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瞎扯一些乱七八糟的 -- 审度

共:💬330 🌺1130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前三十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差异太大了

如果把城市的就业岗位空出来,按照现在考公务员的模式,面前全体国民,别管城里娃还是乡下娃,谁考上算谁的,考不上下乡修理地球,可能前三十年的体制就没那么容易被动摇

家园 主要是全国基建严重不足啊,三线地区啥也不是,连道路都没有

农民进城难度太大了。

想得容易。道路一直在增长,然而还是不够用,需要无数矿山,都需要基建啊,我个人感觉城市孩子,一些今天的农村人根本不了解解放前的中国的国情,都想着民国电视剧的鲜光亮丽,看看前段时间的红色地下交通站,就可以知道当年的道路简直是一塌糊涂了。

据假日归客说他们是山区,可以介绍一下他们山区的道路建设,解放前有路吗?建设如何?总可以问问吧。

现在大量山区盘山公路都是新中国建国初、6070年代建设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
匿名 计划生育和强制一胎化不是一回事,还是要分开说的好。正如改开

和贪腐不是一回事,却被那些贪腐的官员勾结黑心买办资本家给捆绑在一起了

家园 计划生育当然不是只生一个这么简单

看不太懂现在完全放弃计生的逻辑,说是新生人口减少妨碍经济发展,其实就是少了劳动后备军,资本家少了剥削对象。假如放弃计生就是为了大量制造快递小哥,这样的人口发展会是优质发展吗?传统马克思主义一再指明的就是资本的再生产与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同构,要不断制造大量廉价劳动力和大量失业人口,才能提高资本回报和迫使工人自愿接受被剥削。

的确,放开计划生育也许会刺激经济发展,但是它不可能给孩子更多更好的机会,只不过使部分人受益罢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估计只能通过剥削机器人来实现,加大对人口的剥削,怎么看也不象进步。

家园 一个西北村医的乡村守望:干了50年,谁来接我的班

“伯,你看我婆(方言,指奶奶)的手咋了,能给包扎下不?”

  两个年轻人带着一位手受伤的奶奶走进诊所,章耀庆熟练地取出消毒用品,3分钟内就完成了消毒与包扎。结账时,章耀庆收取了1元钱。

  “这包扎的材料费用不算吗?”年轻人问道。

  “都乡里乡亲的,没多少钱。”章耀庆答。

  章耀庆是陕西省某个行政村的村医,今年马上65岁。从15岁进入大队卫生室挣工分,到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的单干,再到本世纪初成为村上推举的乡村医生,章耀庆已经在村医这个岗位上做了整整50年。

章耀庆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章耀庆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在以半个世纪为计算单位的跨度中,以章耀庆为代表的一批乡村医生,几乎见证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赤脚医生”“卫生院”“乡村医生”等称谓的改变;到九十年代疫苗冷链的使用,让曾一度在农村地区盛行的天花、麻疹、小儿麻痹等传染病几乎灭绝;再到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让看不起病、因病返贫的人大大减少……

  “章耀庆们”像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在流动的村庄里,守住村民们的健康防线。

  乡村医疗的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乡村医疗条件也在逐渐改善。作为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乡村医生是中国医疗服务队最基础的一部分,被视作中国广阔农村地区亿万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乡村医生作为农村防疫的中坚力量,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但与此同时,乡村医生流失加速也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全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从2016年起至今,全国乡村医生数量分别为93.9万、90.1万、84.5万、79.2万,到2020年底下滑至74.7万。乡村医生正以平均每年近5万人的速度流失。

  以章耀庆所在的乡镇为例,该镇目前在职的乡村医生仅有22人,最年轻的也已经40岁。眼见章耀庆快要退休,村卫生室至今还没找到接任的人。

  章耀庆对时代财经感慨道,村里的娃娃越来越少,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外务工,曾经卫生室里要忙到中午才可能吃上早饭,现在三五天才来一两位病人。

  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与乡村医生相关的政策越来越完善,但具体执行的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来看,如今的乡村医疗机构服务仍存在医生普遍老龄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待遇不稳定、大部分乡村医生诊疗水平有限等短板。

  “目前,社会上对乡村医生这份职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从业环境相对比较艰苦,还要能耐得住一定的寂寞,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够强。”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分管基层卫生工作的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要加强村医队伍建设,还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比如制定符合岗位实际的聘用条件、优化聘用机制、提高村医待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和解决村医养老保障等。

  在他看来,村医队伍很不容易,这个岗位确实很重要,尤其对于保障农村人群的健康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也在尝试做更多的工作,希望能够随着国家出台更好的政策,并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逐步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乡村医生发挥作用提供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给咱们的乡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该人士说。

  扎根农村的“消息树”

  早上八点,是村卫生室的开门时间。章耀庆早早打开大门,拿出听诊器和测压仪,要对村里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贫困户,做一遍巡诊工作。

  章耀庆所在的村庄,位于省道边上,周边都是山。从省会出发,向西北行驶200余公里,才能到达。在这个人口将近1500人的村落,乡邻间多少都有些沾亲带故。时光流逝,章耀庆的称呼在村民口中,也从“小张”“张哥”,变成了“张伯”“大爷”。

