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芯片、运十与产业政策 -- 自以为是

共:💬134 🌺864 🌵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这个改开前是哪年,你多大了?你的记忆是哪年到哪年?

你家到底几口人,多少亩地?你邻居家呢?我个人推测你的印象明显是分地之后,你可有异议?

你知道分地之前你们村的分配模式和产量吗?你确认你知道分地时期的情况吗?

别的不说,你是否记得你们村80年代的水利状态吗?是否只记得地下水时期?呵呵。

@lpa

你真懂割资本主义尾巴?你多大岁数?还赶上割资本主义尾巴收自留地了?

改开以来,你这种说话的先生太多了,真的不觉得自己在编瞎话?你几岁?赶上割资本主义尾巴了?

你们村是啥村?都是毛时代磨洋工的懒汉?然后一分地就不磨了?凭啥?不要脸?

按照你的瞎话,磨洋工哪里来的400斤粮食的产量?

家园 我觉得他是零散的信息结合到了一起,根据官媒扯淡了

可见治学态度。

家园 对头,我亲身经历不如你的数据

你把你的农村生活经历也发上来,不要说你没有在农村生活过。

家园 类似国企和私企效率的区别吧
家园 82年普及包产到户,当年亩产增加10.5%。
家园 八十年代化肥产量增长连数量都比不过七十年代,更不要说增长率了

八十年代政府首先考虑的就是让国人吃饱饭

种地需要化肥农药,当时社会资源相当一部分要保证这块。

家园 你懂不懂什么叫改进型

显示你的无知吗?

性能大幅提升,不投入资源研发能做到吗?

另外,液体火箭转固体火箭也是导弹发展趋势之一了。

家园 这些都是什么问题

中国说学问,学着问。列宁说问出正确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这些问题问的,好像飘着空中。

第一,世界三分之二受苦有啥问题吗?你们不至于吧?

全中国当时多少人没有解决温饱?多少人就在温饱线上?人均GDP是300美元,就是比最不发达国家好点,中国人民凭什么辛辛苦苦奋斗了30年,不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能说出这种话来,足以说明你对平民百姓毫不关心,只想着心中的丰功伟业。

第二,香港司机包二奶是谁的问题?

不知道你认为是谁的问题。当一件事成为社会现象的时候,就不要讲道德神话了。仓廪足而知礼节。

第三,宝钢本来就是错误投资方向。你得证明两个问题。

我只想举例说明当时国力有限而已。至于投资方向,搞钢铁肯定没错,最多选址等方面可以讨论,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我没兴趣讨论。

第四,前三十年没有解决温饱的依据是啥?你确认哪年解决了温饱?

前半句表明你对新中国历史缺乏起码的了解。本楼中就有回忆,请自己看。如果不相信回忆文章,请询问父母或祖父母。后半句,本身就是个无聊的问题,我有什么资格确认?但可以多说两句:大致上可以认为84年大体上解决了饱的要求。然后完全摆脱绝对贫困,是前两年宣布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部分好,好就好在回旋镖

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22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二,我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

机动发射,液体火箭有着无法克服技术困难,固体火箭有着天然的优势。明明是选择了更好的技术路线,却被你指责,你什么意思,一定要浪费国家资源才高兴?

至于东风5,是在新时代完成研发并装备的吧?当时第一次全程试射的时候派出特遣舰队,还是挺大一件事来着。整个八九十年代都是基于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基本判断,军队要忍耐,放慢武器研发速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邓小平最伟大的贡献。

没有邓江胡的忍耐,哪有后来的爆发?真以为现在的国力是天天喊口号喊出来的?30年+40年的奋斗,除了汗水,还有血水和泪水,打掉牙齿和血吞的忍耐,才有了今天的日子。真要像你们说的,领导人一个二个的投降卖国,能搞出现在的样子?一点点起码的常识常理都没有。

家园 劳驾,能不能先看看前后文

我回答的是个具体的问题,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范围内的事情。

家园 洋跃进造成的困难时间短,财政改革不当造成的困难时间长。
家园 以前基层没有北京吉普上海轿车?进口的皇冠公爵王公社能开上?
家园 一没车,二没钱养车

在“大量进口小汽车”以前,汽车是计划经济。你有钱也很可能买不到,产能就那么多,轮不到你买,于是设置各种规则,把各种基层单位排除出购买圈。然后呢,能买到车的,又不一定有钱养车,因为国产车的维修和油耗确实不如进口车。

河里有帖子说了,当时基层单位的车队,宁可买贵的进口车。因为故障率和油耗低,长期看更合算。

家园 有下列爱好者请勿参与 -- 补充帖

1. 喜欢给人扣帽子(包括但不限于:卖国、买办、被洗脑、五毛)

2. 不谈事实,只会骂人

3. 人身攻击(包括但不限于:辱骂,牵连他人亲属,问人多大了)

4. 阴谋论爱好者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家园 以氮肥为例

中国的统计数据找起来真费劲。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从1999开始,统计公报从1978开始,还各年公布哪些数据还不一致。找到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氮肥数据,很有意思。如果对比70年代与80年代,70年代氮肥产量增加大致900万吨,80年大致500万吨,80年代不如70年代🙁;如果对比1967、1977、1987,文革十年产量增加450万吨,改开十年产量增长800万吨,成就巨大😁。这里的关键点是四三计划,1973-74年签约13套合成氨30万吨项目,其中10套尿素48万吨,3套尿素52万吨,大多数在1977-1978年两年投产。历史分段是个学问🤭。

不过,四三计划是个很特殊的事情,是156项工程之后的第二波大规模引进。如果把六七十年代放在一起,每十年增长500万吨,与80年代差不多。

根据引用的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报告,国产大氮肥装置是到了2004年底才正式开启。在此之前,要建设大氮肥装置,还得靠进口。如果加大氮肥装置研究力度能否提前实现国产化?我不了解技术情况,但即使能够提前,估计也不可能提前到80年代。是进口氮肥好,还是进口氮肥厂好,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