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朗姆可乐聊历史 -- 骨头龙
搞殖民地,就得分权、让权,国内搞个节度使,最终都闹得分崩离析,更别提跑海外去搞殖民地了。尤其是在通讯、物流都受限都古代,假如中央政府支持南洋那边搞华人政权,几代人以后,估计就独立了。
中华文明竟然不这么搞,此国所以不昌也
西方殖民者为了一株香料屠尽海岛,然后宣称无主之物产权归我,中华文明有这样的吗?
读史有个方法,先找出最主要的线索,然后沿着主线一路往下读,就好比沿着树叶的主脉梳理叶子。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细节,就可以沿着树叶的侧脉、细脉逐渐深入。这样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就可以读得清晰一些。
我们举一个例子,二战有一条重要主线,就是英国挑动欧洲大陆国家互斗,以削弱大陆国家。二战前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是德国,英国的总体策略就是拉拢其他的欧洲国家,一齐打击德国。别看二战英国叫苦叫的响,其实英国本土一直是完全没有被入侵之虞,英国遭的那点罪,比起欧洲大陆国家打的尸山血海,就是个毛毛雨。而二战最终的结果,确实实现了英国的目标,欧洲大陆最强国家被彻底干翻,整个大陆一片狼藉。
其实这条主脉可以一直往后捋下去:
二战冷战,为什么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关系迅速转为敌对?这里面有部分原因是英国的挑拨。1946年3月5日丘吉尔首先发布 “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一年后的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英国这么做的原因就是挑动美苏对峙,自己从中渔利。就像二战后日本得利于朝鲜战争而快速崛起。
至于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大号的英国,他的国策也是挑动大陆国家对峙,这点和英国恰恰不谋而合,所以就坡下驴将计就计跟苏联对峙。
有人可能有疑问,为什么昂撒是主脉而不是别的国家?因为自大英帝国崛起之后,地球上最强大的文明就是昂撒文明(不爽)。直至今天这条主脉依然能用,比如分析一下现在的局势:
美国:继承英国的角色,打击大陆最强国家是首要目标,手段是挑动大陆国家互斗。
德国:继承捷克斯洛伐克的角色。虽然也是欧洲小强国,不过命运完全无法自主,都不用出动军队,自己先废了经济,还要把武器献出来,就等着英美诸列强来个闭门的“慕尼黑协定”,兵不血刃就被人卖了。
俄罗斯:承担了被昂撒国家极其仆从国联手打击的角色。
中国:昂撒文明的终极对手。也是最大的变数。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昂撒文明都是依仗己方更强大的工业能力,打击工业能力较弱的对手。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单中国一国,工业能力就强于昂撒文明极其仆从国的总和。
而昂撒文明也已经不比当年,内部弊病横生。以一个残病的帝国,去挑战一个工业更强大的文明,这个剧本可不是当年的剧本。若是打不过,近现代史这条四百年的主脉可就要换换了。
说回读史,苏东坡说过他的读史方法:“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
苏东坡的意思是,读史的时候每次只盯着一个主题去看,比如这一次想研究古今兴亡治乱的规律,那么就死盯这一点看,其他都不理。读第二遍的时候再换个主题,比如说盯着典章看。然后再读第三遍、第四遍。。。
苏东坡的这套读史方法,可就复杂全面的多。相当于把一个人的血管系统先捋一遍,然后神经系统再捋一遍,淋巴系统再一遍。可以叫做三维叶脉系统。
然而苏轼是大学问家,才气、精力都是我们比不了的。我们不妨让学者们务于精熟,吾等就独观其大略好了。
二战前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是德国,英国的总体策略就是拉拢其他的欧洲国家,一齐打击德国。
二战前欧陆最强国家不是德国。德国当时被《凡尔赛条约》在军事上阉割。经济上被高通胀严重打击,国家破产。政治上则走马灯似的换政府直到希特勒上台。