  山沟沟里的农民,不如平原或沿海地区的富裕。章耀庆记得20世纪70年代初刚加入卫生室时,很多药都是按片卖,“一包药也就几分钱”。可即便如此,当时还是有很多人付不起药钱,赊账的本上,密密麻麻记了一串。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看不起病或者赊账的人越来越少。以往不舍得花钱看病的村民,变得越来越“惜命”。章耀庆最大的感受是村民对生病吃药这事越来越重视,“尤其巡诊一些老年人家,谁家能没有个大药袋?”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章耀庆近些年在农村地区接触到的排名前三的慢性病。“人们吃得好了,运动少了,‘富贵病’也就多咧。”章耀庆对时代财经说。

  相对应的,以前农村常见的流行病,譬如麻疹、天花、白喉、小儿麻痹等,则随着疫苗冷链的普及,从多发到逐渐消失不见。

  疫苗分为活性疫苗和灭活疫苗,常见的活性疫苗有水痘疫苗、甲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章耀庆经常会给儿童接种这些疫苗,有些孩子打了好多次,但效果甚微。流行病时不时地出现,因卫生或观念等因素,在村中传播得更为猖獗。

  直到疫苗冷链的投入使用,章耀庆和他的村医同事们发现,疫苗起到的作用变得特别明显。20世纪末那几年,麻疹、乙脑、小儿麻痹等病症在村里几乎不见。其中,麻疹引发的小儿肺炎一度是村里的“儿童杀手”,但现在,章耀庆已有20余年没跟这个“恶魔”见面了。

  以前农村常见的流行病,譬如麻疹、天花、白喉、小儿麻痹等,则随着疫苗冷链的普及,从多发到逐渐消失不见。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章耀庆所在的村庄位于山下,村民居住较为集中。比章耀庆年长8岁的王海国曾是山上另一个村的村医,村民多为独立门户,居住比较分散。

  王海国对时代财经回忆道,自己年轻时出诊,从家中走到卫生室要好几公里。有村民叫他出诊时,隔着山沟喊几声,听到声响的王海国便背上医包急忙出诊去。

  有深更半夜敲门叫看病的,也有需要走上十几公里山路的,这些经历对村医们来说,是不值一提的家常便饭。

  目前,乡村医生队伍里80%以上都是本村村民,长期和村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让他们更了解各家各户的实际情况。这也是老村医们不可取代的优势。

  “乡村医生是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上述宝鸡市卫健委分管基层卫生工作的相关人士对时代财经说,“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全市广大乡村医生通过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了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初诊治疗和慢病管理及预防保健问题,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健康有人管’,真正为农民群众筑起了一道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防线。”

  他表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乡村医生更有“消息树”的功能,起到了早发现早报告的作用,为疫情防控筑牢了广泛的基础防线。

  “幸好有你稳住病情”

  2012年,原国家卫计委制定印发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工方案。要求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考核后按其实际工作量将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给乡村医生。

  随着村卫生室公共服务职能的增加,督促60岁以上的村民体检,也属于14项公卫记录的工作职能。是否能将人数全部叫齐去体检,成为考核村医的指标之一。

  要改变村民们固有的生活习惯,难度颇大。

  提起催促老人们去做体检,章耀庆叹了口气,他告诉时代财经,农村老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难改变,“他们觉得体检查不出病,也不发几粒药,干嘛还要浪费时间去做这种免费体检”。

  面对村民们的不解,章耀庆耐心劝导,时不时会做些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醒村民关注健康。再遇到催促村民做体检的工作时,他依旧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上门做动员。

  村里有户姓郭的人家,被叫去做体检时还在务工。可能是章耀庆平日的健康宣传起了作用,这位村民第二天就去了卫生院,随后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因为诊治及时,这位村民原本会被耽误而不可挽救的病情,也因此被控制下来。

  除了要承担更多公共服务职能,村医的专业素养也面临更高的要求。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曾要求,县级每年对村医开展免费培训2次,累积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每年培训200学时。2013年,国务院出台政策严格乡村医生准入,按照规定新村医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并定期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

家园 不过我小时候的村子的村医可是富裕了,几百万有了。

药价价差太高了,不过他的服务还是相当好,到家率和服务速度都很好,不容易,可算本色吧。

协助村里干部进行卫生保健普及也是很尽心尽责。他富裕,大家也还是挺服的,有时也嫉妒他家富裕,但是还是比较和谐的。

家园 哈哈,我也只会瞎扯

你看我即不钓鱼也不发主题,连表达方式都各种换。尤其是自己行业的基本不说,神棍的时候居多。毕竟几斤几两自己清楚。甚至还避免打比方,连虚构的都是如此。

但这就导致一个莫名其妙的情况,假如偶尔说熟悉的,只用所谓逻辑,经常没人信。比如讨论女权的时候审度兄就有过这样的疑虑。

至于说种地的时候就更多了。好像不说自己是乡下人种过地就没发言权似的。这只能证明有人缺乏经验,无法确定概念对应的材料,只好看所谓发言权(权威)而已。

可是,有没有想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打脸的,大家不说,只是留个面子。否则分分钟可以九评。这就意味着,你说多少次,只要不下狠手,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下狠手,也是不会有结果的,人家干脆不理或者针对狠。无论怎样都是某些人赢。

