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拙评《大盛魁》(3)—史大学的手 -- 老拙
史大学一出场,第一句话就是:“鞋大鞋小不能走样!”
一副狐假虎威的模样。
这货还特别的抠,抠门抠到了家。
在史大学的老家山西祁县史家港,人们都称他“一掌筋”。说他用一只手掐算,都比别人用算盘打的更快更准。
所以要说他的特点,那就是“史大学的手”,精于算计。
与王相卿相同的是,史大学出场的前几集,观众对他也是没啥好印象。
与王相卿不同的是,后来王相卿在老采头的历练指教下,总算成长高大起来,可史大学贯穿全剧始终像是个“反派”。如果说王相卿是大盛魁“舍得”文化的代表,那史大学就是“舍不得”的代表。总是站在王相卿的对立面上。
但也正是这种特别抠和精于算计的特性,使他在做了大盛魁的大先生之后,给大盛魁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的财务制度,为大盛魁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的特殊贡献。
由于财务制度这个东西比较专业,大多数观众不会太感兴趣,因此在剧中表述的不多。
所以,老拙在这儿要替史大学说些好话。
要说大盛魁财务运作之难,就要从大盛魁的商业模式说起。
成熟后的大盛魁商业模式,简单说是如下的流程:
第一步,下单。每年秋天的那达慕大会上,大盛魁拿到各旗各部落牧民的年度供货需求;
第二步,采购。大盛魁在全国各地采购货物,运送到归化仓库;
第三步,送货。进入冬季(因为骆驼夏季脱毛只能在冬季行走运货),大盛魁组成庞大的驼队。驼工每人一把拉14匹骆驼,10-20把编为一个“房子”,负责运送一个旗的货物。每年冬季要出动十几到几十个房子。既有大盛魁自己的驼队,也有雇佣的驼队。每个“房子”到了一个旗就解散,每“把”骆驼去一个部落,把日用百货送到每户牧民的毡房前。
第四步,借呗。蒙古牧民手里没有银子,都是用自家的牛马羊换取需要的日用百货。可是冬季牲畜在掉膘期,你也不可能在严寒下把牛马羊赶回几千里外的归化。那样的话路上都得冻死饿死。所以这时牧民只能是先赊欠,等于大盛魁给牧民的借呗。牧民给大盛魁一张称为“印票”的借据。这样,就必须给每家牧民建账,还要计息。财务工作的复杂度和工作量都要大幅度增加。
第五步,结算。到了秋季那达慕大会,牧民赶着牛马羊,来跟大盛魁还债结算,同时下明年的订单。
看上去是不是很像咱们现在的电商?
不过那时候没有电,所以称为“行商”。
这是咱们中国第一个TO B大系统,应该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复杂的TO B大系统。
可以想见,如此复杂的创新大系统,得是多么科学严密高效的财务会计制度,才能把它算准计清。
要知道,我们现在的电商,那都是一批受过顶级教育拿着巨额高薪的全社会高端精英人才,运用最先进的IT系统在设计、在运营。
而当年的史大学,不过是个念了两年私塾的穷苦农民。
这还不是最神的,最神的是,大盛魁后来还立了一条号规:绝不对外融资。
既不借债,也不做股权融资。
想想咱们现在的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没个够。
再看看大盛魁的商业模式,那个流程决定了资金周转很慢很慢。而且大盛魁的经营一直在扩大,地域在不断增大,品种在不断增加,客户在不断增多,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
更别说草原上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白灾”(雪灾)或者“黑灾”(旱灾),牧民牲畜大面积死亡,大盛魁必然巨额资金无法收回。而朝廷理藩院规定,多大的灾,牧民欠多少银子,供货商都不准断供。
大盛魁不准对外融资,这一切他们是怎么应付过来的?
就是靠史大学设立的财务制度。比如,“法定”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这些称为“厚成”;还有应收账款损失计提、库存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这些称为“护本”,等等。这是大盛魁能够渡过许多非常严峻的困难时期,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这些在今天看来稀松平常,已经写进公司法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在当时可都是穷苦农民出身的史大学为大盛魁创立的。
大盛魁不做股权融资,因此不设财东,也是防止财东不能接受留多分少的财务制度而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么一来,王相卿、史大学、张杰三位创始人就和主要的掌柜伙计们一样,顶的都是一份身股,企业留的越多,个人分的肯定就越少。一旦离开商号,大盛魁发展得再大,跟你也没任何关系了。
所以说,大盛魁“有舍才能有得”的“舍得”文化,并不仅仅体现在商业让利上,而是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谁说中国的小农经济出不了先进的企业制度?
