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密码传奇(一):9、人到不了巴黎,炮弹也得砸到巴黎! -- 1001n

共:💬58 🌺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密码传奇(一):9、人到不了巴黎,炮弹也得砸到巴黎!

    故事说到这里,估计上两篇的密码破解过程让兄弟们又有点儿头大了。这样,咱“张弛有度”,这回就彻底跑题,写点儿让大伙看了脑子不累的背景故事吧,呵呵……

    而等着看密码故事的兄弟,再忍耐一下:下回,下回咱就出。。

    ----------------------------------------------------------------------

    上文提到,1918年6月2日,法军中尉Painvin用了不到26个小时,即破解了德军前一天刚刚启用的ADFGVX战地密码,读通了密文。这个重大的好消息,理所当然地被迅速上报到了总部,人们也终于看见了一些胜利的希望。而这个绝密的成果,马上就要对协约国的军队作出重大的贡献了……

    到了这个时候,德军发动的埃纳河战役已经进行到了第七天。从3月21日发动攻势到现在,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奋力一搏的德军在战场上基本完全掌握着主动。对比之下,协约国军队则是被动挨打,狼狈不堪(具体情况可参见篇外历史附注3、4、5)。

    说句实在话,德军离他们梦想的全面胜利其实已经很近了,也许只不过是几步远了;跨过这几步,就是巴黎。为了这区区几步的距离,德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堆叠了无数的尸体。而直到他们投降,终于也还是没有跨过去。。。

    这几步难于上青天的距离啊……但是德国人还是不放弃,――总有什么办法能攻击巴黎的吧?

    人过不去,还有飞机可以过去。飞机也会遭到拦截,那总有不会被拦截的东西,比如,炮弹――从皇帝战役开始的第3天起,这样的炮弹就陆续飞过协约国的阵地,径直落到了巴黎。

    德军的秘密武器――“威廉大炮”,就这么着粉墨登场了。

    说穿了,它也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不过是门大炮而已。而为了让大家有个更感性的认识,现在1001n就用其它的火炮来跟它比较一下。

    不过,为了说明威廉大炮的某些特征,我没有用当年的德军火炮做参照物,而是用八十七年后的今天,正在中国和美国服役的火炮,和它来个关公比秦琼吧――“战”是说不上的,只能是随便比比而已。之所以选择这些参照火炮,是因为它们毕竟基本代表了现在世界陆军火炮的水准,泛泛一比,大家别太叫真儿了,呵呵。

    顺便说一句,其中的“十字军战士(Crusader)自行榴弹炮”是个研究计划,两三年前已经被讲究陆军轻型化数字化的拉姆斯菲尔德彻底给否了。如果不是这样,到了预计装备部队的2013年,它该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军火炮了吧……

    几种现役火炮和威廉大炮跨时空比较表(数字均来自互联网)

    ━━━━━━━━━━━━━━━━━━━━━━━━━━━━━━━━━━━━━━━━━━━━━━??

    军 队 火炮名称 服役年份 最大射程 最大射程(底排弹)口径 身管比 初速度

    ━━━━━━━━━━━━━━━━━━━━━━━━━━━━━━━━━━━━━━━━━━━━━━

    解放军 PLZ45式自行加榴炮 约数年 30千米 39/≥50千米 155毫米 45/52倍 不 详

    解放军 W88式加榴炮 约数年 30千米 39千米 155毫米 45倍 903米/秒

    --------------------------------------------------------------------------------------------

    美 军 M109A6自行榴弹炮 1994年 24千米 30千米 155毫米 39/52倍 827米/秒

    美 军 十字军战士自行榴弹炮 已停止研发 40千米 50千米 155毫米 52/56倍 不 详

    ━━━━━━━━━━━━━━━━━━━━━━━━━━━━━━━━━━━━━━━━━━━━━━

    德 军 威廉大炮 1918年 120千米 -- 210毫米 162倍 1700米/秒

    ━━━━━━━━━━━━━━━━━━━━━━━━━━━━━━━━━━━━━━━━━━━━━━

    打这个表比画一张还费事,找数据就够烦的,这对齐空格也成了一问学问……倒~

    (又,刚刚发现,西西河的版权信息又出现了,某两条正好落在这张表上,结果多了两个空行――可不是兄弟没对齐啊,呵呵)

    当然,列这个表的目的,并不是说威廉大炮的技术指标领先了将近一个世纪;咱这个对比,只是希望大家能更加深刻地体味到,在军方的要求下,热忱而强悍的德国技术人员能搞出什么样的玩意儿来:一门炮要活活打出120公里,以20世纪初期的工程技术水准,――这是何等牛叉的理想啊。。

    可德军干嘛要发展射程这么远的火炮?

