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九大、十大政治局名单观察人民的江青,啥叫为人民 -- 真离

共:💬19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从九大、十大政治局名单观察人民的江青,啥叫为人民

@老老狐狸

诸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我们看一下九大、十大的政治局名单。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我们会发现九大的军人多了一些,当然,十大也不算少,但是平民和文官还是增加了。

这里面比较奇怪的是周总理算是文人官员吗?当然不是。

之前我和老狐兄有探讨,为什么叶群入局?这确实有点奇怪,因为她显然是林彪的人,而且是代表军人!而我们知道,江青绝对不属于军人,她属于文官集团。这里不是重点,重点是陈永贵等在十大的入局,王洪文入常。

在今天,其实很多农民企业家很优秀,但是我以为,周家庄或者南街村的大队书记都是够入局的!想陈永贵再现,难度是大了的。

我个人认为,江青是毫无疑问的推动者之一,当然,她也是代表毛主席的意志的,可以肯定林彪虽然支持毛主席,但是叶群肯定不是江青的思路!

所以我有点不太理解叶群进局,也许是为了占坑吗?

对于军委办事组和文革小组的实力大,我是认可的,入局也是合理的,但是对于黄永胜入常,我确实还没有想透,因为镇压造反派,黄永胜表现不好。

也就是说,毛主席珍惜时间,培养新人,我是认可的,王洪文入常,我个人也觉得很接受。在削弱上海殖民性,对全国的支持,工业合理化配置等等,王洪文的工作都是相当杰出的,这不仅仅是张春桥的功劳。

所以我认为毛主席推出王洪文还是很合理的。推动黄永胜,似乎不是毛主席的减少军人干政的意图了。推出王洪文的三副一总,也算是制约军人政治势力。而不是要王洪文当军人。

所以我基本上也是认为林彪不会那么不懂事,因为确实也有彭德怀的教训,林彪大概率不会推出黄永胜入常,自己在不就够了吗?这是我的考虑,我是信任林彪的。

只是在三次庐山会议上要硬钢周总理是错误,他搞政治策略对毛主席,我是有点不能接受。

江青则是全部理解了的,所以带着王洪文飞,重要的是王洪文也愿意跟着江青干。

中委不说了,工农兵大多数。工农数量也不少,而且还年轻。

郭沫若、宋庆龄和斯大林的谈话记录,一篇非常好的文字,重要资料

https://www.talkcc.org/article/4875107

一定要把此文贴在这里。这才叫为人民。

通宝推:燕人,wczjm,
家园 建议毛主席与四人帮切割

那时历史不方便重新翻读,现在也争议太大,包括政治上左右派对抗。

只回忆毛主席,对其余一概忽略或许是好方式,反正以后四人帮事迹也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家园 争议不大,左右都知道,无法切割的

没办法切割啊,切割了就无法说事了!

如此有何意义,现在就是改开的谎言已经完全无法遮掩甚至严重影响未来之路了!

因为,毛主席的道路就在那里,走错了,就会发展出现问题。

有一些节点只有毛主席的是对的,而且还唯一,无法绕过去啊。

毛主席推动文革为了啥,人民的利益,谁执行的更好,四人帮,你不能说黄永胜,许世友,因为他们都镇压了造饭派,很血腥的,支持也难说。

家园 四人对于反弹是从1975年邓整顿看出邓的问题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七年代,王洪文成为中国政坛的焦点人物,当初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保卫干事,却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一跃成为中央副主席,飞黄腾达之后,王洪文自然成为一群人的大树,身边聚集着一批拥趸,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可以说是王洪文的忠实“粉丝”,也曾经在那个年代叱咤风云,他叫周宏宝。

1935年,周宏宝出生在江苏扬州,当时的中国战乱纷飞,到处硝烟弥漫,幸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周宏宝便是其中之一。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上海也不例外,当时上海市民粮食和蔬菜严重短缺,于是市委领导号召大家到崇明岛进行开垦,以扩大粮食和蔬菜的产量,在这些参加崇明围垦的年轻人中,就有周宏宝的身影,正是围垦中的积极表现,让周宏宝得以留在上海,被分配到上海第一钢铁厂,成为一名工人。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降临上海滩,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造反组织,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王洪文建立的“工总司”,当时王洪文不仅带领群众冲击上海市委,还在张春桥的支持下,成功夺权,最终成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

