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晚期明军的嗜杀与无能 -- 天空不空

共:💬265 🌺1228 🌵6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大关毛《宁远之战》的视频发现红衣大炮作用没有想象那么大

毕竟只有11门,平均每面城墙3门不到,对盾车威胁虽大,但是覆盖面有限,还是有大量后金兵力渗透到了城下凿城,最后靠着火攻才解决的。

家园 咱们来看看内蒙怎么个“舒服”地易子而食的。。。

北地荒旱,永邵卜、朵落土蛮部皆饥困。

且虏中今岁饥荒,头畜多死,东犯不逐,西抢不成,力罢于奔命,计阻于多歧,众叛亲离,内难将作 ,此亦天亡之时也。

此时北庭荒早草少,俺酋不复过青山,悉众屯牧威宁海之东,去大边可二百里。其党永邵卜、朵落土蛮更苦饥困,易子而食。

又板升逆犯媚虏遮拦,反仇中华,逆天犯顺,理数当诛。

即今圣明御世,逆虏数穷,天心悔祸,神人效灵,大雪烈风,严霜震雷,冬春杀草扬沙,牛马多死,天降酷罚,老酋殆毙,神灵共厌。

时冬寒草枯马饥,俺答众惮寇,指(赵)全等怨詈甚。

都闹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了,真舒服啊。。。

整个明朝,小冰期对北方包括塞外的最大威胁是降温带来的各种天灾,特别是万历年开始持续几十年的旱灾,整个北方都在为生存而挣扎。

清朝旱灾没那么频繁,即使是丁戊奇荒也远远比不上明末。

竺可桢在《中国历史上的旱灾》中写道:“除晋和南北朝以外,雨量特别少者为明代,当时旱灾之总数各世纪之冠。

最终是不断在辽西和破口入关劫掠明朝的后金熬了过来。东蒙古诸部也被熬干了,曾经赫赫有名的俺答汗手下控弦数十万户的土默特万户只剩下3000余丁了。

要不是明末战争中东蒙古损伤太大,哪里轮得到区区几万骑,5000战兵的准格尔这样的小虾米崛起。

从嘉靖三十七年到四十二年几乎年年能招降上千逃人,隆庆以后更是猛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板升大饥”),此后那些当年主动投奔的头目们甚至也开始“已各有部落,产畜饶富,至是闻风各率众来归”,甚至连赵全这种大头目都要密谋投降;明蒙封贡后第一年,就有4787名汉人逃回宣大。

最后说一句,历史上汉朝开发的河套主要地区,也不在前套这边,朔方郡的开发重心在黄河以西,如今已经变成乌兰布和沙漠一带的地方,才是朔方郡主要的农耕区。

家园 从实录中很多战斗里面还真看不出明军缺乏主动精神

有空我摘一点,感觉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明蒙战争的规模和烈度的认识都太标签化了。

家园 整个明朝本质是政治经济问题而非军事问题

军事的权重其实很低,哪怕你把整个古中国的战神全扔给明末也没什么卵用。首先一个家天下,就把路堵死了大半,明皇室和官僚根本不同心,皇室把公库私用,防大臣和防贼一样,除了皇室全国都是奴才(相反满清虽然嘴上是奴才,至少实际还是让利的)。

既然明朝整个朝廷都是打工仔,那么你指望打工仔迸发主人翁精神,清廉奉献那就是狗屁,所以王阳明也好、东林也好都没什么卵用,索性像阉党那样学皇帝老儿监守自盗才是应有之义。这样的架构你指望面对外敌上下一心?袁崇焕、毛文龙乃至整个朝野,也许根本就没几个是干净的,不然怎么可能在情报上被满清牵着鼻子走。

回到守上海关的问题,其实明末首要任务是别当“运输大队长”止损,你看美国佬,朝鲜一看人民军硬茬,一路先跑到釜山建乌龟壳。明朝一样需要一个乌龟壳,看来看去也就只有山海关,有了山海关,满清的漫长补给线全在海盗攻击范围内,多养几个毛文龙,通不通敌其次,反正在关外海陆间耗着就行,养寇那点费用比送在宁远路上的省大发了。

至于“守江必守淮”,江淮是不会动的,长城是可以移动的,山海关到北京之间,修几道长城难度很高?更何况根本不用大修,把骑兵的机动性搞掉,适合关门就可以。连嘉峪关那种不毛之地都能做到,京畿重地反而做不到?

最后,把关外送给满清,满清马上就成了坐寇,一旦没有运输大队长,马上就面临发展经济问题,满清能有多大精力成天搞倾巢而出入关?

家园 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

其实你说的这种情况,皇太极也考虑过,答案就是征朝鲜,大不了把入主中原变成入主朝鲜,大明还能跨海援朝?,清军入关的时候,总人口不到一百万,用一个朝鲜解决几十万人口的经济问题,有多大困难?

