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实事乱弹 宜将新勇追穷寇-俄罗斯动员令 -- 历史的一半
你引用的那段应该发生在奥斯特拉夫斯基的故乡舍佩托夫卡,位于乌西。我查了一下每月平均降雨量分别是: 68,72,72,63,124,125,82,45,50,56,56,77毫米。年平均降雨量是74.16毫米。
我引用的哈尔科夫位于乌克兰东北部,每月平均降雨量是:51,45,47,51,51,69,63,49,52,45,48,5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是51.75毫米。
所以乌西这个城市比乌东的哈尔科夫年平均降雨量多大概43%。
另外10-12这三个月对两个城市来说都是降雨量比较少的月份,乌西这个城市平均是63毫米,乌东北的哈尔科夫是是47.7毫米。两者有一定的差距。俄乌战争现在主要发生乌东,这也是我为什么选哈尔科夫作为例子的原因。
小说的描述会根据情节的需要进行艺术加工,另外老奥写的故事发生在差不多100年前,气候也变化不少了。
较真的影响。
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人都用“Rasputitsa”形容每年两次的泥泞季节,这个词既指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也指解冻或大雨造成的道路泥泞状况。
军事历史学家们都知道,“Rasputitsa”通常被称为“泥元帅”,甚至可以挫败最强大的军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达数月的泥泞时期减缓了纳粹德军在莫斯科战役(1941年10月 - 1942年1月)期间向苏联的推进,并可能有助于把苏联首都免于被纳粹德国占领。 纳粹德军使用的闪击战因此被揭露破绽:虽然坦克可以在夏季或冬季有效运行,但它们在春季和秋季因泥泞的影响就不太有用。
The return of 'rasputitsa' and what it means for Russia's war in Ukraine
rasputitsa,专指这个季节。
毛主席夸奖过“认真”。
你这个帖子给老本的大作“普京的台阶在哪里“所谈的气候对作战的影响做了诠释。
@任爱杰
德军参谋部的贺电发到哪里去了。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台湾怂成这个样,有什么底气和资格说什么背书!
当初联合国秘书长亲自跑到莫斯科见普京,说什么入侵不合法,普京就怼回去,那联合国为何不声讨科索沃事件?
乌克兰当初毁约中国收购马达西奇飞机发动机工厂,一没给说法,二没给赔偿吧,这事很多中国人都没忘呢!
所以王毅见这个美国走狗的外长,干什么?
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真的就是个口头表态而已。印度侵占锡金,只要西方国家大多赞成,我们犟个几年,也就偷偷改口了,认栽。
只要西方跟俄国达成协议,克里米亚划归俄国,那么中国马上就会承认这一点。现在不承认,只不过是不想跟西方撕破脸。
在国内工作时经常被说学究气太重。
我非常认可较真,欣赏较真,也尊重较真的人。只不过脾气比较急,常常会对在无关紧要细节上的较真难以忍受,一时控制不住说话很冲,容易伤人。
不能归结于时间变化。
别说南方,就是我们北方城市,老人回忆,说到处是池塘。没有下水道的缘故。
100来年前,那地方确实满是沼泽地,现在应该排干不少了,尤其是那些工业区。
我们老家温州原来也是典型的水乡,温州市区布满小河,现在填得差不多了。我家的那个小岛,原来比较好的房子都带两个池塘,前面的大池塘提供饮用水河生活用水,后面的小池塘刷马桶什么的,现在大部分池塘也填了。
可西方人压根看不上,还往死里踩。
看到这个,想起来,小时候,我们住在城乡结合部。北方农村也多有池塘,当地人俗称“坑”。不至于一家两个,但是一个村很多个是很常见的。有的和活水相连,有的是纯粹积聚雨水的。我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些地方学会游泳的。这些池塘到97年南方洪水前后基本就消失了。不知道是气候变化,干旱的结果,还是用地紧张填埋的结果,或许两者都有。
至今不知道普希金,莱蒙托夫那段好。
唯一有点印象是电影里舒拉(卓娅的弟弟)念的那句。
还只记得人家训他:莫斯科永远坚强。这种破诗,别说莱蒙托夫写的,普希金写的也不行。
这家伙在西西河说这话,就是被举报的命运。
很久很久不回贴,看这帖子逗乐了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