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读书笔记之《全球通史:从史前到二十一世纪》 -- 俺是老胡

共:💬69 🌺188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明朝后期有足够的白银流入中国,不需要纸币了

明朝后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是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彻底改实物地租为货币地租的基础。

有充足的白银,则大宗交易就无需纸币。而零售买卖,针头线脑只需要铜币和碎银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大规模的手工业集中在棉纺、丝织、瓷器、茶叶上。这些东西的主要销路又是海外。大多数农民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东西,要用到货币交换的东西很少。因此对于货币的需求其实不高。

所以明朝后期开始白银成为主要货币,铜钱成为辅币,纸币就基本退出了。

家园 天下大乱以后人口减少

需要的货币就少了,后来摊丁入亩,富人穷了,但能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然后用铜铅合金造铜钱,比较充足,再往后就要鸦片战争了吧。

家园 欢迎任兄意见,我正准备在东林党问题上谈谈货币

在谈明代的政府法定纸币——大明宝钞为什么被白银取代时,一般都会谈到这么几个概念“准备金”、“纸币不能兑换金银”、“滥发货币”。

这几个概念,是很多人爱用“英格兰银行”等西方银行来说事时说起的。但请看:现在的人民币,可曾用金银或者(在朱相之前)用外币做准备金?人民币是否至今允许自由兑换美元?自上1998年到2018年,人民币(广义货币)发行量大概增加了68倍,算不算是滥发货币?

如果把“美元”替换“白银”,把“人民币”替换”大明宝钞“,再按明代的“历史”来带入:美元成为现在中国社会买卖商品的货币;人民币可以任由老百姓兑换成美元;对外贸易直接通过外资银行进行美元操作、彻底绕开人民币的环节,让国家对于这些企业/经济彻底失去控制。如果再配合上大量伪造人民币纸币。这样的情况,大概就会让人民币重现大明宝钞被废的历史。

任兄看是不是这样:那些谈大明宝钞被废的“逻辑”,也暗示了人民币最终也会得到大明宝钞的下场?

这个结论是很不妙,因此我认为那些“逻辑”应该是有问题的。

“印钞一减少,就意味着政府权力减小,意味着干预经济的能力降低”。这大概才是明代宝钞被白银取代的奥秘。

家园 说台海,也可以说俄乌,是因为河友基本都认可

台海问题不是台湾与大陆两个因素决定的,必须要加上米国(在此问题上日本、南韩、北约什么的都可以计入美国的范畴)。

俄乌问题也是一样,事件的起因、发展也不是仅由俄罗斯和乌克兰所决定的,必须要加上米国、北约等。

那么,为什么兄会在看中日甲午战争时,认同那种认为仅仅是日本策划了与中国开战的观点呢?彼时的大阴帝国、汇丰银行、米立坚在那场旨在削弱中国的战争谋划/参与上都是“清白”的?我认为甲午的历史叙述应该修改。

问兄“我们”的内涵,不知兄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还是“我们中国的政府”?曾剃头能否被纳入“我们”?

其它说起来话长,可以慢慢交流。

家园 是文化问题。至于兄推崇的日本维新志士,则与朝鲜不同

他们摒弃程朱理学、信服阳明心学,才有令兄佩服的活力。

还要看到,金日成元帅最初的党员身份,是TG东北局下的中国党员,职务是东北人民抗日联军的师长,是杨靖宇的直接部下。

家园 我是想把曾国藩纳入我们中国人的

但是他做的不好,我现在确实恨满清,这个政权太狠啦。

家园 我关注的是那个时期鬼子崛起这块

老兄说鬼子武士识字率高云云,根据资料应该是很多不识字,我是这个意思。

虽然不识字,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很认真希望国家富强。

我们的有些是纵情山色,逍遥派,有的是曾国藩这类。

甚至,当年为了搞中国,一些民间的人士,包括浪人远离日本,到中国作土匪为日本工作,我觉得这种毅力还是厉害的。黑龙会来中国布局也是一种。(他们被称作大陆浪人,意思是来到中国的浪人,当然,有些也是地痞)

反过来,我们当年还瞧不起日本,几乎很少人到日本进行谍报工作。

日向小白朗,日本民间浪人间谍,在东北做了类似张作霖的土匪头子,虽然差一步,但是也是够意思了。匪号小白龙,很有名的。

我对鬼子这点挺佩服,达雅成天说移民海外占领海外得不得,这种事他做不出来。他希望海华和平崛起,太难了。

家园 明清为啥不铸造银币呢?
家园 金大应该脱骨于朝共

他们加入满洲省委是为了朝鲜人的独立自由,东北朝鲜人民革命军应该算自有体系。

金大虽然事大,但是似乎独立之心更大。

他受到杨靖宇将军领导,但是自身独立性也很强,属于听从苏共远东局指挥。

他加入共产党也是为了朝鲜的独立自由。

在东北的朝鲜人确实向往自由之心很大。因为很多三一起义份子,金家也是。

所以,他加入满洲省委,其实并非完全满洲组织内。而是朝共加入满洲省委,类似于柬共加入越共。按照当时的规则,军队系统和地下党系统是合作关系,各自独立性也很强。这是苏联体制。

比起他,崔庸健更中国化,后来也是追求了独立,淡出了事大派和抗联本土派之间的争斗。

崔庸健职务更高,资历更老。

总之,金大这个领导人真心可以,对我们也是没的说。解放战争基本要啥给啥。够意思。追求独立也是实打实的。谁也不鸟。

当年杨靖宇牺牲后,金大就几百人愣是发起了反击为杨靖宇报仇,也是个性情中人。我对他还是挺佩服的,那个时代正是东北抗联最低潮的时期。他有种。

几个部队,他的也算是比较完整和有战斗力的。有一套。

我个人以为对于中国,这样的合作战友还是可以的。

家园 怎么没有铸造银币?

