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3000万美国人患有长新冠,其中80%日常生活都困难 -- 别看我矮

共:💬135 🌺824 🌵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长新冠与并发症、后遗症概念上有不少混乱

可以看看我之前给河友的回复(长新冠与后遗症的误区)。

新冠从奥密克戎开始就已经翻篇,这个我认同。新冠翻篇的一个结果就是国外的统计数据,与国内相比,几乎完全不可信了。所以要讨论“趋势和概率”,也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了。

但是奈何变异一波比一波凶狠,现在都已经到几十个区域优势株同台唱戏,这么庞大的多路径养蛊,还可以互相穿插,预后能好就有鬼了,以现在的感染频次,高致死株几率再小也迟早筛出来。

从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角度看,你的担心基本是多余的。去年底南非出现奥密克戎就意味中这次世界大爆发进入尾声阶段了。目前国内的防疫策略不是从疫情本身考虑,而是从中美大国竞争来考虑的。这也超出了从学术角度讨论的范围。

家园 这个流行接近尾声的趋势有待商榷

从概率上来说,你说的对,我猜大概率80%新冠会按照你说的这个趋势走。我也很希望这个趋势能够成真

但是有三个因素算是天边的乌云,一直没有消散:

1。即使是omicron,由于其强大的传染力和免疫逃离,造成的总死亡数字还是过高,这也是国内一直没放松防疫的原因之一;

2。忽然变异筛选出某一种致病性更强,杀伤力更强的流行毒株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并没有到可忽略概率阶段 ;

3。后遗症的说法,临床上来说,我赞同你的观察,大多可以定义为伪命题,但是多次感染后会产生什么变化,现在还不清晰。并且omicron造成大批人群多次感染,潜在的风险真的很可怕。谁见过一个月感染2次流感的?但是一个月感染2次新冠已经不算罕见事件了。这一点上我还存疑,等等看吧。按照omicron这个传播趋势,估计再有6个月,就存在大批多次感染的患者了,是否会更严重也就清晰了。

是否政治因素影响到防疫,这个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暂不讨论。

从病毒学和流行病学角度看,你的担心基本是多余的。去年底南非出现奥密克戎就意味中这次世界大爆发进入尾声阶段了。

通宝推:审度,唐家山,
家园 有个疑问

“研究2020年疫情早期的新冠后遗症,较重的后遗症应该是感染重症ARDS的后遗症,包括肺纤维化”,这个推论有经过同行评议,数据扎实,方法严谨的论文佐证吗?

多次感染奥密克戎不会显著导致免疫力下降,有经过同行评议,数据扎实,方法严谨的论文佐证吗?

家园 不是很理解你的问题。ARDS后遗症肺纤维化一直是世界难题

它的发生与治疗始终没有突破。

我以前的课题组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ARDS病例库,曾经有专门研究肺纤维化的同事来找我们合作。

SARS和新冠都是可以导致ARDS的风险因素,是SARS和新冠感染最严重的阶段。如果不在ICU抢救,死亡率是百分之百。或者说与新冠或SARS直接相关的死亡,都是经由ARDS阶段发生的。如果抢救过来,有部分ARDS病人被破坏的肺部结构可以完全恢复,但有一部分ARDS病人恢复过程中发生肺纤维化,肺功能长期或终生受损。

关于“多次感染奥密克戎不会显著导致免疫力下降”话题。我还不了解“多次感染奥密克戎”是否真实存在,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去年底才出现。现在美国新冠检测率很低,我周边很多人生了病也不检测。我这次一家人感染新冠,也仅仅是我自己用抗原试剂盒自测过,其他人就根本没有测过。和家庭医生联系,也没有要求做我们做核酸检测。很怀疑是否有可靠的“多次感染奥密克戎”数据,当然也谈不上“多次感染奥密克戎不会显著导致免疫力下降”。

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说明新冠疫情世界大爆发整体发展趋势和1918年大流感类似,向传播能力高毒性低的变异方向发展。

过去上百年全球对流感的有效控制,说明新冠也可以用同样的防疫策略进行控制。因此,是否应该多了解一下人类控制流感的历史?应该对今后新冠疫情控制有助益,或者仅仅做个对比,也能对新冠有新的认知。

