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感受到的一带一路对俺这里科研界的影响 -- 疏影

共:💬9 🌺113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感受到的一带一路对俺这里科研界的影响

中国政府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我在国外也不是太关心,只是从国内同行那里了解到,他们招了若干一带一路国家的学生,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有的还在博士毕业后做博士后,从论文产出上看也还不错。另外有一两次,有国内老同学问我有没有在某几个一带一路国家有认识的科研院所,他们有国内一带一路项目资金,苦于找不到合作伙伴。最近的一次是应邀在印尼的一所大学组织的一个国际会议上作了一个线上的报告,正好也看到有国内人士也有报告,内容是几个跟一带一路支持下的在印尼的科研合作项目,看起来有声有色。

上面这些都没什么,最近碰到几个事情,让我切实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影响已经悄悄地影响到西方,至少是英国的科研界。前不久参加了一个工业界Digital Twin的一个研讨会,会上有一个劳斯莱斯公司(现在已经不做豪华车了),展示了他们航空发动机的一个digital twin,很有意思。其中讨论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非洲小哥和一个南亚小哥,看起来是另外几个大学里的博士后。因为我也去过非洲若干次,正好聊了起来。让我吃惊的是,这两位中文很好,问起来都是在中国拿的博士学位,然后好像干了1年多就跑到英国来了。联想到最近收到很多求职的Email,有若干也是外国学生在中国一些大学直接来申请的。看来这些一带一路支持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学生已经有产出了,到西方求职也不是个例。

不知道这些由中国政府资助的一带一路的学生的最终去向和比例是什么,有多少人回原来的国家,有多少人能留在中国,还有多少人到西方发展。但从我跟这两个小哥交谈的体验看,两位对中国的印象都很好,不知道是否是真心话还是客气,不管怎么说,一带一路在这方面确实增强的中国的影响力,也许这种影响在若干年后可以看得更清晰。

通宝推:盲人摸象,神仙驴,GWA,桥上,方恨少,落木千山,审度,不远攸高,普鲁托,途人,
家园 有意思啊

中国培养第三世界人才,然后输出给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某些人是不是要说,一带一路又亏大了?

家园 主要是超国民待遇问题

来得多了总有一些出色的,但本科来的垃圾有点太多

家园 人才?

流氓居多,少数马马虎虎,人才是没有的。

中国整个思路都是错的,以为抄米国就行,也不想想,米国利用了中国人,世界上哪还有象中国人这种又勤奋,智力又高还性格怂的人?

中国真想培养带路党得走出去,去非洲办学,然后偶尔让他们来中国出差一次,北京上海震撼一下。让他们来留学绝对是亏本买卖,唯一教训就是让中国人认清,原来种族歧视是有道理的。

家园 不敢苟同 -- 同样的话有人对中国人也说过

其他人我不知道,从我多年的经验,我没觉得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比中国学生上在统计尺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东亚人群普遍智商高一些,相对勤奋一些,但智商不是成为人才的唯一要素。实际上,世界范围内在过去几百年所谓的人才都大多为西方人垄断,这并不能说明其他族群的人成不了人才,这一点在东亚经济腾飞后更提供了一个反例。

我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化不置评,这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看看下面我引用爱因斯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他日记中写的对中国人所持的种族主义看法,大家就可能对种族主义(自觉或不自觉的)有更深刻的看法。(原文: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80615/einstein-travel-diaries/)

在香港

• 他对“劳苦众生——这些每天为了挣5分钱敲打、搬运石头的男男女女”表达了同情。他还说,“中国人正因为他们的生育能力而受到无情经济机器的严酷处罚。”

• 他引用葡萄牙语老师的话说:“没法儿培训中国人进行逻辑思考,他们特别没有数学天赋。”

• 他还写道:“我发现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几乎没什么差别,我不明白中国女性有什么致命吸引力,能让中国男性如此着迷,以至于他们无力抵抗繁衍后代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大陆各地

• 他写道,他看到了“勤劳、肮脏、迟钝的人”。

• “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长凳上,而是像欧洲人在茂密的树林里大小便时那样蹲着。一切都安静、肃穆。连孩子也无精打采,看起来很迟钝。”

• “如果中国人取代所有其他种族,那就太遗憾了。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光是这样想想,就觉得特别沮丧。”

在上海

• 中国的葬礼“在我们看来很野蛮”,街上“挤满了行人”。

• “空气中永远弥漫着各种恶臭。”

• “就连那些沦落到像马一样工作的人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特别像畜群的民族,”他写道,“他们往往更像机器人,而不像人。”

在日本

• “日本人朴实、得体,总的来说很有吸引力,”爱因斯坦写道。他采用了一种更欣赏的口吻,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带有人种改良的色彩。

• “这里的人有着其他地方的人所没有的纯净灵魂。这个国家值得喜爱和钦佩。”

• “这个国家对智识的需求似乎没有对艺术的需求强烈——天生的性情?”

至于说外国留学生群体在中国国内的观感不佳,因我不在国内,无法评论,但楼上有人说的所谓超国民待遇,可能需要反思。

通宝推:GWA,
家园 确实,事情有两面

17年前后在北京机场大巴上遇到一位肯尼亚的女生,在石家庄学医。跟她聊了两句。她就觉得国内对他们非洲来的留学生有歧视。

家园 同感

一带一路,对世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具有历史性的正面意义。

家园 你这个

还是老生常谈。

当年洋人看不起中国人,中国人凭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义和拳虽然愚昧,但是洋人知道了瓜分中国不可能,抗战熬到了胜利,抗美援朝更是让世界刮目相看,从巴统到瓦森纳,西方口里看不起中国人,心里对中国人充满信心。更别说几千年里,中国人无数次证明自己。

同时间,那些什么印度,非洲,拉美,中东,条件比中国好多了,他们证明了自己吗?象印度,从来没被巴统/瓦森纳限制过,你说大家是看得起它还是看不起它?

当然,各国都有聪明并努力的人,不过,中国学校根本没严格要求,入学没要求,学习中也没要求,毕业也没要求,不知道这种环境下,能有啥人才?

我个人还是坚持看法,与其招那么多留学生,不如拿这钱出门办学,还可为自己的毕业生解决就业。

通宝推:newbird,
家园 外出办学的观点和某些河友人多就移民一样一厢情愿想当然

你说办就给你办?

广义上的实质性的中国在外办学,可以说是有的:中资企业在国外的项目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

很多事情,多种手段,多管齐下,各自不同效果,招和出,两者可以并行。有些事其实似是而非,留学生超国民待遇问题,就是如此,招收留学生并跟超国民待遇没有必然的天然的联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