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79:政策破土 -- 本嘉明

共:💬138 🌺963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长途运输是既定国策

就是要搞规模化养殖,已经在在北方产粮区中国的玉米地带建设超大规模养猪场几座了,都是几万头母猪,几十万头育肥猪的那种,成本低,质量好,还要上市呢,然后靠长途调运活猪来调剂,猪瘟之前猪肉价格低和他们有很大关系,那些不在东北的猪厂要靠进口玉米大豆做饲料,大豆价格上涨,猪养一头亏一头结果亏的一塌糊涂,没办法只能让猪饿死,养猪场变成18层地狱里面的饥饿地狱了。最近这些大型猪场又好了一些。

现在你不让搞省之间的贩运,这些大型养猪场又变成过剩产能了。

变成东北猪厂老板要上吊了

家园 你说的也对。可能最后平衡的结果取决于

猪瘟到底影响多大了。

兴许猪瘟不是什么大事,纯粹自己吓唬自己。

家园 猪瘟有反贼在BB了

姚景源 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老姚说的这话,也有点不接地气。

看个乐子吧。

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

家园 这不就是东京圈附近的铁路网吗

东京圈里面密密麻麻的国铁和私铁,各种速度混搭,感觉那就是老本的理想状态了。这个效率确实是高,前提是超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密度降下来之后还是不够方便,有时候还非得要财政补贴才能维持。日本目前也只是几大都市圈才能维持。中国的话,二线省城或者地域中心的大城市,青岛这种,可能维持,地级市以下基本就难了。国家财政补贴的话确实有各种好处,但是地方政府没有动力背这个窟窿。最后还是不成。

以后铁路的话估计规模很难扩大了。一二十年以内电动车和自动驾驶就能普及,那时候满街跑的共享电车,手机约一下最近的车会开过来。到地方之后直接下车。这样百公里以内的需求就直接解决了。查过这个距离的才有用铁路的需求。

老本天天胡思乱想,想必很有钱。

家园 说话的口气、看问题的立场都是副国级

其他的咱也不知道啊。

家园 意向性协议

双方约定,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翻译校对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具体安排进行协商。

“完成法律审核” ------ 仍然有签不成的可能,但是很小。

家园 共享电车是个弯路

将来即便兴起一阵,最后还是会被迭代掉。

一,中国北方冬季酷寒,不适合用纯电动车。

二,4人座以下的车,再怎么环保,也太浪费,至少是太占路面。

因此尽量提升“公共交通的乘用体验”,达到“准私车”的水平,才是王道。在未来,20年后,30年后,中国人口会不会大幅减少,街面上冷冷清清?在超级都会区,100年里都不会,外来移民会来,AI人形机器人会来,还是那么熙熙攘攘,透着热闹喜庆。所以要始终抓紧公共交通建设。

日本既提供了经验,也有很多教训。日本都会区的城轨铁路虽然很密集,但很多地方布局不尽合理,技术也太老,车辆驶过时噪音很大,影响了沿线大批民宅的宜居环境。我觉得在未来,非常周密的公交布局,外加人行道上加装平移自动扶梯,可以满足都市区大部分普通人的出行,出行人不必自行携带任何交通工具(哪怕折叠自行车都不需要),是最方便最省事的,最高境界的公共服务导向。

你说的最后一句,我不想评论。我在现实生活中,一向注意以身作则,但看来在网络世界里还是太过轻佻,没有给你们一个好的观感,这是我个人的失败。

家园 公交不可避免的不方便

要说共享电车会被迭代掉,那个当然会发生。问题是被什么技术迭代掉。被铁路,大巴之类的大公交迭代掉是不可能的。

共享电车能够实现的前提,必然是有足够的灵活性。现在的小汽车基本都是四座是因为一般家庭的需求就这么多。如果人类象猫啊狗啊一样一窝生十来个,那么汽车必然是中巴车型为主。

所以共享电车实现的时候,肯定是各种车型都有。你一个人坐就给调派个单座型的。十个人坐就给你派个小巴。自动驾驶对各种车型都是通用的。这种方便灵活是大公交无法比拟的。再说从节省了空车和占地方面讲,不见得比大公交经济性差。

老本你倒不是轻佻,只是热衷奇技淫巧。这些小手段也不见得没用,只是拿来当正经事做的可能性太少。

家园 剥丝抽茧话“文本”

信息陆续有来,我们可以分几次评价一下这个“一文本”。

这第一篇里,我认为最好的评语就是:现在无法评价------因为连个具体文本都没呢。

(一)

整件事诡异的地方不少,对全体中国人民而言,这个幽灵,在《朝鲜战争板门店停战协议》和《布列斯特条约》之间摆荡,具体往哪一端摆,要看执行结果。

我同意大山猫兄的意见,整体讲,唐纳怆匆匆结束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个月解决共党”的豪言壮语,算是歇了。TG顶住了这轮进攻,但也无力反攻。

现在基本确认可信的是:

1)美国在第一阶段,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的25%进口税,仍然维持。

2)美国在第二阶段,对3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的15%进口税,减半为7.5%。

3)原定在第三阶段,对1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15%进口税,取消加征。

4)中国有多项承诺,最重要是2020年购买500亿农产品。

其他尚待考证,不全可信的有:

1)另据莱特希泽透露,中国承诺在未来2年里,额外购买2000亿美国商品。

2)到底有没有“在华监督机构”?上次就是因为这个争议,中方认为放任美国人过来随便搞“中美合作所”,是丧权辱国,所以才黄了的。

3)“一文本”双方由谁签字?据说不要说主席,副中堂都不会签。那有什么雷埋在里面,谁都不想在历史上落笔?