那段时间,周宏宝表现非常活跃,成功引起王洪文等人的关注,周宏宝成为上海革委会常委,坚决执行王洪文的指示,当时王洪文在上海成立了民兵武装,让周宏宝担任民兵指挥部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可见对其非常看重。

不仅如此,王洪文还企图将在上海建立民兵武装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建立全国民兵总司令部,让周宏宝担任全国民兵总司令部总司令,不过,王洪文的想法却遭到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的反对,叶剑英称:“中国不能有第二武装。”

就这样,王洪文的诡计才没能得逞,不过,周宏宝仍然在王洪文的提携下,扶摇而上,不仅在“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只拥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他竟然被调入教育部工作,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不仅如此,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周宏宝与教育部部长周荣鑫不和,将周荣鑫架空,还对其进行无休止的批斗,使周荣鑫最终被迫害致死,当时周宏宝担任教育部临时领导小组组长,掌握着教育部大权,实际上是教育部的负责人。

不过,身为“四人帮”的拥趸,周宏宝的命运紧紧地与“四人帮”捆绑在了一起,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周宏宝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被审查结束后,周宏宝被下放到教育部所属洗印厂进行劳动改造,还被开除了党籍,不久又进入上海第八钢铁厂工人,继续当工人。

1994年,周宏宝病逝,终年59岁。

这个第二武装是所谓76年疯狂为叛国做准备,其实根本没有关系。

是因为邓和军头的反弹的反弹。要早于1976年。

1975年,邓小平的反攻倒算已经很清晰了。

1974年9月,东北已是跟南方的冬天一般冷了,中央专程派来人,通知傅崇碧回北京去。原定是从沈阳到吉林,坐飞机回北京的,但由于天气不好不能起飞,而傅崇碧不想再等了,他已经背负着不是他的冤屈等了六年半了!所以他改买火车票,坐火车回到北京。

回到北京后,周总理早已安排好接待事宜。傅崇碧住在“总政”的西直门招待所。次日清晨,聂帅派来他的秘书,询问他有什么需要;晚上,叶帅让他女儿来代他慰问,还送来许多水果。第三天,一辆大“红旗”轿车驶来,接傅崇碧去见周总理。

车来到一座大楼下,傅崇碧进院,再进第二个门时,见到周总理出来迎接自己了。那时的周总理,病情已经很严重了,需要手术治疗和住院休养。一见面,周总理就紧紧握住傅崇碧的手,激动地说道:“见到你,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听到这话,傅崇碧一下子就哭了出来。

七年前,周总理也是这样握着他的手,宽慰他“搞好身体,不要着急,要经得起考验”,亲自送他走的。这些年来,周总理为了洗刷傅崇碧身上的冤屈,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周总理说:“这几年,你受苦了。”傅崇碧摇头说:“我是受教育了。”

进了会客厅,见到桌上摆着水果和香烟,傅崇碧问:“总理,我能抽烟吗?”周总理说:“摆了你就抽吧。”可以说,傅崇碧“重回北京”,离不开周总理一次又一次地努力。

1974年10月1日,傅崇碧、萧华、刘志坚等人,出现在国庆招待会上。傅崇碧恢复自由后,他的妻子自然也解脱了,被接回医院;一回北京,她就住进了医院——她的身体被折腾垮了,非手术治疗不可。

后来,他们的家也搬回北京,平了反,补发了工资;傅崇碧夫妻拿到补发工资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交这空缺了七年的党费。

1975年4月,傅崇碧二度出任首都军区的副司令一职,足见毛主席和中央对他的信任程度。1976年9月,傅崇碧因腿伤住进了301医院的高干病房,与同住在这里的十多位将军,秘密商量“四人帮”的问题,想着解决他们的对策。

因9月9日毛主席的离世,许世友赴京吊唁。他来到医院的高干病房看望傅崇碧等老战友们。许世友轻声告诉他们:“上海帮(即‘四人帮)全来了,你们要小心,出门要带枪。”