这些可不是我们瞎编拔高,也是来源于历史真实。
话说WG前,乌兰夫在一次大会上严厉批评自治区的供销部门说:你们还不如过去的大盛魁呢!大盛魁能把日用百货送到牧民的蒙古包,你们能吗?许多人都问:谁是大盛魁?为了抢救大盛魁文化,自治区政协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访谈调研,访问了许多当年大盛魁的老人,编写了十几本访谈资料。关于大盛魁的财务号规,都是从这些资料里来的。
直接面对消费者
TO B businesses,我理解算是批发,面向商户的
压款压一年,风险是不小
理藩院管这么细,要还管价格,顶计委使唤了😁
过去有些人说大盛魁重利盘剥蒙古牧民。其实是不对的。
清廷对民族排队是满族为重,其次是蒙古族,最后才是汉族。
理藩院每三年举行一次图古拉大会,蒙古各旗扎萨克、各部落王爷和汉民行商参会。会上第一是确定各类商品价格,第二是各旗选择供货商,第三是规定赊账利率。一定三年不变。基本上都管死了。
康熙年间有点类似汉武帝时代后期,北匈奴暴打南匈奴,就是准噶尔部落(当年的东蒙古)入侵和屠杀喀尔喀蒙古各部落(外蒙古),就要被灭族的喀尔喀蒙古向康熙求援,康熙经过苦战击退了准噶尔,为了永远消除游牧部落据气候和水草而居,彼此攻伐,弱肉强食的局面,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今天内蒙古錫林郭勒的多伦,领导了与喀尔喀蒙古三大部(外蒙古)、内蒙古四十九旗王公贵族的会盟,把过去相对集中的蒙古王权碎片化,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参考汉地制度施行定居管理,又利用喇嘛教寺庙对当地实施计划生育控制,这样一来,骁勇善战,同时也命运多舛的游牧部落就变成了能歌善舞的定居民族。
但长城以外天气无常,过几年就会有雪灾、旱灾和风灾,这在过去就会引发人畜大批死亡,导致部落迁徙,彼此攻伐和弱肉强食,所以灾年赊欠,帮牧民度过灾难,以后再让牧民还账是人道和必然的经营管理模式,但这也要有定居模式来保障,否则,到处游牧,到哪里去找人要账呢?而且各个盟旗的王爷们的管理和保人作用也很大。游牧部落转向定居既提升了游牧民族的文明水准、生活水平,也为汉商大规模进入北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当然,凡事有利有弊,后来最受诟病的不是盟旗制度,而是喇嘛教的计划生育制度和部分华商的乘机乱搞,这里篇幅有限,不做赘述,详情可参考《冯玉祥回忆录》。意思是说当地广大年轻人要进寺庙修行,而高级喇嘛大搞双修,只图喜乐不生孩子,而导致性病泛滥,人口数量和质量却停滞不前,部分人有亡族之忧。而一些汉商良莠不齐,利用钱财乘虚而入与当地妇女滥交,得罪了大批当地的光棍屌丝,这些都在当地埋下了怨恨,于是国际形势一变,一些人一煽动,就搞外蒙独立,反中排华,很多汉商被杀被抢被驱离,都是血本无归。后来苏联解体,这套模式又重复了一遍:国家是好的,制度是好的,华商先获利,但因为不注重形象,得罪了当地,以后就被人家排斥。现在普京又要向东看,发展中俄贸易,这套模式要不要再来一遍?所以,现在在宣传华商的文艺作品中要注意这一点,华商要保证货品质量,同时注重文化和品格修为,不要有钱了就是吃喝嫖赌抽,还要审时度势,好自为之,看形势不对,赶紧跑路。
王相卿表演有点过,哭戏似乎多了点,男人戏,哭多了有点不适应。哈哈
晋商背靠草原,历史上从明初开始就是在和蒙古人做买卖,八大皇商起家的过程不仅仅是后面卖国才起家的,而是整个明朝都有自己成熟的商业路线,所以才有后面的清朝皇商。
基本看完了下这个百度的连接视频,这个剧本是和90年代的《驼道》类似,现在看驼道剧照,怎么女主好像也是一个人?不过讲大盛魁的历史讲得非常好,值得大家一看。
看这个剧,我的理解是商业的核心是满足人的核心需求,挖掘人的核心需求,挖掘最广大人民的核心需求,然后再谈互通有无。
至于财务制度,运营模式最后肯定会在相互竞争中出现佼佼者!
再从剧情看,可以看做爽文一类的,穷男主喜欢大财主女儿,发誓要翻身,结果就真翻身,还害得女主死心塌地的一辈子白费!
(1)女主聪明伶俐,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本来有门当户对的意中人,结果被从小一起读书的混混式的穷光蛋搅黄,进而喜欢上了这个穷光蛋的雄性外表(包括口头胡扯),慢慢的关心帮助这个穷光蛋,一步踏进深渊,差点把自己一家和周围全部害死!也给自己的幸福的前半辈子画上了无奈的句号!这是大多电视剧的桥段,也符合青春期孩子的典型特征,现实中也不乏这种心气高傲的大家小姐落于窠臼!
