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国内没有共存派 -- llama

共:💬124 🌺906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这个技术。

但是没有经济价值。

塑料的危害没有想象那么大。

如同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新闻报道是利用普通人能看到的事实,能理解的思考方式,描述塑料的危害。

至少对普通人而言,这点危害,不值得操这个心,环球同此凉热,谁身子娇贵,谁操这个心吧。

家园 弹道导弹打航母这个事,当初真是当笑话讲,不是听,是讲

回首往事,不觉汗颜。好在自己也在其中做了一点点事。

通宝推:心有戚戚,柴门夜归,陈王奋起,
家园

当年民众能信任tg和抗美援朝有很大关系,现在眼前的台湾都拿不下,房价医保教育全都市场化,空谈奉献就是给那些寡头割韭菜。就拿魔都而言,建国初期整顿那些囤货居奇的有那么麻烦?

家园 有些概念应该厘清

不然讨论就会乱。

GWA老兄说的计划,按照我的理解,是对应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是指政府事无巨细,安排好全国人民的生产与分配,中国与苏联都已经试过,应该不会再试了。

宝兄这里说的计划,我感觉其含义更接近“规划”,即由政府做出一些大型的规划,实施的过程,则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形式来实施。而市场化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以楼下的激光排版为例,首先政府有需求,可以根据需求来规划,既可以政府负责投资,实现这个需求,也可以招标,找私营企业去实现。

很多人会觉得,让政府投资就是计划经济,其实不然,关键要看产品做出来之后要怎么办,如果说,激光排版做出来了,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迫各单位使用该产品,我们就会说这是计划经济,但假如要求各单位购买,各单位可以买,可以不买,甚至有权可以购买替代品,我们就会说,这是市场经济。

回到宝兄微信例子,传统的经验是,政府投资的强项是做一些基础性,前沿性的研发,但是将具体产品市场化并不擅长,我认为,这是由于政府官员的KPI指标不一样导致的。

通宝推:宝特勤,
家园 你看这个帖子下面号召清零的就都不见踪影了

你看这个帖子下面号召清零的就都不见踪影了。

问他们为了这么一个重症率流感级别的Omicron再这么清下去,到处“动态清零”,国家的财政从哪里来,老百姓的饭从哪里来?

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只能装看不见。

通宝推:llama,
家园 陈王,市场经济的力量,就在于竞争。

陈王,市场经济的力量,就在于竞争

不要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在企业内部,开发什么,不开发什么,最后也是领导说了算,而领导未必高屋建瓴懂未来趋势,和计划经济的领导没有什么区别。

是,市场经济下领导也未必懂。

可是市场经济下,你这个企业的领导不懂,别的企业领导懂,人家做出来了,最后就把不懂的领导的企业淘汰了。

科学家、工程师也可以跳到其他能够施展才能的企业。

甚至科学家、工程师可以自己创业,自己干,把东西做出来。

开创硅谷的“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就是典型的例子:

1940年,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和同事在贝尔实验室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不过肖克利的心中有一个富翁梦,在贝尔实验室又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决定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即后来的硅谷)创办自己的公司。

接着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顶尖的工程师。因为被肖克利“晶体管之父”的光环所吸引,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到1956年,他从中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这八个人分别是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

...

同样是在1956年,肖克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所以大伙异常兴奋,因为有哪家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领导的呢?

...

然而,当他做出错误决策的时候,他手下的科学家照样迅速跳槽,开创了硅谷:

他的门徒们提议研究集成电路,但肖克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到1957年,也就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他的那8位天才员工便受不了他了,也不想跟他干了,11月份他们集体辞职,肖克利为此大发雷霆,称他们为”八叛逆",这也成了硅谷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后的第二天,这8人就得到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1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

仙童半导体公司被公认为是硅谷第一家具有现代化意味的初创企业。当仙童在60年代末左右分崩离析的时候,八叛逆中的一些人又开始创建其它公司。其中诺伊斯和摩尔、格鲁夫一起创办了 Intel,桑德斯创办了AMD,克莱纳创办了 KPCB 风险投资,瓦伦丁创立了国家半导体公司,之后又成立了红杉资本。在 1970 年前后的半导体浪潮中,可以说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都起源于仙童半导体公司。这一批半导体公司可以说是奠定了硅谷的科技基础。