许世友拿出自己随身带的两支手枪,让将军们看。考虑到毛主席逝世后的中央形势,大家认为许世友的建议不无道理,便提议让傅崇碧准备枪,以防不备——因为首都军区最近。之后的一天,傅崇碧来到西山叶帅家中,说起这些事情。叶帅告诉他:“不要害怕,他们积怨甚大,要捞棵稻草,却没捞到什么。要跟他们斗,但要注意斗争方法。”

最后这句“要跟他们斗,但要注意斗争方法”,是周总理在临终前跟叶帅讲过的。临走时,叶帅还对傅崇碧叮嘱道:“你们以后别到我这里来了,这里有坏人在监视我,我准备搬到玉泉山去。”告别叶帅出来时,傅崇碧在门口撞见了粟裕,出门又碰上了萧华。

不得不说,在这些事情上,老将们出奇得一致。“四人帮”被粉碎的一年后,1977年9月12日,傅崇碧再度兼任首都卫戍区的司令一职。走马上任之前,邓公专门找到傅崇碧谈话:“你回去把卫戍区整顿一下,用八个月到一年时间。”

二度出任首都卫戍区司令,傅崇碧是建国以来的独一个。

俗话说登高易跌重,今天要说的这位,他曾经担任中央办公厅代主任,却大肆迫害年迈的彭老总,最终被判刑18年。

如此居心叵测的一个人,是如何做到中央办公厅代主任的?又为何要迫害彭老总?

戚本禹出生在上海,年少时的他勤奋读书,酷爱阅读和写作,在学校小有名气。

当时党政机关在上海的学校设立了不少地下组织,戚本禹的表现很快引起了地下组织负责人的注意。

入党没多久,他就被幸运地选到中南海工作,因为文笔好,还得到了毛主席的赏识。

在中南海工作的他爱上了研究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

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尝试把观点整理成学术文章,投给各个报刊。

1963年8月,他的《评李秀成自述》发表在《历史研究》杂志上,这篇文章可谓是一“文”惊人。

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历史学家们围绕这篇文章展开了讨论,就连毛主席都觉得他的观点新颖,还给李自成写下了评语。

从此以后,毛主席觉得戚本禹不再是那种只会办小事的干部,而是具有理论水平,对历史问题有研究的理论家,这也使得他被提拔为中央办公厅代主任,自此位于“高干”之列。

1966年5月4日,中央召开了扩大会议,戚本禹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此时的他成为了毛主席和江青的专用秘书,但凡是向毛主席汇报的工作,都要先通过他才行。

或许是跟着毛主席,让他觉得自己有了骄傲的资本,无论是谁向他打招呼,他都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对地方官员从来没有好脸色。

负责中南海机要工作的他,自然也成为了文化革命小组的一员,名次排在姚文元前面。

其实毛主席在批判刘少奇的时候,并未想过把他打倒,因此才会同意刘少奇继续在中央工作。

但戚本禹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刘少奇就是“千古罪人”,必须打倒,于是他把纸笔当作武器,疯狂攻击刘少奇。

他想起以前毛主席多次批判的《清宫秘史》,便从这本书入手,发出对刘少奇的檄文,鼓动更多人打倒刘少奇。

他给刘少奇扣上了八个罪名,还断言他“就是个反革命分子,是睡在我们身边的叛徒”。

除了批判刘少奇,他还鼓动其他造反派到彭老总家,张贴大字报,对彭老总拳打脚踢,还要求彭老总尽快滚出中南海。

可怜彭老总前半生为了新中国血战沙场,后半辈子竟然被这种小人污蔑。

戚本禹带领造反派大闹中南海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都说正义虽然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

戚本禹的所作所为,给他埋下了祸根,1968年1月,他被中央要求“写检讨”。

1984年,国家针对他的罪行进行审判,判处他18年有期徒刑。

这位中央办公厅代主任,最终因为迫害刘少奇、彭老总等人,自食恶果。

就是狂骂戚本禹。

家园 首都军区首都卫戍区,怪提法
家园 这个应该是小编的问题,但是卫戍区(禁军),8341部队

(皇家卫军),从来都不是安静的群体啊。

家园 这书哪写的?看来小编年纪不大,对卫戍区和军区都不了解。

知道现任卫戍区老总是谁吗?

