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简说“健行” -- 本嘉明
河里的朋友们,大都到了要考虑养生的年龄,所以说说老套的养生也好。
对于海外的第一代大陆出来的华人来说,最大的困难是身边没有老家那么多的亲戚故旧,一旦因病需要人手照顾的时候,比较艰难;好的地方是西方国家的医疗保险比较完善,住院治疗等等不需要太烦心,没有后门和特殊化,跟着规矩走就是。所以,基于“尽量不求人”的原则,海外河友的养生方式,同国内的有所不同,也是有道理的,这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
这些锻炼方式的国内外不同,体现在哪里呢?
第一,在海外,很多情况要独自锻炼。当然可以组织一些群体锻炼,比如网球、足球、野营、羽毛球等等俱乐部,但由于海外社会的人员流动性大(经常有成员突然搬迁到外地去工作等等),小型(华人为主)的组织不易持久。当然,不强调华人特色,参加社区大型活动组织,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但那些组织会潜移默化,逐渐改变你的很多思维。小型对练的项目(比如乒乓球)可以灵活一点,但要凑两个人的时间表,久而久之也比较麻烦。
第二,独自锻炼的安全性,是锻炼中第一位的。独自锻炼的最大优势就是方便,想什么时候锻炼就立刻开动,不用约人、等人。这就容易见缝插针。因为现代生活,确实比较繁忙,很多人有点贪心,希望用尽量短的时间,达到大的锻炼效果(一次烧更多的卡路里)。我个人的看法,这种“(低耗时)高强度锻炼”模式,比较适合白人和黑人,一则是从小锻炼惯了;二则是族裔基因,身体素质比较强壮,肌肉韧带都糙;三则是他们对于运动伤害比较熟悉,而且文化上讲,李逵们耐操,往往几粒止痛片了事,不像我们华人会担忧将来;四则这些锻炼门派,比较考究,要花时间学习技能,花钱买很多装备,花钱参赛,我们华人一般还是节约闹革命的多。我们华人中,业余锻炼达到比较专业的级别的,也很多(比如玩室外攀岩、冲浪、铁人三项、全程马拉松等等),但华人的族裔基因背景和我们青少年时期普遍缺乏大运动量锻炼,其实决定了多数华人不适宜到了中年外移后,突然向其他族裔的同事朋友看齐,上那么大运动量的“铁人锻炼”,即便一时撑住了,长久可能对晚年的健康不利。
运动伤害之外,运动的安全性也体现在野外运动时的突发伤害。比如在多伦多,有大量野生动物与人类在社区里共处,几乎每年都发生单独晨跑的居民遭到“郊狼”攻击,甚至死亡(基本是女性,因为女性体态比较娇小)。此外,骑车也非常容易受到干扰,第一多的是共用同一条散步径的行人和宠物犬,第二多的是小区里正好也经过的汽车。
(野外)运动中的突发伤害,非常大的特点是:一旦发生,此前在该运动中对身体带来的益处,可能被“一次清零”,甚至带来终身的身心伤残。
第三种运动伤害,是内伤害,就是自己逞强,刀刃向内,结果某一天超过了身体极限,引发某种“自残”。比如一些长跑名将在某次普通晨练中猝死。
人一生下来,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独一而珍贵的,看看你自己的掌纹就知道了,这也是西方的神学和哲学的本源基础。我只能说说我自己的锻炼方式,或许有些河友也部分适用。
首先,我的锻炼方式,单位时间内的“功率”很低下,比如说每天9000步,比起体锻大神们,不过就是人家跑半马前,一个热身的运动量。这就要求两个前提,否则是白练:一,每日有足够时间用在这上面;二,长期坚持,中间不要间断。简单说,“健行”就是一种简陋的“八段锦”。
其次,“健行”,与普通走路(或者散步),是不同的,虽然你可以混在路人中顺带健行。海峰河友说“我一次逛商场,就走3万步”,那3万步,比不上健行的9000步。
