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端午粽香,怀念广式大鲜肉粽和凉粽。自己动手版 -- 听松
粿,普通话发音如“果”。京津保老一代早餐说吃“粿子”,后来俗话叫成“油条”。我记得小吃店菜牌上写“果子”。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种😁。
上学时学校图书馆有一本专门介绍各种福建米粿的书。因此我知道。印象最深是花生粿。这是乡土风味食品。请客的人不会上这样东西的。
回桥老师。摄影一个要求是能够理性预测未来。这样当一个素材如约而至的时候,摄影者能够以逸待劳用最佳的方式拍下来。
那张照片就是我预见到可能又有一个机会埋伏了一小时拍下的。
十多年前夏季在温州地区旅行,温州的小吃鱼饼面印象颇深,永嘉楠溪江徒步三天,路上饿了路边村头买个麦饼,边走边吃倒也味道别致,然后翻山去雁荡山又住了两天,在那吃的小海鲜炒年糕颇为清香鲜美,泰顺泗溪有著名的廊桥姐妹桥,自然不能错过,何况当年红军长征后南方游击战三年,粟裕就是在泰顺的大山里挺过来的。炎热中在廊桥桥头吃碗当地特色清凉柔软的绿豆腐也不乏惬意。
温州返回时集市上买了十几个豆粽(个头不小,比我拳头大),小贩告我这个天气不放冰箱半个月都不会坏,回来果然常温保存吃了十几天没变质,后来一直纳闷纯天然手工没加防腐剂是如何保质的,经您这一说,我又网上搜了下,果然是草灰水泡后的效果。
我也喜欢吃肉粽,不过甜粽,豆粽也都吃。在广西南宁看到大粽子和枕头似的,一个就有十斤,没一大家子人真吃不下。南宁还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所有餐馆吃米粉的碗都是不锈钢的,这让我想起早年在无锡吃大馄饨,都是用一个黄色搪瓷碗盛。这也是旅行中关于餐具的趣事吧。
人类之癌教
可见有多绝妙了,也可见倾注的心血。以后若有机会能否把这张有意义的照片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南宁有名的粉是老友粉,又酸又辣。我很多很多年前去南宁,正遇上那里刚开始要求所有食店用卫生碗筷,由市里每天统一发放消毒过的碗碟,晚上统一回收清洁消毒。那时各家食店用的就是统一的不锈钢碗碟,每个的边缘都贴着一张小纸片表明经过消毒了,店家中途是不能自己洗碗重复使用的。我那时只在广西的几个城市看到过这样的统一不锈钢消毒餐具。这么多年过去了,莫非还是一样的?
也是十年前的事了,后来没再踏足过桂地,现在如何不清楚。
一个是预测,就是根据拍摄现场的当时环境情况,能预测出拍出什么样的片片。
第二控制,就是控制相机和镜头的多种功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温州有三种比较出名的鱼制品,鱼丸,鱼饼和敲鱼。鱼丸其实不是圆子状,一般吃鱼丸汤或鱼丸面。鱼饼也很常见,但是一般切片放盘子里作为下饭或下酒菜。敲鱼都是做汤,档次比较高,比较少见。
永嘉的麦饼在温州地区很出名,它的馅其实也分咸的和甜的,当然市场上卖的都是咸的。
现在交通方便了,可以从楠溪江直接去雁荡山。我90年随高中班级从永嘉县城坐大巴车去雁荡山要绕过大半个永嘉和大半个乐清,花时四小时左右。雁荡山地区的方言已经是台州方言,我们温州话地区的人已经听不懂了。那里小海鲜确实多,我当年觉得放了牡蛎肉的面条难以下咽,现在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了。
我92年后离乡上大学,所以泰顺这样偏僻的地方就没去过了。
温州的豆粽其实用的是豌豆,但是我们温州话里把豌豆和蚕豆的意思换过来了,所以你细问是什么豆粽的话,人家可能回复是蚕豆粽。
过端午送了一圈粽子,收了一圈粽子。收的都是咸粽肉粽,冰箱冷冻室放不下,冷藏室放不住。因为领导也是甜党,娃还没有培养出吃粽子的习惯,于是俺已经连吃了一礼拜粽子,每天三顿每顿1-2个。今天吃完早饭,终于把冷藏室的粽子清空。
我家自己包的肉粽大部分都冻在冰箱里,一年才包一次,可舍不得一下子吃完。
甜党!我一直认为最好吃的粽子就是清水粽蘸白糖。咸党大概永远理解不了一个甜党每天面对油汪汪香喷喷肥哆哆的咸肉粽的时候内心的罪恶感。哎不多说,今天得多跑两公里解决一下累积的肥肉。
清水粽蘸白糖,白糖容易蘸得太多,而且很快就化。这里分享一个吃法:
把白面炒热,放凉后掺少量白糖(1:5就可以),混匀后用擀面杖擀,直到把白糖粒都擀成粉,最后成为纯粉状糖面。
糖面蘸粽子,可以大大减少糖的摄入。
在我们那端午不算重要节日,比中秋清明冬至差几个档次,也没什么送东西的习俗。也不知道为什么端午是公共假日,也许只是因为它正好在清明和中秋中间?
我村刚被罕见的超强对流风暴横扫,正好借端午的由头互相串串门问候一下。串门嘛,总不好空手的。可能因为风暴停电被折腾的够呛,大家普遍没有自己做饭的兴致,所以就送粽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