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四三方案十三套大化肥中最小的故事 -- patrouille

共:💬125 🌺1088 🌵4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提纲挈领,就好像有张忠谋就有台积电,明白?

不知道你是怎么理解群众路线的,操作工人是群众,工程师就不是群众?

说技术要和资本家买的,资本家有啥技术?他不过是有那么个权利而已。

家园 大力发展小化肥行不行 -- 补充帖

高中化学知识,合成氨反应,压力越大越有利于氨的生成,体现在在设备上就是规模越大压力越高产氨效率越高,单位能耗就越小。引进西方30万吨合成氨技术的主要原因就是,60年代初从英国引进的川化10万吨合成氨,单位能耗只有国内小化肥生产线的一半。

家园 看来你认为朝鲜的现在就是改开前的中国

我不了解朝鲜的情况,你如果认为两者一样,首先请给出事实。就从你转的文中一件事情来看我就感觉无法比较:

--------

其二是腐败,原以为那里的人,政治觉悟很高,但还是抵不过人性,阿凯说,那里任何事情都能用钱搞定,他甚至怀疑杀了人都可以用钱摆平,他说了两件小事,一个是某次他回国,没留意签证,过期几天,照道理,一天要罚一万人民币,结果在关口,给了8百搞定。

--------

腐败这个事情,现在的中国比改开前可是严重何止百倍。

家园 四三方案怎么来的

主席偶然听身边工作人员抱怨买的确良衣服太难,问总理化纤能不能多生产点,总理回答说我们技术还不行,主席说可以买技术。总理就拿到了尚方宝剑。除了化纤,为啥化肥也是重中之重?因为解决纺织品短缺,多产棉也是可行之计。

还有为啥选址是主席亲自定的,因为备战的缘故,引进来的先进技术必须放到三线地区,可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主要在一线地区,所以没办法,还是得上报主席,才能把引进技术分散到全国各地,一线地区分到不少。

还有大化肥本来可以用煤作原料,但引进的都是采用油或者天然气,主要是因为当时铁路运输紧张,担心煤运不过来。但因为中国煤比石油便宜得多,天然气又极为稀缺,这批大化肥有几个后来又改回用煤,有几个搬到天然气田附近,还有几个采暖季得停工。

总而言之这决策过程真心不能细说。。。

家园 几个骨干主导,这没什么变化。
家园 化纤技术引进其实也是本猫家长辈搞定的
通宝推:empire2007,北纬42度,
家园 能不能介绍下规模呢?
家园 没有证据60年代川化就可以生产尿素

从网上查来的资料:1964年,四川化工厂第一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成为年产合成氨 7.2 万吨、硫酸 8万吨、稀硝酸 9.9万吨、硝酸铵 10.5 万吨的国内第一座国产化中型氮肥厂。

而且从兄台给的数据就应该不对,合成氨是氮肥之母,无论碳铵、硝铵、硫氨还是尿素,都要有合成氨做原料。

在氮肥制造过程中,合成氨是一道坎,尿素又是一道坎,如果有原料,对质量要求不高,碳铵、硝铵、硫氨的制造毫无难度,老毛时代,几乎每个县都有氮肥厂,生产的就是硫铵等氮肥,尿素生产却不是那么简单。

尿素的分子式为 CH₄N₂O、分子量为32,氨的分子式为NH3,分子量17,即使理论上计算,需要生产出16万吨尿素也差不多消耗10万吨合成氨,那么,川化根本上就是只产尿素不产合成氨了。

如果荷兰、英国当年把尿素生产线卖给中国,无论它们赚了多少钱,我都表示崇高的敬意。

家园 恕我直言,您对文革时期有非常严重的固有印象

以至于常常无视实际发言,并且极其喜欢运用诡辩技术。

我从73年黄金金价变化到黄金交易的高杠杆,再到外汇收入支出比较最后具体到非贸易收入的构成都在尽可能用数据说明存在大额金融收入。而您轻飘飘一句指责我没有研究就过了?

而且尽管您说对投机稍懂应该是胜过我这种自认不懂的人。可您要谈论期货交易看起来对期货的杠杆空多和复利的可怕没有认识啊,在这些特性下我都知道林广茂用2万8炒棉花炒到了20亿,时长1年半。爆发期更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用600万华丽的交易成20亿,这部分甚至有交易实盘流传。更重要的差别在于,国家机器炒黄金其实承接黄金实物也是有能力,甚至说一开始买黄金增加黄金储备对抗美元贬值才是目的,只不过我猜测43计划开始要付款就平仓了。

然后您莫名其妙的把毫不相干的网友言论拉扯进来又是在使用诡辩技巧。他说东西与我何干?

