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四三方案十三套大化肥中最小的故事 -- patrouille

共:💬125 🌺1088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您大概不是北方人

烧煤取暖如果不求好看,那对建筑真没太多要求。

无非是炉子加装烟筒,洋铁皮的,从窗户伸出去,去掉一面窗玻璃,门上装风斗防煤气中毒。

我家曾每年冬天装天暖了拆,可以是蜂窝煤,也可以是煤球甚至块煤。

家园 应该就是你说的这个了

让酒店去掉一面窗玻璃,加个炉子,估计很困难,毕竟吃鸡蛋都算是奢侈品。。。

家园 不仅仅是数量问题,技术引进以后还是要消化吸收的

众所周知,由于工业基础技术水平太低的关系,国内很长时间一直是以侯德榜的碳化法合成气流程制碳酸氢铵工艺为主,虽然氮肥有质量差成本高问题,但一步步的积累扩张达到了年产上千万吨。

在国内各技术部门的联合努力下,从1965年开始制造尿素合成塔,起初为双套筒的结构,1968年开始制造Ф800mm内衬 Cr - Mn - Ni (A4)双相不锈钢小型尿素合成塔,生产能力为80吨/天。1970年后全国建有33个这样的尿素厂,全部由国内自行设计和制造。

如果没有这些前期的技术积累和特种钢工艺的突破,1973年“四三方案”不能自建配套设备的话,至少要多花50亿美元。

希望某些大谈引进的人士能穿越回去,送个几十亿美元给当年的TG去用用。

通宝推:老老狐狸,天马行空,西安笨老虎,
家园 又来,翻来覆去就是你不懂啊你不懂

反正看到的事实就是60年代前半段从西方引进不少技术,文革一来断了几年,四三计划才恢复。

家园 用66-68这三年,来否定那10年的所有工作,老套路了。

那10年对前比和后对比,技术上的成绩都更好,为啥说后10年呢?80年代马放南山,项目荒废,科技人员要摆摊,效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但是选择性失明的从来不敢对比这个。

家园 80年代在河里是天天在批倒批臭的

俺说的60年代前期技术引进文革又停止的的事情,有几个人知道,看看本楼里多少人在扯四三方案之前西方对中国封锁技术的?说两句不行吗?

家园 莫名其妙,早点技术引进后来配套岂不更容易

小步快跑难道不比闭门造车效率高?

另外老兄说的是小化肥,Ф800mm就是0.8米直径,四三方案大化肥的尿素合成塔都是原装进口,比如泸州天化四三方案引进的尿素合成塔是日本神户制钢生产,还有德国莱茵制钢生产的。这些大化肥合成塔是直径2.8米,比老兄那个0.8米的先进好多。就好比俺说60年代日本有新干线,您就拿出个蒸汽机车证明中国那时明明也有火车。。。

家园 补充,又一个副国级的证据

陈锦华《国事忆述》一书,他是四三方案的起草人,后来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直接说这事是听李先念和余秋里说的:

除以上4个背景因素外,还有一件事对当时引进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我是从李先念、余秋里同志那里听说的。1971年###月间,毛泽东到南方视察。他有一个习惯,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就是每到一地,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到社会上做调查,看看社会上有什么反映。在长沙的时候,毛泽东给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假,让他们到处走走,买点东西,搞些调查。有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来后很高兴,毛泽东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的确良”裤子。现在年轻人不懂,稍微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过去穿裤子是讲究裤线的,棉布没有裤线,“的确良”有裤线,而且不皱,所以当时穿上一条“的确良”裤子是很神气的,但是很不容易买到。毛泽东对此很惊讶。“九一三事件”以后,毛泽东主席同周总理谈起这件事,问:为什么不能多生产一点?还说不要千辛万苦,百辛百苦行不行?!周总理说:我们没有这个技术,还不能生产。毛主席又问:能不能买?周总理说:当然可以。事后周总理找李先念、余秋里同志,要他们研究办这件事情。对这件事情,我没有看到任何原始文字记录,但是从1972年1月我所起草的《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中可以得到一点印证。这个报告算了一笔账:中国进口4套化纤生产设备以后,“的确良”的产量总数将达到19亿市尺,城乡人民对“的确良”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更好的供应。《报告》通篇都是讲大道理、算大账,没有讲具体的问题,惟独对“的确良”讲了具体数字。可见我听到的说法应该是事出有因,报告中特地讲了“的确良”就是一个回应。

家园 主要是被中苏关系紧张勒紧裤子还贷吓怕了

建国刚10年,底子太薄, 又被外债坑过一次。

当时那个国际环境想利用外债搞引进很难,国内国际都有很大风险。

大庆油田稳产,才有了点底子

家园 辻政信据说六八年死在缅甸或老挝了
家园 又见西瓜子!

难得还能来这里。

家园 写点杂感

系列文是不敢写了

家园 不能,也的确不想。

你说的这些自由,什么,中国人民自由的去国外留学、移民、探亲、旅游和涉外婚姻。。。自由引进外国电影书籍。。。自由经商。。。一大堆的自由。当时的中国的确没有,但是49年以前的中国全都有啊!

看看《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中国人去美国都能享有最大的自由,中国商船都能自由航行密西西比河!比现在两国崖岸高耸可自由多了吧,比美国盟国都自由。不知你希不希望享受那样的自由?可这样的自由中国与殖民地何异?

郎咸平人品怎么样另说,他有个比喻很好。他说开放外资就像开闸防水,放外面的水来浇自家地,本是件好事。但前提条件是先挖好沟渠(还得加个条件,闸门调节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水引到自己需要浇灌的渠道里。如果没挖好沟渠就开闸放水,大水漫灌,就把自家的地全给淹了。

前三十年关起门来搞建设,成为了初步的工业化国家,有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有了一定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才有底气去搞什么改革开放。要不然那么多在49年水平和中国相似,又从来没有关过国门的国家,有多少真正富强独立的?

改开后大水进来,发展确实更快了,但被淹死的行业也不少,比如光刻机,微电子行业,比如大飞机,吃大亏的就更多了,电影,金融,教育宣传NGO,一大堆。淹死的几样到今天还被掐脖子。

总之,搞开放只是发展的一个促进条件,不是全部。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才是开放而不被淹死的前提。

家园 没有中美破冰71年回到联合国的热乎劲,你想买人家也不卖啊
家园 朝鲜是计划经济原教旨,并未模仿中国

你这个例子不成立的。

而且问题原因也不同。

朝鲜特区和深圳不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