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感受到的一带一路对俺这里科研界的影响 -- 疏影

共:💬9 🌺11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敢苟同 -- 同样的话有人对中国人也说过

其他人我不知道,从我多年的经验,我没觉得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比中国学生上在统计尺度上有显著性差异。东亚人群普遍智商高一些,相对勤奋一些,但智商不是成为人才的唯一要素。实际上,世界范围内在过去几百年所谓的人才都大多为西方人垄断,这并不能说明其他族群的人成不了人才,这一点在东亚经济腾飞后更提供了一个反例。

我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同族群之间的差异化不置评,这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看看下面我引用爱因斯坦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他日记中写的对中国人所持的种族主义看法,大家就可能对种族主义(自觉或不自觉的)有更深刻的看法。(原文: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80615/einstein-travel-diaries/)

在香港

• 他对“劳苦众生——这些每天为了挣5分钱敲打、搬运石头的男男女女”表达了同情。他还说,“中国人正因为他们的生育能力而受到无情经济机器的严酷处罚。”

• 他引用葡萄牙语老师的话说:“没法儿培训中国人进行逻辑思考,他们特别没有数学天赋。”

• 他还写道:“我发现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几乎没什么差别,我不明白中国女性有什么致命吸引力,能让中国男性如此着迷,以至于他们无力抵抗繁衍后代的强大力量。”

在中国大陆各地

• 他写道,他看到了“勤劳、肮脏、迟钝的人”。

• “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长凳上,而是像欧洲人在茂密的树林里大小便时那样蹲着。一切都安静、肃穆。连孩子也无精打采,看起来很迟钝。”

• “如果中国人取代所有其他种族,那就太遗憾了。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光是这样想想,就觉得特别沮丧。”

在上海

• 中国的葬礼“在我们看来很野蛮”,街上“挤满了行人”。

• “空气中永远弥漫着各种恶臭。”

• “就连那些沦落到像马一样工作的人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特别像畜群的民族,”他写道,“他们往往更像机器人,而不像人。”

在日本

• “日本人朴实、得体,总的来说很有吸引力,”爱因斯坦写道。他采用了一种更欣赏的口吻,尽管在某些情况下,带有人种改良的色彩。

• “这里的人有着其他地方的人所没有的纯净灵魂。这个国家值得喜爱和钦佩。”

• “这个国家对智识的需求似乎没有对艺术的需求强烈——天生的性情?”

至于说外国留学生群体在中国国内的观感不佳,因我不在国内,无法评论,但楼上有人说的所谓超国民待遇,可能需要反思。

通宝推:GWA,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