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佛教修行的真实目标是让人消除自我意识 -- 飞羽

共:💬67 🌺244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觉的是以上各种的混合大法。 -- 有补充

静坐的起因单纯,天知道我有多庆幸自己无意间避开了多少凶险。

先讲一下原由,我学生时体育很好,中学遇到位奋进的生物老师,大学里又是体育教授上课,所以在运动及康复上有基础知识。因有锻练所以双盘是个轻松的动作只是不知能坐多久。

说起我们那位生物老师,当时在备战考研,上课时会由着心情随意拓展内容,几页课本都能讲至拖堂。平时测验也让同学们默画解剖图,那是比线路图画风更好玩的五花八门异彩纷呈。我们走后老师也如愿去了上海。

当时那些道佛学说对我来讲只是些名词,只在日常聊天中泛泛涉及并没想过看书去深究。

我只是单纯想知道自己能双盘坐多久,就象知道自己长跑能跑多久。我本来是练短跑的 长跑是做为耐力训练。所以心态上没有执着的目标仅试着尽力坚持。

初练时没想着闭眼,总是在前后摇摆上下拉伸左顾右盼,时不时打开揉一下腿,更象是在寂静中双盘坐的瑜伽,心中默念着1234、5678。

通宝推:秦波仁者,五磊山,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能静坐下来时没什么肢体动作但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 补充帖

所以第一步的诀窍也就一句话,用医学原理来讲就是:将思维的兴奋转移到感觉的兴奋上。

达到入静时还要小心,当感觉随天籁外放太远时 要用自身的紧张感觉(下肢双盘)拉回以自卫,内外两种感觉各自断状连续。

家园 这说明你脾胃好

脾胃好的人容易入静。当然看得出还有其他的好,这么好的素质如果加上有兴趣完全可以深入练习需要静心功夫的锻炼和学问。

家园 脾胃好的人容易入静

还有这一说。难怪我一直入不了初禅

家园 这是黄帝说的

脾藏意,主静。因为脾属土,土为坤,大地是静的发源和依据。按黄帝的说法往深处展开,脾统血。。。营养资源的分配是他主管的,分配不均不合理当然引起天下大乱,所以道家练静,从回归小腹脾土开始,后世发展出了丹田学说中气学说乃至内家拳,理论根据都是黄帝们弄的,回归法路比较长。。。

佛祖大概没有脾主静这一理论,直接往心上思维上捅,,舍呀忘呀说的多,有的也起效,毕竟心思维在中医里一部分也归脾,一部分归心。。。心是的妈妈,妈妈不讲话,孩子也就不乱闹了,维持安定局面。但是一个法门中不可能没有派别,《心经》派光呀明呀大智慧之光讲的多,安静到最后也是个神明,无为什么的。。。说明有科学在里面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秦波仁者,明心灵竹,
家园 我确实是个美食爱好者,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趟一遍

因为好奇心强爱好就多胆子也不小,感兴趣时极专注但过后甩手就忘。

家园 我八字全是水木

火跟土被克制的厉害,后来看中医讲,很多人胖恰恰是因为脾虚才意识到问题。

请教下老兄有啥调理脾胃的好办法。站桩顶用么?

家园 站桩讲究方法

我的讲究主要两点,第一两足根着力,和足外侧一起落地,内侧离地,脚掌成抓握状,大脚趾尽量用意往足心收敛。第二双腿微曲,委中略有鼓起意,双腿压住所包含空间,象坐在气球上一样,进行模拟呼吸,模拟是指双腿和所包含的空间似乎同肺一样,感觉抽象单独做不来,可以配合肺的呼吸,肺吸的时候,双腿似乎压气球一样压一压,幅度尽量小,此时第一点要求和第二点要求中的委中不要丢, 这是最低要领了,呼的双腿升一升。意在吸,呼可以不关注。从一百下开始,逐步做到呼吸500下以上。这是活的站桩。。。

通宝推:明心灵竹,
家园 学针灸可以进步神速

阳光青年,帮人自助,吉!

家园 学过几手只敢扎自己
家园 有一版邝美云的粤语心经曲子很好听
家园 呵呵,由不得你喽

我也想删掉我自己的帖子,办不到哇

家园 简单

我本来就是大千世界中的一滴水,但偏偏我是所有世界的原点。

见前补充 4551870
家园 人小的时候没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1岁半到2岁半逐步建立起来的。即使到了4岁,儿童的自我意识也不强,因此小朋友一直是非常快乐的。

通宝推:钓者任公子,桥上,
家园 这种理解仍然偏中国

华尔街那贴那贴过来的。

原始佛教的无我是彻底的我不存在。其实看佛陀划分的快乐等级就知道了,没有自我意识最多算第四禅快乐。而空无边处快乐已经是空洞无物的状态了。

  

1.五种感官快乐――眼耳鼻舌身感知可爱迷人的色声香味触。

2.第一禅快乐――摆脱欲乐,戒绝恶事,独自寂静,有思辨,有考虑,进人第一禅,欢喜快乐。

3.第二禅快乐――内心平静,思想集中,无思辨,无考虑,入定,进入第二禅,欢喜快乐。

4.第三禅快乐――摆脱欢喜,一视同仁,神志清醒,进入第三禅,体验到圣贤所说的“一视同仁,神志清醒,享有快乐”。

5.第四禅快乐――摒弃快乐和痛苦,摆脱过去的喜悦和优愁,无痛苦,无快乐,一视同仁,神志清醒,进入第四禅。

6.空无边处快乐――彻底消除物质感知,摆脱感觉反应,不产生种种想法,思惟“空无边”,进人空无边处。

7.识无边处快乐――完全超越空无边处,思惟“识无边”,进人识无边处。

8.无所有处快乐――完全超越识无边处,思惟“无所有”,进人无所有处。

9.非想非非想处快乐――完全超越无所有处,进人非想非非想处。

10.想受灭快乐――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达到灭寂念想和感受。

而消除自我意识,是古代的普遍特征。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我、基督教的虚己、伊斯兰的苏菲派……

中庸是保持全面开放的可能,四毋就已经是无我了。道家不用多说。基督教麻烦一些,是指基督消解作为个体的我,实际上是没有小我。苏菲派则是神秘主义的普遍思路,也就是消解个人意识,与超验存在融为一体。有毁灭和保持两种,后者是意识到实在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认识自己的渺小,摆正位置。

佛教的灭定(想受灭)是以什么都没有为追求的。古希腊和沙漠教的神秘主义是为了体验到神的存在与伟大,在这个过程中升华自我。只有儒道的无我是为了具体实践中不受自我意识干扰。两者的初衷都是政教、修身。

  

虚者固不谓空洞无物,静者固不谓兀然而木石也。——司马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