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省研究机构的年轻人 -- 方平
我年轻时对热干面的介绍是:
热干面的出现是满足城市底层重体力劳动者的需要,由于掺了一定比例豆面,营养较为均衡。
七天兄再看看。
我觉得他们这些深入社会研究的,还是了解基层情况的,尤其是农村。
就是一声叹息罢了。
说个最近的事吧:我小姨的公公,快80了吧,在农村每月有100还是110块钱。一个多月前听我妈说,被扣了,原因是他的哪个儿子还是孙子还有欠着没交齐的计划生育罚款。
我就是不明白,这些钱为啥不能直接打到底层百姓的账户上;物价局为啥不能在这种艰难的时候控制一下民生物资价格。
我跟七天兄的疑问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直接把钱打到个人账户?
朋友据实回答了。
服了。
上来的官员一定要打到批臭,都官职到副总理还拿普通科员薪水和大寨公分,让别的官员怎么活啊!
我在江苏南京,我做破产业务的,有次我们要向债权人分配,那个案子债权人大部分是农民,基层干部就说每个人手上都有银行卡,是发农补等等用的,建议我们走这个渠道发,后来我们也是怎么做的。后来倒是农民债权人自己觉得不方便,要求发现金,反而是我们的制度不能接触现金,后来请示法院后妥协了,500元以下的发现金。随便说一句,我们这边政府和其他公家部门,好像都不碰现金了,是时候帮公家部门出差,费用报的比较慢,而且就是要提供银行卡号,过段时间打过来。
故意要锁死流动性,故意要让中国企业流动资金困难。
在体制内混,第一条就是要主动把智商降到领导的智商之下,这样才能混得下去。第二条是坚决不接受外人的批评,我们自己改可以,不能在外部的批评下改,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当然,第二条有挡不住只好接受的时候。
印钱不是发钱,是流动更多资金给银行,让银行贷款给企业。
总之中国经济困境绝对是央行一手造成的。
如果你300块钱撑一个学期,算五个月的话。
我当时一个月生活费60+,这是包括了国家每月发的20块钱补助(本来是22块,每月扣2块缴班费)。
我母亲那时候正下岗。我弟弟两年后也考上大学。同时,我农村的伯父去世,婶婶改嫁,伯父临终前将唯一的儿子托付给我父亲。我父亲用长年出差的补助,维持这个侄儿从小学读完大学。
上大学报道那天,父亲拿着行李送我去学校。他平时很少挤公交车。所以那天带我挤公交,下错站了,提前在鲁巷广场站。于是父亲带我去鲁巷商场买了一双步鞋,18块钱,我记得非常清楚。
我第一次穿皮鞋,是大三。那个时候已经有奖学金了。
我攒了很久的奖学金,五十生日那天,从武汉最好的商场给父亲买了一块象样的手表,五百块钱。
后来父亲的司机对我说:“你爸爸跟我们说起来,又自豪,又落泪”。
那块手表,父亲走的时候,我在他抽屉里还看到。有一节表链断了,用细铁丝绑着。
今年给父亲立碑,母亲告我:“你那块表,我让它陪你父亲去了”
你我都是同龄人,也是同命运的人。
上级领导批,那当然要拿出态度。至于到底改不改,那是另一回事了。
如果是屁民批,那肯定能挡住,鲁驴怼巴而已。就算挡不住,也可以装死。有时候你看见舆情沸腾了,人家表面上认个错,那不是因为批评的声音大,而是因为有上级领导发话了,要给个面子。
科层制度下,必然存在年轻人待遇低的问题。企业不同,你智商高情商高,搞定技术搞定客户搞定管理,立马高薪,官员体系显然不能这样。
年轻人最大的困难还是房子,有地方住,薪资低点没问题,一家人生活吃饭没多少开销。
有廉租房,生活上没有太多后顾之忧,体制内的优秀而贫寒的年轻人,才能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