而英国对德实施的并不是打击德国,反而是扶植德国的绥靖政策。至于美国更是直接搞了在经济上扶植德国的道威斯计划和后续的扬格计划。
一战前德法两国钢产量分别是1700万吨vs500万吨,1920年代末,变成了1600vs1000。即使德国没增长,法国翻番了,距离德国仍有一段距离。再考虑到德国一战后失去了煤铁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和西里西亚,弄不好钢产量还有增长。德国一战后的经济危机被夸大了,有可能是德国为了少赔钱演出来的,工业生产能力基本保留,跟苏联解体一比小巫见大巫,老毛子真实诚。。。
军事上被完全阉割。别看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到39年武备实际仍然比不过英法。否则就不会搞什么冒险的曼施坦因计划从阿登地区突破防线。
现在被吹上天的集中使用坦克突破战术,与其说是创造,不如说是因为坦克不论从性能还是数量都比不上人家。
经济上则逐步在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下被美国金融所控制。1929年经济大萧条造成美国抽回资金,德国失业率持续高企,1931年时是33.7%,1932年则是40%。
希特勒上台后扩军备战搞凯恩斯主义才让经济复苏。
光看一个钢产量是不够的。就像美国钢产量还不如印度。美国不如印度强大?
德国高科技也是相当NB,比如航空业,那时妥妥的顶尖科技,不让德国造战斗机就大量造民用运输机,在战后大通胀时期还疯狂给补贴,补贴高到航班只要有一个人坐就能盈利,到了20年代末汉莎的运量比全欧洲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多。于是希特勒一上来就来个大爆发。至于一开始落后是一定的,毕竟被禁止发展军备这么多年。
柏林大学最先强调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创造知识。否则今天所有的教授都是讲师。 Seminar这个如今让广大博士闻风丧胆的东西,当年也是从德国先创造的。之前是牛人在讲,别人在听。这种研讨风格的交流被证明非常高效,拉近了学者之间的距离,也促进学者的分化,产生的专科,学院,学者不再是通才。 这些制度使德国的科学界的牛人如井喷一般。
德国也极大的提高了专业实验人员的地位。 过去实验室以及实验人员纯粹就是下等人, 德国率先开始以大学的名义建立实验室,招募专门擅长实验的人做教授。这也是为啥德国的化工那么牛逼,聪明人做实验那效果就是不一样。
最后企业级的R&D也是西门子等人所倡导搞起来的。 和英法两大强国比起来,我感觉德国科学的贵族气质是最弱的,实用气质是最强的。
。。。
航海发现和工业革命让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变,岛国由劣势演变为优势。分割一直是海权对陆权的方针,欧洲大陆就是天生的被分割对象。任何统一欧洲的行为都要消灭。苏联本来有机会,结果各种因素造成满盘皆输,南斯拉夫这么重要的位置更是输的干干净净,大势已去,回天无力。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全被英美掌控,也是我命由人不由己。俄更是被彻底边缘化,能不能破而后立还未可知。
最近不少地方在原先三个月的产假上面再加码,变成了5个月。假如这么做的目的是提高生育率,那么有多少人会因为多两个月产假就决定多生一胎,效果颇为可疑,但是另一方面的副作用可是非常明显。政府上嘴皮碰下嘴皮,轻飘飘一句话就当好人,这些成本可是都要企业自己抗起来,以前几个人工作分担一下,咬牙顶三个月就过去了,现在是五个月,又不限制生育数量,生完一个又一个的,让人怎么顶?招个人代班吧,成本先不用说,生完了回来,拿代班的人怎么办?也难怪现在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招女员工。
如果换个角度想,也许政府没有我们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他们也许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企业雇佣女性员工的难度,减少女性就业的数量,倒逼女性回归家庭相夫教子的传统角色,曲线救国增加生育率呢?