说难听点,无耻是学不来的,还是不争论了吧。

走偏了。本来是想说,有些稍专业的说法,因为写的保守,别人看不出来,也没人看。但是只要反向推导预设和正向推导发展就知道意义所在了。

另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将目标分解成流程和小目标。同样的一个综合命题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分析命题。也就是存在问题可以转换为一系列真值判断问题。一个很遥远的说法,可能会让整个问题无法成立。但是有些人就是认识不到这一点,不管有意无意。而有些人,则是明知这一点,选择不去回应问题。

又跑偏了。只是想感慨,真的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你越是随意,别人越不当回事。所以最起码也要煞有其事。换句话说,要成为装家,或者说懂王。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看起来像神棍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神话、传说、复杂化理论那么流行,因为真相太过简单,让人难以相信。

这个回复充分体现了瞎扯的本质,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讨论前三十年的基本前提

是穷举所有事实,并试图给每个地方都下一个定义。而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就主要方面做出论断,那么相关因素也必须全面考虑。

就像之前说的,考虑经济,一般不讨论前三十年处于战争和准战争状态,不讨论美苏围困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忽略。即便忽略这点,不讨论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不讨论组织程度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不讨论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也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至少有一半的人选择了忽略。甚至连最基本的,建国之前的状态都被忽略了。要知道,不能只看个人纯收益,要考虑整体,尤其是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结果就是,实际上这是无法讨论的问题。因为你不能一直给人家补课。就算补,出于不同的立场,人家也会觉得无关紧要、莫名其妙。

总有人以经济问题讨论政治问题,以政治问题讨论经济问题,怎么可能有结论。

河里实际上有两种立场之争,前者是先入为主,现有结论,然后去找证据,这种人是无敌的,你不可能打败。后者是整理材料之后解读不同或者重新定义,这起码可以达成一定共识,不至于陷入毫无意义的讨论。

但是后者被前者污名化了(此处指由于沟通成本而造成的现象,不是对个人心理的具体判断),有些人看到就不想理,或者上来就直指立场,最终也是没法有结果的。

也可以不从这方面讨论。

贫困和富裕、效率和混乱……都取决于定义。定义我们可以澄清,但是谁的定义正确,或者说相较之下更有意义、更为重要,最终也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没人能把一个问题分析到只剩下一个最基本的实事命题。就算能,也只能在脑海里,写出来可能要几十万字了。谁也不是天生有教育的义务,何必?

虽然我讨厌分析哲学,但不得不说,最基本的日常思维恰好就是分析哲学所强调的。比如我经常说的汉语思维(换句话说我们的基本思维可能包含分析式的)。也就是首先澄清命题,区分实然应然;然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比较分析;最后下结论。但哪怕是这样常识性的东西,有几个做到的?

很多时候所谓的思维方式问题,只是立场问题而已。真的沉陷而不自知的,很少。只是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从来不看统计。只看周围有没有实例

通宝推:审度,
家园 我国是反侵略,苏联是准备三战

目的稍有不同,过程都是备战大于和平发展。

咱们还有点担心苏联搞我们,侵略我们,实际上,大国意识导致苏联一直就是盯着美国西方而已。

这点如果大家想通了就更好了,在我们内部还是亲苏派和本土派的互相纠缠,唉,确实极为复杂。

周要尽量进行平衡,确实难度大。比如美越战争的平衡点,都是好难的吧。

家园 不知能不能考据

解放时城镇人口多少?78年城镇人口多少?其中多少是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多少是农转非?临时工又有多少?

现在城里人,祖上三代是种田的,应该不少吧。

家园 那不就是知青下乡吗?

前三十年结束的标志之一就是取消了知青下乡,已下乡的都回了城。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虽然,但农村人口也已相应减少

那么村医减少似乎不向数字显示的那么严重

家园 应为留不住人的意思,农村的利润尽了

年轻人逐渐离开了,留下的都是老人,服务的人都要走了。

尤其是年轻人进城打工了,实际上,城市农民工的医生很多都来自村医。

其中不乏老中医,呵呵。

家园 那好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好不? 就请你把计划生育和一胎化

分开来说说,好不?

我洗耳恭听了。先谢谢了。

家园 应该反过来

我们所说的计划生育主要是强制一胎化,包括执行和后续影响,更早一般都是单独拿出来讨论。我们所说的改开主要是贪腐,因为改开一开始就和买办密不可分,也为贪腐创造了基本条件。

所以讨论的时候,应该区分讨论的是哪种意义上的概念。比如作为一胎化的计划生育,又或者一胎化作为主要部分的计划生育。人家不是没有分开说,而是则要而论。有意混淆的其实很少。

只是有些人一旦争论起来,就开始混淆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