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样简单地提问得到回答未必是真相

大多数人对事物的认识要么来自自觉,要么来自宣传,很少进行深度思考的。

就想我跟好几个父辈农民聊天,都说生产队时期好吃懒做的人占便宜,但是要他们指出哪个人好吃懒做,又指不出来。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干得多分得少,但实际上也说不出其他那个就分得特别多。

既然有心探讨这问题,就要问得多一些,细一些,并且注意前后的量变质变,自己进行归纳分析才行。

家园 我说怎么不见了……
家园 这种调查,花时间精力,未必有多大价值

而且,这个问卷调查的结果,还有个因素----娜拉出走之后怎么样?

改开后,当地怎么样了?

你要问长三角珠三角的拆迁户,你觉得72年幸福还是22年幸福?看你一眼,算他输。

家园 这些样本的方差也太大了

交公粮最多的居然有一亩800斤,那时候亩产多少斤啊?

自留地最多的10亩,最少的10平方,相差几百倍。

未标明交粮的由生产队交,表明交粮的自己交。那就是那里生产队时期居然是生产队先把粮食全部分给社员,再由社员各家自己交公粮?这样浪费人力物力重复劳动,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这生产队长太不称职。

生产队的公共设施劳动安排是没有钱的,但有没有工分啊?我那里只有少数义务劳动是没钱的,一般修路修水库都记工分的,否则生产队干部怎么能管得住这帮社员。

人口迁移既然说到顶班、迁移,怎么没有招工招干?我那里50年代的初中生、60年代的高中生,基本都招工招干农转非了,虽然所谓的招干基本只是做个乡村教师。

70年代县里、公社都办了一些集体企业,也招一些人,但那些去做工人,大多还是农业户口的,相比之下,能靠升学离开农村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还有就是顶班,据我所知,顶班虽然很早就有,但过去基本局限于特殊行业。78年知青大返城之后,国家怕一帮青年在城里无所事事闹出事来,才大规模允许顶班,这基本限于城市。农村可以顶班的青年,首先应该他们父辈也是50年代招工招干才农转非的,在生产队时期还不到退休年龄,而且农村青年也有活干,大规模顶班印象中在改开后。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读书不久,几个教师子弟顶班也是做教师,但实际上严重不及格的。

当然,我不认为这些调查的农民故意骗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记忆盲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点。这种调查,最好就有各种问题都问一下,问到被调查的人需要好好思考,才能回答,才是真正的答案。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我听到的,都说改革开放好!

我曾经到过一个改开前标兵县,后来的新农村的试点县呆过一阵子。我听到的农民都说改革开放好!

那怕是抓计生最激烈的时候,听到的都是改革开放好!

家园 不是
家园 谁斗谁,农民们也不会告诉你具体到人呵。

让人具体说说谁偷懒,提这种幼稚问题是没有基本人生常识么?

家园 你这样的北大知识分子就应该到农村去好好接受教育

否则太不接地气了。

农民觉得其他人好吃懒做不会明说?怕得罪人?农村人又不是大知识分子,难听10倍的话都会说。

其实农村好吃懒做的人也有一点的,我隔壁生产队就有一个,从我懂事开始,我从来没见过他们生产队的人忌讳说这一点。

家园 余威犹震殊俗耳。
家园 挺麻烦,毕竟现在离80年代已经过了差不多40来年了

现在再搞这样的采访真有点晚了。这些生活琐事很难有精确到某一两年的回忆。

家园 西西河是不认这个理的

这个就得农民说了算,这是他们的事。

家园 大流而已,人都是这样的,因为你不知道反对的遭到了啥待遇吧

这个标兵县改开后遭受了啥待遇,你可知道?

有像吴仁宝一样一撸到底么?当年打击三种人到了啥程度,你真了解啊?

家园 我来自原来的省级贫困县,也都赞成承包

我的老家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原来是省级贫困县兼革命老区,因为浙江唯一的红军起源在我们县。不管是小时候在我们乡,还是高中时接触到来自全县的同学,好像都是支持承包的。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永嘉早在60年代就试验搞分田单干,后来还被狠狠批判了。

据我的经验,我们那里的人一般不把承包和计划生育联系在一起。承包受到大面积的支持,而受传统生育观念和缺乏社会保障的影响,相当大部分人对计划生育政策有意见,但是个人是无法对抗政府的。

家园 浙江人搞经商,当然不喜欢种地

投机倒把就是针对浙江南部吧。

当年需要保证粮食安全,只好全国种地,一切为了种地服务,仅此而已。浙江传统是浙商,就是要搞贸易,所以只好暂时委屈一下。

改开是给了你们投机倒把的机会,然后开始温州鞋进行原始积累,当然现在可算走入正轨了,有了一些重工。只是还存在炒房团,挺可惜的,希望11的社主义先导区能在浙江搞起来吧,让浙江人不那么倾向于商业。

我想请问你,改开前后,或者你认为吃饱前后,种子有没有变化?另外你们一家分的地有几块,每块几分地,在一起否?

当地是否也有溺婴(女)的风俗。

家园 辫子仍多含沙射,帽子不免指桑讥。

余威犹在震殊俗,千人诺诺何足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