    原来在一战开战后不久,也就是1914年秋天,在德军已经占领了比利时、冲进了法国境内,英国援军已经开始陆续登陆欧洲的情况下,德军最高统帅部觉得该给英国人一点厉害尝尝,也算对它支援法国的一个报复。于是,总部给德国的老牌兵工厂――克虏伯兵工厂下达了任务,要求他们研制一种超级大炮。指标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把大炮架在法比边界上,开火就能把炮弹送到英吉利海峡那边儿去,让英国人也别老觉得战火离自己其实挺远的……

    量量地图就知道,英吉利海峡名声很响,其实并不算宽;这超级大炮要跨海轰击,听上去牛的不得了,科幻得都有了点儿诗意。可实际上呢?只要新火炮射程能达到军方要求的37公里,那就毫无问题。

    而在新火炮上解决这37公里的射程,对于克虏伯这个水准的工厂来说,简直有点儿杀鸡用牛刀的意思了――克虏伯,在军工界是个什么地位?――那可是造火炮的龙头老大啊!

    回想咱们中国,从渐渐风光不再的大清晚期起,北起旅顺,历经大连、威海、烟台、吴淞、马尾、厦门,南至黄埔……万里中华海疆上,处处都是抵御海上威胁的炮台;这些炮台既装备国产的火炮,也装备进口的火炮;而这些炮台的压轴之作,经常就是一门门克虏伯的海岸炮――虽然具体数字不详,但有资料披露,为了武装这些炮台,中国总共购买了数百门克虏伯海岸炮(每个炮台阵地实际都是由多组小炮台组成的)。

    说起来,那时的当朝权贵,可是李鸿章李大人啊。这中堂李大人,还就喜欢这德国克虏伯的火炮;而但凡什么东西被他喜欢上了,那还得了?随便举个例子:他同时还迷上了德国的军舰,所谓铁甲舰(ironclad)。这一迷上,又加上鸦片战争惨败的刺激,他老人家当即决定向德国Vulcan工厂订购两艘铁甲舰。人家的报价也不客气:每艘单价620万马克,合当时的白银至少是200万两……

    ――那也买!于是,大清的北洋舰队从此多了两艘主力中的主力:定远号,镇远号。其中的定远号,后来还成为了大清舰队的旗舰。这军舰故事是萨苏老兄的强项,……咱还是接着说克虏伯吧。

    比起德国Vulcan的军舰,李鸿章李大人对德国克虏伯的火炮更是青睐有加,为购买这些“精良火炮”常常是不惜巨资,搞的瓦德西都羡慕不已――德军自己都没几门这样牛的火炮啊。1885年以后,李鸿章更是调整了从各列强进口军火的比例,过去不列颠的产品,现在渐渐被德意志产品取代了――而其中,这个克虏伯火炮要算是重点关照项目了。要定购,就要谈判;要谈判,就得有来有往。

    时至今日,如果兄弟们有空去德国,还可以顺便去访问一下克虏伯的家族庄园,咱们李大人还在它的招待所住过呢。这个庄园的位置,就在接近荷兰的德国西部的Essen(埃森)附近――如果这个Essen不太好找的话,那么记得它在Durtmunt(多特蒙德,爱看德甲的兄弟肯定知道)的西边,Duesseldorf(杜塞尔多夫)的北边就成了。最后一点就是,这个Essen(埃森)的球队,也是拿过德甲冠军的哟。。。

    扯得也太远了……赶紧拉回来。。。

    说到海岸炮,也叫岸炮,一般都是大口径、远射程的加农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命中具有机动性的军舰,而且对手一旦被大口径的弹丸命中,肯定是非死即伤。比如在厦门胡里山炮台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海岸炮,就是克虏伯1893年制造的280毫米口径火炮。虽然射程只有10公里(一说16公里),但是这个技术实力真不是盖的啊――那会儿可是1893年,咱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可是二十多年后了啊。。

