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对经济的讨论 -- 曾自洲

共:💬37 🌺161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消费和消费品 -- 补充帖

消费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比如一般而言,买鸡鸭鱼肉,瓜果蔬菜肯定是消费了,但是花几十万买一两块普洱茶好像应该算作投资;买衣服鞋帽,应该是消费,但是花几十万买个铂金包应该算成投资;买镜头,买相机,买表都有可能是投资,而远远超出消费的范围,更不要说买黄金了。当然买股票好像再小的金额也是投资。不过当今最敏感的话题,肯定是买房子。现在的房子动不动就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这个金额就是放在企业里都可以算是重大投资,如果不是列入当年预算的话,弄不好要到董事会过一遍。让后教育算作投资还是消费,比如给孩子补课(咱一年就要花掉小十万人民币为儿子补课)。看病也是花费不菲的消费,不过看病花再多钱,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身体看做资产的话,那么看病就只能是消费了。

在讨论消费前,其实我们应该明确两个问题:

1 消费肯定小于生产,因为生产要包括各种投资所需要的物资,所以消费肯定小于生产,并且基本永远都是消费小于生产,除非在某一个时段生产出了大问题。但这也只是一个短时间的局部问题,从长期看,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是非常稳定的,就是永远的生产的东西多,消费的东西少。

2 什么是高质量的消费,是花很多钱买昂贵的少量的东西,还是花不多的钱买各种各样丰富的消费品?比如现在就有很多人,是花很多钱,买房买车,然后背上大量的贷款,以至于平时就是省吃俭用,甚至吃糠咽菜。而另外有人就是买各种各样的消费品,时不时出去旅游,社会丰富多彩。这既是生活态度问题,也是社会的价值观问题,还是社会的发展趋势问题。如果房子后续不升值的话,选择买房然后省吃俭用的人,好像有点不可理喻。不过把时间拉得足够长的话,为了买房而省吃俭用的人其实也是为了有一天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像葛朗台一样永远为了累计资本而省吃俭用下去,就变成了资产的奴隶,无论他拥有多少资产,他都是一个奴隶,一个赤贫者。所以从长时间看丰富多彩的消费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消费,才是消费的真正的目标。至于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和怎么长时间维持并不断丰富这个目标其实就是经济活动的目的。而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消费品的成本不断降低,二是人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其实这是一回事,这其中的差异就是社会管理的不同方法。当然人类社会是复杂的,实现高质量消费的两个途径往往是混在一起的。

所以消费的增长并不是简单的价格的增长,而是不断的新的消费品种类的增长,这就是需要新的材料,新的技术,新的形式。比如,现在的衣服的材料可以防静电,防水还很透气,这种材料的衣服还不买两套。不过如果衣服比较结实也是问题,像我这样的老男人,除了衬衣,内衣定期要买一些,外套基本就是一买顶十年,这样除非不断开发新的,好的,不贵的材料,否则我是没什么动力买衣服的。其他的消费都是如此,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基本都是用到坏,基本的都是10年起步,家里的锅碗瓢盆也是如此。家里的消耗品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都是不值钱的东西。不过正是这样,我们越来越有时间精力金钱去旅游,去户外,开发出各种新的消费领域。

消费在经济过程中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说到经济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消费,所以消费其实是一个值得好好研究的课题。

现在中国消费的特点是网购,外卖旺盛,结果支撑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的行业就是外卖和快递,解决了2000万人的就业,而且收入要到5000元以上,而且这些快递的收入不是国家扶植出来的,是老百姓一单单快递费付出来的,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中国消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职业体育不成功,虽然国家又出政策,又出钱,但是到现在一个职业体育也没扶植起来,大众喜欢的足球不行,世界领先的兵乒球不行,有大众参与基础的篮球也不行,到现在为止中国就没有一个能自己养活自己的职业联赛。其实这说明,在现阶段中国的消费的特点是以家为中心,网购,外卖都是不用出门的消费,而职业体育无论是参与,还是观看都对空闲时间要求很高,要稳定的拿出大量的时间出门,这在现在的中国是一种非常奢侈的行为。中国的职业体育往往是有夺冠前景的就球市火爆,没有夺冠前景的就门可罗雀,但是这样弄是没办法维持一个稳定的职业联赛的,西欧,南美的职业联赛显示必须有不离不弃的球迷才会有稳定的职业联赛的。换句话就是说,中国现在的消费非常强调效费比,要吸引我来就要有回报,否则我是不来的。当然随着中国人慢慢开始有钱,慢慢开始有点时间,职业体育好像慢慢有些发展了,比如CBA,慢慢俱乐部开始赚钱,球员的收入也在稳定提高。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主要的消费场景还是在家里。总体而言,中国人还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尤其是没有时间。所以前段时间突然全国走红的健身达人刘畊宏也是室内健身,甚至是徒手健身,物质门槛很低。

