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淡淡微风之原创】浅说十念法门之(序) -- 衲子

共:💬55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呵呵
家园 呵呵惭愧惭愧。。。多谢衲子兄了。

这是几年前写的了,很不成熟,所以只是在blog里发出来,我看看什么时候修改一下,再补全吧:)

家园 法究竟是什么?

法就是方法,道理?

法和道也许是通的,但道不是道理而已。。法也不仅是方法吧?

既然您是谈佛学,何妨给个考证,出处?

不好意思,佛说法布施乃是最高的功德,但法究竟是什么?

家园 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有时候就是定的一种?

既然是佛学,还是请问风兄一个出处。。多谢。。

如果兄是谈佛法,就得问兄的修证了。。对不起。

家园 详见内

在淡淡微风上文中:

在十念法门里,“法”指的是方法、道理。

--------------------

查字典:

【念法】

<<佛学大辞典>>:(术语)六念之一。念佛法之胜利妙德也。

<<三藏法数>>: 谓诸佛教法,为修行之轨则,能除爱欲尘劳诸结使缚,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法。(结使者,谓一切惑业缠结,而能驱使众生受生死之苦也。)

所以在此处"法"指的是佛法. 何为佛法? 再查字典:

【佛法】

 (术语)1.佛所说之法,八万四千之法藏是也。胜鬘经曰:‘一切佛法摄八万四千法门。’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2.【又】佛所得之法。法界之真理是也。止观二曰:‘法界法是佛真法。’3.【又】佛所知之法名佛法,一切诸法即佛法也。大宝积经四曰:‘如来尝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以于诸法能善了知名为佛法。’俱舍颂疏界品一曰:‘佛法者佛所知法,即极远时等是也。’金刚经曰:‘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大集经九曰:‘佛法者名一切法。’大宝积经四曰:‘诸法本性与佛法等,是故诸法皆是佛法。’

----------

一般而言, 什么是"法"呢?

(术语)法者梵云达磨Dharma,为通于一切之语。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为。唯识论以自体任持与轨生物解二义解法。自体任持者,谓竹有竹之自体,梅有梅之自体,有形者,有形之自体,无形者,有无形之自体,各保任维持其自体也。轨生物解者,谓如是既各有自体,皆为自体任持之状,然只限于有体,不能容无体,者,兼摄无体,该尽一切也。唯识论一曰:‘法谓轨持。’同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俱舍论光记一曰:‘释法名有二:一能持自性,谓一切法各守自性,如色等性常不改变。二轨生胜解,如无常等生人无常等解。’大乘义章十曰:‘法者,外国正音名为达磨,亦名昙无。本是一音,传之别耳。此翻名法,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为法,二者轨则名法。’唯识述记二末曰:‘者,道理义也。有般涅槃之义,名般涅槃法。’

扼要地讲, "法"主要有两种意义. 1. 一切事物. 2.道理,真理,轨持.

关键词(Tags): #法
家园 是的

【定】

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有二类:1.生得之散定,2.修得之禅定。

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 (这是天生就有的"定", 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就属于这一种.)

修得之禅定者,为色界无色界心地之作用,必勤行修习而得之者也。如三学中之定学,六度中之禅定波罗蜜,即指修得之禅定。梵名三摩地Samadhi,译言定,或等。等持者,平等保持心性之义也。是为散定唯有心也。又有等至等引之二。 (这是修行得来的"定", 特指"禅定".)

建议您下载佛学电子辞典, 一般的问题, 查字典即可解决. 下载见:

外链出处

关于个人的修证, 偶是没啥修证滴, 淡淡微风学佛有段时间了, 应该是有些修证的.

不过, 关键是要看人家说的是否合乎佛法. 即使某人大谈他气脉通了, 甚至有天眼通, 他心通, 等等神通, 如果他讲的道理违背佛法, 那还是不能听他的 (末法时期, 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 慎之慎之!)

受益
家园 呵呵, 那么我吹起一股疾风, 把您刮入佛堂.

十个名称都是佛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您在出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念佛是谁? 可以当话头参参看.

即使在没有佛时, 也会有人开悟, 而达到"上面说的这些好". 此类人被称为"独觉", 又名缘觉,或辟支佛,是于无佛之世靠自己觉悟的力量而脱离生死的人。 (常乐寂静,独自修行,修行功成,于无佛之世,自己觉悟而离生死.)

不过, 有着现成的教科书和别人的经验不用, 纯粹要靠自己摸索的话, 难上加难, 何苦呢.

