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淡淡微风之原创】浅说十念法门之(序) -- 衲子

共:💬55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贴淡淡微风之原创】浅说十念法门之(序)

  写一个关于佛学的系列是我的夙愿,却一直没有动笔,一则是觉得凭自己的学力还不能把问题说清楚,用心了也未必能写的好,自己的名声臭了无所谓,让大家误解了佛学就太不应该了;二则也是担心无聊的人又说三道四,虽然我很愿意就一些问题加以讨论,却懒的为那些抓不住重点的人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再因为这样扰乱了环境,那就是我百死莫赎的了。虽然学佛的人都知道,这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净土,也还总是忍不住有些无谓的幻想,希望有一个好一些地方,希望有一个安定平和的地方,让大家至少不会对网络太失望。自然,这不是我能做到的,然而,尽一些自己的力气还是应该的,也因此起过一些争执,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在我自己而言,厌烦是有的,生气还不至于,毕竟,“菩萨低眉”是慈悲,“金刚怒目”也是慈悲啊。

  写关于佛学的文章,是因为看多了对一些问题的误解。其实说开了都是些概念问题,或者是些简单的常识,只是因为如今的教育往往不教真东西,造成了很多本来不应该产生的问题。就拿最近甚嚣尘上的法 功来说,抛开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谈,里面的很多东西其实是不堪一击的,略微懂些佛学常识的人就会明白里面的道道儿。可惜的是,就是那些最简单的欺骗,还有大把的人信,还有那么多的人不明白,确实是令人无可奈何的事情。前些日子去拜会一位台湾来的法师,和他聊起了这个问题,他苦笑:“算是大陆的一劫吧,你看学佛的人不也是那么多迷信的吗,不也是那么多纷争吗,何况其他。”我也只有陪着他苦笑,此所谓“众生之至可怜悯者也”,无可奈何。

  这个系列不一定是大家都感兴趣的,本来想发在秘密版里,后来朋友说,有很多人想看这方面的东西,就发在外面好了,没兴趣的自己就不会看了。因为涉及一些平时大家不一定会想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解释方面的文字,但我会尽量避免,也会有些一时间说不清楚而搁置的问题,也请大家不要误会,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卖弄学问,一则我没有学问,都是和别人学来的,二则能在网络上发的,一般也只能是些浅层的东西,没什么好卖弄的地方,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想象的朋友倒是多虑了。

  写这个系列之前一直在考虑,写哪些方面,用哪些材料,佛学浩如烟海,实在不是几篇文章能说的清的。传播有南传北传,宗派有大乘小乘十宗,经典有经律论三藏,怎么说呢!仅基本概念就有大辞典了。想来想去只有挑一部分来介绍,提到的问题就顺便加以介绍。

  很多朋友把佛学想象的很神秘,其实不然。佛学其实是宗教中最朴实的一种,道理最简单,也最为贴近生活,所谓“真僧只说家常话”,只是因为一些人的误解和一些人有意将它神秘化,才造成了现在的结果。当然,佛学里深层的东西很不容易明白,但不容易明白的,往往也多半是不需要一定明白的,只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十念法门是小乘佛教经典“阿含经”里的概念,说的是十种生活中可以用的上的修行方法。这十种方法实际上涵概了世界上大部分修行的方法,当然还并不完全,如果和利用“六触”分类的方法相参差,就基本上全了。明白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就不会被所谓的各种功法所迷惑,也就不会随便误信人言兼误己误人了。

  任何修行方法离不了精神和身体两方面,老子说“吾之有大患也,为吾有身”,不过,如果没有了身体,你拿什么修呢?当然佛教里有中阴身救度法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中阴身谁也没见过,且语涉玄秘,不符合如今的哲学,我们就略而不谈,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研究。

  这十种方法也是利用精神和身体做文章,当然实际上是没有办法把它们绝对区分开的,我们勉强为之。十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后面我会分别加以介绍。

关键词(Tags): #修行#法门
家园 【淡淡微风】浅说十念法门之(序二)

 曾在自己的版里把初稿发了出来,让朋友过目,朋友有不同意见,说应该写些如何用佛家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等等。那样自然很好,写的简单交待的也容易。然而在我的考虑里,说那些话是顶不得用的,一则人家未必要相信你,如今的人谁心里没自己一套,干吗要信那些;二则就算信了,又有什么用,只起到教科书上说的“自我麻醉”的作用那又何必。

