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密码传奇(一):9、人到不了巴黎,炮弹也得砸到巴黎! -- 1001n
故事说到这里,估计上两篇的密码破解过程让兄弟们又有点儿头大了。这样,咱“张弛有度”,这回就彻底跑题,写点儿让大伙看了脑子不累的背景故事吧,呵呵……
而等着看密码故事的兄弟,再忍耐一下:下回,下回咱就出。。
----------------------------------------------------------------------
上文提到,1918年6月2日,法军中尉Painvin用了不到26个小时,即破解了德军前一天刚刚启用的ADFGVX战地密码,读通了密文。这个重大的好消息,理所当然地被迅速上报到了总部,人们也终于看见了一些胜利的希望。而这个绝密的成果,马上就要对协约国的军队作出重大的贡献了……
到了这个时候,德军发动的埃纳河战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天。从3月21日发动攻势到现在,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奋力一搏的德军在战场上基本完全掌握着主动。对比之下,协约国军队则是被动挨打,狼狈不堪(具体情况可参见篇外历史附注3、4、5)。
说句实在话,德军离他们梦想的全面胜利其实已经很近了,也许只不过是几步远了;跨过这几步,就是巴黎。为了这区区几步的距离,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堆叠了无数的尸体。而直到他们投降,终于也还是没有跨过去。。。
这几步难于上青天的距离啊……但是德国人还是不放弃,――总有什么办法能攻击巴黎的吧?
人过不去,还有飞机可以过去。飞机也会遭到拦截,那总有不会被拦截的东西,比如,炮弹――从皇帝战役开始的第3天起,这样的炮弹就陆续飞过协约国的阵地,径直落到了巴黎。
德军的秘密武器――“威廉大炮”,就这么着粉墨登场了。
说穿了,它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不过是门大炮而已。而为了让大家有个更感性的认识,现在1001n就用其它的火炮来跟它比较一下。
不过,为了说明威廉大炮的某些特征,我没有用当年的德军火炮做参照物,而是用八十七年后的今天,正在中国和美国服役的火炮,和它来个关公比秦琼吧――“战”是说不上的,只能是随便比比而已。之所以选择这些参照火炮,是因为它们毕竟基本代表了现在世界陆军火炮的水准,泛泛一比,大家别太叫真儿了,呵呵。
顺便说一句,其中的“十字军战士(Crusader)自行榴弹炮”是个研究计划,两三年前已经被讲究陆军轻型化数字化的拉姆斯菲尔德彻底给否了。如果不是这样,到了预计装备部队的2013年,它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火炮了吧……
几种现役火炮和威廉大炮跨时空比较表(数字均来自互联网)
━━━━━━━━━━━━━━━━━━━━━━━━━━━━━━━━━━━━━━━━━━━━━━??
军 队 火炮名称 服役年份 最大射程 最大射程(底排弹)口径 身管比 初速度
━━━━━━━━━━━━━━━━━━━━━━━━━━━━━━━━━━━━━━━━━━━━━━
解放军 PLZ45式自行加榴炮 约数年 30千米 39/≥50千米 155毫米 45/52倍 不 详
解放军 W88式加榴炮 约数年 30千米 39千米 155毫米 45倍 903米/秒
--------------------------------------------------------------------------------------------
美 军 M109A6自行榴弹炮 1994年 24千米 30千米 155毫米 39/52倍 827米/秒
美 军 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 已停止研发 40千米 50千米 155毫米 52/56倍 不 详
━━━━━━━━━━━━━━━━━━━━━━━━━━━━━━━━━━━━━━━━━━━━━━
德 军 威廉大炮 1918年 120千米 -- 210毫米 162倍 1700米/秒
━━━━━━━━━━━━━━━━━━━━━━━━━━━━━━━━━━━━━━━━━━━━━━
打这个表比画一张还费事,找数据就够烦的,这对齐空格也成了一问学问……倒~
(又,刚刚发现,西西河的版权信息又出现了,某两条正好落在这张表上,结果多了两个空行――可不是兄弟没对齐啊,呵呵)
当然,列这个表的目的,并不是说威廉大炮的技术指标领先了将近一个世纪;咱这个对比,只是希望大家能更加深刻地体味到,在军方的要求下,热忱而强悍的德国技术人员能搞出什么样的玩意儿来:一门炮要活活打出120公里,以20世纪初期的工程技术水准,――这是何等牛叉的理想啊。。
可德军干嘛要发展射程这么远的火炮?