所以中国的消费的特点就是以家为中心,总体讲没有时间出门,可能中国现在大家还是太忙了,忙工作,忙孩子,出门的时间也大都比较零碎,不能长期稳定。换句话中国的消费的第一场景就是家。中国从改革开放前,人均住房几平方,到现在50平方左右,住房条件已经极大改善了。不过鉴于住房实际上是中国人的重要消费基础,人均住房的增加,实际上是增加各种其他消费的前提条件。而且现在不仅仅要提高住房的平均数,而是要提高住房的中位数。住房多了,我们就可以听音响,学书法,增加藏书量,添健身器材,还可以买更多的衣服,甚至买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现在买东西不是问题,但是找放东西的地方不容易。如果人均住房面积再上一个台阶,对各种消费的扩大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刺激作用。就是现在人对现有住房20年左右的重新装修需求,就能保证每年差不多10000万亿的消费。如果住房面积扩大一倍,仅此一项就能增加10000万亿左右的消费。同样,现在买车不是问题,停车问题很大,但是造停车场并不是一项很难的技术,只要住房的规则有所变化,这种消费的增长并不困难。但是现在由于房屋严重资产化,家这个消费的主要环境并不好,改善起来的阻力很大。

其实房子并不难造,以现在的技术,不考虑地价,只考虑建设成本,5000元/平方米就可以造很好的房子了。还可以适当提高一点容积率来减低地价的占比。为了扩大地方政府的资产规模,将越来越昂贵的地价加入房价中,然后让普通消费者买单。这其实金融设计的思路问题,是解决问题,还是运用金融工具去占普通消费者的便宜。占别人的便宜容易,然后大家都走这条路,问题是终有一天没办法占便宜了。

消费除了房子和由房子支撑的部分,还有就是新的消费需求,比如AR,VR,元宇宙等等,这些需要新的技术的支撑。所以,国家的科研性投资,不仅仅要重视生产端的需求,比如新材料,新工艺等等,还要重视消费端的需求,比如提高AR,VR的分辨率,稳定性,较少眩晕感,等等。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也需要国家的科研性投资。AR,VR发展到一定程度,电视就可以革命了,我们就可以看现场实景,而不是平面电视了。进而把办公,会议,变成了新的场景。从而解放出大量的商业地产用来居住。这既是消费,也是生产的重要变革。

旅游也是非常重要的消费,这需要旅游景点的投资,需要更快捷便利的交通方式,需要多元化的住宿,以后可能很多小国都不得不以旅游为生了。

总之,消费需要投资,放下枷锁,提升技术,打开思路,更丰富多彩,更接地气,更便宜方便的消费,也需要不断进化不断发展。

关键词(Tags): #经济讨论通宝推:唐家山,审度,
家园 错的离谱

AI的发展,会大幅减少工作岗位,今后,工作也许是一种奢望,,,

那么,财富的分配与具体工作的关系将越来越远,,,

世界只需要马斯克,财富也会向类马斯克集中,

普通人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家园 看了一点

没看完,花几十万买普洱茶相当于缴税,奢侈品税,

家园 钱,经济的核心问题?(1) -- 补充帖

前面说的是讨论物的经济问题,一直躲着钱的经济问题。现在来说说钱在经济中作用。

钱其实挺复杂的,是多重角色于一身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经济元素。而且钱是诞生于交换的需求之中的,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人以为钱是经济的最重要的元素,是经济的本质。但是,其实钱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经济的本质是寻找用更低成本制造和分配更多东西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钱没有那么重要。