这种人设是完美符合这种家庭的女子的!
只是成熟的观众看起来仍然嘘唏不已!
(2)男主,男主真名不知道,演过人世间里面那个混混变成大富商,反正形象绝对是混混形象,马脸大嘴,高大魁梧,符合男人嘴大吃四方的民间印象。
男主从小是穷光蛋里面的领头的,符合动物最原始的雄性形象,但是经济差距不足以抚平男女之间的鸿沟,故而女主从小肯定是看不上男主的,无非就是高看一眼而已。
如果这种男主在家乡一辈子,估计就是光棍一辈子,到40岁后基本就什么本领也不会有,到处乞讨的人生归宿,这种归宿是我们成年人对比小时候伙伴,大部分具备侠客气质的人物的最终归宿。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激情与勇气,是人的稀缺品质,但这个稀缺品质不能让你安稳过这一生。这个稀缺品质得遇到合适的社会历史场景,结合身上其他的品质,才能生态化反,这有很大的随机性。人群都是正态分布的,大成就和大悲剧,可能都因为相同的品质,这是盈亏同源。”
男主就是这个人设,大部分人没有,大部分人早就有,只不过被家长修理掉了,所以男主发迹得到口外,好在男主有诚信这一点优秀品质加持,有广阔胸怀这一点加持,所以遇到贵人,这点也不可少,你想大千世界,人哪有那么容易成功,有贵人提点不行,还有国家队水平的对手陪练,练输了,还有贵人继续投资继续练习,这些是部分原因。
再说团队,团队三人配,绝配!相互掣肘,尽量发挥优点,不然是做不成的,就说一个算账,大部分人就不具备算账的本领。
就说我写的那个同学,我其实觉得他们家或者团队没有一个会算账的人,大部分同学前十年风风火火,这几年全部熄火,为什么,因为普通人大部分是算不来账的。挣钱的时候,大手大脚的花了,虚荣心花了,从来没有预料后面的风险,这是大部分普通人没有历史厚度的宿命,所以百年基业其实何其难!
(3)史大学,名与其人,历史厚度,大学水平,人才,就是扣扣索索,这也是大部分读书人的宿命!哪怕有他,团队还是赌徒式的一次陪光。
好在贵人又把自己半辈子心血给送来了,男主这次终于醒悟了,搞个永远不能动的财东股份,并且积累分红,把财东搞得大大的,就像把自己家的安全垫搞得大大的,终于开窍了!这样后来就不容易再跌入深渊。
(4)相对王史两人,张杰是个游走草原的盗匪,时也命也运也,算不上有太大的本领,如不是遇到男主,多半早就没有命了,从剧本人设看是为衬托男主的人设而来,历史中也有张家这一家,从剧本看,他的作用不是很大,很多人可以替代他的工作,可能剧本为了人物形象分明才这么设定的,还是历史真实是这个样子,没有考证,有待楼主继续分享!
(5)整个主题价值观
整个主题价值观是伟光正,看不到一点点三人黑暗的影子,虽然有商业上面的斗争,但个人失败我觉得都不是对方的原因,所以算不上黑暗!
(6)我的一些疑问
蒙古人是否真如剧中那么诚信,还是大部分普通牧民是这么样的。
女主是不是美容过度,感觉脸部太僵硬了,虽然演技还行!
女主的经历是虚设的吧,如果真的隐身蒙古包,蒙古的生活可能是个灾难!,没有这么顺利的!
后面没有细看,秦越接班(没有入赘,没有细看哈),朝鲁、国光领钱退休,矛盾夹杂着死亡就这么解决了,感觉有点理想化!
整体说,国产电视剧都不耐!演技基本无生硬感!