您要批驳他麻烦直接找他去好吗?

家园 无言,这种东方夜谭也有人信,还是年过半百的西西河老人

阿凯父亲78年考上大学,没钱读书,放弃了,这可能吗?

存款给一张字条,上面有个英文字母加数字的密码,他们就凭这个密码来存取现金?我国八十年代银行也没电脑的,有这么搞的吗?对账单都没有,就算不怕银行内部人员造假,储户同意吗?

一万多块钱一个月招待外宾的酒店,冬天零下三十多度,就算没有空调,不会搞一盘火吗?我国哪怕在文哥时期都不会这样搞吧?金小胖有虐待外国人的倾向?搞好一点多赚一点外汇不香吗?

家园 能看到图
家园 我记得70年代时候大部分小化肥厂生产的合成氨是氨水

就连肥效远远低于尿素的碳酸氢铵也要到80年代给县里面的小化肥厂改进生产线以后才能生产。

查了一下,引进英国和荷兰的应该是泸州化工。64年签订的合同,66年建成。

还有,当年签合同签的都是延期付款合同。比如在1963年下半年到1964年,中国政府先后与日本、荷兰、英国、意大利、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厂商签订了15项成套设备进口合同,总金额达13127万美元,其中现汇交易3050万美元,延期付款金额为9126万美元。[11]

加起来才1亿多美元,这个规模比起四三方案小太多了。60年代这算高潮,那四三方案算啥?滔天巨浪?

这时候和西方做买卖也是投石问路。连在日本搞个办事处都用“廖承志办事处”的名字。

那个年代外汇也少,64,65年进口仪器仪表加样机加各种设备技术资料等等等等花了3.3亿美元。那个年代再进口点粮食化肥之类的,外汇储备1亿多是得精打细算。

要不是60年代后期靠出口石油和黄金期货挣了不少钱,还真撑不起四三方案的花费。

这15项成套设备是:

(1)日本供应的五项:年产11000吨第一套维尼龙成套设备,年产18000吨第二套维尼龙成套设备,每小时产乙炔1100立方米的干式乙炔设备,气动与电动量仪工厂成套设备;

(2)荷兰供应的年产16万吨的尿素工厂;

(3)英国供应的三项:年产10万吨合成氨厂,年产5000吨的聚丙烯成套设备,年产28000吨的高压聚乙烯成套设备;

(4)法国供应的二项:年产7500吨的丁醇、辛醇成套设备,磁带地震仪勘探设备;

(5)意大利供应的三项:年产5万吨的合成氨厂(转口阿尔巴尼亚),年产5万吨合成氨所需的重油气化装置,年处理10万吨原料油的铂重整联合装置;

(6)联邦德国供应的年产36000吨乙烯、22000吨丙烯石油裂解及烃烯分离装置设备。

家园 三线建设战备经济对国民经济其它部分冲击是很大的

从1964年到1974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国家把全国计划内的50%投资和40%的设计与施工力量,都投人到三线建设。

调整后的三五计划,准备“三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为850亿元,计划施工的大中型项目共2000个左右;在各项指标中,预期到1970年的各项指标是粮食4400一4800亿斤。

整个基本建设投资中,按部门分,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共628亿,比例占74%,农业120亿,由原来的20%下降为14%,轻工业37.5亿,占4.4%。 一些原来没有安排的大项目如攀枝花、酒泉钢铁工业基地,成昆、湘黔铁路,都成为重点项目,要求在1970年以前基本建成,原定1972年建成的国防工业体系提前到1970年,而原定的4.5亿亩稳产高产农田目标被留置到“四五”计划考虑。

按主席设想,减少了农业投资,靠“农业学大寨”补上,整个三线建设期间,在没有大化肥、杂交良种、和农业机械化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增长速度与从1961-1998年的长期增长速度相同。到1970年 ,全国粮食总产量2.4万亿吨,达到了三五规划的上限。

通宝推:老老狐狸,西安笨老虎,阴霾信仰,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60年代项目加起来一共1亿3000多万美元,现汇付3000万

剩下9000多万延期几年支付。

还有些别的仪器仪表样机计算机之类的进口,总共3.3亿美元。规模和四三方案没法比。

家园 烧煤取暖我问过

这个对建筑是有要求的,酒店无法改造。

银行那个,阿凯的形容就是清朝钱庄,我们都没亲眼见过,你也可以找其他朋友问问,看看他们是怎么跟北朝鲜做生意的,我听说除了海鲜,有人去那里办服装厂,因为人工便宜,手工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