“健行”这个名词,在香港,往往被误解为“行山”,就是爬山。我说的“健行”,是每日(或者7天一周期内的4-5天)进行,基本是走平地,走室外硬地,集中大段地走。
就是说,我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上班,或者休息在家去街上买个东西,走路急迫点,那也算健行;但大头,是在夜间,一次性集中地走。在夜间健行中,你自己会体会到,自己的身体,像一台蒸汽机,慢慢苏醒,提升功率,满功率运转,最后慢慢降低功率,回到怠速状态,收工。这个过程中,假如有一个科学家小组,跟在你身边用各种仪器精密测算的话,会发现你的行走速度,其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你自己的内在体验,其中“平台时段”,自己的“功率”是恒定的,就是噔噔噔地走,步步有力,拦不住自己地往前走。具体影响到速度的变化,是由于外部因素,比如一个小上坡,走到路灯照不到的路段了,经过一家养狗的人家……等等。
所以,你的内心是觉得“(速度,或者叫付出)不变”的,而作为超然的第三方在外界观察你这只“薛定谔的猫”,猫君你是“变异”的。这其实有中国易经“变和不变”的道理在里面。而能享受(体验)到自己“不变”,这一点,对于肌肉群锻炼外的益处,就是放松神经。绝大多数锻炼,对于缓解焦虑,有明显的效果,这个也不例外。
健行,频繁地“运动(这里的运动,有那个政治含义)”了下半身肌肉群,使得你平时的站姿、坐姿、体重(体型曲线),都维持在一个“提住/不可懈怠”的不自觉警醒状态。同时,这种比较温和的、耗时稍长的运动,使得你的神经系统和情绪,至少每天有一个小时处于“无所事事”的“逆紧张状态”。当然你也可以一边走一边胡思乱想,但最好不要听任何音频、讲电话,而是放松大脑,随便大脑自己浪。大脑每天需要两种抚慰,一种是睡眠,一种是按摩,胡思乱想一小时,就是最好的按摩,比那个危险的“冥想”,更不容易出工伤事故。因为胡思乱想时,你身体在锻炼在动,在烧卡路里,周围外部环境又时时刺激着你,比起静坐冥想,不大可能走火入魔。
我的唯一锻炼是每周三次去篮球场自己投篮上篮。偶尔跟老外们打场野球,但是年纪大了跟不上,恢复也慢,所以基本上是自娱自乐,强度可以随时调节,乐此不疲。
另外,非常同意大脑需要按摩。其实任何业余兴趣爱好都能或多或少起到这个作用。我除了打球,就是学习声乐,唱半个小时的歌,啥疲劳烦恼都放一边了。
40来岁的时候,每天晚饭后胃涨得很,涨到坐着就难受,只能出去走。
开始就是绕着小区慢慢走,走到胃不涨为止,大约是40分钟到1小时。大概就这样走了1,2个月,感觉人都精神一些了,自然就会像本大说的那样,会有一个慢慢提速,最后再慢下来的过程。
这样走了半年,整个人状态都很好了,加上戒烟后胖了10斤想减下来,于是开始先走半小时,后半小时跑步,总里程大概是1万米。但只跑了一个月,发现踝关节隐痛,加上体重1斤没减,就没有再跑了。
最大的收获是,一年后的夏天,一个困扰我10多年的隐疾居然完全好了!那是30岁游三峡的时候,睡的上铺,然后房间空调出风口就在我床边,午睡的时候还想了一下应该肚子上盖点东西再睡。开始有点热,想等着凉快下来再盖上,结果就这么睡着了,等醒来,胸窝(就是胃位)像有一块大石头压着,说不出的难受。从那以后,每年夏天,胃不能受一点点凉,哪怕是坐公交,座位上的空调出风口那么小,隔那么远,只要感觉到凉风,胃就开始难受,超级不爽。没想到就这么随意的走了大半年,这么些年,胃再也没有难受过了。
膝盖受损、腿脚不好的可以每天调息。姿势中正,头不前倾,无论走路还是坐卧。粗呼吸,主要是腹部呼吸,调动腹部。细呼吸,主要是肺部呼吸,锻炼肺功能。和打坐不同,这个可以随时进行,只是开始锻炼的时候,还是静止为好。
游泳也不错。但开始的时候,对肺不好,有扩胸运动准备也是一样(对中年人来说)。也许做做体操更合适?
