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对于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比较清楚的描述 -- 箪食瓢饮到中年

共:💬81 🌺318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建议你读中国银行行史

中国银行只进行和货物贸易有关的现金兑换,目前没有期货贸易。

中美如今都加入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就是要求加入国承诺经常项目,主要是进出口商品贸易结算上涉及的货币兑换。其他方面是没有义务提供的。问题是美国连经常项目也没有对中国提供,却要求中国在资本项上也要提供。如今中国实际上不仅在经常项目,而且在资本项上也提供,只是在资本项范围上有限制,美帝及其中国的洋奴却指责中国。

中国银行是当时唯一指定对外贸易结算银行,当时中国银行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合作,包括德国的银行合作,使用人民币结算。当地商人出口商品可以获得人民币,储存在合作的本地银行,也可以兑换为本币,将人民币交给另一交易者或当地银行。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一度主要使用人民币。

就美国来说,当时美国将中国当敌国看待,没收中国在西方的金融存款,后来尼克松访华后,才停止此项政策,中国才能进口美国产品。但历史上的没收中国存款问题,一直到79建交后才解决。中国当时和美国的贸易,实际上都是具体事情上商议决定,并不存在一般性政策,国内地方公司与美国的贸易,通过第三国银行,更为常见,谁也不知道美国政府怎么处理,担心资金被没收。

家园 我认为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是如你所描述。土地作为股权进行投资。但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作为农业企业的权益方,赢利自然好。如果亏损,则需要一个特别方案或者法律条文来保护其所有权。这是一个挑战。

家园 哈哈

第一,只占便宜,不负责任,燕人兄真觉得资本会来做好事?

第二,可预见的将来,所有的非自发重新集体化的农村经济组织,必然亏损,无论国资进入还是非国资。如果非国资,短期内会通过烧钱加文宣形成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然后圈钱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农村的出路不在农村,不在农业。tint河友说得对,目前农村暂时维护小农状态为好,四十多年的事不要企图短时间能修正。

农村的出路在于县域工业以及由工业带来的服务业。大概就是恢复县级的生产能力,恢复县级的人才资源,恢复县级的对外交流能力,如此方能有钱有人有渠道,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现在,县域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要渠道没渠道,没要能力解决三农问题。

哈哈
家园 可以通过法律层面解决

农村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个人资本也好,国有资本也好。

你最后一段的意思很明白。我也同意。经济发展应该立足于本地化。从农村和县城开始。但是资本是关键。

政府在盘活城市经济时引入私人资本,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也带来很大的弊处。农村向工业化发展,引入私人资本是不可避免的。法律保护要跟得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绝对不能受影响。只要有利润,资本家会愿意的。

家园 我记得这个问题以前讨论过

根本在于产权分离之后,你的利益实际上无法保障。他可以一直亏损,就算空着,你也不能使用。而且由于托管或集约化运营,个人意见也容易被掩盖,维权成本上又划不来,处置权也成一纸空文。结果就等于没有土地了。然后再跟进几个政策,既然没利益,那退出不就得了?改长期回报不就得了?结果就是农民没有任何利益可言。总之,所有权在你手里也没有任何意义。反过来讲,不这样做,资本很难说有利益可言,除非资本就是农民自己。

家园 你说的也是我担心的

中央更了解这种可能性。

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在于农民自己能够组成团体,在农工股份所有制中起相当的管理作用。这需要时间。

其实这个问题和中国工业全民所有制的解决方案是一样的。全体公民和其代表人,如果不参与经营管理,则权力被谮越,利益受损失,简直是一定的。

家园 问题还是利从哪里来 -- 有补充

能不能维持自组织。

现有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都是以剥削外地人为基础的。

通宝推:审度,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好像被投草了 -- 补充帖

这里说的是利润难以从内部产生,也就是农村农业要怎么运营才能突破传统生产的局限?集约化会解放生产力,人要往哪去?所得的利益有限,留守要怎样发展?现有的代表企业实际上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审兄说的县域经济遍地开花也是针对这点的。温等人的生态经济、多元发展、城乡融合也是针对这点的。

