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疾控中心改变新冠大流行定义的影响 -- 夕曦
对不起您。
不过,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对自己在去年的疫情期间的基本认识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当然,我只是个小人物,有什么看法也不会改变什么。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
嗯,这一次疫情,改变了很多的事情。
国内现在的宣传都是我们能完全控制病毒,疫苗有效率(和BNT一样对印度病毒都60%多)和打疫苗后感染情况都遮遮掩掩的(前天南京机场肯定都打了疫苗,但通报就是不说),懂疫苗的看了报道或者深入挖掘下,能知道,但是普通民众渠道获得的消息就是疫苗非常有效。
不说70%了,就算100%打了疫苗,以美国16w打疫苗死1个人的比例来看,完全开放,我们开放后的死亡人数可能都差不多1w人了,何况根本不可能100%打疫苗。如果学着其他国家开放,那么开放后我们病例急速上升,内部质疑你疫苗效果,外部造谣你隐瞒病例,根本没什么清零。
所以我认为根本不可能在有治疗方法或者高效疫苗前解封。而且也不可能等国外清零了解封,毕竟虽然自然清零了,但美国实验室肯定还存着病毒。希望有真正治疗病毒的方法或者真正高效的疫苗吧。
另外我认为没有逐步解封这种情况,因为国内流通远远比内外流通重要,假设广东先解封,其他地方人要不要和广东人流通?流通必然传染开,不流通还不如对外封着。
国内的就像你说的还不知道
经历、角度不同,观点看法针尖对麦芒是很正常的。
在网络媒体上、在生活中,没有必要总是证明、争论谁是正确的。我的习惯是判断趋势,然后调整自己的策略,讲个实用。
公共卫生即使在医学圈子里也处于鄙视链的底层,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
由于都是利用传统的重组蛋白技术,有望在保持疫苗安全性的同时实现高效性。
这可能是今后应对新冠流感化的一个技术发展方向。
你抱怨:“普通民众渠道获得的消息就是疫苗非常有效。”
但比较一下各国疫情,判断中国疫苗效果数据是非常有限的。国内不说了,严格管控导致新发病例数极低,其它国家在完成疫苗临床实验后,基本上得不到一手数据,即使和使用中国疫苗的国家有密切合作,得到的数据可能是二手的,或者有一手数据但对数据公开发表也有一定限制。
另外,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都属于RNA病毒,和其它病毒有很大区别。不大可能研发出类似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天花疫苗这样非常有效的疫苗。社会整体控制策略极大可能类似流感。首先大规模接种能够使用的疫苗,同时密切监控病毒的变异,对最危险的变异株尽快开发有新的疫苗,对人群进行补种。
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远远快于现在的新冠病毒,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要评估可能爆发的流感变异株,推荐给各国各自生产疫苗,最终给人群接种的疫苗中通常包括多个变异株,通常是3个。
其它与病毒相关的信息是:开发治疗病毒的药物非常难,远比开发针对细菌的抗生素困难。另外,HIV病毒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现在疫苗还在临床试验中。
在了解这些信息情况下,我通常不去评论中国政府防控疫情措施的对错,而且尽可能判断将有什么变化,对我生活工作的冲击,及时进行调整。
检测显示她同时感染两种冠病 病毒变异株。
法新社报道,这名独居老妇人在家跌倒送医治疗,意外被检测出感染2种冠病变异病毒,分别是最早在英国发现的阿尔法毒株,及首次在南非发现的贝塔毒株。起初,老妇人的血氧饱和度水平良好,但随后病情急速恶化,于5天后死亡。
分子生物学家范克柏根说,目前很难判定患者病情恶化是否与感染两种变异毒株有关,目前主流医学期刊中尚未出现类似病例,这种罕见情况很可能被低估。
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是非常相近的两种病毒,流行特点也想近,防控策略也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在人类历史很长时间内,由天花病毒(Smallpox)引起的天花是最古老、具有高度传染性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死亡率极高,一般可达25%,有时甚至可高达40%~50%,比新冠死亡率高很多。按照当前世界总发现新冠病例和死亡计算,新冠死亡率是2.1%。
这一宣言标志着一种困扰人类至少3000年的疾病被消灭,仅在20世纪这种疾病就夺去了3亿人的生命。