家园 不是书,是头条,现在是谁,不知道啊
家园 首都军区 不知道是算法还是小编的错,老虎团会弄错吗?
家园 如文章所说邓如何知道毛主席走了就会出事?

虽然说邓转确实在瞎编,但是邓知道要出事肯定有吧?

华国锋转变如何被判定还是被期待?

很有意思。

2014年8月份,吴子牛导演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各大电视台上映,这部电视剧的开头,就选在了一个相对敏感的时间节点:

1976年9月份,毛主席刚刚去世,邓小平一家人在关键时刻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从电视剧中一家人的表情就能看出,这次家庭会议的背景非常压抑,所有人的心情都比较沉重。这场家庭会议,邓家人到底讨论了哪些事情?

就在这次家庭会议前不久,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第三次打倒,所幸是毛主席出手干预,不仅制止了对邓小平的批斗,还保留了他的党籍,为日后的复出客观上留下了可能。

然而,随着毛主席的离世,邓小平本人的安危以及整个家庭的前途,都再度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在毛主席离世之后,自己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四人帮早想将他置之死地后快。

小平同志对于当时的形势一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最高权力层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小平同志判断:“一定要出大事,这是规律,我判断就在这几天,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叫大家来就是说这个事情,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先表态的是小儿子质方,他的态度十分明确:最坏也坏不到哪里,最多就是回农村插队。对于小儿子的这种态度,邓小平十分欣赏,他能做好吃苦的准备,令他十分欣慰。

不过,对于小平同志本人而言,自己已经被先后打倒了三次,常言说事不过三,一旦被打倒第四次,再加上失去了毛主席的保护,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如果四人帮上了台,对我来说,就是掉脑壳的事情了,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小平同志的这句话音刚落,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随后小平同志又表示,在最开始“批邓”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要求他做一个肯定大革命的决议,总体评价是三七开,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结果邓小平表示了拒绝,在他看来,这些年里刘少奇、彭德怀、陶铸、贺龙都因此离开人世,国内经济遭到了严重影响,因此,邓小平坚持不愿意支持大革命。

随后,邓小平再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自己家庭的问题,他假设自己会被捕的情况下,希望卓琳千万不要跟着去,要把朴方和老祖照顾好。小平同志说的老祖,就是祖母夏伯根,另外,其他孩子们也要做好准备搬到其他地方居住。

此时,作为邓小平战友兼伴侣的卓琳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她坚决支持自己丈夫的决定,同时她还鼓励全家人,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要扛住,同时勉励邓小平不需要为家里担心,一家人永远不会分开。五个子女表现的也非常激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斗争之类的话。

不过,此时的小平同志还不知道,几乎就在他们开家庭会议的同一个时间,在中南海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在华国锋与叶剑英、汪东兴等同志的果断领导之下,四人帮核心成员,在一夜之间全部覆灭。

这次重磅交锋,以难以想象的过程与结果宣布告终,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除了王洪文用肢体反抗之外,其余所有人在没有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行动组成员以开会为由监护控制。

这场行动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却负有重要的关系。就在当天晚上,汪东兴等领导同志向邓小平住所附近派遣了警卫部队,随时保护全家人的安全。

正是如此反常的情况,引发了邓小平全家人的担忧,毫无疑问,这场交锋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冲突,所幸的是,邓小平担心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

不久之后,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至此,历经三起三落之后,已经七十三岁的邓小平重新回到了党和国家核心领导岗位。

而一年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更是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始带领中国掀起了新的篇章。

家园 要学会通过胡写的小编文看事实

这些小编应该有稿子,然后他们润色,坏就坏在这里,他们文化不高,基本也是胡勒。

但是文里有事。

2014年8月份,吴子牛导演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各大电视台上映,这部电视剧的开头,就选在了一个相对敏感的时间节点:

1976年9月份,毛主席刚刚去世,邓小平一家人在关键时刻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从电视剧中一家人的表情就能看出,这次家庭会议的背景非常压抑,所有人的心情都比较沉重。这场家庭会议,邓家人到底讨论了哪些事情?

