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海的这次疫情大概率要被张医生带到坑里 -- 风月花雪
安慰人这点,上海人就做得好很多。你说自己感觉有点累了,他们会说你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moment,然后开始讲述他们在新西兰海边发呆,在伦敦喂鸽子,在澳洲潜水,获得了心灵的力量。
但是你和广东人说自己累,他们只会说你湿气重。
《》《》《》《》《》《》《》《》
还有周立波说的喝咖啡的比吃大蒜的高贵;还有努力十年只是为了能够和他在一个桌子上喝咖啡,等等,都是上海流传开来的梗。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去定性不够内涵,用“装着端着”又不够外延,无法做到准确表达。
《》《》《》《》《》《》《》《》
有时候后怕,大学毕业后去北上广深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若是当年去了上海,今天的我会不会也是酱紫的。
可以去查2018年3月份死亡人数(印象中大概4000),再来对比下2022年3月死亡人数,看看支不支持你的结论。
一直是精准防控,尽量不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也不搞全民核酸,过去两年做的很成功。
这次也想采用老方法,可以说是路径依赖,但是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太高,导致之前的精准防控经验没法应对了。
所以不能说是上海主动探新路。而是上海在走过去两年走的重技巧的老路,但是这个路对奥密克戎没用。
如果真是这样,那也说明能力不行。
但是,我更倾向于认为,他飘了,后面又下不来。
但是过了一个星期,才开始全面核酸。又耽误一周,我觉得这次全国都完了。上海已经彻底把全国拖下水。
目前非常悲观。
上海开埠早,以前是比香港更加重要的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桥头堡,受西方影响比较深。由于租界的存在,基本不受军阀混战的影响。长期的稳定发展,经济自然比内地其他地方好。上海市民文化很发达,那种西化感隐隐约约就成为一种优越感,这一点在香港更加突出。前阵子不是流行过一段歌颂租界、歌颂黄金荣、杜月笙的文学风潮吗?加之自晚清起上海的工业实力长期在国内属于领先地位,一句“阿拉上海宁”立马觉得自己高大上了不少。这些的确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因此而傲视群雄甚至鄙视其他地方,那就不应该了。
这次上海疫情控制惨遭仆街,其实就是过于自大导致。而且导致漫延到其他十几省70多市还不自省,还在狡辩或玩弄数字游戏,实在是不应该。如果大批死人,比如波及到这些网红、官员的老人,他们还会这样云淡风轻?真心希望他们能在中央的指导下正视疫情的严重性,悬崖勒马。
另:周立波认为喝咖啡的比吃大蒜的高贵,这其实只是幻觉。为了适应强者一方而改变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在古今台外屡见不鲜。如果中国以后实力碾压西方之后,如果确有需要,西方人为此特意开发出一款“蒜味咖啡”,也并非不可能,赚钱嘛,跪着赚不寒碜!
放开了国门,某些没有下限的组织又来投毒怎么办?
谁敢保证他们的病毒库里只有新冠病毒?
要是又来另一种更厉害的病毒怎么办?
然后再次重新塑造,文革已经塑造一次了,可惜被改开搞了。
社会主义桥头堡和特色桥头堡那应该是两个概念吧。
只是针对沪吹为遮掩错误搞出新诡辩,指出这种搞新路的说法是荒谬的。实际情形就是上海在强力感染系数的O记冲击下惊慌失措,陷入无法搞定的状态。
作为在上海呆了二十多年的居民,根据这几天的零碎消息,或许可以总结几点:
1.上海没有做好大规模出问题的准备:无论是多次强调的方舱医院,还是大规模检测能力,基层的组织能力,应该都是存在问题的。检测能力据说外包为主,关键时候容量跟不上。方舱医院看消息此前基本无准备,目前在体育馆等先凑合,部分送外地,还在如洋山等紧急建方舱。最搞笑最心疼的是部分封确诊楼栋大门居然是外地支援人员,就是一把椅子一条被子守在门栋,这叫什么事情!
2.过去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上海的狂飙突进式发展让上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三老四严说法已经比较少了,从东川男子职业学校的地址可以魔幻变动,到后来的病例发布不公布地址对应,以及确诊和无症状比例,还有某些人发布会上的胡言狂语,无不看出这个心态的危险性;
3.缺少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不能理解环沪隔离带的形成对上海的伤害,也不能理解上海外溢对各地的伤害,倨傲心理比较严重;
4.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危害,从历史角度和现实个人了解角度看,财团是需要警惕的,明清以来江浙财团尤甚。上海因为发展快和地理原因,这点上恐怕更需要注意。
以往高中低风险分区让各地知道如何有的放矢进行防控,上海以一己之力将这个分区政策冲击得尸骨无存,这个事情往大里说,可是涉及到治理问题得。
重新整理一下上海历史,尤其是不好规避顾忌殖民地那段历史观以及深刻对当地文化和各方面的影响。
这个是现实存在的,关键在于调整,使之真正回归中国统一历史文化中。
否则就太可惜了。基础确实值得赞赏,但是不可以不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