家园 生物学本质上还谈不上是严谨的科学

按现在生物学的发展,要得出兄台这么确定性的判定还差得远。说得更明确一点,生物学虽然用的都是西医还原论的方法,但是目前其实用的还是类似历史上中医的路子,即以统计学来建立基因到蛋白乃至细胞功能的关联。原理上从小分子到大分子都还没完全搞清楚,更遑论基因到蛋白、细胞这种尺度的跨越。所以现在的生物学就是一门不完备的数据积累阶段的经验医学,离大体能准确预测的数据量都还差得远,所以“去年底南非出现奥密克戎就意味中这次世界大爆发进入尾声阶段了”这种收敛性判定根本没太大意义,无法预料的幺蛾子多了去了,再看几次大流行就行了,也是检验兄台目前笃信的病毒学成色的时候。

通宝推:llama,心有戚戚,
家园 任何一个类似病症都需要长时间缓和下来,今天的工作是

缩短历史过程,减少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短时间伤害,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就好比当年的短时间大跃进。

以前的过程就过去了,那些死亡大家也不在乎,而今天大家要直接面对这些死亡。

这是生物类人才和医生的责任。

而对于我国,还不是发达国家,没有那么多医疗基础,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相信我们国家考虑到了这些,所以不可以躺平。

家园 文字赞下

不止花之

关键词(Tags): #还得专业人士
家园 我的理解是你的观点并不比你反对的观点更可靠

我也很期待新冠流感化,很期待能放开防疫。最近一次流感大流行是H1N1,我国确诊10余万例,死亡800余例。

隔断传播建筑防疫防线需要日以继夜的努力,且一旦被冲破,几乎再建可能,而放开防疫只需一纸命令一夜可成。

2019年4月首次报告H1N1,2010年8月,世卫宣告大流行结束,历时16个月。奥密克戎已肆虐10月有余。

作为普通老百姓,当然是选择支持继续防疫,再坚持几个月又何妨,行百里者半九十。怕只怕不是流感化,何时是个头呀。

通宝推:菜根谭,
家园 就你大聪明

但你说得不对。如果放开出国,润的肯定不如旅游探亲的多,这些人会增加未来入境压力,所以政府就在源头上掐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家园 自愿流放呗

疫情期间,出国自由,应润尽润;但是事先讲好,回国不自由,你就是拿着中国护照,也可能不被允许入境。其实就是自愿流放海外。

待到疫情结束,回国自由,等于大赦,于是海内外同庆。

家园 还有个小艾滋的威胁要确认

转个微博。说新冠可以导致免疫衰竭。免疫耗竭致死最常见的病是艾滋病。艾滋病发病初期是非常弱的,其危害远小于新冠。但是长期艾滋8-10年后会出现免疫耗竭致死。如果新冠也如同艾滋病一般8-10年后免疫耗竭致死。那将是人类的一次灭顶之灾。以艾滋病病死率推演,10年后99%感染长新冠人口将死于免疫耗竭。人类文明是否存在都不好说。2035年人类灭绝的预言可不好笑。

新冠是否是呼吸道传播的小艾滋,是否会导致免疫耗竭致死。为什么现在新冠药物都是艾滋病药物转用。早期科研人员发现新冠基因片段类似于艾滋。这都需要时间验证。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代价实在太大了。大到不能冒险不能赌博。2035年人类灭绝可不能冒险。

之前我记得你转过一份知乎匿名大佬的文章。大佬说新冠有三种感染,其中第二种是长新冠,第三种是免疫耗竭。免疫耗竭可能导致人类灭亡。不知道体制内真大佬是否已经察觉到新冠的免疫耗竭现象。大佬还说过新冠是美国人工研发的。新冠类艾滋基因片段没那么简单吧?

总之谨慎为好。至少再观察一年半载的。

犹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比较了新冠Long COVID 患者,与健康个体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发现long COVID 患者的干扰素 γ (IFNγ) 和白细胞介素 8 (IL-8) 降低了 100%。

