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话逻辑错误百出,一杆先打倒欧美一堆人
家园 关键是邓小平自己也不敢说能比肩毛主席啊!就是一帮捧臭

脚丫子的无耻文人在那里狂吹牛逼,自嗨至此,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家园 拿洋人当保护伞,心虚了?

所以我说你不配粉毛太祖。

家园 下一场

政 变就可。他们能政 变,下一代也能。

历史上发生,未来还会发生。

苏联政变没成,紧接着的下个政变成了。苏联走向独联体,再走向分手,彻底改朝易旗。列宁、斯大林在前苏联地区,绝大数国度没法抹去。按中国人说法,就是唯有:德、功、言 不朽。

邓这座是山,还是丘?

家园 那全球也行。

毛的德功言,何人不能学!

看你这话,自大不可理会,配不配由你定?笑话!

家园 举个例子吧

一个跟我挺要好的老板,来自常熟,很瘦,曾经跟我讲过他的故事,改开前要他耕田,实在辛苦,他那身子板,弱不禁风的样子,根本不适合。

改开后,他宁愿跑出来,跟一个台湾老板打工,挣了钱,有一些要给回村里那些帮他耕田的人,分了田,他还是要负责的,但是给钱就能搞定。再后来,有些本钱了,就和几个同乡合伙自立门户,挣了不少钱。

可以不用自己耕田,这个就是我说的退出机制。

家园 过度辱邓和适度辱邓的界限在哪里?
家园 再杠一下

同样的数字,可以有不同解释,就用你给的数字为例:

1973-1979,7年时间,非农就业人口增加63.65%,年均增速7.29%;

1980-1989,10年时间,非农就业人口增加78.4%,年均增速5.96%;

我猜你的解读是,改开前,增速在那摆着,肯定是有更多非农就业机会。不知道有没有猜错?

我的解读又不同:

其一,先是从逻辑推断,假设你的解读是对的,我们应该可以见到,因为改开前的非农就业机会更多,那么就应该有更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改开后应该更少才对。事实上是正好相反。

其二,如果是这样,要如何解读这两组数字呢,并且符合上述观察到的事实呢?

我的解读是,原本的基数低,国家投资容易见效,所以增速高,吸收的非农就业人口主要来自城市的新增人口,所以见不到大批农民离开农村这种现象。

改开后,基数已经增加了,而政府投资相对减少(可以观察到开始有大下岗的现象),引入外部的投资,不是马上可以填补缺口,需要时间,因此增速会慢一点。但是,由于政策的改变,农民可以选择进城工作,因此我们就观察到农民离开农村比改开前为多这种现象。

似乎我的解读也能说的通?

家园 当然可以。我们发言后,如何理解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

前阵,写了一篇《接受【流浪肥猫】的建议,补一个“四个人”的序时纪事》,胡一刀跟了一篇《朱、王、王、陈、顾、章,都是谁呀?暗黑解读一下萧木传达》虽然不认同观点,但对于一刀兄、懒厨兄的顶帖我都是感激的。

各种帖子,大家都看看,挺好。

家园 广东省委负责人——额老子的贡献你也抢,哼哼
家园 你把这种叫做“退出”机制?这是单干进化版吧?

集体化——退出集体——单干——退出单干——集体化

你把

单干——不愿干而雇佣——做老板

叫做“单干”的退出机制?

家园 好问题,我有空再写写吧
家园 不知所云,拜拜
家园 你也不是新人了,谁不知道谁呀
家园 推荐你去重新复习一下指数函数的特征再重新来看增速的比较

虽然改开增速慢了,但是由于基数大了,增加的就业人数是大于改开前的。

增速和增长量,是一个简化为指数函数的曲线。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