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月里的小雨 -- 燕人
电影里操着台语,骑着摩托的,不能是反面人物。西装革履说着标准台湾普通话的一般不是好人。
这和当年的老电影差不多反过来。
1949年逃往台湾的外省人总数约120万,占台湾人口比例比较小(至今没有哪一年超过15%),但是长期盘踞岛内军政大权,非常类似于满清入关。
在日本殖民时代,日本一方面通过“国内延申原则”,将日本国内的司法体系,大部分移植到台湾,以示台湾人与日本人是平等的,从而笼络台湾人;另一方面,则将台湾亲日人士的子弟赴日受高等教育的领域,仅限于农业、医学,以便日本人在台湾能方便统治。
因此,外省人入台,一方面带去了大量资金、设备,更重要是带去了人才,填补了日本人走后的空白。二二八是大棍,“台湾社会需要专业人士来运转”则是胡萝卜,双管齐下,本省人是认命的。所以台湾在小蒋时代,是“五族共和(外省族、本省族、原住民族、日裔族、留美族即海外立委)”。
由于本省人占比太大,外省人不得不让渡基层的乡民自治权,这一方面造成了台湾特有的“桩脚代理”(地方黑恶势力的乡贤代表一个居民点的投票居民,整体拍卖选票,价高者得),从而是后来民进党能翻天的基础。另一方面,大量B to C的商业和工业企业,尤其小企业,不得不由本省人来创办,因为面对的消费者,3/4以上是土鳖,不会台语的外省人吃不开。台湾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口的70%以上,你自己算算。而国民党始终不敢触碰的问题,就是闽南语。无法消灭闽南语,台湾省籍对立是不可能消除的。
1980年代末,台湾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甫昌列表对比了台湾最重要的2200家企业,2/3企业的老板和他雇佣的中层是同一省籍的。其中本省老板,用的经理级,92%是本省人或同乡;外省老板的,62%雇佣外省人。其中再极端点的,79%的本省人老板,和34%的外省人老板,身边亲随全部是同一省籍的。这其中又细分,本省企业有“台南帮(老大是统一集团)”、“嘉义帮”等,外省有“江浙帮”、“山东帮”、“河北帮”等等。
这种情况后来有所淡化,而淡化的主要动力,是大陆;次要动力,是时代进步。裕隆企业在1953年初创时,因为是机械制造企业,台湾社会上,本省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只能从军队(尤其是空海军)退伍军官中招收,企业本身从而成为“江浙帮”的一员。改革开放两岸交流后,时任裕隆汽车副总经理的徐善可回忆说,当年台湾社会上确实有省籍对立问题,但他去了大陆几次后,就再也不担心了。因为到了对岸,你就是呆胞,大陆对台湾社会现状,长期不愿意越过国民党的头顶去深入了解,老是把呆胞看成铁板一块,这间接助长了本省势力。因为人口比例摆在那儿了,岛内所谓族群融合,最后就是蓝营团灭。
同样的,既然台湾的企业群体始终二元化,台湾的演艺圈也始终二元化,既有国民党传统上一直培养的对外招牌/德艺双馨,也有本土群众拥护的下港台语土鳖----这两种大外宣、大内宣截然不同的画风。当然这种现象在内地,今天也有,鱼丸丸大长腿英文溜吉他狠,任你是19K金,就是红不过塑料材质的“天王盖地虎,提莫一米五”。
占多数人口、长期被欺压的主体民族,终于有机会“驱除鞑虏”了,国际大气候摆在那儿了。鞑虏其实已经水到了一塌糊涂,能被和平驱逐,交出紫禁城,当个二等国民,是愿意的,怕就怕你抄家。所以鞑虏赶紧去漠北王庭,求大汗续命则个。
这就搞得美国看不懂了:你丫个鞑虏,特么明明是我养着的,怎么会跟那边,好得让我很不舒服呢?你到底是谁的带路党?
鞑虏理直气壮地回答:宁与北洋,不与家奴。谁替我干翻这帮缓则,我给谁带路。要不您抢先截胡?
