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实事乱弹 宜将新勇追穷寇-俄罗斯动员令 -- 历史的一半
1 秋天,收获的季节!
关于俄乌冲突,这两天的大新闻不断。
第一个就是,9.20号,顿巴斯 扎波罗热 和赫尔松四州宣布将于9.23-9.27号举行入俄公投。这很显然就是商量好的。
美西方集体炸锅,同声谴责,将不予承认,还说什么破坏国际规则,要听联合国的!
杂碎们忘记了,科索沃独立是怎么回事?都是谁承认的?
这个时候想起了联合国,美国欠的会费交齐了吗?
入侵利比亚,伊拉克,叙利亚,狂轰乱炸,搞得当地几乎成废墟,民不聊生,真是畜生不如的作为!这些拿到联合国批准了?这难道不是破坏国际正义的规则?
第二个新闻就是,9.21号,普京签署部分动员令。支持大毛的朋友,看到此,一片欢呼。而美西方,一片哀嚎,甚至蹦出了不少奇葩言论,“这是普京快要失败和脆弱的表现”以此来继续愚民宣传!
那么为什么这时部分动员?
两条新闻连起来看的话,就是为了巩固前期牛刀小试的成果!如普京所说,目前的战线一千公里啊!
但是既然决定纳入新领土,那就有保卫的新责任!20万的军队很显然是不够的,这应是动员30万的第一个原因。
2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懂点历史的都知道,乌克兰的冬天河流和泥土会上冻,对大毛机械化作战无疑是有利的,而对缺衣少粮少能源的乌军是不利的!这也意味着大毛前期的相对克制打法会有所改变,新的兵力投入提供了烈度和广度提升的空间,增加了战场应对的灵活性!并且会降低俄军的伤亡几率!
同时,欧洲的能源危机还在发酵,比如德国的下水大肠四处买气,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冬天的到来,欧洲的精英猪不会怎么遭罪,但是底层人民无疑直接遭殃!有过革命传统的老欧洲,还有没有造反的血性,不妨拭目以待!
当然,在这个临界点到来之前,法德意能够走出美国的指挥,集体访俄求和,欧洲可能不会彻底的衰落!也不会有太多的美丽风景线!
3计划中的公投
追加一点,公投是早就计划的!最早六七月份,卢甘斯克就提出第三季度公投,8.8号,赫尔松又提出九月中旬举行入俄公投,明确了日期。既然如此,这都是计划好的,不是什么突发事件!说出俄罗斯快要失败的人,智商难以理解!
题外话,俄罗斯以不到二十万的军队,面对数倍被北约培训若干年并被北约指挥的乌军,自2月24日至今,打下四大州,(包括号称可以抵抗核攻击的马里乌波尔),占乌面积15%,并且乌的大部分重工业都在四州。
伤亡数,俄军共阵亡5937人;乌军阵亡61207人,49368人受伤。打出如此战果,怎么看也不是拉胯,更不是菜俄!
壮哉,普京!
宜将新勇追穷寇!
今年新的 中国地图出版社 编的《俄罗斯地图》,还不包括克里米亚。领土方面,中国态度非常明朗。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所谓的四州公投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假如乌克兰打这四州,普京还是不敢以自卫为名扔战略核弹。如果有中国背书,就大不一样。但是显然他没拿出打动中国的价码来。承认克里米亚属俄罗斯的,印度、朝鲜也是有核国家,但是分量和中国没法比的。战前宣布不用核武器的大会都没喊他们参加。
应该是利用乌克兰反攻,将乌方的机动预备兵力消耗的差不多了。同时考虑季节因素,现在是这个地区秋季翻浆季节,不利于机械化作战。公投后将相关事宜大致搞妥,已经到了冬季适宜作战的时期,局部动员的兵力应该也大致整备好了。
为俄罗斯源源不绝的提供民用产品,从俄国进口源源不绝的石油天然气木材给俄国提供资金。
你觉得态度重要还是行动重要?是态度有意义还是行动更有意义?
中国不承认是中国也有领土分裂出去的问题,中国不敢开这个口。中国自己的领土都要看别人脸色。那敢对别人的领土问题指手画脚的。真是厉害了我的国。没了中国地球就不转了。。。
公路翻浆不是春季吗?怎么会有秋季翻浆?
乌克兰可是本土作战,冬将军对于俄乌来说都是一样的。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导致空气含水量下降形成连续降雨,在上冻前浸湿大量水分的土地不利于机械化作战,等同于翻浆。
我手头的数据是北京地区夏季空气绝对含水量可以达到冬季的三十倍。
“乌克兰十一月份天气 日均最高温度5 °C 平均降水总量 51 mm 平均降水天数 15 天 温馨提示 乌克兰十一月平均温度是0℃~5℃,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5℃建议穿风衣、大衣、夹大衣、外套、毛衣、毛套装、西装、防寒服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0℃,建议穿棉衣
一个月降水都才50mm,刚够一场大雨标准
哈尔科夫1-12月的平均降水量是51,45,47,51,51,69,63,49,52,45,48,50毫米,全年51.75毫米。那里的降水很平均,夏季稍微多一点,10-12月的降水量低于全年平均水平。
一贯踏实、准确,数据说话,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毫米,超过北京年年降水量543毫米近15%(约80毫米),又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这里真是宝地。
但做为战场,特别是地理条件适于大规模机械化兵团的大范围机动作战,我理解受季节的变化影响更大,主要是离开公路地域地面的硬化程度。
降水量是影响地面硬化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哈尔科夫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那么其它气象因素随季节变化对地面硬化程度影响就会变得突出了。
哈尔科夫处于高纬度,气温随季节变化更明显。进入秋季随气温急剧下降,地表蒸发量会大幅度下降,同时空气中含水量(绝对湿度)也下降导致露水增加。两个因素相加,高纬度秋季气温变化更大,即使降水与夏天差不多,地面的含水也会增加很多,黑土地的腐植土吸水含水强,各种因素叠加足以影响作战。
另外,由于空气中含水量(绝对湿度)的下降,空气中析出的水分形成水滴不能上升形成云,多汇聚近地表形成雾。秋冬转换季节多雾也不利于大规模作战。
这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收录的一段,来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西乌克兰,成长于当时苏波边境的小城舍佩托夫卡,维基百科上译为舍佩蒂夫卡。他的这部作品里有大量篇幅描绘了当时乌克兰人民的生活,多次提及哈尔科夫。
这一段被收录进国内的高中语文课本,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课本中:
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雨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秋,一望无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皱纹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
......
讨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 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 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
......
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浆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干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冒着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雨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霰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
看了这一段鲜活的描述,简直把乌克兰的秋天带到了眼前
当地时间9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指出,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应该得到遵守,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重视,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应该予以支持。这“四个应该”是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最权威阐述,也是中方看待处理这一问题的根本遵循。
地图算表态,那教材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