因为本来预计不会马上恢复我的发帖权。
我觉得调节呼吸是这类有氧运动的关键所在,希望各位同好,能各自提供经验。
另外你提到的运动后恢复,也是我们这个年龄段尤其要注意的地方,因为难免会有些“社交性锻炼”,此时融入集体中,容易不自觉地逞强。
其实我“按摩大脑”最愉快的项目,就是画那些我自创飞机的图片,和做一些粗略的飞行参数解算。当然这时候是静坐的,对身体其他器官无益。
但对于心血管肯定有活化作用。
疫情以来,由于远程办公和心理压力等等因素(至少省去上下班通勤所耗费的精力),很多人开始增重。我维持原体重的方式,主要还是减食,从以前一天五餐,减为一天两餐,第一顿(早中餐)只喝粥,尽量不吃干粮。
我亲手熬的粥,应该是全多伦多最好的粥,那个锅就要800多加元。疫情以来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儿子终于开始喝我熬的粥了。
对于体重,我的态度是:只要不暴瘦暴肥,能长期稳定,hold住,就OK了(哪怕是偏重)。适当的运动,不是为了减重,顺便能减一点最好,没减成也无所谓。
运动是一个长期的事情,绝对不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生理逆反”。国外有些运动达人,对运动和俊美体型的偏执,过于病态了,不过没办法,这是从古希腊就开始传承的炫耀性格的一种表现。
对于心跳频率、出汗状况,还是有要求的。基本概念就是“大脑放松,身体绷紧”,昂首阔步,走出舒畅的气势。
所以我选择在夜间走。第一,路况干扰很少。第二,夜间的空气比清晨要好,因为加拿大空气污染很少,绿化又好,植物被晒了一天,释放出大量氧气,空气中含氧量高。第三,夜间总有不少少男少女聚在另一头耍滑板等等,他们才不会起早呢,你远远看着也愉快。
偶尔我也会带一支伸缩警棍,不是防贼,而是防野生动物,我亲眼看见过我家附近的步行道边,野生狐狸一家四口在夕阳下跑出Ravine来晒太阳,跟我们人类和谐共处。
即没有很大的场地限制,也不需要什么器械,更是时间自由。
我姑父,马上退休了。年轻时曾大病一场,铁锈钉子造成的外伤进而败血症,全身的血都换了一遍,ICU躺了一周才出来。而且比较胖,一辈子就没有瘦过,就是一厘米一斤的比例。爱吃肉,烟酒不忌。但是现在身体很好,例行体检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特别的是血脂,甘油三指、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数值都在下限,高密度脂蛋白贴着上限。对于一个胖人来说,很不容易了。
他的锻炼方法就是打太极,每天10点睡觉,5点多起床,吃完早饭直接去办公室,先泡一杯茶,然后打一趟,打完了其他人还没有来上班。晚饭后,再来一趟。不过有一点,一定要会打,别看慢悠悠,其实费神费力。他自己说每趟拳打下来,都要一身汗。
一直在给我安利,可惜俺太懒了,虽然心向往之,却身不能至。
我本性比较宅,爱静不爱动,即使年少时被父亲带着跑过几年长跑,离家上大学以后就丢掉了。
年过50以后,逐渐感觉到身体机能的凝滞感。好像气血运行不畅的感觉,浑身说不出来的难受。刚开始我是想把跑步捡起来,又看到说体重超标的人跑步容易伤膝盖,后来就选择走步。每天早中晚走三次累计10公里左右。我追求距离不追求速度。一般要走2.5小时。
现在走了快一年了,腿有劲了,体重也降低了5公斤左右,走路的速度也快一点了。我一般在走路的同时看到有大树时就双手推树用立姿做20个类似俯卧撑的动作(当然力度差很多)。这样上肢下肢都可以运动到了。
总的来说,我这样运动的目的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因为没有剧烈或者负重的动作也不会受伤,比较安全。这样的锻炼方式适合像我这样平时不爱动的人。
强行凑热闹。
以前的总结:自然放松,沉肩坠肘。意沉丹田,心念足动。心意相随,一触即发。
简单说,就是全身放松,但是身姿端正,能够把握重心,走路的时候有想法(念头),想法跟着脚步走。虽然是放松,但是遇到刺激可以即时反应,并不是完全的松懈。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察觉到呼吸问题,可能有很多胡思乱想,这些说明身体可能不好。比如呼吸是否努力,是否费劲?心脏不好,胸肺紧压。胡思乱想多,感念多,肠胃不好,神经不好。但是通过走路、调整呼吸、注意或者随意,放松心念,可以慢慢改善这些问题。
本兄这个做法,其实是正经“冥想(静坐)”的做法,不讨论印欧是怎么样的,至少国内的就是这样,行止坐卧均在放松,同时不予特定的注意,也就是随意法。
这可能有点违背常识,因为静坐,其实是形象,不是实相。用坐忘论的说法,就是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前四个是方法,最后一个是总结。本兄都说了。
只有真观要多说一下。真观,就是以游离的心态观察世间万物,宅心物外。也是以同样的心态观察自己,发现自己的身体是怎么变化的?自己的心态又是如何的?甚至可以感受到自己那些胡思乱想,那些幻像的游离变化。
说白了就是放空自己,以淡泊的态度面对世界。
当然实际上要复杂的多,但这不过是一个思路框架,怎么做,还是要看自己。除了呼吸是要学的。
其实我感觉一个最简便易行的入定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对于排除杂念忧思、稳定精神情绪极有帮助。另外,唱歌这个爱好是身心两者的大按摩。
道家的行气,释家的数息。都是从一定数量的呼吸开始的,也都有呼吸量的多少(粗细)。通过数数,排除杂念,然后忘记数数,自然安宁。薛颠的《象形拳法真诠》也许是说的最好的。
不止呼吸,还有汉唐间的啸:
看起来传统说辞太多,夸张成分不少,还有些近代科学名词。但核心是没问题的。只看方法就好。
这里“丹田充实法(一)”的呼吸就是抱朴子的行气和天台宗的数息。体呼吸太玄,可以不看。此外还有唐代的《坐忘论》,这个直接百度就好,扔掉其中宗教成分即可。