原来在一战开战后不久,也就是1914年秋天,在德军已经占领了比利时、冲进了法国境内,英国援军已经开始陆续登陆欧洲的情况下,德军最高统帅部觉得该给英国人一点厉害尝尝,也算对它支援法国的一个报复。于是,总部给德国的老牌兵工厂――克虏伯兵工厂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研制一种超级大炮。指标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大炮架在法比边界上,开火就能把炮弹送到英吉利海峡那边儿去,让英国人也别老觉得战火离自己其实挺远的……
量量地图就知道,英吉利海峡名声很响,其实并不算宽;这超级大炮要跨海轰击,听上去牛的不得了,科幻得都有了点儿诗意。可实际上呢?只要新火炮射程能达到军方要求的37公里,那就毫无问题。
而在新火炮上解决这37公里的射程,对于克虏伯这个水准的工厂来说,简直有点儿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克虏伯,在军工界是个什么地位?――那可是造火炮的龙头老大啊!
回想咱们中国,从渐渐风光不再的大清晚期起,北起旅顺,历经大连、威海、烟台、吴淞、马尾、厦门,南至黄埔……万里中华海疆上,处处都是抵御海上威胁的炮台;这些炮台既装备国产的火炮,也装备进口的火炮;而这些炮台的压轴之作,经常就是一门门克虏伯的海岸炮――虽然具体数字不详,但有资料披露,为了武装这些炮台,中国总共购买了数百门克虏伯海岸炮(每个炮台阵地实际都是由多组小炮台组成的)。
说起来,那时的当朝权贵,可是李鸿章李大人啊。这中堂李大人,还就喜欢这德国克虏伯的火炮;而但凡什么东西被他喜欢上了,那还得了?随便举个例子:他同时还迷上了德国的军舰,所谓铁甲舰(ironclad)。这一迷上,又加上鸦片战争惨败的刺激,他老人家当即决定向德国Vulcan工厂订购两艘铁甲舰。人家的报价也不客气:每艘单价620万马克,合当时的白银至少是200万两……
――那也买!于是,大清的北洋舰队从此多了两艘主力中的主力:定远号,镇远号。其中的定远号,后来还成为了大清舰队的旗舰。这军舰故事是萨苏老兄的强项,……咱还是接着说克虏伯吧。
比起德国Vulcan的军舰,李鸿章李大人对德国克虏伯的火炮更是青睐有加,为购买这些“精良火炮”常常是不惜巨资,搞的瓦德西都羡慕不已――德军自己都没几门这样牛的火炮啊。1885年以后,李鸿章更是调整了从各列强进口军火的比例,过去不列颠的产品,现在渐渐被德意志产品取代了――而其中,这个克虏伯火炮要算是重点关照项目了。要定购,就要谈判;要谈判,就得有来有往。
时至今日,如果兄弟们有空去德国,还可以顺便去访问一下克虏伯的家族庄园,咱们李大人还在它的招待所住过呢。这个庄园的位置,就在接近荷兰的德国西部的Essen(埃森)附近――如果这个Essen不太好找的话,那么记得它在Durtmunt(多特蒙德,爱看德甲的兄弟肯定知道)的西边,Duesseldorf(杜塞尔多夫)的北边就成了。最后一点就是,这个Essen(埃森)的球队,也是拿过德甲冠军的哟。。。
扯得也太远了……赶紧拉回来。。。
说到海岸炮,也叫岸炮,一般都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命中具有机动性的军舰,而且对手一旦被大口径的弹丸命中,肯定是非死即伤。比如在厦门胡里山炮台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海岸炮,就是克虏伯1893年制造的280毫米口径火炮。虽然射程只有10公里(一说16公里),但是这个技术实力真不是盖的啊――那会儿可是1893年,咱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可是二十多年后了啊。。
而克虏伯在火炮研制方面的实力,只从它制造过的超级大炮一项,就能看出个端倪:
――在威廉大炮以前,一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克虏伯刚刚造出“大贝塔”(Big Bertha),口径420毫米,后来参加了对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攻击,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前文一直在提的鲁登道夫,正是从这一仗脱颖而出;
――在威廉大炮之后,1935年,为了对付无异于眼中钉肉中刺的马其诺防线,希特勒直接命令设计一种巨炮。结果,克虏伯端出的成品巨炮完全是个巨无霸:口径达到800毫米,重量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1350吨。它被希特勒命名为“重型古斯塔夫”,俗称则是“大多拉”。而这大多拉要比威廉大炮的威力牛多了,因为它的弹丸最重可达8吨,是威廉大炮所用弹丸重量的64倍,天……简直都不用爆炸,只靠砸都能砸塌水泥工事了。。。不过,也因为弹丸重的多,它的射程只有威廉大炮的三分之一略多,47公里。
这都扯哪儿去了……信笔由疆感觉是真好,唉,,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克虏伯的威廉大炮吧。
在克虏伯的火炮设计师、总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的带领下,工厂很快做出了样炮。按说任务完成了,皆大欢喜呗;可没想到,军方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打英国,改打法国首都巴黎了……
从感觉上讲,从法国打英国领土,和从法国打法国首都,后一个要求似乎更容易实现才对。可是当时,德军就是被法国北部左一道右一道的河流天堑、数百万的协约国军队,给一起顶在了巴黎外头。距离不远,可就过不去。
于是德军统帅部估计了一下德军阵地和巴黎之间的距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炮得能打到100公里以外;人到不了巴黎,炮弹也得砸到巴黎!