家园 佛经第一次集结是在佛陀入灭后的第一年夏天

节选自<<佛经的集结与特色>> 宏印法师

外链出处

| 阿育王时代,才有文字记录的佛经出现,在这之前有没有佛经?如何流传下来?|

正式以文字记录佛陀的一言一行并流传成为佛教典籍,是在佛陀入灭后一百五十年,阿育王称帝时代产生的。

那么,是不是在阿育王时代之前,或者没有文字整理的时候,就没有佛经呢?是否有了文字的记录、编辑才算有佛经?其实不是这样。佛陀在世时就有佛经了,只不过那时候的佛经是口耳相传罢了;佛陀在某一个地方,对某一些人讲某些法门,这个因缘的始未,以及讲一部经的来龙去脉的前后结集,就是一部经了。也就是说,在佛陀住世时,以及佛陀刚入灭,而僧团尚末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前,佛经都是口耳相传的。僧团正式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也是在佛陀入灭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阿育王时代,称为部派佛教。

我们今天说佛经的结集,并不是文字的记录就是结集,比如佛陀刚入灭的第一年夏天,佛经就开始结集了,这次的结集是由大迦叶尊者出来倡导的。

因为佛陀在北印度拘尸那城的双树间入灭之后,弟子们把他放在金棺木中准备火化,但是怎么烧也烧不起来;有神通的人就说佛陀是要等大家到齐,等大迦叶尊者来主持荼毗大典。佛陀入灭的消息传开来之后,大迦叶尊者即由南印度赶回北印度来参加荼毗大典。在路上遇到很多的比丘,绝大多数的比丘都伤心难过,一面痛哭一面赶路要回拘尸那城。但是就有一些恶性比丘听到佛入灭的消息却很开心,他们说:‘佛在世时实在很啰嗦,戒律一大堆,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现在大沙门走了,我们可自由了。’迦叶尊者一听这话,心里难过的想,佛陀刚入灭,就有这些恶劣的比丘如此嚣张,绝对不能因为佛陀入灭而便得佛法也在人间消失。于是他征求所有证阿罗汉果的长老上座同意,号召起来立刻着手佛经的结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舍城结集。

王舍城就在灵鹫山下,有一个洞窟叫‘七叶窟’,是因为那个洞窟的峭壁上有一棵树只剩下七片叶子而得名。就在洞窟里举行了结集的典礼,参加的人一共有五百位,所以王舍城结集也称为五百结集或称七叶窟结集,这是第一次的结集。

第一次的结集,并没有用文字作记录,只是参加结集的这五百位长者阿罗汉,共同默契承认结集了那些经典,公推阿难尊者结集‘经’,公推优婆离尊者结集‘律’。第一次的结集只有经和律而已,经的梵语叫修多罗,律叫做波罗提木叉或叫毗奈耶。

关键词(Tags): #佛经第一次集结
家园 不过对偶而言,追求真理才是第一位的,培养性情只能算是副产品

若是有一套理论,根本是在蒙人,就算它能使人的性情变得达观谦和, 俺也不稀罕它.

(当然翻过来讲, 如果某套理论的确反映了宇宙万物的真理,或十分接近于真理, 那么很难想象修习这套理论后 人的性情会不变得达观谦和.)

家园 多谢查找
家园 谢谢查找

我听说佛灭度前说,要以戒为师,佛家知道的少,惭愧

家园 也来说说法

法是渡人的船,是用来开发人的智慧的。人有不同的心,被不同的观念束缚,法就是用来破这个执著的。同一个法,对这个人有用,对其他人就不一定有用了,“法无高低,契者为妙”。所以人修行要找师父,师父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点,说出不同的法。“法因妄立名”“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法用过了就不要再抱着不放了,否则就是法执了。

以法布施,是用自己开发出来的智慧再去指引别人。

是的
家园 对不起

生得之散定者,欲界之有情亦生之,与心相应而起,专注于所对之境之作用也。俱舍论称为三摩地,以之为大地法之一,唯识论译为定,以之为五别境之一。 (这是天生就有的"定", 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就属于这一种.)

走神应该算散乱,失定吧。。因为是偏离所专注的目标。发呆要看情况,多半在打妄想吧。三摩地有这么便宜就惨了。泛泛地这样说,肯定是错的。一笑

家园 呵呵,您说的有道理,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具体情况。

看我的原文:“比如说上课时的走神和发呆有时候就是定的一种。”

一般来说,那时侯就摸到定的一点边儿了,从那里入手,是比较容易体会定的感觉的。

另外,写那个系列的时候,是为了一些初学者和不了解佛学的朋友,有些地方不够严密和审慎,见笑了:)

家园 定,专注于所对之境

衲子兄所引不错,但您这个上课时走神,发呆,是专注于什么境? 当此时,心想的是什么?看得清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