由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牵头的长达10年的全球行动,这种疾病得以被消灭,该行动调动了全世界成千上万名卫生工作者参与旨在消灭天花的5亿次疫苗接种。
与天花病毒相比,目前人类想根除流感还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不是说就没有办法了,实际上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的国际联盟卫生组织(2战后发展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首要宗旨和主要功能就是在国际上协调领导各国对流感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
新冠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流感病毒近似,你帖子中的结论:
2新冠感染者对应变异,防护率会急速下降而且打了疫苗也容易出现疫苗逃逸。
也同样在流感病毒的流行中可以看到。
用类似的防控策略,世界卫生组织可以领导流感的防控,也可以做到新冠的防控。
有意思的是,从成立到新冠爆发前,在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流感防控中,美国一直起到领导的作用。但新冠抗疫中却完全拱手放弃了主导地位。
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量感染者是没有被检测的。比如上文提到这个,因为摔倒进医院的老太太,不摔倒就不会进医院,就没人知道她得新冠。但是死人大多是要医生给个死因的,漏掉的相对很少。对于个人安全考虑,应该是需要知道,如果自己的了新冠,预期死亡概率是多少。我觉得这些数据,一个可能算法是看中国湖北以外的死亡率,湖北以外的中国对新冠有足够的重视,也有足够的资源,俗称应收尽收应该是做到了的。当然缺点就是样本数太少。
目前网上查到的数据是3869,这是在1-3个月内发生的死亡,当时对新冠病毒了解极少,突然大规模封城,生活物资保证不到位,当地医疗系统被击穿,这些因素累积起来,给我们对新冠感染有极大恐惧。
要知道在人群中引起恐惧心理,也是控制、阻断流行病大爆发的手段之一。
这个手段的后遗症就是有巨大的阴影,也是人们一直探寻“如果自己的了新冠,预期死亡概率是多少”的心理驱动力。
预期死亡概率在不同情况下是有非常大的变化的,就像你提到的武汉当地和中国湖北以外的死亡率是有不同的。与武汉人口类似的纽约市(人口9百多万),目前新冠死亡人数是33495,计算出来的死亡率应该比最初武汉爆发时高10倍左右。这些死亡数据,应该对你都没有多大用处。
一个可能有用的数据是根据这些信息计算的:
美国4月,完成两针疫苗接种的人口比例是30.9%,结合美国总人口数,我大概估计未完成疫苗接种人群死于新冠的几率比完成接种人群高50倍。
人群整体死亡率会显著降低。比如2020年12月2日第一剂新冠疫苗应用于人群(英国开始),12月底世界新冠总死亡是1824915例,按照世界总人口计算死亡率是0.023%,相当于去年在疫苗接种四周后产生作用时,病毒在全世界每10万人群中造成23人死亡。
所以,全世界平均的新冠死亡差不多是中国癌症死亡的七分之一,这是在没有疫苗而且大部分国家消极抗疫情况下的结果。
疫苗接种达到群体免疫标准后新冠死亡还会进一步降低,这是没有问题的,这时再权衡继续维持“病毒零容忍”的社会总成本与获得的收益,我相信政府会逐步开放的。
正如文中所说,一夜之间多了一大堆疫苗专家。医学问题突然变成了政治问题。 支持这种理性分析,用数据说话的好帖。
说说个人经历,不是生物专业,但是关注mRNA差不多有快10年了。原因就是癌症夺走了我数个亲人的生命,所以对于癌症治疗的相关报导非常感兴趣。大部分突破还是源于对现有方法的改良,而mRNA似乎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方法。当然和所有新技术一样,看起来雷声大,雨点小。折腾了快20年也没什么成果。差不多都要把这个名词忘了,这次疫苗出彩了。
从个人的私心来说,我希望它大获成功。让资本市场对这个新技术重燃信心,加倍投入。毕竟疫苗这东西,没有它还有灭活,重组蛋白什么的。但是癌症可就关乎全人类的寿命了。另外也感慨一下这次的两个赢家:莫得那当年就在我工作不远的一个地方的小房立了一快牌子,周围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厂,真的好似老鼠在一群恐龙中间瑟瑟发抖。另一个pfizer一直被大家骂技术不行就会买,但还真就叫人家买对了。看来这买也是一个手艺活,买久了总能找对路子
后期车祸减少,不是人们更遵守交规了,而是不守规的都在前期车祸中丧生了。
明显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