100公里。
就算到了今天,这也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网上有传言说,中国某某型号的火箭炮,最大射程180-360公里;相比起来,这个100公里的要求似乎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大伙别忘了,那会儿是个什么技术水平,现在又是什么技术水平;更何况,德国军方要的超级大炮是身管火炮,不是火箭炮――它的炮弹本身,并不能给自己提供动力;开始那一下子给多大劲儿,后面飞多远就全靠惯性了――换言之,它的射程,从飞出炮口那一瞬间就决定了……
工厂傻眼了,这是造大炮啊――还是开玩笑呐?法国的凡尔纳,倒是描写过超级大炮;那炮打的更远,能把人发射到月球上去――问题是,那是科幻小说!大伙就闹开了:总部整的啥景啊,这不扯呢么――东北老乡翻译的――结果自然是争论的一塌糊涂。
话说回来,既然有争论,那么就既有正方也有反方;反方是大伙,那这个正方呢?
不是别人,还是罗森伯格教授。他算了又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大炮是能造出来的。不仅能造出来,而且射程上还能再努远点儿――120公里!
群众于是炸锅了……军方于是改要求了……
罗森伯格教授不是胡说,他的确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和一些模拟试验之后,才得出这个结论。按他的想法,这火炮一架好,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先把炮身抬举到53度左右;
装填一枚125公斤的炮弹;
装填190公斤的发射药;
击发……
然后炮弹就在162倍口径,也就是34米的漫长身管里逐渐加速,直到以1.7公里/秒的速度飞出膛口(这里没用1700米/秒,是为了看上去有点儿第一宇宙速度的意思,嘿嘿),之后在二十多秒的时间里飞到距地面30公里高的同温层(这词儿听着都晕),然后在几乎没有摩擦的同温层里,保持着约1公里/秒的速度飞行100公里左右,之后再一头栽回对流层,差不多也花个二十多秒,最后砸到某个地方……
这里涉及的同温层,现在也叫“平流层”,大概是指20公里到50公里这么段高度(也有说是11公里到30公里),之下是对流层。。再扯远了,说说这高度的故事吧。。
当年,也就是解放初期,在我军还没装备萨姆系列防空导弹的时候,U-2侦察机进入我国领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指战员给它的评价是“大摇大摆”。某次拦截它的时候,空军紧急起飞了数十批次、总共上百架次歼击机,全部因为高度不够打不着,怎么努高度也差着两千米,最后窝心返航。
也是以前,还看过一篇文章,是美国一位SR-71“黑鸟”侦察机飞行员的自述。当他驾驶那架黑乎乎、怪异无比的钛合金“黑鸟”上天以后,很快就把高度升到SR-71的实用升限,也就是进入同温层了。他说,那个时候他的感觉非常奇特:因为空气已经非常稀薄,大气的散射作用基本消失,结果就是蓝天已经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天空;太阳亮的刺眼,而周围完全是星空――这时候他看舷窗外面的景色,感觉已经跟飞船里的宇航员往窗外瞅差不多了。。。
话说回来。那个U-2,实用升限是21000米,也就是21公里;SR-71的实用升限是26600米,也就是26.6公里。
做个超越时空的思考游戏吧:如果U-2飞行员甲和SR-71的飞行员乙正在驾机高飞,他们的视力也都是足够理想的好,正好德军超级大炮又朝着他们的方向开上一炮,并且飞机和炮弹都飞到最高点――这时候,俩飞行员会看见一个什么景象呢?