钱在经济中承担重要三个角色,第一是商品交换的中介物,第二是记录的经济的度量衡,第三是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是因为商品交换中为了提高交换的效率,摆脱以物易物的局限性而运营而生的中介物,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钱天然就需要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特征,内陆地区用贝壳做钱,沿海地区用特殊的牙齿做钱,然后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发现金,银,铜具有天然的稀有性,而且具有天然的产量梯度特征,然后世界上所有国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金银铜为货币。所以那是全世界的货币是统一的,基本也没有汇率问题,但是也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通缩。因为金银铜的产量都是增长有限,随着经济增长,通货就会供应不足,同时由于交换的马太效应,大量的钱沉积在富商,官宦的手中,更加剧的通货不足的现象。导致社会运行一段时间,就会必然进入通缩现象。

钱的通缩,是经济活动的大敌,凡是进入长期通缩的社会组织,都会面临低水平循环,无法发展的问题。因为,在通缩的经济环境中,最安全的投资是不投资,只要把钱发在家中,过段时间钱就会越来越值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样会导致交换越来越少,投资越来越少,生产能力越来越小,自然经济就会越来越差。

所以社会经济活动的要求很高,一方面应该成本越来越低,但是又不能让钱越来越值钱,所以好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一个走钢丝的过程。

在钱是金银铜的时代,经济发展不但要产生产品,还要不断的生产钱,没有新钱,国家社会天然要完蛋。直到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找到大量的金银,欧洲的经济一下子繁荣起来。我觉得中国一直资产阶级萌芽却不能进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钱少,总是在通缩之中。中国是依靠社会的不断崩溃来重新分配金银铜后,来不断维持社会运行,而每每到中国的王朝末期总是面对非常严重的通缩现象,然后社会再次崩溃。而欧洲在西班牙人找到天量的金银后,经过200年的持续输入,最终几经转换最后导致英国帅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进而推动工业革命,打开了经济的天花板。从封建循环进入了资本的循环。

人类进入资本循环后,还维持了一段各种金本位,然后德国由于社会需要帅先实验了放弃金本位,第一次是一战后为了还债,搞非金本位的德国马克,然后大膨胀,最后德国马克破产,导致希特勒上台;第二次是二战后,德国的金银都被盟国瓜分了,不得已搞实物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发行,这次由于美国的市场支持导致的大量外汇收入成功了。其实tg的人民币从一开始就是实物生产基础上的货币,因为当时中国的黄金都被国民党带到台湾了,大陆地区基本没什么黄金。中国靠着严格的财政纪律和高积累的供给制,保持的货币的稳定性。但是随着中国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民币的发钞基础逐渐变成了以美元储备为基础,现在随着实力的增长,人民币的权威性越来越强,又在逐渐放弃以美元储备为基础的货币发行。而现在最大规模的非金本位的货币是美元,美元在1971年后彻底放弃金本位,将美元变成了一个以全球商品交易互为保证的信用货币。不过美国的信用货币的管理虽然技巧高超,但是目的有问题,结果变成了美元和国际贸易互为拖累,现在美国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自相矛盾,一方面要依托全球贸易来保证美元的交易中介物的地位,另一方面到处搞脱钩,特别是和世界第一的贸易国,同时还是世界第一的生产国脱钩。所以明显可以看出美元运行的底层逻辑就是要维持美国的霸权,同时运用美元打击一切威胁他霸权的势力。

现在基本可以说美元一定会失败,所以非金本位的货币可能要走一段回头路。但是由于现在经济活动远远超过贵金属覆盖的范围,同时对钱的管理的手段也大大提高,所以,非金本位的货币必然是货币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Tags): #经济讨论
家园 (2)度量衡 -- 补充帖

钱刚诞生的时候,主要就是交换的中介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账本,才出现了将实物折算成钱,并进行计算的过程。而账本慢慢变成了一个国家的账本,这样钱就变成的国家经济的度量衡,进行计算的基本单位。

但是搞过账的人都明白,账里记录的东西比记账的单位更重要,或者说各有各的重要性,账记录的东西,代表了拥有的实物,而记账的单位重要性在于便于计算。而且随着经济发展,以钱为单位的账本的范围覆盖面越来越广,渐渐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的账本的计量范围内。

随着账本的推广,人民越来越容易计算一项经济活动是亏还是赚。如何赚钱就慢慢变成经济的核心问题。但是由于账的基础是对记录的东西的估值,而估值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赚钱变成了一种变幻莫测的事情,同样的做法今天赚钱,明天可能就亏钱,甚至是非常剧烈的变化。