就在这次家庭会议前不久,刚刚复出工作的邓小平第三次打倒,所幸是毛主席出手干预,不仅制止了对邓小平的批斗,还保留了他的党籍,为日后的复出客观上留下了可能。

然而,随着毛主席的离世,邓小平本人的安危以及整个家庭的前途,都再度出现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在毛主席离世之后,自己也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四人帮早想将他置之死地后快。

小平同志对于当时的形势一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毛主席去世之后,最高权力层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小平同志判断:“一定要出大事,这是规律,我判断就在这几天,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叫大家来就是说这个事情,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先表态的是小儿子质方,他的态度十分明确:最坏也坏不到哪里,最多就是回农村插队。对于小儿子的这种态度,邓小平十分欣赏,他能做好吃苦的准备,令他十分欣慰。

不过,对于小平同志本人而言,自己已经被先后打倒了三次,常言说事不过三,一旦被打倒第四次,再加上失去了毛主席的保护,用小平同志的话说:“如果四人帮上了台,对我来说,就是掉脑壳的事情了,大家要有思想准备”。

小平同志的这句话音刚落,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随后小平同志又表示,在最开始“批邓”的时候,毛主席曾经要求他做一个肯定大革命的决议,总体评价是三七开,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结果邓小平表示了拒绝,在他看来,这些年里刘少奇、彭德怀、陶铸、贺龙都因此离开人世,国内经济遭到了严重影响,因此,邓小平坚持不愿意支持大革命。

随后,邓小平再度提出了一个关于自己家庭的问题,他假设自己会被捕的情况下,希望卓琳千万不要跟着去,要把朴方和老祖照顾好。小平同志说的老祖,就是祖母夏伯根,另外,其他孩子们也要做好准备搬到其他地方居住。

此时,作为邓小平战友兼伴侣的卓琳也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她坚决支持自己丈夫的决定,同时她还鼓励全家人,再苦再难的日子都要扛住,同时勉励邓小平不需要为家里担心,一家人永远不会分开。五个子女表现的也非常激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斗争之类的话。

不过,此时的小平同志还不知道,几乎就在他们开家庭会议的同一个时间,在中南海发生了一件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大事件。在华国锋与叶剑英、汪东兴等同志的果断领导之下,四人帮核心成员,在一夜之间全部覆灭。

这次重磅交锋,以难以想象的过程与结果宣布告终,整个过程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除了王洪文用肢体反抗之外,其余所有人在没有做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行动组成员以开会为由监护控制。

这场行动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却负有重要的关系。就在当天晚上,汪东兴等领导同志向邓小平住所附近派遣了警卫部队,随时保护全家人的安全。

正是如此反常的情况,引发了邓小平全家人的担忧,毫无疑问,这场交锋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冲突,所幸的是,邓小平担心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

不久之后,1977年7月16日,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至此,历经三起三落之后,已经七十三岁的邓小平重新回到了党和国家核心领导岗位。

而一年之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更是实际上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开始带领中国掀起了新的篇章。

家园 这篇文字立意是十分清楚的,毛主席离开了,要出大事

邓做好了成功的准备,也有失败的准备,哈哈。

当然,老话术一定要,之所以出大事是因为国民经济崩溃,我呸,要不要脸?

简直了,没法说。有啥逻辑关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7年2月19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之一的邓小平同志,在北京永远离开了人世。

作为邓公挚友的开国少将尤太忠悲痛之余,在采访中坦言国家需要启动三级战备。

我国向来有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启动战备状态的惯例,可除此以外,当重要国家领导人逝世时,为了极大程度上保证国内外的稳定,也会启动。

那么在尤太忠提出启动战备的背后究竟有何缘由?邓公的逝世于中国当时的形势,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送别挚友,坦言启动三级战备

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因病与世长辞,当这个噩耗传到身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尤太忠耳中时,两行热泪从他深邃的眼眶中流淌了下来。

那时的尤太忠已有79岁,病痛使他的身体格外虚弱,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拖着病体前去送别老友,而此番坚持的根源,主要是两人有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友谊。