    而克虏伯在火炮研制方面的实力,只从它制造过的超级大炮一项,就能看出个端倪:

    ――在威廉大炮以前,一战爆发前的几个月,克虏伯刚刚造出“大贝塔”(Big Bertha),口径420毫米,后来参加了对比利时列日要塞的攻击,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前文一直在提的鲁登道夫,正是从这一仗脱颖而出;

    ――在威廉大炮之后,1935年,为了对付无异于眼中钉肉中刺的马其诺防线,希特勒直接命令设计一种巨炮。结果,克虏伯端出的成品巨炮完全是个巨无霸:口径达到800毫米,重量更是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1350吨。它被希特勒命名为“重型古斯塔夫”,俗称则是“大多拉”。而这大多拉要比威廉大炮的威力牛多了,因为它的弹丸最重可达8吨,是威廉大炮所用弹丸重量的64倍,天……简直都不用爆炸,只靠砸都能砸塌水泥工事了。。。不过,也因为弹丸重的多,它的射程只有威廉大炮的三分之一略多,47公里。

    这都扯哪儿去了……信笔由疆感觉是真好,唉,,还是把话题拉回来克虏伯的威廉大炮吧。

    在克虏伯的火炮设计师、总监弗里茨?罗森伯格教授的带领下,工厂很快做出了样炮。按说任务完成了,皆大欢喜呗;可没想到,军方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不打英国,改打法国首都巴黎了……

    从感觉上讲,从法国打英国领土,和从法国打法国首都,后一个要求似乎更容易实现才对。可是当时,德军就是被法国北部左一道右一道的河流天堑、数百万的协约国军队,给一起顶在了巴黎外头。距离不远,可就过不去。

    于是德军统帅部估计了一下德军阵地和巴黎之间的距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炮得能打到100公里以外;人到不了巴黎,炮弹也得砸到巴黎!

    100公里。

    就算到了今天,这也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网上有传言说,中国某某型号的火箭炮,最大射程180-360公里;相比起来,这个100公里的要求似乎并没什么了不起。可是大伙别忘了,那会儿是个什么技术水平,现在又是什么技术水平;更何况,德国军方要的超级大炮是身管火炮,不是火箭炮――它的炮弹本身,并不能给自己提供动力;开始那一下子给多大劲儿,后面飞多远就全靠惯性了――换言之,它的射程,从飞出炮口那一瞬间就决定了……

    工厂傻眼了,这是造大炮啊――还是开玩笑呐?法国的凡尔纳,倒是描写过超级大炮;那炮打的更远,能把人发射到月球上去――问题是,那是科幻小说!大伙就闹开了:总部整的啥景啊,这不扯呢么――东北老乡翻译的――结果自然是争论的一塌糊涂。

    话说回来,既然有争论,那么就既有正方也有反方;反方是大伙,那这个正方呢?

    不是别人,还是罗森伯格教授。他算了又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大炮是能造出来的。不仅能造出来,而且射程上还能再努远点儿――120公里!

    群众于是炸锅了……军方于是改要求了……

    罗森伯格教授不是胡说,他的确是经过精密的计算,和一些模拟试验之后,才得出这个结论。按他的想法,这火炮一架好,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先把炮身抬举到53度左右;

    装填一枚125公斤的炮弹;

    装填190公斤的发射药;

    击发……

    然后炮弹就在162倍口径,也就是34米的漫长身管里逐渐加速,直到以1.7公里/秒的速度飞出膛口(这里没用1700米/秒,是为了看上去有点儿第一宇宙速度的意思,嘿嘿),之后在二十多秒的时间里飞到距地面30公里高的同温层(这词儿听着都晕),然后在几乎没有摩擦的同温层里,保持着约1公里/秒的速度飞行100公里左右,之后再一头栽回对流层,差不多也花个二十多秒,最后砸到某个地方……