在钱的度量衡的基础上,赚钱还是亏钱变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从理论上说,赚钱的企业或是单位才能比较好的生存,可以进行持续的投资,扩大规模,提升生产水平,而亏钱的企业或是单位就很难生存,仅仅是生存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不要说是企业或单位的发展了。

从理论上说,企业赚钱,说明第一企业的效率比较高,单位成本比较低,第二,企业的产品比较适应社会的需要,产品的销量有保证,甚至可能需求旺盛而供不应求。这样的企业或单位的赚钱是比较正面的。但是还有企业或单位是利用行业优势在社会上吃拿卡要,没有生产什么价值,却赚了很多钱,同时由于马太效应的原因,赚的钱更是正向加强了吃拿卡要的能力,企业赚的钱越多,社会的负面效应越明显,比如房地产行业,金融业很容易进入这样的状态,还有一些很容易进行权力寻租的行业也是这样,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比如洗钱,以及被洗钱控制的影视业等。社会有管理能力的会限制这样的负面效应,缺乏社会管理能力的会被这样的负面效应所控制。

赚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亏钱同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企业应该亏,的确是生产水平低,产品没销路,而有些企业则是被权力者打压,被扭曲的价格打压,不得不亏损。还有一些企业天然就是长期投入,产出不多,但是社会效益巨大,比如公共服务部门,等等。

所以企业的好坏不能以赚不赚钱为唯一标准,要有目的的区别对待,要有较高的社会管理水平。

另外除了国家,一般的企业和单位不生产钱,所谓赚钱就是对社会上现有的钱进行收集,换句话讲,赚钱某种角度就是一个零和游戏,你赚的就是别人亏的。当然现在钱有很多形式的资产化,所以一两个企业赚钱,对社会的流通影响不大,但是如果社会的所有企业的总利润率就不可能高了,一般也就是和社会的通货膨胀率差不多。因为通货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导致不可能人人都赚钱。除非这个社会或国家有大量的外部利益输入,否则大家只能紧巴巴的过日子,在通货膨胀率里刨食。

但是这样也有好处,由于钱总体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中,所以会放大亏钱的马太效应,大大加快落后的产能淘汰进度,就像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很快就被苹果的智能机击败,然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当然如果苹果范错误,可能也很快就不行了。

但是同样由于亏钱不意味就落后,赚钱不意味着就先进,所以国家或社会要有管理能力对赚钱和亏钱的放大效应有所限制,这种管理能力同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力。

这种管理能力往往是通过补贴和税收来实现的,有时候还有授信额度,行政管理等其他辅助手段来实现。这时候就需要搬出这个公式

年总产出= 年总消费 + 年总投资(已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 + 科研性投资 + 新行业推广性投资 + 公共产品的投资 + 金融的自我认证式的投资) + 年总库存的变量

对这种企业和单位加以甄别,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仅仅依靠赚不赚钱来进行所谓的优胜劣汰。因为社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总产出的种类,数量,成本,以及对总产出的分配上来。毕竟所谓的钱只是账本中的度量衡,单位,而不是账本的目的。

关键词(Tags): #经济讨论通宝推:唐家山,
家园 金融资产 -- 补充帖

钱的另一个重要的经济意义是成为金融资产,现在的金融资产分为M1,M2,M3,大概M1是现金,M2是存款,M3是金融衍生物,这个关于金融资产的定义,各个国家略有差别,大概是M1+M2是货币的总的发行量,M3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发达国家M3比较多,发展中国家M3比较少。

而发行货币有两个主要途径,一个是央行或是什么其他的国家中央机构直接通过某种渠道发,另一个就是由于货币乘数原理而产生的货币增生。

央行直接发,就是通过国债或是财政赤字,这是国家权力的体现。通过财政赤字发,一般而言是不需要还的,发了就发了。通过国债发,就需要还利息,但是可以获得一个重要的金融标定物,对国内的金融提供一个总基调。当然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控制赤字或是国债的规模,或是在单位时间的规模要控制,否则会导致财政循环的问题。

如果利用货币乘数发货币,就需要几个条件:

1 要形成可以抵押的资产。这就有很多问题。因为资产是投资形成的,而很多投资无法形成资产,或者说无法持久的形成资产。

社会投资 = 已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 + 科研性投资 + 新行业推广性投资 + 公共产品的投资 + 金融的自我认证式的投资