估计应该是这样的:甲会看到,一个小黑点儿似的炮弹,此时正在他头顶21公里处悠然飞过;乙看到的炮弹稍微大那么一点儿,因为距离近了一些,不过离乙的头顶也还有15.4公里的距离。
――这超级大炮发射的炮弹,弹道最高点竟然是42000米,也就是42公里。。。
写到这里真有点儿神往,你说如果你就是那颗炮弹,在那样的高度飕飕地飞着;俯瞰着蓝色的地球,仰望着灿烂的星斗――那会是个什么感觉呢。。。
难怪后来加拿大人吉拉德?布尔,根据这种“威廉大炮”和二战中德军的超级大炮的表现,坚信“可以用大炮发射卫星”――他还真做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主持制造的试验性超远程火炮――“巴巴多斯大炮”,以422毫米口径、36米身管、85倍的身管比,硬是把一发重量为90公斤的炮弹打到了180公里的高空。。这个。。这个高空,已经超过了卫星需要的最低高度了。。一般而言,卫星的最低高度大约是距地面100到110公里左右。。。
不过,这位布尔先生的下场比较惨,当然也比较著名;如果各位以前比较关心时事的话,说不定还看到过这条新闻:因为涉嫌与伊拉克合作搞远程大炮,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前几个月――也就是1990年3月22日――在布鲁塞尔,布尔先生被不明身份的枪手乱枪打死在自己家门口。。。说是跟以色列的摩萨德有关系,可真相如何,至今也不完全清楚。这事当年可真是轰动了西方新闻界,也算是超级大炮故事的一个插曲吧……
……
回到一战。在罗森伯格教授的领导下,超级大炮果然搞出来了,果然是个庞大大物――光炮管儿,就有200吨重。下面搞两张图,也让大家参观参观这个怪物……
克虏伯工厂中的威廉大炮
处于射击状态的威廉大炮
制造出来的超级大炮,其设计上的理论最大射程是128公里,实际最大射程才是120公里。不过,有这120公里也足够了;事实上,后来随着德军的推进,比如在Painvin刚刚破译出ADFGVX的6月2日,这大炮部署的位置离巴黎只有96公里了。
在第一次对巴黎试验性轰击的3月23日,威廉二世也跑来看了。经过充分的伪装之后,第一发正式攻击的炮弹于早晨7时被打了出去。大约在击发3分多钟以后,这颗炮弹砸到了巴黎城北面的一条街道上。又过了20分钟,第二颗炮弹也砸下来了。从此,德军远距离轰击巴黎的“事业”就正式开始了。
看到这里大伙可能有点奇怪,这大炮到底叫什么?一会儿叫超级大炮,一会儿叫威廉大炮……事实上,刚造好的时候确实叫威廉大炮,皇帝在嘛,多好的效忠方式……可后来,随着它轰击巴黎出了名,渐渐的就被大家称为“巴黎大炮”了;而下文再提到这种大炮,也就叫做巴黎大炮――不过我猜,巴黎人大概是宁可世界上没有这种以他们城市命名的大炮吧。。
共有3门这样的大炮参加了轰击巴黎的行动,真正发射炮弹的数量也并不多――大约二百多发而已(也有资料说是三百多发)。说起来,这么个大家伙很不好操作,其中一门炮还发生了炸膛事故,死了5个炮手。但是比较起来,巴黎方面死的人可要多的多了。
据统计,巴黎大炮一共给巴黎造成876人的伤亡,这里面,有二百多人是再也醒不来了。其中一发炮弹造成的伤亡更是给巴黎市民造成了难以言述的恐慌――3月29日,正在圣吉费斯教堂做礼拜的巴黎市民,遭到了巴黎大炮的惨重杀伤――那发炮弹直接命中了教堂的支撑柱,数吨的石块瞬间跨塌下来,连炸死带砸死的,一共是88个人,还有68个人重伤。
看到这里,肯定有兄弟会说了:德国人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制造出的巴黎大炮,它的战果也就很一般嘛――平均一发炮弹,给对手造成的伤亡不过三四个人而已;效力如此低下的武器,还费劲研制它干什么?