4)美国方面。因为政治体制关系,不得不多透露一点,目前国会在关门会议上,肯定得到了比较多的白宫通报,但开门发帖,卢比奥等两党多名参众重量级议员,对已经达成的协议表示疑虑,就是怕美国吃亏了。而中国方面,据说曾要求白宫尽可能保密,能不说就不说,能晚说就晚说。

还有一个比较怪的事情,就是中方在夜里10点,临时举办记者会。本来我的理解,这是迁就美方,两边同时开记者会宣布,美方可以在早上10点舒舒服服开。但事实是,美国根本没这个同步开记者会的计划,中国开了一多半,下面的记者还不大敢全信,因为美国官方全程在看你的记者会却毫无呼应,直到记者会快结束,美联社记者当场宣布,自己收到唐纳怆刚发的推特,证实确有此协议。

可见,中国是因为《华尔街日报》抢先泄露消息,不得不临时举办记者会,以免越传越夸张,以后大家下不来台。那么,当时需要“辟谣”的是什么呢?就是美方对全部已加关税减半,这无疑是中国大胜。中方这么急于扭转全世界的这个(其实对中国脸上贴金)的错觉,是因为什么呢?

但是在记者会上,中方没有提任何具体数字,只是由各部的副部长站出来强调,买买买只是为了中国人民更幸福地生活,断然不会损害本国相关产业。不提具体数字,既可以理解为礼让给美方提,美方说了是什么那就是什么;也可以理解为跟美方有默契,尽量少提,含糊提,绕圈儿提。

(二)

中美将会谈成,前些日子的迹象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库什纳参加进来,组成“三人文革小组”。这说明两点,第一,库什纳贼精,快成了他来分功了。第二,唐纳怆已经下决心要谈成,所以派女婿来掺沙子,给自己当通讯员。

所以,当时我预测,在一月份谈成。12月底,是美国过年;一月底,是中国过年。在谁的过年前谈成送大礼,表明谁更强势。中国有能力挺到一月份,但还是在12月份主动送上三尺红头绳,让老怆能欢欢喜喜过个年,可见还是着眼于双方“买卖要成,仁义也在”,将来好相见。

当然,12月就谈妥,对中国也有个利好,就是美国冻猪肉,赶得上春晚的圆台面。空船已经在美国西岸外海了,赶紧上货,14天回到中国,各地的市长亲自过问,乡亲们的团年饭赶得及。

家园 推翻的可能性不小

弄出中文文本后,跟上次一样,在政治局里毙了呢?

家园 平移自动扶梯很不赞同,现代人缺运动

共享单车既满足了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还让大家有了锻炼机会

现在看来摊子铺太大有问题,但在大城市交通中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自动驾驶共享电动汽车,就好比是路线可以自动定制的公共汽车,我是非常看好的。虽然对解决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情况没十分大的价值,但对降低汽车尾气污染,降低汽车过度拥有造成的浪费绝对有意义

我是一直指望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出现能消灭马路上+小区里+停车场里全都是车这种浪费现象的,2030年,加油!!

家园 明白了,中修已降

您开心就好

家园 未必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2018年进口8803.1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

从上述数据可见,美国在2018年囤积未卖出的大豆,大约有1500万吨(不排除有部分大豆卖给巴西等国,转手又卖到中国来了)。

2019年到11月份,美国统计,大豆出口量比正常年景少了1100万吨。

以上相加,美国目前应该有2600万吨的库存。大豆出口,10月到1月是关键,因为直接指导下一年度的播种面积。

就是说,如果美国一次出清库存,短时间内可以卖给中国3000万吨,相当于正常年景一年对华出口量。再加上2020年以正常播种面积(与上年相同)继续种植大豆,那么在2020年度里,供应中国翻倍的大豆数量,是可能的。当然2021年就不行了。

猪肉和玉米也有类似的库存爆满困境,全指望着中国吃货来“自然降解”了。

美国农地抛荒面积巨大,增加产量没问题,但未必在2020年就马上投资开荒。

再说剑是双刃的,中国在2020年如果这么爆买美货,诱导美农敢于在2021年翻倍投资,带来的副作用是对巴西/俄罗斯/阿根廷等老朋友“烽火戏诸侯”,将来再要人家救急,可就难开口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