    这里涉及的同温层,现在也叫“平流层”,大概是指20公里到50公里这么段高度(也有说是11公里到30公里),之下是对流层。。再扯远了,说说这高度的故事吧。。

    当年,也就是解放初期,在我军还没装备萨姆系列防空导弹的时候,U-2侦察机进入我国领空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指战员给它的评价是“大摇大摆”。某次拦截它的时候,空军紧急起飞了数十批次、总共上百架次歼击机,全部因为高度不够打不着,怎么努高度也差着两千米,最后窝心返航。

    也是以前,还看过一篇文章,是美国一位SR-71“黑鸟”侦察机飞行员的自述。当他驾驶那架黑乎乎、怪异无比的钛合金“黑鸟”上天以后,很快就把高度升到SR-71的实用升限,也就是进入同温层了。他说,那个时候他的感觉非常奇特:因为空气已经非常稀薄,大气的散射作用基本消失,结果就是蓝天已经见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天空;太阳亮的刺眼,而周围完全是星空――这时候他看舷窗外面的景色,感觉已经跟飞船里的宇航员往窗外瞅差不多了。。。

    话说回来。那个U-2,实用升限是21000米,也就是21公里;SR-71的实用升限是26600米,也就是26.6公里。

    做个超越时空的思考游戏吧:如果U-2飞行员甲和SR-71的飞行员乙正在驾机高飞,他们的视力也都是足够理想的好,正好德军超级大炮又朝着他们的方向开上一炮,并且飞机和炮弹都飞到最高点――这时候,俩飞行员会看见一个什么景象呢?

    估计应该是这样的:甲会看到,一个小黑点儿似的炮弹,此时正在他头顶21公里处悠然飞过;乙看到的炮弹稍微大那么一点儿,因为距离近了一些,不过离乙的头顶也还有15.4公里的距离。

    ――这超级大炮发射的炮弹,弹道最高点竟然是42000米,也就是42公里。。。

    写到这里真有点儿神往,你说如果你就是那颗炮弹,在那样的高度飕飕地飞着;俯瞰着蓝色的地球,仰望着灿烂的星斗――那会是个什么感觉呢。。。

    难怪后来加拿大人吉拉德?布尔,根据这种“威廉大炮”和二战中德军的超级大炮的表现,坚信“可以用大炮发射卫星”――他还真做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他主持制造的试验性超远程火炮――“巴巴多斯大炮”,以422毫米口径、36米身管、85倍的身管比,硬是把一发重量为90公斤的炮弹打到了180公里的高空。。这个。。这个高空,已经超过了卫星需要的最低高度了。。一般而言,卫星的最低高度大约是距地面100到110公里左右。。。

    不过,这位布尔先生的下场比较惨,当然也比较著名;如果各位以前比较关心时事的话,说不定还看到过这条新闻:因为涉嫌与伊拉克合作搞远程大炮,在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前几个月――也就是1990年3月22日――在布鲁塞尔,布尔先生被不明身份的枪手乱枪打死在自己家门口。。。说是跟以色列的摩萨德有关系,可真相如何,至今也不完全清楚。这事当年可真是轰动了西方新闻界,也算是超级大炮故事的一个插曲吧……

    ……

    回到一战。在罗森伯格教授的领导下,超级大炮果然搞出来了,果然是个庞大大物――光炮管儿,就有200吨重。下面搞两张图,也让大家参观参观这个怪物……

    点看全图

    克虏伯工厂中的威廉大炮

    点看全图

    处于射击状态的威廉大炮

    制造出来的超级大炮,其设计上的理论最大射程是128公里,实际最大射程才是120公里。不过,有这120公里也足够了;事实上,后来随着德军的推进,比如在Painvin刚刚破译出ADFGVX的6月2日,这大炮部署的位置离巴黎只有96公里了。

    在第一次对巴黎试验性轰击的3月23日,威廉二世也跑来看了。经过充分的伪装之后,第一发正式攻击的炮弹于早晨7时被打了出去。大约在击发3分多钟以后,这颗炮弹砸到了巴黎城北面的一条街道上。又过了20分钟,第二颗炮弹也砸下来了。从此,德军远距离轰击巴黎的“事业”就正式开始了。