注意这里的随意和之前上面说的随意不完全是一回事。文本是用ABBYY临时OCR的,可能有错别字。
---
《象形拳法真诠》 第六章
第二节 丹田充实法
《论语・乡党篇》言:“孔子屏气似不息者”;《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庄子》云:“至人之息以踵”;《孟子》曰:“善养吾浩然之气”,此四子者,不但得式术之三昧及养生之秘诀,并且存心养性,守中抱一,得列圣相传之道统,后人谈文治武功者,莫不奉为师表,吾挤之欲研究国术者,岂可不尊为神明,以为却病延年、卫国保民之基础耶?今之谈武术者,莫不以练精化炁、练炁化神,及洗髓、易筋等语,逢人说项,成了一种口头禅,及问其具体练法及习学之步趋,则箍口结舌,茫然不知所答。兹将方法步骤及效果,述之于下,以供献于社会焉。
(一)丹田俗名小腹,即道家所谓安炉立鼎之处,在人一身之中,即力学上所谓重心者是也。欲使元气充足,变成金刚之体,每日或每夜,择空气清新之处,静立或静坐,皆可练习。注意适当之姿势(即合法规之势),先用略粗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送至丹田,待到腹中气满,然后呼出(以谓后天呼吸法)。如此数至十次,或二十次,即舌搭天桥,换为细呼吸,数至五十次或一百次,迨至无思,无虑,五蕴皆空,然后顺气息之自然,勿庸暗数矣。
(二)练气百日,必丹田膨胀如鼓,坚硬如石,宜再注意尾闾夹脊,以上达于玉枕及玄关,一气灌活,周而复始,上至泥丸,下至涌泉,气息绵绵,听之无声,视之不见,所谓“至人之息以踵”者是也。
(三)每日练习不稍间断,不但坎离相交(心肾相交),有不可思议之乐趣,而丹田充实。元气既足,则电力(即一身之法相)增加,磁气(即全身精炁光线)发动,能击人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知此玄理可以人道矣。
第三节 锻炼筋骨
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骨者,生于精炁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炁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指:手指;心:是指手心,属筋)。像其形,龙蹲,目之精,爪之威;虎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轮轴也);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手出如放箭,运动如抽丝,两手如撕绵;手足(手足四腕力也)挺劲力,叩齿骨自坚(齿属骨)。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蹲似猛虎出林,纵跳灵空像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象形拳法真诠》 第十一章
第一节 修养要论
盖夫人先天体质虚弱,后天失调,久罹病苦,医法已尽,药物无灵,此术能使其身体健康,患根拔除;胆气薄弱,意志颠倒,烦乱不宁,阴阳不交(即心肾不交),稍遇惊恐,心胆俱裂,苟能依术锻炼,丹田之炁,充实其腹,以镇定心神,而增百折不挠意志力。法不仅愈己之病,而且对于家庭之上,精神、肉体痛苦,亦能随缘普济。换而言之,由肉体方面,渐进向精神进步研究,善能变化人之气质,使刚者柔,弱者强,病者愈,胆惊壮,学者得此要素,则人生多美感之快乐。古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今一朝启其秘藏,明此道理可以通三教之真髓矣。
第二节 生理呼吸
人类呼吸之作用目的,最切要者,曰生活机能,故圣人视息曰命,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一呼一吸者,即吾人之生命也。欲知生命之真意,必先研究根本,第一步曰“呼吸”,且吾人肉体中,最重要之物质,为血液。夫血液之营养分,非借呼吸不能制造纯良鲜血质,因空中气分中有一种养料,名酸素,此质吸人内部,则使全体能起酸化作用,且酸素与细胞组织中老废物,化合而为碳酸素,借呼吸作用以吐出之。空中之新酸素吸入腹内后,则能使黑暗色之旧血液为深红纯良之新血液,辗转交流,循行全身,是即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门也。
第三节 实修内容大纲
(一)正身法;(二)调息法;(三)修心法。其正身法内有注意与随意二法。调息法内有三步呼吸:(1)努力呼吸;(2)丹田呼吸;(3)体呼吸(即法-轮长转)。修心法:(1)至诚;(2)守一;(3)腹呼吸。此为修心炼性,次第实修之法门,调息法与修心法,互相结合,笃行而生一种天然之佳趣,下列表以指示结合系统途径:
此表学者,初见似难悟会,然实极简易,其要点不过由浅入深。如调息法中之努力呼吸,即丹田呼吸之先导,丹田呼吸又为体呼吸之准备,详而言之,体呼吸又为修道之终法,最上乘之工夫。修心法中,至诚不息,为守一之纲领,守一又为体呼吸之法门,如学者,果能至诚不息,则可以入道矣。调息由精神方面作用,进于体呼吸,先要铲除杂念,而至诚不息,抱元守一之佳果得矣。
第四节 正身法
先要注意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骨柱正直无曲,首勿倾于前后;耳与肩对,鼻相对脐,道经云:“尾闾中正神贯顶,炁透三关入泥丸。”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为然,勿论何时、何地,莫忘却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正身用意,动作皆于法规,不可随意倾跌,学者最宜慎之。
第五节 注意法