男主王相卿的演员叫于正,是北京人艺的演员,所以他的表演比较有舞台剧的痕迹,用的力比较大了。于正当时看了剧本非常喜欢,一个劲地跟导演要求这个角色。
张杰确有其人,相传是草原上的盗马贼出身,会说三种语言,就是三条舌头。因此我们归结他的特性是“张杰的嘴”。人物特性是真实的,但他的事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剧中正如你所说,作用不如王史两人。所以到他这儿我有点卡壳,不知道说点啥好。不过他的演员乔振宇却是本剧所有演员中最出名的,粉丝一大堆。当时有一部偶像剧也找他,但他推了,来演大盛魁的张杰,也是想通过大盛魁,向演技派转型,应该说是成功的。
香玉是个虚构的人物,演员是周显欣。周显欣最开始不是学表演的,她在贵州念医大。《周渔的火车》的导演到医大给巩俐挑替身,选中了她。所以后来人称“小巩俐”。凭借《周渔的火车》进入演艺界,周显欣医大毕业后又考入中戏表演系本科。看了大盛魁剧本后,她写了近两万字的孙香玉人物分析,打动了导演。这是她中戏毕业后的第一部主演剧,当时确显稚嫩,应该说周显欣靠的主要是后天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看看《觉醒年代》中的高君曼,就知道经过近十年的历练,周显欣成长明显。
王新民导演是内蒙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在内蒙出身长大,对牧民比较了解。最初讨论剧本时对大盛魁赊账买卖还一本一利我也很不理解,觉得这么做还不是早就死了,哪能300年?是王导一再坚持蒙古牧民确实很实诚。说实话,大盛魁这种做法,要说在关内,哪怕在今天都早就死了。
很多观众跟你的感觉一样,觉得最后十集比较理想化,转得太快了。其实这里有点原因。后十集剧本我做了比较多的修改,由于某些原因,导演没有用。后面如果有机会,我看看怎么把我当时的修改发一些。不过这么做会有点敏感,咱们就在河里说,不扩散。
赞一个。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是引人深思和有所得的,这点电视剧比电影要强很多,电影限于时间,只能是快餐类的视觉刺激,论深刻不值得大家浪费时间,特别是不值得小朋友去追逐,仅仅是休闲交友一类的作用!
拿大盛魁这个电视剧来说,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令人喜欢!
(1)爱情
爱情脉络贯穿始终,两个女主,一个是自己的梦中情人,两小无猜,少年时人生价值所在,一个是现实中得力的拐杖,并且对自己一往情深,你选择哪一个?
这是大部分男人一辈子的拧不清或者说拧得清也放不下的痛点。
A:放弃了美好单纯的初恋,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妻子,平淡的生活味同嚼蜡,哎,为何当初不男人一把?要是初恋女神和我白头偕老,我该多幸福!
B:因自己年少无知,非要和不匹配的初恋结婚,为此不惜和父母亲戚决裂,最后发现初恋女神也不过如此,也是人间烟火俗人一个,这时是否又想起那个门当户对的对象?哎,要是现实点多好!
电视剧很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初恋引导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结发妻子很好的帮助了自己的事业,最后两个美人一个不落,俗但是不俗套!
大部分人其实只能是一种选择,这个电视剧,你也可以说满足了普通男人内心最深处的追求,理想和现实两不误,完美!
也能点醒一部分人,生活不是电影,只能前进!把握好当下才是最好!
(2)亲情
以小女主来看亲情,深得父亲哥哥疼爱,父亲对她百依百顺,商人之家没有那么多古板教条,这是一对完美的家庭关系,是当今社会推崇备至的家庭关系,多美好的人生!
人生的变故就是父亲的宠爱,造成了女主的婚姻不幸,你说女主聪明伶俐也好,知书达理也好,但是就是这点没有做好,可以说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一点上,作为父亲这个角色其实要付很大的责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作为兄妹感情,女主的哥哥也是因爱生恨,把斗争的对象发泄在男主身上,无形中锻炼了对手,把自己搞得家破人亡!
看这个剧的思考是,什么样的亲情才是最好的亲情,世间很多美满家庭,到下一代都不一定美满,因为美好的关系,弱化了下一代的危机意识和人生的反思!
(3)事业的团队
事业的团队,一团和气是理想,相互掣肘你觉得痛苦,那么看下正反两个团队,男主的团队,从来就没有一团和气,从来就是争吵不休,好在核心三人团,历经磨练最后斗而不破,完成了民主集中这个过渡!所以事业有成!
再看对手孙文举的团队,一团和气,如臂使指,蔡先生一味奉承讨好东家,细部运转的严丝合缝,大方向任由孙文举瞎搞,最后全盘皆输!
输在哪里,主要输在争强好胜,次要输在不会算账,疯狂加杠杆!和胡雪岩一个套路,把自己玩死!
孙家这个团队到了小孙手里,人不菜,但是瘾大,又没有人掣肘,所以野马脱缰,一败投地!
百度了下,孙家是历史上的范家,范家垮台是因为铜价暴涨造成亏空被朝廷查办了的,大概率的事实是和剧中差不多,没有财务盈余来救急。
(4)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个男主和女主就不说了。
凤姐那风风火火的形象,像极了西南地区女人的形象,或者说底层女性精明强干女性的形式。演得好!有点辣,有点俗,不算温柔体贴,不是知书达理,但是对自己男人那是真爱的形象!
毛豆这个小子演技令人印象深刻,憨厚机灵融为一体!
宽子的楞,但不傻!
金来的反复无常小人形象也是典型,小人非坏人,仅仅性格而已!
土木勒讨浩的军爷形象!
郭掌柜,白驼领等等,人物形象塑造得都非常鲜活有趣!
宝推
你写的,可以作为看剧的“教科书”了。
我也在慢慢地看,真的是值得品味的好剧!
谢谢老拙。
自己差点漏过这个宝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