  很多人的想象里,佛学就是那么一套云山雾罩的理论,就是一门宗教而已,再加上看多了三流武侠小说中所谓的“打机锋”和电视中那些连“阿弥陀佛”都念不准的所谓和尚,看多了江湖上以出家人外衣招摇撞骗的人,就把整个佛学给误会了。

  佛学实际上是很精深很精微的,也是绝对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讲究的是深思熟虑明辨是非,做的是把身心各方面的问题都搞清楚,再想办法一一解决。只是它研究的许多东西实在是如今的科学还没有弄明白的,也有很多是语言没办法表达清楚而是要你用自己的身心两方面去投入才能体验到的,所谓“山阴道上”,一步一景,不亲身走到那里,想象是想不出来的。大部分人都是雾里看花,并没有认真去搞清楚里面的情况,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却再也不肯接受真正的东西,无可奈何。

  我写这十念法门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下事实,少一些误解,另外也介绍一下真正的修行方法,介绍一下修行的方法论,以免看到有人吹嘘悬呼的东西而没有判断的标准。了解了修行的方法论,就不会被那些抄袭别人的东西欺瞒不明真相群众的所谓大师骗住了。也就会明白气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把握了重点,学什么功法的都可以把身体练好。当然关于武功方面的,明白了道理也未必能做的到,自然有些是不传之秘,没有明师手把手的教是学不会的,那就不是我能说的出的了。

  在这里我再说明一下两个问题。

  顿与渐。

  顿渐之争是由来已久的,六祖慧能和神秀和尚的偈子“菩提本无树”算是比较有名的一例,禅宗又多讲顿悟少讲渐修,很多人就以为“渐修”不对,“顿悟”才是真理,其实是误会了。

  其实这二者是不矛盾的。顿悟离不了渐修,没有渐修就不会有顿悟;渐修也离不了顿悟,没有顿悟渐修就不会有成就,他们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结果。“悟”并不是就一次就完事儿,而是可能有很多次,一次比一次深入,要到功德圆满才算成功。所以说,实际上修行是一个边修边悟的过程,修与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禅宗里有句话叫“悟后起修”,说的是要明白了一些东西才能走上正路,并非是全明白了才开始修行,有些东西不修到那份儿上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密宗说中脉不通就不可能悟道,说的也是没有渐修就没有顿悟的道理。很简单的一个比喻,你如果连感冒都解决不了,怎么保持心境的恒一不变?所以说修身是修心的基础,没有渐修怎么行。

  渐修自然很辛苦,顿悟听起来却很舒服,自然喜欢顿悟的人多,喜欢渐修的人少,然而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梅花香自苦寒来,顿悟以后的自在轻灵风光霁月是要有深厚的基础的。

  思维与定。

  佛学是“深思之,审辨之”,要穷理究原的,不是什么都不想就可以迷信的,所以佛学里有正信一词,说的是不能迷信权威和经典,而是要自己求证得出结论。

  在很多人的想法里,“定”就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什么都不想,其实不然。“禅定”的含义毕竟复杂,相近的意译是“静虑”,被大话西游糟蹋的可以的唐僧玄奘大师就把禅定翻译成“思维修”,大家如果有经验就会知道,那时候完全可以思考问题。当然“定”有“八万四千种”,也有什么意识都没有的。其实很多人都有过“定”的经验,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比如说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有时候就是定的一种。

  “入定”的滋味妙不可言,可惜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关键词(Tags): #法门#修行
家园 【淡淡微风】浅说十念法门之――念佛

 说起念佛,一定会有人以为我说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其实不然。

  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净土宗的慧远法师创立,我们在这里也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重点。

  这种方法是“持名念佛”,分金刚念诵、观音念诵等等,其实说白了就是大声念、小声念、无声念,怎么念都好,看所处的环境和身心情况而定。那是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处理的方法问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如何用心。有句俗话叫“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话好像是开玩笑,却说到了点子上。如果没学会用心,就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说到用心,其实也没那么悬,简单的说就是静心、平心、专心,开始的时候“以一念代万念”,慢慢的会只有一念,到我们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念头――思想,就有了初步的成果了。