家园 这不是正中下怀

本来退守山海关就是空间换时间,明与清进行军事科技比拼。皇太极转向朝鲜,京畿压力直接解除,明正好腾出手整顿军备科技。

辽东自古都是苦寒之地,作物一年一熟,经济发展天生劣势,一旦能吃口饭就满足。如果皇太极转向朝鲜,其麾下士兵腐化速度不会比入关慢多少。本来所谓的满清“满万不可敌”,就是建立在小冰河期吃不饱,穿不暖,与其冻饿而死还不如拼死入关。如果吃上了饭,满清内部马上都是投降派,和明朝求和都来不及,然后明才有机会展现经济科技优势。

最后,满清拿了朝鲜才是巨大的累赘,朝鲜三年环海,纵深不足,压根不用明朝出手,倭寇都足够满清喝一壶了,一旦满清拿了朝鲜,基本就和历史上一样,迅速堕落为一个地方政权。

家园 一直到1840八旗在

东亚,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从来没打过败仗,我都不知道,明吹哪里来的勇气可以对八旗战而胜之,即使1840之后的清军,跟英军打输了,但七和卓之乱依然被八旗吊打!打不赢大英,我还打不赢七和卓吗?能打赢清军的只有大英,great Britain!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大英那个高度呢,要有哥白尼,要有伽利略,要有笛卡尔,要有惠更斯,要有第谷,开普勒,要有牛顿,要有瓦特,要有很多很多牛人

通宝推:孟词宗,范进中举,
家园 在长城内龟缩的 笑话 把长城废物化的

地图不会说谎!

家园 说的是与满清作战

似乎有恐惧感。但是确实个人战斗能力不如野蛮人。组织能力也不如野蛮人,只有挨打的份儿。

家园 明末番薯已经在福建推广种植

土豆在宫廷有养殖,玉米是康熙年才推广的

我有过一个观点

历代王朝末世,大多可以救一救,只有明末无解。不说小冰期这种硬环境背景。只从财税角度,明在张居正死的时候就完蛋了。因为中央政府没有了税收支撑任何大的结构性调整。

明有没有税收爆表的时候,有。宣德十年,在不断给税收重镇江南减负的前提下连续十年税收递增 10%,岁入高达2300万两。到万历初年,岁如 530万两。而张居正 ,对士绅隐匿田亩征税把税收提升到了 850万两。但是,开始裁撤 宗室财政补贴的时候,引发了宗室扣庙的 大事。李太后问政万历。张居正能独裁政局,和他的政治搭档是 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分不开。没有了冯保的支持,张居正想丁忧也不可得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了。

到,多尔衮入关。满清对明皇庄之外的地主豪强征税的尝试,半年拿到财税多达2000万两,这笔钱成了多铎南下的军资。

说那么多,无非说 从财政角度,明是历代王朝覆灭前最无解的一个。不过,历代王朝覆灭,只有两个是财政实现盈余而不能挽救覆亡的。一个是 北宋,一个是满清。要具体展开,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通宝推:梓童,back,潜望镜,真理,心有戚戚,
家园 不要迷信这些数据,因为没有可比性

明朝财税体系非常杂乱。中央没有统一的财政体系,中央的起运与地方的留存之间从来没有理清楚过,而皇室内帑与朝廷外库之间关系也很复杂。大体属于地方财政盈余缴付中央。

清朝所有正税归中央。算是财政体系统一化。

所以两者财政收入数据没有什么可比性。明朝自身的数据,如果不详加考证也最好不要直接引用。

明朝灭亡归根到底在于两点:

1. 朝廷制度异常僵化,全部源自于洪武朝。无论靖难起兵还是张居正的改革都是利用对洪武制度的诠释。只能修修补补,而洪武时代的制度弊病没法彻底改革。例如明末郡王多达600多,且规定朱家皇族不得自食其力,就没法改革。一个制度实施276年,也是奇葩。

2. 贪腐异常猖獗。王朝末年,一切都很低效。大量军费集中于辽东,而造成西北边军大量叛乱。李自成说是驿卒下岗,其实还是投军再就业了的。只不过所属军队因为不能谋生,集体哗变,李自成才成了叛军领袖。

还是那句话,寿多则辱。明朝早该灭亡。

家园 这个僵化是人为的

属于一部分祖制不可改一部分大家一起当祖制不存在。

家园 八旗?

你确定八旗在1840年前没打过败仗?

实际上真要如此吴三桂都封不了王。

家园 你要是认为吴三桂打败了八旗也可以
家园 唐宋清都控制了王爷们的数量和待遇,为啥明朝不行呢?

贞观曾把除了武德年间两个立功的郡王之外,通通降为县公。把中央官员裁减到643人。

宋朝曾大幅裁减五服之外的郡王待遇。

清朝铁帽子王本身就很少。也多次裁减旗人待遇。

明朝一次制度大改革都没有!不是指内阁之类的,而是指财税体制的大改革。张居正改革是利用洪武体制的规定和推广江南现有一条鞭征税方法的一次改良而已。

而且一条鞭法被夸大了,真正带来中央财政收入增长的,是考成法,以及在考成法的基础上搞土地清理。

考成法说的很炫,但是有个硬指标:象中央起运税收占定额的比例。达不到指标就下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