清朝后期发行银元。明朝和清前期发行银锭。

银锭面值分为一、二、三、五、十、五十两。

例如明朝永乐流传下来的银锭有“银作局永乐陆年十一月内销铸花银五十两重作头顾阿福匠人仇士平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字样。有面值(五十两)、发行年份(永乐六年)、发行负责人(作头顾阿福)、具体铸造者(匠人仇士平)、还有序列号(陆字一千陆百七十号)。

但是当时银币价高(银一两理论上等于一千铜钱,实际上不同时代和地区可以兑换一千二到一千八百,甚至有些地区可以兑换两千以上),所以不适合作为零售用。

家园 明朝的宝钞从一开始就是废纸

明朝发行宝钞是学习元朝和宋朝。问题是这东西明朝官府自己都不认。就是个白条。发行之后不能用来缴主要税种。也不承诺兑换。而且还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只准用宝钞和铜钱。

那怎么回笼货币呢?一是允许用破旧的旧钞换新钞,但要收工本费。这其实是变相掠夺持钞人的财富。二是罚款抄没财产可以用宝钞缴纳。这其实是给办案人员大开了贪墨之门。例如抄没某犯价值一万两白银的家产,只要缴纳一万两的宝钞就行。账面上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一万两的宝钞就是废纸,别说一万两白银,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按官价一两白银兑换一千铜钱算,一万两宝钞只相当于50两银子。宣德年间的办案人员可以“合法”贪墨比例高达99.5% 😅 而到正统(英宗)年间,宝钞已经一文不值。

于此同时,明朝不断发行宝钞,导致宝钞不断贬值。有趣的是明朝皇家用的都是金银。例如缴纳内库必须折银。但赏赐臣下却用宝钞。直到天启年间,皇帝赏赐还给大量的宝钞。所以明朝的皇帝们就是一帮小家粑气的小农。整天只想着把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变成皇庄,把天下所有的金银都收入内库。老百姓呢,最好只用纸币(因为皇家可以随便印),官员呢最好也只用纸币,士兵呢最好一分钱饷银都不用发,自力更生平时为皇帝种地,战时饿着肚子去抗击侵略,平定叛乱。

这和国民党发行的金元券有得一拼。

到张居正改革,实物税改货币税,如果他说税收可以用宝钞缴纳,并且政府承诺兑换,也有一丝搞银本位纸钞的可能性。但这个难度可能还要超过清丈田亩。

我们现在看到的纸钞是信用货币。所谓的“政府信用”基于:1.政府自身也承认并使用这种货币。主要是可以用来缴税。2.政府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而在信用货币之前,纸币必须有贵金属作为锚定。也就是在上述两个条件再加上“兑换承诺”。这才能让大家在纸币未流行的初期相信纸币的信用。

明朝从一开始就没有做到这三者中的任何一个,谁会认这种废纸一样的东西呢?也就明朝皇帝还自欺欺人,用宝钞赏赐臣下,给臣下发工资,以为当手下的天然必须对其忠诚吧。

至于什么白银外币代替宝钞的阴谋论根本是不成立的。如果说有阴谋论,也只有明朝皇帝们刻意用一文不值的宝钞来掠夺财富的阴谋论吧。😅

家园 宋明大儒其实也是全能的

六艺皆备,一般人想不到的其实是音乐、舞蹈和服装(考据学的影响)。

问题是教育开始缺失。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选官塑造的倾向,二是贫民子弟学不起。想想现在骑马射箭是什么阶层子弟可以学的就知道了。

抑武倾向最厉害的是清朝,宋明虽然严重,但是很难说影响习练。何况宋代还有养马的问题。

家园 那为啥不一开始就铸造银元呢?
家园 这里问题比较多

比较散乱,见谅。

1、地理隔绝。

现在全球史都深入到史前了,隔绝很难说明问题。中国从未少过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在中古就集齐世界各大宗教,哪国做到了?何况历史上险些中断的时刻并不少见。哪怕是最封闭的清朝,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也不可忽略。

轴心时代的突破、秦一统天下,这两个才是关键。否则根本不存在我们所理解的中国或者中华文明。只会是东亚各国而已。

2、宗教体系

该有的其实都有,不管是狂热、决定论、先行发展、彼岸此岸……甚至影响到政教施行。问题是(广义上的)儒学始终能对抗,形成对立统一。生活的归政府,超验的归宗教。不像西方宗教那样长期过多干涉。而且超验世界是生活世界的翻版(官僚),不像西方宗教那样是触不可及的天堂。