以及,IL-6、IL-2、IL-17、IL-13 和 IL-4 水平都显示出降低。

研究人员建议将免疫衰竭作为long COVID 的驱动因素,这些细胞因子水平的降低,甚至完全减少,这削弱了抵抗后续感染的能力。

新研究论文共赏

通宝推:愣头兔,菜根谭,古城老农,心有戚戚,
家园 按说俺一向位居监察榜单前三位啊

怎么最近和陈王轮流垫底,原来是你这家伙在作怪!!!!婶可以忍,叔不可忍。下回你再参选的时候,俺得考虑是否该蒙着脸投个弃权。

家园 你的时间搞得很混乱。H1N1重新出现是2009年

我记得非常清楚是反季节3月底出现的,当时约一个好朋友吃饭,是国家疾控专家,结果突然消失联系不上了,只能发短信问候一下。过几个月才和我联系。

另外,2018-2019年有一次流感大流行,当时较严重,美国CDC的常规流感周报都取消了。没有听说2019年有H1N1流感大流行。

最近一次流感大流行是H1N1,我国确诊10余万例,死亡800余例。

国内对流感的监控都是在固定地方采样估计,没有新冠这样的大规模筛查。即使常规年份,也不会只死亡800余例。

家园 你关注的几点,我刻意地不去过多解释说明。

主要考虑国内的防疫政策还是坚持动态清零。在相关问题上产生焦虑、恐惧,有助于维系目前的防疫政策,同时降低行政成本。

另外一个考虑,真的是隔行如隔山。即使你的专业也属于大医疗领域,也难以掌握准确的相关知识。而你的关注点,又涉及跨几个专业领域的知识。我可以花很多时间进行解释,最终的结果还是:你认为说不过我,就不说了,但不会相信。

关于“杀伤力更强的流行毒株”是否会出现,我建议你思考这样的问题。前提条件:各种新冠病毒变异株是相互间按照达尔文生存竞争的方式生存的。去年11月疫情占绝对优势的是德尔塔变异株,世卫组织命名奥秘可戎不到3周,奥秘可戎变异株在美国几乎完全取代了德尔塔变异株,也可以说杀掉了德尔塔变异株。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奥秘可戎变异株生存竞争的优势在那里?这些优势是如何在人群中干掉德尔塔变异株?如果出现“杀伤力更强的流行毒株”能够取代奥秘可戎,它应该具有哪些生存竞争优势?

更复杂的考虑是,奥秘可戎的胜出也是其自然界宿主,人类行为主动选择的结果。如果出现“杀伤力更强的流行毒株”,人类行为对强毒株和奥秘可戎的生存竞争会有什么影响?

即使是omicron,由于其强大的传染力和免疫逃离,造成的总死亡数字还是过高,这也是国内一直没放松防疫的原因之一

这个应该是奥秘可戎不准确的疫情数据产生的问题,不是病毒真实制造出来的疾病与死亡数据。这点涉及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更加复杂,难以说清楚。

举个美国的例子,疫情数据从去年11月美国部分开放及奥秘可戎爆发开始,由于检测减少每日新增病例数据统计过低,同时死亡数据过高(官方定义新冠死亡有巨大问题)。其它西方国家基本参照美国的方式,都会有类似的疫情数据统计问题。

所以我一直认为上海封城两个月的数据是最准确的,但是暴露出来新的问题是新冠死亡定义需要调整。目前收集到的信息是上海所有近600例死亡,都是死于基础疾病,没有直接死于新冠的。这对你计算“总死亡数字”可很有挑战性。如果新冠阳性死于基础疾病的都算做新冠死亡,那么全国14亿人,奥秘可戎的“总死亡数字”还是非常吓人的。但是如果算做正常基础疾病死亡,“总死亡数字”应该接近人群常规基础疾病死亡总数。

虽然是数字游戏,但对决策有重大影响。

另外一个问题是,国内从来没有每年流感死亡的可靠数据,难以做新冠疫情决策的参考。

通宝推:菜根谭,
家园 能信赖的参数是excess death/Labor Loss

你说的对,这两个论点我觉得你说的都有道理,但是都没完全说服我

1。关于omicron的发展趋势,我非常希望你预测的是真的,如果能流感化,那真是的大喜事。但是我自己还是有担心,当然也许是杞人忧天。

2。关于omicron造成的损害和次生伤害,恐怕最终能依赖的参数还是excess death和labor loss,但是这些参数都要延迟推出。。。只能等着看了

上海的数字国内人是不信的。。。这个不信有很多原因,但是圈内圈外人对上海上半年的乱象是有诸多抱怨的,连带着上海的数字的可信度也大大降低,很多人觉得张文宏在蓄意篡改数字,推销共存。

你之前因为这个在河里和人争论过,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争论的诸多人不相信上海的数字。

看英国一直到今年9月的excess death数字,比疫情前均值都要高出10%,这个数字还是太高。

我觉得大家继续观察,慢慢观察今年冬天的数字再说了,

我们终究只是键盘侠,影响不了国家国际抗疫大势。

通宝推:心有戚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