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爱在南疆七十年 -- 故乡在喀什
序
弹指一挥间,七十多年过去。我们家上一代1950年代左右自甘肃到南疆。在甘肃,祖坟仅2—3代。再往前,就得忆及一个叫大槐树的地方,据说在山西。我没考证过,因为这七十年,足以写一串有意思的故事了。他们的足迹留在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地方:天山之南。即:南疆。
南疆是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张骞、班超、法显、唐僧都曾或深或浅,涉足于此。
后来各时期不乏内地人到南疆。又候鸟一般,回去了。
外国人来南疆的多专业人士,如:探险家。在他们眼中,这是个乐园,可展开丝绸之路等话题。当然它又是角斗场,世界政治的狗苟蝇营在此上演。但均未找到南疆发展的答案。他们有些在此呆了很久,如一任英国外交代表的夫人,喀什生活二十八年。没有呆住的,基本成了似水般的过客。
南疆非过客可以看懂。把它写成文字,留在典籍里的,一般都想从中得到些什么。南疆有句谚语:“水会流走,但石头会留下来”。水,怎么能讲清楚石头的事情呢?
我们家有人留下来。这条脉,已留下七十年。
这是南疆非常难得的时期。1940年代的南疆,兵荒马乱,天灾人祸。
过去七十年,对我们家也非常难得,几代人和南疆共命运,一片热土洒汗水,同喜,同悲。横着比,今天的南疆和北上广差距巨大。但历史地看,南疆从一穷二白,有了自己的农业,工业搭上了网络经济。从南疆向西,进入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山区,象是走进了历史。看着那一个个连电都没有的氏族部落,总能找到七十年前南疆的影子。
向北,进入独联体,则象进入三十年前的南疆。那时我们羡慕他们。这才多久,就逆袭了。
对于我们家,南疆更是块福地。1940年代末,徐叔被国民党军抓壮丁。从西安一路走到新疆。1950年代初,干活计的梁爷,沿着一个个工程,修桥铺路也来了。同时期,老何(我的父亲)思想激进,为寻找革命加入了队伍,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去抗美援朝,结果事与愿违,到了新疆。当然,新疆也成全了英雄梦,老何在战场上炼了一回。1950年代末,甘肃灾荒,我的二姑一大家子逃难来到了这里。
岁月有情。各种日子都象红柳一样在这片儿扎下了根。远观近看,各有各的精彩。
我们家四个儿子。“半大小子,吃死老子”。改开前,多亏周围的朋友送粮食,我们这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没有这些袍泽情谊,我们家撑不到今天。所以,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是感恩。
当然,情怀也是爱,是朴素的爱国之情。新中国不易,南疆尤其如此。没有一批热血青年,没有一股冲天的豪情,和始终如一的虔诚,南疆不会有今天的模样。如果拿活着即幸福来解释南疆七十年,显然不够。没有情怀的支撑,日子过不了这么远。
几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最多的是遗憾。不过,他们没有后悔。这些遗憾放在一起就铺成了路。今天一张张美图,一次次自驾,并非一个人的远征。路在那里,不是天赐的。回首七十年,也就是对遗憾和蹉跎的一种纪念。
几代人在南疆同心同运,血脉相连。如果南疆是一棵树,那么这一大家子的记忆就是年轮。把过去,现在,未来,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不容易。
我们的根留住了。七十年里,有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建设好南疆,这是伟大的事业!
把过去南疆七十年的事记下来,是我未来要做的。同时,我还在做另一个事。写有关南疆发展的系列。“凿空”是张骞做的。之后,中国一直未把南疆的事搞明白。我想从政治、经济角度把发展南疆的意义,手段及路径通过“凿通”来讨论。
我在《西西河》的网上论坛写了五年多,算上跟帖一共有3000多贴了。而今把情感记录和理论讨论用文学和学术的态度继续下去,值得尝试。牛顿曾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南疆没多少巨人,但有很多高山。今天写的篇什若能让人在南疆看得更高,更远,那就太值得庆幸了。我只想作一块石头,垫在后来者脚下。此生,足矣!
我家祖辈五十年代从江南来到北疆,此后直到退休之前,和家乡的联系除了书信就是靠每年两趟几天几夜的火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那个儿童说的大概就是我吧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上亿北方人祖先迁徙中转点
明初的时候,之前元末战乱北方死人太多,山西河北死的少,大部分外迁填补别处
大槐树是山西移民出发前重要聚集点
建国前2-3代或清末民初从山西迁甘肃?经商可能性大
现代考古发现史前时期内地就有了新疆和田玉,汉唐更是在新疆设置治所。我们家上面几代都是徐州人,可是五十年代开始也有了叔伯辈的人各种原因去了新疆。新疆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很容易让人流连忘返。
羡慕那些有“故乡”的朋友
父母辈从军,文革时被迫来到陌生的城市。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有亲戚的伙伴,因为我一个也没有。家里也是讲普通话不讲方言,大院也和当地社会有着明显地隔离。中学开始就离开那个城市,上了大学就很少回去了。父亲去世,老家叔叔千里奔丧和堂弟一起陪我送老爷子回乡入土,从此感情上是倾向为祖籍地,但惭愧的是我一不能听二不能说家乡话,风土人情还是隔了不少。 这一切直到出国以后,因为心理上真正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乡--中国。
故乡之于一个人,大抵就是一个月光宝盒。能不能回到过去,可不可以手触,倒在其次。
寄托大过思念,遗憾大过快乐。
也是一份不错的心药。
抠脚大汉一枚,擅长不多。
不过聊天算是一个所长。
爱国者永远是年轻!
这次看来又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值得期待!
我会努力的
位于山西洪洞县。
本来寝室里有一个北疆昌吉的(回族)兄弟,回趟家得坐三天的火车,已觉得够不容易了。
后来寝室搞了个友好寝室,全是来自新疆班的少数民族女生(非维族,那个族大概只有几百人)。
一个女生讲:“寒假,没时间回家,坐火车到乌鲁木齐得三天,下了火车还得坐三天长途汽车,一来一回,寒假也没了”
自表弟奉命离别家眷,自中原转戍南疆,我们才更能体会-----南疆,汉族人住在那里,就是奉献。何论兄台阖家数代驻守建设拓展之?唯有宝推花献,聊表敬意!
为楼主的情怀点赞!
一直想去伊犁看看,看了楼主的文字,我觉得应该改去南疆了。不为自然风景,就为这70年来,新中国在南疆投射的风景;为这70年来,你们所代表的新中国在南疆与南疆人民一起心血洒热土的风景。
每次一扯起“故乡”,能说出三个省。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慢慢就有了感情。一次,发小的妹妹问我:“哥哥,你能告诉我,咱们的故乡在哪儿吗?”我只能告诉她:“吾心安处即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