假如是这样,我们只能说,构思很巧妙,手段很阴险,但是依然不会有效果。
现在生育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女性没有回归家庭,而是父母与子女的地位不对等。这个甚至无需复杂的定义和测量,我们去医院的住院部看下就有直观的答案:住院部里面只有护工而没有家人陪伴的多半是老人,而儿童基本上都是父母24小时轮流陪伴。在现代文化环境中,更多的是父母单方向爱子女,而子女把父母更多是当做供养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父母有抚养照顾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孝顺赡养父母的义务。假如老人能像贾母一样被子女当做“祖宗”供养起来,我也愿意生,生个十个八个都还嫌少。
传统文化中生育率高,并不代表传统文化就是“对的”,也不是说回归传统文化就能解决问题。但是现代文化这种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发展到最后会导致文化赖以附生的文明主体都会逐渐消亡,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这种文化是“对的”。
解决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二胎以上的,每多生一个,一个月补贴3千块,补贴到16岁为止。
这个补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2022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元,核算月均收入1716块。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额外多生一个小孩,顶得上一个大人起早贪黑打工,多生两三个,只要不作妖搞什么“素质教育”,全家人衣食无忧。
这个补贴除了解决生育率问题之外,还有两个额外的好处:
第一、相当于直接针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专项补贴。对于富裕人口,这种补贴意义不大,但是越是贫穷地区越是低收入人口,对他们的吸引力就越强。
第二、对与当前提升消费水平这一主要经济方向,生育补贴是一个效率非常高的措施。举一个反面例子,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江苏大剧院,虽然造价40亿,但是大部分钱都流向了各大公司老板的钱包,再被各级官员分润一些,偷摸转移到国外一些,真正能转化成消费流入社会促进经济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但是对于穷苦人家,收到的生育补贴大部分会用作消费支出。在所有促进消费的措施中,生育补贴很可能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现在中产已经被割的不行不行的了。而不生娃的穷人已经躺平了,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富人?呵呵,你以为政权是谁的?人家要你们生娃就是给人家赚钱,结果没赚钱就先出钱,怎么可能。有这个钱足够去雇外国人甚至把工厂搬走了。
小女出生那年,我家也拿到了三千块澳币的一次性现金补贴,现在的补贴政策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我要说说的是负面的影响:当年的新闻是,这种补贴确实是会刺激生育,但是,最大的刺激,居然是那些十五六岁的未成年少女,为了拿这些补贴,不惜做单身母亲,有人拿了补贴后,给小男友买游戏机。。。。
生出来了,养不起,政府不能不管吧?于是还有很多福利支出,这个账还得继续算,要算清楚,不容易。。。
如果换个角度想……
现在很多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的,不会拐弯、更不会逆向。
当一个人干一件事老是干不好的时候,只会想到这人是不是很笨、是不是运气不好……
倒过来想就是,如果一个人多次把一件事情搞砸,那就得考虑是不是他本来就是想把事情搞砸。
===
回到生育率这个问题,我再换个角度想——骨头龙分析的结果,难道官员们、他们的智囊们没想到吗,为什么还是会整出一些搞笑的措施呢?
骨头龙提出的措施对提振生育率绝对有效。每个月3000啊,养到16岁,在贫困地区生4个,每个月父母获得6000的收入,这绝对够吸引力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钱由谁来出?最简单的逻辑是,谁将获得收益,谁就该付出。
所以,下一个问题就是,生育率提高,谁将获益?
国家?民族?房地产开发商?婴幼儿服务企业?还是……还是河里的计生派?反对计生派?😄😄😄
生育补贴这个点子很简单,愚钝如我都能想到,庙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没可能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钱不是问题,当年四万亿救市不也就这么花出去了么
钱往哪儿花是第一个问题,是投入房市继续托高房价呢?还是去提高生育率和消费水平?
谁出钱是第二个问题,应该说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道考题:
是如黄金时代的美国,对资本家课以重税,培养出庞大的中产阶级,最终造就一个世界第一强国呢?
或者是对当代自耕农们课以重税,“再苦一苦百姓”,那么不过是另一个晚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