已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新行业推广性投资应该可以形成正常的资产。生产工艺的科研,企业会投,但是也就是到此为止了。但是基础科研的投资,很难形成资产,因为科研的失败率太高,没有回报,所以大量的基础科研只有国家投,甚至只有强国的政府才会投,任何投资商包括风险投资商都不会投。

公共产品的投资,如城市道路,这种必须大量投资,同时完全没有收入的,是没办法形成资产的,无法进入金融循环之中,而地铁,供水系统,排水系统,燃气,高速公路等等,这些虽然有收入,但是或多或少都是面临收入不足,不足以覆盖资金的成本。同时大量的维护花费也无法形成新的资产。这些钱花了就是花了,没有资产,就没有乘数效应,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货币。公共产品中还有一项巨额投资就是军队,公检法等等这些国家暴力机关。以军队为例,军队绝对是重资产所有者,但是无法抵押,不能进入金融循环当中,而且美国已经证明,对外战争不论输赢,都没有收益,或是收益远远小于成本。换句话说,现在军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而不是实现国家扩张的工具。这么巨大的投资在账面上完全没有收益,公检法其实也是同样的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

这些或收入不足,或资产无法抵押,形成了投资了,钱花了,但是没有办法形成资产,没有资产,就没有乘数效应,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货币。这些投资就像是投资黑洞,无法形成货币扩张的效应。

同时由于贷款是将钱发向社会,而银行的资产则是将钱从社会收入银行,导致流动性降低。也就是说当获得贷款的时候,会增发货币,而还贷的时候就是减少流动性。而所有的贷款都是有利息的,就是说当贷款的存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贷款数必须年年增加,而且要增加量超过利息,才能释放更多的流动性,否则就收缩。

打个比方,就是当前有100万亿的贷款余额,还款利息是4%,就是新增4%的贷款只是流动性的释放打平,要多释放4%的货币就要新增贷款8%才行。

从这个道理出发,就是在社会所有资金不是现金就是银行账户的时候,实际上M1的计算应该如下:

M1 = 非银行的现金 + (银行的存款总量-银行贷款总量)

而M2应该是 银行的贷款总量,这两个的比值就是乘数效应的实际比值,应该是小于乘数效益的理论上的最大值,主要原因是两条,1 是资金的循环需要时间,2 是由于一些投资黑洞的存在,更是延长了资金循环的时间。

那么当M2和M1的比值等于乘数效应的理论值时,就失去了货币循环的扩张能力,如果贷款的数量不足,甚至会引起社会面的资金收缩。如果生产不变,马上就会引起通货紧缩。

所以当M2 和M1的比值等于或接近乘数效应的理论值时,经济的管理者应该通过所谓的赤字在投放基础货币,以保证货币的供应。同样在M2 和M1的比值等于或接近乘数效应的理论值差距较大时,经济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对贷款的管理的调节,来控制货币投放的速度。而货币的投放的关键就落到了资产的形成的上面。

这时候就可以看出一种可以不断增值的资产是多么重要,而现在就有一种非常合适的资产:房地产。房地产是非常契合所有货币投放要求的一种资产,第一,他可以不断增值,第二,他会不断的重复交易,而在交易中不断重新估值,第三,他的上限非常高,中国大部分土地价格和房屋价格在最近20年中都有20倍的增长,在增长的过程中,他非常合格的完成了货币增发环节中的抵押物的角色。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房地产的价格最好能年年涨,但是一定不能降。站在这个角度就明白了,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政府要保楼市了,一旦楼市下降,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就要下降,就是货币收缩,没有钱,就没有利润。同样现在的国家的金融业尤其是其中的投行,各种基金都是各国的心头肉,美国、欧洲、日本、英国尤其如此,因为这些公司起到了中国房地产公司的类似作用,都是流动性的重要节拍器。

但是这世界上没有永远上涨的房地产,房子加速上涨,自然是大量资金被释放,但是一旦房地产涨不上去了,资金跟不上,反过来就是房地产第一个缺资金,结果就是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跌,不但不能释放资金,反而要反过来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填补,必然是整个资金链收紧,处处资金短缺。对于西方的强国的金融业也是如此。只不过中国利用这20年入WTO的红利,制造了一个20年的房地产扩张期,同时释放了大量的货币。而西方强国没有中国这种持续性货币扩张条件,一直是7、8年来一次,通过金融危机来进行货币收缩,然后再不断扩张的这种金融循环。

