑思维就瞬间行动了,所谓下意识的动作。而很多现代体育运动包括短跑、游泳、拳击和格斗都是通过无数次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让肌肉形成条件反射,来达到更快、更高、更强的效果。

所以职业格斗选手经过几年现代搏击的训练,很多动作都会变成条件反射般的肌肉记忆,而且非常有针对性,比如如何移动,如何躲闪,如何在躲闪中出拳出腿,都是瞬间快速反应,对付这些职业拳手,内家拳再原地造成练意识,练整劲,练化劲,就陷入必败境地,因为最终人的大脑在远端的主动思维是跟不上当地肌肉的反射反应。除非内家拳也有针对性地训练快速移动,快速躲闪和快速出拳,而不是原地发力和互相推搡。

要知道本来原地发力和互相推搡的目的在于古代士兵的素质、徒手、持械和阵法训练,而不是格斗打擂。象内家拳大师们都推崇的祖师爷岳飞也好,戚继光也好,人家不是镖师或打擂高手,而是军中主帅,要面对的是如何尽快把干农活的庄稼汉训练成上阵杀敌的士兵,而士兵要服从阵法,就必须原地站立,缓缓移动,而不能乱跑乱走,而且要在有盔甲的负重情况下把沉重的兵器稳稳拿起,向前有力突刺和劈砍,所以如果没有内家的整劲和化劲,就连兵器都举不起来,刺不出去,也格挡不了对方的兵器。另外,人负重持拿兵器在阵中对打的速度要远远低于近身格斗的速度,因此内家传武的那套理论就是成立的。而职业格斗选手没有铠甲和兵器,身轻似燕,速度飞快,内家拳的那套打法根本跟不上人家的节奏,就越练越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