    看到这里大伙可能有点奇怪,这大炮到底叫什么?一会儿叫超级大炮,一会儿叫威廉大炮……事实上,刚造好的时候确实叫威廉大炮,皇帝在嘛,多好的效忠方式……可后来,随着它轰击巴黎出了名,渐渐的就被大家称为“巴黎大炮”了;而下文再提到这种大炮,也就叫做巴黎大炮――不过我猜,巴黎人大概是宁可世界上没有这种以他们城市命名的大炮吧。。

    共有3门这样的大炮参加了轰击巴黎的行动,真正发射炮弹的数量也并不多――大约二百多发而已(也有资料说是三百多发)。说起来,这么个大家伙很不好操作,其中一门炮还发生了炸膛事故,死了5个炮手。但是比较起来,巴黎方面死的人可要多的多了。

    据统计,巴黎大炮一共给巴黎造成876人的伤亡,这里面,有二百多人是再也醒不来了。其中一发炮弹造成的伤亡更是给巴黎市民造成了难以言述的恐慌――3月29日,正在圣吉费斯教堂做礼拜的巴黎市民,遭到了巴黎大炮的惨重杀伤――那发炮弹直接命中了教堂的支撑柱,数吨的石块瞬间跨塌下来,连炸死带砸死的,一共是88个人,还有68个人重伤。

    看到这里,肯定有兄弟会说了:德国人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制造出的巴黎大炮,它的战果也就很一般嘛――平均一发炮弹,给对手造成的伤亡不过三四个人而已;效力如此低下的武器,还费劲研制它干什么?

    问题在于,该怎么算这个武器效能的总帐。从军事技术的角度,具体就是从它的杀伤效果上看,确实一般,甚至还未必比的上一颗准确命中的炸弹;但是,如果从政治角度考虑呢?它对敌方的强大威慑作用、它对普通市民的心理打击,又确实是非常成功的――这个总帐,又该怎么算呢。。。

    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军事范畴内的事情。

    想想看,本来还算是和平的城市里,突然出现了几十具血乎拉叉的尸体,那会是个什么感觉?……这感觉,住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肯定体会过,住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的俄罗斯人肯定也体会过。。。

    而当时的巴黎市民,也生活在这么一种“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在哪儿,不知道谁是下一个”的恐怖状态中。虽然实际上,巴黎的伤亡,远不如二战期间纳粹V2火箭给伦敦造成的伤亡惨重;但是巴黎市民当时的精神状态,恐怕比伦敦市民好不了多少。

    关键是,人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不就是“死”么?特别当这个“死”以一种人根本控制不了的方式出现的时候,比如说,明知有可能会很快死去,却完全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发生,会不会轮到自己……这个状态,才是最恐怖的吧。。。

    就这样,大炮给巴黎的市民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恐慌。从这一点上讲,巴黎大炮的研制开发应该说是达到了它的设计初衷:震慑对手,摧毁士气。

    直到8月7日,眼看着协约国军队打回来了,德军才匆忙撤回剩下的两门巴黎大炮。眼看局势越来越不对,为了防止它落到协约国手里,最后德国人把它们都回了炉,变成了一锅锅钢水。有说法提出,当年其实一共造了七门巴黎大炮,但是后来都没消息了。

    从此,名震一时的巴黎大炮,现在就只剩下照片,让我们回味它当年的威猛了。。。

    元宝推荐:ArKrXe,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超级大炮的另一个命门是

      炮弹仍然是传统的内装炸药的大铁疙瘩 -- 这种铁疙瘩炮弹能炸出的碎片数目是一定的,炮弹个越大碎片也越大,据说法国人刚吃了头几发炮弹还以为是飞机轰炸,后来兵工专家们看了炸出来的碎片才断定是炮弹 -- 那会儿刚有轰炸机,扔的是普通迫击炮弹,还没有专门航空炸弹。现在航空炸弹个头不比巴黎大炮炮弹小...

      这么大口径其实上子母弹合适...

    • 家园 在下不才,看过一本什么书

      说道在德军最后一次进攻的时候,由于破译了密电,法军和英军集中了全部后备兵力在德军的预定突破点,因此顶住了,是否有其事?