  这方面我们不展开,有机会可以专门谈。

  在具体介绍之前,我们先说明一下什么是“佛”。

  很多人有个误会,以为“佛”是一种神通广大云山雾罩的虚幻东西,其实那是被一些人渲染出的错误概念。佛家是最实在不过的了,我们在经书里,除了风格上的语句重复以外,看不到废话。敢让人家“一字三礼”的书,不是那么简单的。

  在佛家,“佛”的定义是“觉悟的人”。首先他是一个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要吃喝拉撒睡,也有苦恼,也会累,也会无可奈何,只是他看明白了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情,用一种平和理智的心态对待而已。再有他觉悟了,所以他来告诉我们他觉悟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和他讨论他说的对不对,也可以不承认他,但是不要不去思考他的话,否则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当然我们在他面前往往会说不出话。

  这个“觉悟的人”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确实解决了身心两方面的问题,如果用现代的话来定义,也可以这样说:他是一个真正身心都健康的人。

  神通有没有我们不去说他,因为和我们无关,对那个有兴趣,可以去看“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当然以后我们也可以专门讨论。

  “佛”的称呼很多,大约有十种。我们另外比较熟悉的一个是“如来”,其实如来就是“佛”,“佛”就是如来,都是一种称呼,不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好连起来用,我们被“西游记”搞误会了。

  还有几种是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天人师、调御丈夫、善逝、世尊、无上士、应供。正确的知道一切、明白了方法、了解世间的事理、一切人的老师、有办法的大丈夫、懂得离开、世人应该尊敬的人、最高明的人、应该供养的人――哪样吹嘘自己的神通了?都是告诉我们他明白了,“悟”了,可以告诉我们一条他走过的路,我们可以事半功倍明白正确的方向,免得再走冤枉路。

  他是一个真正明白了的老师,他想让我们和他一样明白,和他一样解决能自己的问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努力方向。当然有很多正确的方向,他也告诉我们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他是一个苦口婆心谆谆善诱的老师。

  

  明白了什么是“佛”,也就明白了什么是“念佛”。

  “念佛”就是以老师为榜样、以老师为样板,象他那样生活、思考、修行。你也可以假想自己就是他,按照他的样子要求自己。

  比如说,走路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佛是怎么走路的。怎么样走路才能身心清静,坦荡祥和。如果你看过佛像,你可以想想,怎么样走路才能保持那样的表情。你还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佛,在那里走着,和他一样的迈步,和他一样的甩臂,和他一样的表情,和他一样的呼吸,和他一样的思考;

  比如,说话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佛是怎么说话的。怎么样说话才能语气和顺,不急不缓,清静湛然;

  比如,你可以想象他的眼神。什么样的眼神才能象佛一样?

  再比如,吃饭、睡觉、静坐等等各方面,都可以想象佛是怎么样的;

  再比如,他是怎么样看风景的、他是怎么样看一个路边的乞丐的、他是怎么样看待一只猫、一株草的。  

  我们做每件事情,都以佛为比照,按着他的作法去要求自己,把自己不好的习惯、不谐调的东西、不适合的作法、不安祥的心态慢慢的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就是“念佛”。

  我们的这位老师已经做到了身心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完美的状态,他做到了,我们如果也想做到,就要向他学习。

  所以说修行是很生活化的,也只有把修行融入生活,才会真的有效果。

关键词(Tags): #修行#法门
家园 【淡淡微风】浅说十念法门之――念法

  “佛法僧”在佛家被称为“三宝”。

  在那里“法”指的是是典籍,在十念法门里,“法”指的是方法、道理。

  “念法”就是用心体会佛学的道理、方法,把它们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它们和打坐、行脚、修行结合起来。

  佛学里理论很多,然而理论归理论,结合到生活中却很难。方法也有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怎么运用这些方法?那就需要“八正道”。

  佛学有“八正道”,首重“正思维”,其余是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自然是不偏不倚,“极高明而道中庸”。