中国现在同样面临货币收缩的问题,因为房地产涨不动了,现在中国北上深的房价已经进入世界第一阵营了,10万,20万一平方米的房价,已经不可能再涨了,就算涨到30万,40万,也就是续三、两年的命(通过房地产的投资数据和社会预期的增长率所需货币计算),而且涨的越高,后面对货币的扩张的要求越高,一旦不能满足后面收缩就越厉害,问题就更严重。同时上涨的房价,大大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成本,违背了经济发展的目的。若是按照西方的路数,制造金融危机,由于西方世界的虎视眈眈,到时候会被别人趁火打劫,得不偿失。就像中国在前几次西方的金融危机中所作的一样。

所以现在中国所需要是,一方面通过贷款管理,控制货币乘数放大的规模,另一方面,要释放一定量的基础货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比如中央政府要适当的以某种形式承担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开支,比如说,教师的工资,警察的工资等,同时中央政府要承担一部分赤字等财政手段,来发放货币。当然这些钱要严格管理,防止被挪用。

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金融循环,要有足够的货币,有足够的池子,才能游起来。没有足够大的池子就只能是死水一滩了。这就是金融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主要意义。

关键词(Tags): #经济讨论
家园 现在货币和经济问题的一些思考

现在的经济问题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以及房地产抵押物的风险过高,导致房地产贷款的扩张无法达到货币分发的预期,进而导致社会面的货币总量不足。虽然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由于货币的总量不足,导致了产品流通的基本条件受到破坏,从而,使大家觉得到处都没有钱了,觉得经济上非常困难。

在房地产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些情况就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突出因为房地产贷款变成新发的货币流入市场,而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相关税收将部分货币转化为政府的投资或或政府的开支资金,这样地方政府的资金就得到了保证。而社会如此依赖房地产进行资本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其他的一系列投资,要不然不形成资产(比如军事投资,比如基础科学投资),要不然形成的资产无法循环(比如市政投资,工业投资),这就形成了社会对房地产资产的一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又会刺激房地产资产急剧膨胀,也就表现为房地产的价格急剧升高。在西方社会则表现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极具升高。这种价格的急剧升高必然导致金融危机,中国则在金融危机中进行逆循环投资,而西方社会则利用金融危机来维持金融集团的统治。

但是利用货币乘数扩大资金的投放量,实际上是当年金本位下的运行逻辑。因为,在金本位的条件下,基础货币是无法扩张的,每年的新产出的黄金量,也就是总存储量的百分之零点零几,这样的基础货币供应量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导致通货紧缩。而资本主义利用货币乘数资产抵押的形式进行货币扩张,是战胜封建主义的一个基本物质条件。

而现在,货币已经变成了信用货币,而和金本位脱钩,基础货币的扩张虽然会承担一些社会成本,但已经并不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情况就是一方面,大家要对资产的高风险进行限制,另外一方面,又依赖于资产的扩张来进行货币扩张,这就产生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矛盾。因为如果对高风险的资产进行限制,那么货币供应量就会不足;而如果不控制高风险的资产的,那么货币供应量虽然充足了,但是变成了社会风险扩大。

现在看来,对高风险资产不得不进行限制,凡是对高风险的资产放纵的社会,必然受到反噬。所以资产的扩张将会受到两个限制,一方面是乘数效应,另外一方面就是对资产的高风险的控制。那么,资产达到乘数效应的最大值的时间就会延长,而在未达到乘数效应的最大值就会导致货币的供应量不足。

因为对高风险资产的管制,必然导致货币供应量不足甚至有可能货币永远都无法达到乘数效应的最大值的供应量。所以在这种时候,政府应该提供一定量的基础货币来保证货币的供应量,这样才能够保证经济的循环。比如政府可以,不是通过税收来进行的开支,而是通过赤字进行货币的开支,这样就完达到了货币投放的目的。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但是怎么样把货币投放安全,稳定,长期的进行下去才是经济应该研究的主要方向。因为这不仅仅是涉及货币投放的方式,还有对社会生产总量,社会消费总量以及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和发展趋势的一系列研究,才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关键词(Tags): #胡说八道#货币#经济讨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