问题在于,该怎么算这个武器效能的总帐。从军事技术的角度,具体就是从它的杀伤效果上看,确实一般,甚至还未必比的上一颗准确命中的炸弹;但是,如果从政治角度考虑呢?它对敌方的强大威慑作用、它对普通市民的心理打击,又确实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总帐,又该怎么算呢。。。
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军事范畴内的事情。
想想看,本来还算是和平的城市里,突然出现了几十具血乎拉叉的尸体,那会是个什么感觉?……这感觉,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肯定体会过,住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俄罗斯人肯定也体会过。。。
而当时的巴黎市民,也生活在这么一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在哪儿,不知道谁是下一个”的恐怖状态中。虽然实际上,巴黎的伤亡,远不如二战期间纳粹V2火箭给伦敦造成的伤亡惨重;但是巴黎市民当时的精神状态,恐怕比伦敦市民好不了多少。
关键是,人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不就是“死”么?特别当这个“死”以一种人根本控制不了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比如说,明知有可能会很快死去,却完全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发生,会不会轮到自己……这个状态,才是最恐怖的吧。。。
就这样,大炮给巴黎的市民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恐慌。从这一点上讲,巴黎大炮的研制开发应该说是达到了它的设计初衷:震慑对手,摧毁士气。
直到8月7日,眼看着协约国军队打回来了,德军才匆忙撤回剩下的两门巴黎大炮。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对,为了防止它落到协约国手里,最后德国人把它们都回了炉,变成了一锅锅钢水。有说法提出,当年其实一共造了七门巴黎大炮,但是后来都没消息了。
从此,名震一时的巴黎大炮,现在就只剩下照片,让我们回味它当年的威猛了。。。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如果老铁能恢复数据,回头我就把这贴了第二遍的帖子清空掉,不知道阿磕觉得这样可以不?
又,大家的回帖我没法以他们的名字搞过来。。。landkid兄附了关于巴黎大炮的更详细的数据,这么丢了太可惜了。。。
这样的超长臂举起来肯定会产生弯曲,也不知道那个年代他们是怎么解决的...
即使以现在的工艺,坦克炮四五十倍口径也会产生轻微的身管下垂...
文中配有一张巴黎大炮在工厂内的图,炮管是被钢索样的东西给拽住的,老兄不妨再看一下:)
至于162倍的身管比,确实是太夸张了。从理论上讲,身管比越大,则身管一般也越长;而身管越长,弹丸加速的过程也就越长,一般而言,初速也就越大。巴黎大炮之所以能打那么远,这么大的身管比功不可没:)
当然,还有特殊情况,那就是。。比如身管比增加到二十万倍,大概初速就是0了――估计炮弹已经被巨大的摩擦累死在炮膛里了,嘿嘿。。
第一遍没看明白,以为是张海报;第二次才看出来是照片,不过肯定是被动过手脚的,嘿嘿
俺用的是本篇的链接。
2500 字啊。。
弯曲好解决,确实如老兄所说,图中可以看到钢索的.但是炮管是用什么材料哪?应该是无缝的吧.而且考虑到传热,壁似乎不应该很厚.内壁的精度要求高吗?谁能给说说加工工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炮管太长、太重,不能用普通的炮耳升降炮管,扭力太大,钢索作绞车用。下图的炮管周围有框架“笼子”,那是用来加强炮管刚度用的。布尔大炮也有这个设计。
就像上海的外白渡桥,桥面上的桁架其实是“悬吊”桥面的支撑结构。
我认为这个笼子主要作用确实是加强炮管刚度但不是防止弯曲.因为炮弹的初速度很大,炮管是一个细长薄壁结构,不加固很容易因为振动断裂.如果笼子主要是用来克服弯曲的,那么它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但要克服自身的重力而且要产生一个相对支点的顺时针扭矩?或许可以吧.
我认为这个笼子主要作用确实是加强炮管刚度但不是防止弯曲.因为炮弹的初速度很大,炮管是一个细长薄壁结构,不加固很容易因为振动断裂.如果笼子主要是用来克服弯曲的,那么它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但要克服自身的重力而且要产生一个相对支点的顺时针扭矩?或许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