见前补充 4790007
家园 乡村建设派,就是要给乡村级政府以经济决策权 -- 有补充

大跃进之所以造成灾难,就是因为人民公社作为乡级政府有了决策权,跟风跑去大炼钢铁,种卫星田,造成农业投入反而减少,引发饥荒。彭总“小资产阶级狂热”的批评是中肯的。

试想,如果08年之后,中国十万个乡政府也跟着搞地产财政,都开始大建特建会造成什么后果。

通宝推:箪食瓢饮到中年,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人民公社这种东西要是生存到90年代以后,绝对是经济毒瘤 -- 补充帖

一个标准的人民公社,公社书记能够对社员征税、派傜役、限制人身自由,并且有权兴办企业、学校、基础设施,还拥有公社土地的征用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权力能兑换多大的资本,造成多大的泡沫和窟窿,我们现在都是难以想象的。

见前补充 4790116
家园 公社没那么大的权力
家园 我还往少了说呢

人民公社会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所谓公,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既要负责全社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也要管理工农商学兵等各方面的工作。 人民公社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实行最为普遍的吃饭不要钱的粮食供给制和伙食供给制,是社员收入中的主要部分。人民公社还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劳动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

家园 这是错误的理解,也是前期的问题,后来纠正了的

人民公社六十条是有了规定的。

盲目并社管理水平和能力达不到。

所有的错就错在大家把公社的前期错误当成了永久的错误放到了公社的所有时期,这也是改开的话术之一。

实际上三年只在三年,属于公社前期,可是在改开话术里就愣延续到了公社解体那时。

家园 最近在隔壁镇看到无人机撒农药了

距离科幻小说里的描写只有十来年。

家园 这些权力和当时局势分不开。

看起来是很厉害,但当时条件有限,根本做不了什么。而且要考虑到当时备战,需要稳定生产生活等因素。因此这是准战争状态下的组织,不能和之后混作一谈。

且不论这些如何,问题公社解体之后,你说的这些依然全部存在。八九十年代的基层问题是怎么来的?难道不是解体后的征税(掠夺)更严重?甚至连徭役也是如此。比如前几年才把新疆地区的义务工给取消了(全国04年取消,实际上大体是90年代后期消亡的,和改革同期)。企业和学校现在不也一样?比如本地就是并校后又自行拆分建校的。

然后这些难道不会附带土地征用权?你说的征用权具体范围如何?比如88年才保护耕地,限制集体用地自由,但可以依法转让。公共设施需要向县级申请也是这一年。然后97、98年强化了这些政策。之前呢?

简而言之,这是光想着公社不动而其他全动。问题公社本身也在变化,国家会随着发展调整,不是说某某时期如何就能解决的。不然供销体系怎么解体的?

至于原帖说的“一窝蜂”和现在跟风搞企业乃至产能过剩垮掉一大片又有什么区别?当时工农业都薄弱,而现在农业有保障,工业已起飞,不再会有“严重问题”罢了……虽然弃耕抛荒问题仍不小。然后,“一窝蜂”仅仅是地方有权的问题?省委的目标和要求就不算了?全国调控为什么做不到?接着,现在就没有“经济决策权”了?当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就算现在和当年无法相比好了,八九十年代又如何?他们的权力小吗? 又怎么垮掉了呢?

其实核心就两个,一个是土地,一个是税收,这两个不是经济决策权,而是政治权力。但现在强调乡村建设的,其土地和税收基础都是现行制度,至多给些政策。甚至是进一步市场化,而非当初的全方面政经权力。可是就算有全方面的权力,也和大跃进的关关系不大,因为你这是把上级决策当成下级瞎搞的问题了……说的好像当时有多自由一样。也因如此,不管哪一种建设派,都和你说的这些关系不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