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省研究机构的年轻人 -- 方平
武汉排名第一的大学有两所:武大华科;排名第三的大学有三所:理工、中南财大、地大;方平应该说的是财大,但这10几20年在湖北招生理工的招生分数都是高于财大的!
公务员体系,待遇差距极大。国内待遇最好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几个发达地区,其他地方,哪怕是北京,都差了不少。山东这几年提高了不少,但是比长三角珠三角还是差距很大。
直观的说,山东的公务员,在北方算是待遇高的,但是这2个地方,大概是山东的2~3倍。
公务员低薪的问题,是无法留住家境差的年轻人,特别是优秀年轻人。25~30岁,面临结婚买房等等一堆问题,没点家底的话,租房自己吃饭之外,基本剩不下啥,结婚买房遥遥无期。哪怕你知道自己会有前途,也难以熬过5年的成长期。低薪的结果,就是只有家境好的人,才能受得了起步时候的漫长煎熬期。
去年和一同学吃饭,军队团职干部专业,在无锡,一年到手40+。公务员体系,没有失业的烦恼,而我们这些企业人,一过四十,天天担心失业。
有个事情一直没想明白,20年以来,疫情因素带来的政府支出扩张,减税经济不景气等带来财政收入下降,政府到底靠什么运转的?是不是赤字?
站在企业人的角度看,某些公务员的待遇可能是过高了。至少是远高于企业普通白领工资。
收入是否合理,和支出密不可分。割裂了收支,谈收入没意义,涨工资说的问题就出在这。
目前来说,是全国劳动人民的血汗供养资本集团。无论收入怎么提高,出口堵不上,都是白搭。
不谈深层次的问题,有三个事我觉得必须要重新审视:外资,金融集团,超级大城市。
在新冠这样的特殊时期谈到印钱发给下层的第一反应是通胀,这比他没有基层经验更让人担心。中国有发改委、有物价局,在新冠这样的特殊时期,控制物价的能力,难道还比不了米帝?
民生艰难的时候,每天早上的热干面如果涨了5毛钱,对很多底层老百姓都不是小事。
我说的这位博士,多年来翻山越岭的下乡扶贫,最清楚中国最穷苦的那一群人,对基本生活价格是如何的敏感,甚至脆弱。以下是去年疫情,武汉封城结束第一天,该博士的一问,彼时物价已经涨了一轮了:
我相信去年武汉人的工资,涨幅不会有10%。
我们这些键盘党们,还是不要过于质疑人家实践派的智商罢。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专业人做专业事。
还整个匿名。
前面五个,就是武汉的五奖
后面两个是,是兰州发的。
公务员发钱的名目,你是嫌我说少了?那我随便再说几个
兰州还有有蓝天奖、防风治沙奖呢
长沙还有城市文明奖、综治维稳奖呢
南昌还有高质量发展奖呢
公务员和教师编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在互联网时代基本是透明的,没办法,架不住一帮刚上岸的总想晒。不信指路qnzz、抖音和知乎。
我没记错的话,公务员退休是按在职的70%发。珠三角普通公务员退休,年收入十几万很正常,高 的能奔20走
我跟很多人聊过天,他们看的很明白,发钱不是涨工资,钱发的再多,那是一次性的,热干面涨五毛钱一般就不会降下来了,除非工资普涨10%,否则老百姓还是希望热干面不涨价
去杠杆不一定是好事,你的朋友的困难一定程度与去杠杆有关。
老美就不去杠杆,那么高的国债照样印钱,稳住市场、稳住经济才是硬道理,经济和股市一垮,基本就是败了,杠杆再低也没用。
现在,工作原因,接触的三分之二(村里)小微企业号称职工8人,有一部分,相当一部分、绝大部分是借来充数的,实际就家庭几人。好在科技发达了,有些人工作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但仍然雇佣不起相对较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
意大利面煮好,拌花生酱汁端上桌:尝尝我们武汉热干面!
?????
传统的热干面一十八味佐料,缺了谁也不能缺芝麻酱。。。
而我几乎就这样过了4年。300块仅仅够生活费,课本、作业纸、参考书乃至坐标纸,都要靠奖学金来买。好不容易攒钱买了个计算器,还被偷了,从那之后就再也没买计算器,到处借。对于穷的感觉、对于一分钱掰两半花的感觉,方兄恐怕没有我那么刻骨铭心。
我没有质疑方兄的朋友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去年疫情闹得最凶的时候,俺们这旮瘩Costco的猪肉和牛肉,是近几年来最低的。七天:下班去了趟Costco, 被肉价惊到了。
方兄的这位朋友是财经博士,财政金融自然是娴熟的;既然经常深入一线,自然是深知底层百姓疾苦的;既然在省委智囊部门工作,对领导的决策方式自然也是谙熟于心的。这种熟悉下情、熟悉领导的决策方式、而且是科班出身的智囊,直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就让我这种熟知草根需求的人觉得意味深长了。
重复一下:没有质疑方兄朋友的意思。而是我从这个结论似乎看到了领导决策的逻辑原点。
帮七天兄问了,朋友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