斯坦福、风投和仙童八叛逆成就了硅谷的辉煌 - 搜狐

如果说“跳槽”在计划经济下不是不可能的(打报告换单位么!),那么“自己创业”在计划经济下则是不可能的。谁不是从计划经济过来的,计划经济是什么样大家都很清楚,不用哄自己。

家园 人性是相通的

美国老百姓和中国老百姓的思维逻辑一模一样

好像政府的钱不是自己的钱一样。口气都是气吞山河

现在才理解大跃进为什么人民公社能被吃垮。只要不是直接从自己身上拔毛,都是双手双脚赞成

谈改革,都支持,谈革命都拥护,但前提条件是

不要改到自己头上,不要革自己的命

通宝推:笑看风雨,
家园 因为对牛弹琴没必要

人在上海,坚决支持清零,更深刻体会到共存的后果。

本来就潜水党,最近发言更少了,但和人交流更多,接触到的绝大部分都是要求清零,包括国内医学领域的所谓牛人,他们的说法更朴实更简单,就是共存情形下手术量会锐减,更多的病人会痛苦,原因只有一个:院感。

别自嗨了,即使要共存,也应该是自己主动控制节奏的共存,而不是现在这种被逼迫的情形。

通宝推:方恨少,土地革命,愣头兔,等明天,外俗内正,菜根谭,唐家山,
家园 头顶上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原

还坚持说没人反对共存。

家园 计划经济也可以多个小组同时公关

竞争不是问题的关键。

你不过因为思维定式对计划二字过敏而已,在英语世界里面,计划经济的说法是command economy。哪个企业内部不是基于command? 企业大了,如同IBM一样,和国企的计划经济有什么两样?

当然,大企业都有大企业的毛病。传统企业规模大了,管理不善,就会分事业部制,自负盈亏,这个和国企内部把战斗机设计分成成飞、沈飞类似,谁行谁上。

计划经济应该是什么样子,不是一成不变,也没有标准模板。竞争,另起炉灶单干等,不过是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而已,都不是问题的本质,要在计划经济内部搞起来,都可以。相对于市场经济,当年太祖主导的计划经济从成长阶段来看不过是婴儿,就已经卓有成效,只要实事求是,敢想敢干,谁能说婴儿就不能发育成长呢?

军队和医院,在生死攸关的场合,主流国家都不敢让市场经济来插手。

家园 你有没有考虑过另外一种可能

你看这个帖子下面号召清零的就都不见踪影了。

大家都懒得搭理你们。

家园 苏联坦克竞争科京和

科十斤。

飞机米格,苏霍伊,米亚谢舍夫,安东诺夫,依柳辛等等等。

家园 不要沾沾自喜

对一个复杂问题多方面思考是有好处的

不要说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轻易做判断

中国人由于长期处于生存竞争压力之下。容易将事物泛政治化。

西方也有这种趋势。什么问题都站队。政治正确。这不是什么好事。

我们大家经常嘲笑西方的政治正确。

为什么不照一照镜子反省一下自己呢?即使你说的是正确的。也要允许不同意见的讨论。

这个论坛的初衷是交流思想。不是用来统一思想的。

世界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现在的次优秀解在未来变化的环境下可能变成最优解。

我知道我这么讲。大家会把我的话当一个响屁。

但我还是要尽自己的力。

通宝推:普鲁托,笑看风雨,
家园 做决断谁都会。但能分析问题的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人jiejuewentiw只有一个阶段

把分析问题和做决策合二为一。活在一起。

这就是直觉,效率很高

但到了领导层就不能这么干。对于各种不同选项也要分析利弊得失,要仔细的分析。

你不能说你认为某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就不能讨论它的利弊得失不能讨论其他选项的利弊得失。这就是把问题政治化

家园 没有人反对清零政策

大家只是分析不同选项的利弊得失而已

这个论坛是大家交流思想的地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