邓小平接见尤太忠

小平同志在尤太忠的心里一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准确来说他更像是一位伯乐改变了尤太忠的一生。两人的初相识还得追溯到抗战爆发时期。

穷苦出身的尤太忠一心向往着革命,在成功入党以后便成为了连内的一个小战士。他时刻怀揣着一颗报国之心跟随部队东奔西走,前后也参加过多场重要战役。

他身份虽小,可是赤诚之心却大于天,而且他本身就拥有着独到的思想,可谓就是将帅之才的不二人选。他身上的此种特质,被小平同志看在了眼里。

战争初期,小平同志便担任了八路军129师的政委,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年纪轻轻的尤太忠绝非等闲之辈。在作战期间,更是给予了他无限的支持和信任,带着他南征北战。

尤太忠

在尤太忠的心里有一件事情是让他终身难忘的,那就是小平同志曾给他十块银元,让他回家孝顺母亲。

那是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期,部队在转战过程中来到了河南地界,尤太忠就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眼看着来到了自己的家乡,他却颇有了一些近乡情怯的感受。

可小平同志一向是最关心部下的,他心里明白尤太忠自从13岁参军后,便再也不曾见过自己的家人。于是他便贴心的把尤太忠叫到自己的跟前,让他回家去看一看亲人。

要知道当时可是处在抗战阶段,这便意味着随时都有打响战役的可能。可小平同志依然给予了尤太忠回家探亲的机会,这让他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再三推辞也没拗过小平同志的好心。

尤太忠将军

最让他深感动容的是,小平同志在他临走时还拿给了他十块银元,让其回家好好孝顺父母,尽尽应有的孝道。小平同志的此番举动,让尤太忠铭记一生都不曾忘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时连信都如此珍贵,更别说亲人能够见上一面了。

恰恰是由于此番事件的发生,多年革命情谊的累积,才让尤太忠在特殊时期,冒险也要见小平同志一面。

1973年小平同志来到北京,那时正是他处于低谷之时,很多人都避之不及。明知会有风险,可尤太忠依旧前往探望,若不是有着深厚情谊的加持,他又怎会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尤太忠还特地给小平同志带了5条中华烟,此举就好像当初小平同志送他回家给了十块银元一般。对此两人不禁都感到十分感慨。

可是一转眼尤太忠便与自己的挚友阴阳两隔了,在送别期间他接受了采访并深表了悲痛之情。除此以外,他更是对国家当时的形势做出了考量。

“邓公是一代伟人,他的去世应该启动三级战备”,在采访时尤太忠曾坦言到。

此番言论完全是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的举动,并且这也不是国家领导人逝世时第一次所做出的措施了。

毛主席去世曾启动一级战备

“战备状态”对很多人而言都只是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里听到过,其实说白了它就是战争准备。其根本目的就是预防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而做出的举措。

我国的战备一共分为了四个等级,四级战备则是属于常规的状态,那就是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发生了重大异常事件,有可能会对我国的安全产生影响而做出的措施。

三级战备和四级相比则是增加了确定性,极有可能对于军事方面进行了直接的威胁和影响。也就意味着周边地区的野心呈现出了明显的扩大化局势,战火极有可能蔓延开来。

小平同志逝世时,尤太忠坦言说到的便是三级战备状态。此番战备的启动则意味着所有军人都要暂停休假、探亲、转业等一系列活动,全面进入训练和待命状态。

二级战备则是对我国构成了威胁,局势呈现出了恶化。简单来说就是对方已经做了动手的准备,因此二级状态对于武器的抢修、物资的落实等都极为迫切。

送别小平同志

一级战备则是局势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当中,并且挑衅的一方已经屡次三番进行过威慑的行为。局势也已经呈现出了势必要应对大规模战争的必要,一级战备则需要枪炮全部上膛。

其实在1976年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以后,我国就曾启动过一级战备状态。之所以做出此番决定,完全是根据当时国际上的恶劣局势而做出的举措。

1976年,美国和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国际上都是不可小觑的存在,但当时的中国却和他们两国有着十足的矛盾。甚至因此一度让国家处于时刻被威胁的境地当中。