欲实行修养法时,最注意者,即适当之姿势。如练时,先向下腹部,以意沉气贯通,使出小腹突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时,总苦气不及于腹。其法最紧要者,即闭口齿,以鼻向外徐徐出气(而微细有声,出至力不能出时,下腹自然实出)。
第六节 随意法
随意法,即权便之法门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有一时工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工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偈曰:“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自心圣人知,四个橐籥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第七节 三步调息法
调息法者,即调和气息之谓也,分为努力呼吸(后天)、丹田呼吸(先天)、体呼吸(周天)。此三种呼吸,乃是修道始末根本工夫,由粗入细,由细人微,由微人道。若论其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呼吸不从鼻中而出,从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往来而出入。道至此时,全体安适,悠悠而入于极乐世界矣。
第八节 呼吸与精神关系
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息外无心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第九节 组织调息法
练功夫时,宜择天朗气清之地,敛情摄念,心无所思,目无所见,鼻无所嗅,耳无所闻,口无所言,神将守形,任从两足行动处,一灵常与炁相随。《坛经》云:“行也能禅,坐也能禅;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升乾顶,气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第十节 努力呼吸
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唯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得气不能出时(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后再用鼻子吸人空中新鲜清气,使肺中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下,以意力向下腹用力,徐徐送至丹田,时间停止少许,谓之停息。嗣后将腹内之气,从鼻中微微呼出,使横膈膜次第向上,而胸部肺底之浊气可以排泄而出。以上呼息、吸息二法,循环为之,其呼吸机能顺通,乃移于丹田神意呼吸,偈曰:“一呼一吸,通乎气机;一动一静,通乎造化”,正是此意也。
第十一节 丹田呼吸
丹田呼吸,此法与前努力呼吸所异者,呼息气下人丹田,而谓之阖;吸息气辟而上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呼息下贯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以心意而存于心肾,使气上下而往返,则精气透泥丸。偈曰:“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炁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炁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工夫至此,然后可进论体呼吸法矣。
第十二节 体呼吸
体呼吸者,乃呼吸最上乘法,前两步呼吸,不过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于体呼吸,但体呼吸乃是周天法-轮之呼吸。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为呼吸。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故习此道者,不可不恒心努力达此境域。盖真体呼吸,虽未易得,而能恒性求之,不难由近似而得真实也。练体呼吸,须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呼吸从尾闾,上升透脊骨,过玉枕,入泥丸,而至下鹊桥,度重楼,过黄庭(离宫心也),至丹田,而谓之一周(周天),转法轮以意力,由脐轮向左从小而大,再向右转胳轮,由大而小,由中达外,中全外,由外至中归无极。此节 工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播难人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为之,以期达此境域是为至盼。
第十三节 修心法
修心法者,即成道成不二之法门也,释谓明心见性;道谓修心炼性;儒谓存心养性,其名虽殊,则理是一。至其练法,则先藏气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部渐渐冷静,杂念灭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精神集注于下腹,入于无念状态,腹呼吸自然现于意识界,遂成一种抱元守一之象。以期达此三步最上乘工夫,从至诚不息中而求之,修心炼性之术,尤愿上等有根器者笃行之。
因为球场上,想跑就跑一会儿,不想跑,就站着等球。不会运动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