当然这也是发展路线决定的。中国很有意思。先秦已有共同的人文理念,儒法又可以兼容发展。各国、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这种共同维系。事实上的大一统和各类标准的统一,更强化了这点。

西方则不然,首先是差异过大,不得不保留各类宗教和成文法,除了被同一个实体统治之外没什么共同点。其次是基督教,私人化宗教虽然重构了政治基础,走向自然法,形成共同点,但同时也可以为任何一个民族提供相同的基础。结果就是君权神授。

3、士大夫

士大夫的关键其实是(转型)社会中的衔接,钱穆的说法最为典型。当然在明清,又成为地方势力自治的基础。

  

宋、明以下之社會,與隋、唐以前不同。世族門第消滅,社會間日趨於平等,而散漫無組織。社會一切公共事業,均須有主持領導之人。若讀書人不管社會事,專務應科舉、做官、謀身家富貴,則政治社會事業,勢必日趨腐敗。其所以猶能支撐造成小康之局者,正惟賴此輩講學之人來做一個中堅。

这个说法共天下有两种借用过。

4、孔子与法治

孔子这个就有点胡说八道了。问题主要是孙子决定爷爷,完全不考虑发展过程和孔子的实际影响。孔子的实际影响就是“法”治,因为他的道德伦理,和自然法的实质基本相同。也就是人心秩序和普遍人性。只是不像西方那样是“理性”的规范,抽离成普遍准则(机械法条)。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法“治”。

很难说他不是从近现代西方法制角度去考量的,视差显而易见。

5、天朝遥远

西方人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更早,孟德斯鸠之前就开始了。也就是18世纪中期的事情。这个时期,随着了解的增加(满清的表现),启蒙运动的发展,民族意识的高涨和竖立文明优越性的必要,中国被蔑视是自然而然的。

其实看明清传教士的著作就能发现问题,比如我们常说的利玛窦,他的言辞之中不乏揶揄和贬低。可见想要他们客观,从来是不可能的。何况这也是殖民的好借口。

6、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表述不够准确,但这恰好是关键所在。

  

太平天国这件事,只怕让全世界都对中国有一种看走眼的感觉。过去凡曾到过中国或从纸上对中国有所了解者,都认为中国人是一个实利主义根深蒂固的种族。其生存哲学,不单体现为疯狂逐利的行为,更显现于凡事以一己私利为酌准的个人主义至上品质。他们总是死死盯住自身利益,确信某事有利可图,才会付诸行动。太平天国无疑使这种认知来了一个颠覆。

观念颠覆使得太平天国自身的问题显得不再重要。这也可以解释所谓偏见的原因,因为要维护旧观念,要维护他们自身文明的优越性。

7、清朝的税收

税收问题可以用疆域或者说问题一(地缘)来解释,那就是中国因为没有频繁的战争,没有高昂的军事支出,也就没有长期的财政需求驱动国家扩大行政,加强税收能力。也就不会有国家主导的,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很难抽到足够税收。可见,问题并不在于经济实力,而在于榨取能力的不同。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方近几百年来特别强调自由。

8、MADE IN CHINA

直到民国还在打国货牌。不过问题恐怕不是销售系统或者简单的文化牌。更可能是处于综合的利益考量。就像清末关闭工厂,原因是「万物一体之仁」。仁不仁姑且不谈,用现代话说就是自发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国产性价比不如国外,其实也是很晚的事情了。拉美、东南亚等等并没有这个条件。他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高度发达的生产系统?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就和现在你不会用金币一样

中国当时日用货币是铜钱。一两银子官价一千铜钱,市价一千二到两千铜钱。所以拿着一两银子在外面使用相当于拿了一千到二千元面值的钞票在外面使用一样。去买个烧饼,卖烧饼的钱箱里还未必有一千个铜子呢。

所以银两只用于大额交易。同样道理,官府收税用银锭也是因为相对于铜钱体积小,易于保存。

至于铸成什么形状完全是当时人随心所欲。银锭铸成马鞍形可能是元朝的影响。再早的晚唐和宋则是船型。晚唐以前反而是圆形的银饼和长条形的银板(铤)。更早的汉朝则又是圆形的银饼。日本的金银币也不是圆形的,而是仿造中国唐代金银铤。

到清朝中期,白银大量涌入中国。当时中国出口棉纺、丝织、瓷器、茶叶,而西方能出口中国的产品极少,只能用白银购买中国货物。于是最终引起中国白银大贬值,形成隐形通胀。所以到清朝后期,物价上涨,这时候虽然白银对铜钱的兑换仍然在一千以上,但白银的购买力却下降极快。同时西方各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白银相对于黄金进一步下跌。例如清朝派驻外国的使节发现,十年里英镑对白银的比价上升了一倍多。

而银锭最初可以由各地铸造,还可以私铸。各地各家成色不同。当时钱庄的一个重要业务就是兑换各种不同成色的银子和铜钱。到了晚清,银子已经从大宗交易货币跌落为日常货币。银币标准化成为重要的市场需求。所以晚清开始发行银元。

通宝推:真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