美国由于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的大败,一直想要找回自身国家的“脸面”,因此他们不断向中国发难。虎视眈眈的“盯梢”让中国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军事部署。

反观当时和苏联的关系,因为边境的问题两国一直处于不断产生摩擦的阶段,甚至一度有着产生战争的局势。因此对于1976年的中国而言,可谓是处于十分艰难且腹背受敌的阶段。

面对着国家领导人去世和随时有可能爆发重大战争的局面,启动一级战备状态是刻不容缓的。

值得欣慰的是,战争并没有爆发,中国在此期间步步与美苏关系进行了极大程度的缓和。

不过话又说回来,当时启动一级战备状态却是极为必要的,毕竟国家应该有着“未雨绸缪”的先见主张,其实除了毛主席去世启动了一级战备以外,我国还另外启动过五次。

它们分别被启用在抗美援朝、炮击金门、珍宝岛战役、对越自卫反击战役和东南沿海军演期间。

无论它们被启动在哪个阶段,都是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所进行的行动。

包括尤太忠在小平同志去世时,坦言需要做出三级战备状态的言论背后,也是根据当时的局势做出的判断。

做出三级战备实属大势所趋

之所以说小平同志逝世以后启动三级战备是大势所趋,那就不得不提到1997年发生的另外一件大事——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也就是小平同志逝世100多天之后,历经过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里,它的回归远离不开小平同志的不懈努力。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中国版图的下方标注着香港和澳门。

只是这两处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它们的后面同时也清晰的标注着“英占”和“葡占”几个大字。

因此这四个字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遗憾和隐痛,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小平同志,他们都时刻对这两处领地的解决方案,进行着周密的考量。

1982年撒切尔夫人抵达了北京,由于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英方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她在高兴自身国家实力强悍的同时,对继续保留香港的主权也是势在必得。

可当她与小平同志会面之后,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幻想过于美好了。因为小平同志就香港主权最终拥有权的问题,与其正式展开了的较量。

在将近两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撒切尔夫人一直表示多年来英国对香港的管理成效很不错,话里话外都有着想要继续拥有香港主权的态度。

可是小平同志的态度也是十分的明确且坚决,那就是中国将在1997年之后收回香港的主权,希望英方政府对此进行合作。

在会谈上,双方领导都表明了对于香港问题的立场,小平同志最后更是提出了双方应当通过外交渠道进行磋商的主张。

经过多方的谈判,我国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英方整个谈判过程当中,小平同志一直都是拖着病体进行着一系列的协商活动。

他凭借着自己的一腔报国热忱支撑着病弱之躯,夺回了香港的拥有权。

小平同志虽然在协商时身有病痛且对待问题态度坚决,可是他丝毫没有忽略自身礼仪。他不卑不亢且从容自若的言行,给英方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可是令人感到无比遗憾的是,1997年2月19日小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这离中国真正拿回香港主权,仅仅相差了几个月的时间。

这不得不让人发出万分的感慨,如果小平同志能够等到6月30号的话。那么当他亲眼看到香港回归时的盛景,又该是何等的欣慰和高兴呢。

无论怎么说,小平同志对于香港回归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是无数国人有目共睹的,同时他的离去也是让很多国人深感痛惜且值得永久怀念的。

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虽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香港问题,但英方却自始至终都是处于心不甘情不愿的状态当中。

因此这也成为了当时尤太忠考虑到的一大国际因素,毕竟当时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在小平同志离世之后,谁都无法保证英方不会对此进行武力行动,所以启动三级战备是有必要的。

既然有国际因素,那也势必会有国内问题存在的原因,最为显著的就是小平同志当初提出的改革开放的路线。

无论是国外形式还是国内发展,小平同志都不曾忽略过,为了极大地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是势在必行的。

可是既然要朝着新的领域去迈进,那么在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当时面对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场面,国人对于改革开放一时感到无所适从。

虽然当时改革开放也已经慢慢在走向“康庄大道”了,但难免不会出现一些人在总路线上附加不确定的有害因素,因此三级战备的启动,就能够有效的控制住不良风向。

这样一来能够极大程度上的保证国家生产力的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还能够确保小平同志苦心找寻到的有效路线,不会被任何不确定因素所阻断。