  有了正思维才可以谈其他,否则容易偏激,不能理智的思考与判断,自然谈不上修行。谈正思维的时候是不能夹杂个人好恶等感觉的,要抛弃自己的先入为主和成见,公正的看待各种理论和说法,然后加以比较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正见”。有了“正见”才能说的出“正语”,才能有正确的过程“正业”、“正命”,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正确的进步“正精进”,才能有希望得到“正定”,才算走对了学佛的正路。现在大家可能已经明白,学佛可有多难,是需要你付出全部的身心去投入的!哪里是坊间那些秀才吟风弄月聊聊公案那么简单。当然学是很容易的,难的是学好。

  很多人喜欢的金庸名作“神雕侠侣”中,有一个金轮法王,武功极是高强,佛法却是一般,最后终因利欲熏心而惨死大火。他人不怎么样,名字却是不错,是从佛家的“转轮圣王”和“法王”里化出来的,“转轮圣王”就是指俗世的领导人,“法王”则是指“佛”,因为佛明白了一切智慧和道理,是最明白的人,所以称做“法王”,类似“孔子”的“大成至圣先师”和“素王”。

  佛家并不偏帮出家人,他们说,如果你能为人民谋福利,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功德也是无量的,“转轮圣王”的功德就可以等同于佛。佛是世世代代度人而毫无私心,“转轮圣王”则是为天下所有人谋幸福创造了一个“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时代而忘了自己。“转轮圣王”最好的是“金轮圣王”,其次是“银轮圣王”,再其次是“铜轮”“铁轮”。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不知道他的计划里有没有下一部“黑铁时代”,那就恰好和佛家相似了。不过王小波应该是从希腊神话找的灵感,在希腊神话里,说人类也是很悲观的,发展进程就是从“金”到“铁”每况愈下。

  说起来世界上所有宗教都是悲观的,都说人类是没有前途的,早晚要灭绝,而且还是自己毁灭自己,只是人类比较懂得“阿Q精神”自己骗自己自得其乐。似乎只有中国的土特产道教比较积极,说人只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长生不老,也算是特立独行,够胆量。

  

  佛在世时说过,佛法也会慢慢的没落,是逃不了的命运,到了后世,只有最容易操作的“净土宗”和最悬呼的“密宗”还能苟延残喘,其他的就会失传了,看看如今果不其然,佛不愧是智者。

  他说过佛法的流传也要经过三个时代,各需五百年,依次是“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正法时代”说的是佛在世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他,当然是最正确的解释;“像法时代”说的是还有经典和佛像可以学习参照的时代;“末法时代”则是佛像没有了,经典失传了,人类的理念已经没有了归依,智慧已经没有了标准,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战,没有人再为别人着想,也就是到了末世,人类也就要灭绝了。这里的五百年自然是虚数,若有人扳着指头去数,那就是不折不扣的书呆子不堪救药了。

  再要提一下的是“法”的标准。佛入灭之前有人问:师父你走了以后我们有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啊?佛说:以经为师。

关键词(Tags): #修行#法门
家园 讲得真好

衲子讲得真好。

等你发完这个系列,有些问题要请教你了。:)

家园 精彩! 一贴一花! 期待衲子兄下文!

一定要把坑填上啊

家园 sorry, 淡淡微风 is the actual author.
家园 固然不见得人人都应该学佛,信佛

但多懂点佛家为人处世之道,对自己性情的培养不无好处。顶之。

家园 简单明白

边修边悟

家园 受益

有几惑:

1、“佛”是如来,还是

正遍知、明行足、世间解、天人师、调御丈夫、善逝、世尊、无上士、应供
……,他既然
是一个真正明白了的老师,他想让我们和他一样明白,和他一样解决能自己的问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努力方向。当然有很多正确的方向,他也告诉我们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是否“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2、

我们做每件事情,都以佛为比照,按着他的作法去要求自己,把自己不好的习惯、不谐调的东西、不适合的作法、不安祥的心态慢慢的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

倘若没有“佛”,是否人(“我”)就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有你上面说的这些好?

(在佛学门口徘徊很久了,始终是在门外。今天有幸借你的“微风”,让我在门口看得更清楚些,就把看到想到的写在这里,如可以解惑,则或许可以在走入佛堂几步……,仅是讨教,无它意。):)

家园 有同感!
家园 多谢衲子兄提醒!
家园 送一支莲花。
家园 佛经是佛不在世一百年以后才开始第一次集结的

佛说:以经为师。似乎有误。他的观点是不迷信权威,呵呵,也来怀疑一下。

家园 此坑待填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