至少自己在世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讣告,还能看到一堆“朋友”和“粉丝”的怀念文章。还能知道,谁悼念了,谁没有,谁只是塑料兄弟姐妹😁
我们那年代最出名的是周华健和王杰,算当时的巨星了。还有小S也是外省人。
罗大佑当年去香港有政治原因,李宗盛主要在台湾发展。
其实当年台湾歌星长期去香港发展的不多,但是影星去香港发展的不少,毕竟那时候港片比台片的影响大很多,而在流行音乐方面,台湾是国语音乐的中心,香港是粤语音乐的天下。
我在97年曾经在长荣上海办事处工作八个月。但是办事处才设立两三年,所有主管都还是台湾派过来的,男性主管外派两年,女性一年,按省籍算外省和本省一半一半。记录几个有特色的,经理是浙江温州乐清,我一次无意了解到的,我们公司规定要帮同事带接电话,那天某人很不客气地说叶某某在不在,他是他大哥,正在乐清老爸那里,他后来离职在大陆就职。公司二把手是营业课长,外省人,有一天有位外省籍船长在巴拿马码头打电话给他,让他帮忙给大陆亲戚过年寄钱,他后来发展不错,升到协理级别。
负责美国线的助理副课长是个高雄人,当时35对以上了,还没结婚,有点男同的意思,他堂姐经常打电话过来安排他下次回台相亲。他的前任是个外省人,看好大陆发展,调回台湾后很快辞职到大陆打拼。
欧洲线的主管是台北的本省人,这人比较直接,经常和我们开玩笑,以后解放军打到台湾的话,请哥们看在前同事的面子上放他一马。他老婆不能接受长期分居,他来大陆没半年就辞职回台了。他的接任者是个外省人,而且是非常直接的大中国主义者。我留学德国告别的时候,他还语重心长地说学成后一定要回国发展。后来听说他派驻大陆到期后想继续,但是公司不允许,他就直接辞职在大陆发展。
还有一个例子,我当时在香港的工作搭档,名字和张荣发的二房妻子一样,空姐出身,也是外省人。
根据我当年的经历,长荣公司在招人上并不限制外省人,他们升到中上层也有可能,想进入核心层可能比较难。但是有一点要说明,这些外省人都会闽南语,可能不属于权贵阶层。
一个喜剧片叫“狗蛋大兵”,吴基隆,翁虹,吴宗宪演的,没看过的推荐看看。
讲的就是一个台湾外岛上,当地的土著过着类似印第安人的生活(从导演视角上),没啥文化穷开心,穷的就靠偷点驻地国军的东西(把避孕套当气球偷)过活。
想要开化就需要美丽贤淑的外省人老师(翁虹)教育,教育的方法就是:看着温顺的就夸,有点野的,淘气的,类似土著的(狗蛋)就揍。
当地的第一层歧视链就是国军对老百姓的歧视。这里的国军其实已经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了,但是依然保持了国军欺负老百姓的传统。为了迎合长官就去老百姓那里偷狗,然后老百姓来要了还耍横(不能惹,阿兵哥有枪哦)。而第二层就是空降的,外省人的高官的儿子,吴基隆,对普通大兵的歧视。你们这么摸鱼拉垮,怎么实现我们反攻大陆的宏伟大业。而普通大兵的代表,吴宗宪,也怨声载道:我们平时摸鱼摸的好好的,怎么这么倒霉,碰上了这么个不讲道理的长官。看我们天天饿的油水都没有,还操练的这么狠,合适吗?
最后就是第三层的歧视,美国大兵来一起协同演习。在美军眼里,国军都是一群废物。 我们来这里和你们演习算是倒了霉了。除了玩一玩当地的姑娘以外,你们其他人都离我越远越好。
当然故事的结尾是国军上下一心,营救了美国大兵,证明了台湾number 1。
比克林顿还要嗜血。
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抒发自己的情绪的借口。
连非法恶意窜访都出来了,你说他是怀旧,还是谤新?
台湾人把这个恶意造谣事件推到大陆头上,乌鸦回报祖屋?!
刚去的时候也没有进入演艺圈,就是打零工。周华健结婚早(这在业内如同今天的艺人吸毒),如果不是李宗盛拉一把,可能一直在餐厅驻唱。
小S和蔡康永都会说闽南话。《康熙来了》这档节目,就是让劳作了一天的草根们晚上放松乐呵一下。连战一家上这档节目,小S还稍微收敛;马英九(当时是台北市长)上节目,小S直接坐到他的大腿上了。这么调戏客官,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嘛。
正确的书写方式是:
南波one。
再敲敲黑板:5G一定要读成“五居”。
唉,你们肯定都没有背过国小的课文“粉红凤凰灰”,一群文盲欸。
蒋经国陪李总理下乡,李光耀直接跟乡亲用闽南话唠嗑,蒋经国跟个傻子一样,回宫后大怒:老子是元首,老子陪外宾宣慰朕的子民,结果老子变成外宾。此后蒋经国学习了闽南话,到过世前基本能听。
马英九也是政治上成气候了,开始临时抱佛脚学闽南话。
蔡英文在2010年时,确实说不好,现在勉强及格了
一,我的数据是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我也说明后来情况变化了。
二,情况变化的原因我也说了,次要原因是台湾经济发展,不得不“用人唯贤”:一个是本族群有时提供不了这类专才,二是企业管理渐渐上轨道,不那么土了。
而主要的原因,就是大陆因素。各类台企原本只用本族群的人,是信不过对方的人。到了大陆,好嘛,呆胞就是呆胞,看看统一集团受到的优待,外省人想带路都没人搭理,所以蓝绿渐渐由抱团而合流了。
我在90年代晚期接触的台商,就是本省人,跟我熟了后,酒桌上讲台湾的政治笑话,跟前苏联笑话有一拼,都是损老蒋的。他族叔是刘泰英,年节宗族聚会祭祖,刘泰英带一箱茅台过来,说是老共送的,言外是不喝白不喝的意思。
别的台湾公司我不清楚,长荣还是比较了解。根据长荣的两项人事政策,我接触的那些主管肯定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招的。
第一长荣的管理人员都是内部提拔的,不从外面招人,员工一旦离开长荣就永远不能回来。只有两个例外,一是你是张荣发的儿子,二是离职去大学继续深造。
第二长荣有严格的升级考试。长荣的管理人员有等级和职务双重身份,基本薪资由等级规定。具体等级是助理副课长,副课长,课长,副理,经理,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入职三年后才可以考助理副课长,考不过下年继续,然后每一等级间隔至少三年。
我97年初就到长荣,接触的主管分别是经理,课长,副课长和助理副课长,那么他们在公司的年限至少是12,9,6和3年,再说他们也不会一升等级就马上外派,加一年可能很正常。所以这些人至少是在84-93年间入职台湾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