后来的事实也极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同时它也成为了小平同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此番转折,那么中国将不会如此顺利地走向繁荣富强的局面。

由此也能看出小平同志是有着怎样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他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一心为国、一心为民。这也就能让人充分理解,尤太忠为何会对小平同志如此钦佩了。

在小平同志去世之后,尤太忠对国家形势作出的整体分析和提出的积极举措,也同样让人感到万分钦佩,毕竟已有79岁高龄的他,也依然没有放下过对于祖国的维护和奉献。

由此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国正是有着一位位发展眼光高于常人且赤诚之心大于自身的领导人,我们的国家才会一步步的走向繁荣富强,直到今天处在了令人瞩目的地位。

家园 陈永贵要求华国锋不要放邓出山,某些朋友还不如陈永贵!

这是小编说的原因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小编的完全的胡说八道,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陈永贵知道,清楚的知道,邓出来是什么样。

这点,毛主席是讲透了的,所以去世后江青不顾一切想搞邓非常合理。

连陈永贵都知道,好吗!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707期。陈永贵在1975年-1980年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他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地道的“农民副总理”。由于六、七十年代大寨模式在全国的推广,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山西农民陈永贵获得中央提拔,逐步发展成为副国级干部。而在1977年陈永贵曾对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志讲:华主席,您可千万不能把他解放出来!什么意思呢?

陈永贵口中的“他”,就是指邓公。1977年上半年,叶帅、陈云、王震等老一批开国元勋,提出让邓公恢复领导职务,充分发挥他的理政之才,很多同志都支持这个提法,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邓公一生经历多次起落,73-76年间曾复出过一次,他的有力举措使动荡中的社会经济状况取得好转,但在一些利益团体的诬陷攻击之下,再次被撤销职务。

陈永贵算是一位农业专家,但其思维高度并不能真正达到国家领导人的层级,他的言行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在别有用心之人的误导下,陈永贵对邓公一直存在偏见,认为他走的不是毛主席的路线,曾积极参与过对邓公的批判活动。因此1977年陈永贵对邓公的复出问题持有反对态度,更公开在会上讲:中央应当考察他一段时间再决定。会后陈永贵单独找华主席,指出“千万不能解放他”。

然而历史大势和人心不能逆转,少数人的反对无法阻挡邓公复出。华主席老成持重,考虑问题也是全面的,他虽和陈永贵私交很好,但没有就对方提出的个人看法表态。1977年7月,邓公终于被恢复党政军主要领导职务。陈永贵当时和邓公同为国务院副总理,尽管内心不痛快,却也只能在会上跟邓公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他虎着脸对邓公讲:你这次出来,可要吸取教训了,以后都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吧!邓公没有跟对方争口舌之利,而是谦逊地回了一句:还要请永贵同志多帮助。

众所周知,邓公在1978年后领导了改革开放事业,在农业领域也推行了许多新办法,包括“包产到户”等创举,使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这在方式方法上与之前的大寨模式有较大的区别。陈永贵负责分管农业领域,而他所取得的成就,则与前一时期盛行的大寨集体农业模式密切相关。现状引起了陈永贵的不满,他多次找邓公理论,质疑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思路,但都被邓公有理有据地驳回了。

很显然,陈永贵的特点与国家在新时期的情况不能适应,他最终于1980年辞去了主要领导职务。邓公虽然跟陈永贵在理念上有不少冲突,但对他并没有私人成见。陈永贵辞职后,邓公指示妥善安置陈永贵的晚年生活,并安排解决其子女在北京的落户、就业等问题。在1981年的一次中央会议上,邓公还正面评价了陈永贵在农业领域做出过的贡献。1986年陈永贵患癌辞世,邓公又批示按照副国级标准举办追悼会。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哈哈哈,邓公大度!!!我呸!

家园 彭总五九年以后不就搬出中南海了吗?

不是一直住在挂甲屯吴家花园吗?怎么会是被戚本禹和造反派勒令搬出中南海的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