    • 家园 【帮 1001n 兄添点资料】【文摘及写作】巴黎大炮和多拉大炮

      巴黎大炮

      注释一笔,巴黎大炮照片中炮管上背后常常有钢丝,

      那是因为如果不吊一下的话, 炮管实在太长了,

      会下垂的.所以用钢丝把它强行拉起来.

      更清晰的巴黎大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大炮”一开始设计出雏型作测试时,先是发现他的长径比(即炮管长除以口径宽,约为172),对于当时钢材的负担太大,在头几次测试中,没打几发就让炮管因热及炮管太长的因素而下垂,艾贝哈德博士为了在测试期间尽快地解释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简易支撑系统,就在大炮的两侧竖立起两根高二十几公尺的铁架,再用数条钢索绑在铁架与炮身上、但是可以从铁架调整钢索、以方便在进行不同角度试射时的需要,最后在量产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性(整备时间要尽量短),这项支撑系统简化为如同下图的钢性支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大炮”(Pairs Gun)性能诸元:

        口径:210mm

        入役:1918年

        炮管长:36.1m

        炮弹重:120―126kg

        系统重:375吨(炮身加炮膛重125吨)

        最大射程:131km(设计时推算的理论值是120km,备注:全射程需要180kg的推进火药)

        生产数量:7门

        制造厂商:克虏伯

      评价,可怕的长径比。依阿华级战列舰 406 毫米主炮,

      在二战中也只能达到 50 倍径,再长,连二战的美国

      都没法加工了。(建造战列舰最关键的技术就是主炮,

      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它能造出

      多大多长的主炮。而且就能直接决定海战的结局。

      没有一个老牌工业国家不是尽其所能的建造造得出的

      最大最长主炮身管。但英美德都极少有过 50 倍径的。)

      不过巴黎大炮口径小,炮弹轻,杀伤力弱,只是重巡洋舰的主炮口径而已。而且 120 公里以外的弹着点散布,

      令瞄准已经毫无意义,完全是凭运气乱下蛋了。想指望它去打中一个钢筋混凝土的重炮炮台,

      一个是打不中,一个是打中了也啃不动。 所以巴黎大炮是一种威慑性武器,给对方的后方城市制造恐慌,

      威慑敌方人民,而不是实际有战术价值的大威力火炮。

      而实际上,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伦敦被德国空军夷平了,

      英国人民都没有丧失斗志,更别说区区几百发炮弹了。

      一战中的 大贝塔炮 攻城榴??迫?舫h

      为了对付厚重混凝土工事的 比利时列日要塞,超重型榴??迫?襞? 大贝尔塔炮被开发出来。

      列日要塞堡垒群好像是在地底下构筑的中世纪城堡,地面上只露出一块三角形的

      顶部,顶上伸出一些拱形罩盖,隐蔽着所有的炮塔。其他一切设施全部在地下,有

      倾斜的隧道通往地下室,并沟通炮塔与弹药库和火力控制室的联系。6 座大堡垒和

      分布其间的6 座小堡垒共有大炮400 门,其中最大的是口径210 毫米的榴弹炮。三

      角形顶部边角处有小型炮塔,塔中的速射炮和机关枪控制着堡垒前方的斜坡。

      日军攻陷旅顺港的经验证明,重型火炮对于进攻要塞来说,是必不可

      少的。这种重型火炮应是一种短炮管的迫?襞冢?能以高角度发射,使炮弹落在堡垒的

      顶部,同时又能相当准确地击中特定目标。菲利茨克虏伯组织一些有经

      验的设计师与工程师进行集体攻关,在1909年秘密研制出一种巨型臼炮,并以菲利

      茨母亲的名字命名,称为“大贝尔塔”炮。这种炮长7 米,炮口直径420 毫米,炮

      身连同炮车重达120 吨,能将近1 吨重的炮弹发射至14.5 千米之外的目标。每发

      炮弹用掉的发射药近200 千克重,需要200 多名炮手。它还能发射装有延发引信的

      破甲炮弹,让炮弹穿人目标内部后爆炸。由于它发射时会产生巨大

      的后坐力,因而必须浇筑几米深的混凝土底座,移动时再把它炸

      掉。仅安置炮位就需要6 个小时。

      一战中,最大的舰炮口径为伊丽莎白女王级的 381 毫米炮,

      但还是不如 大贝尔塔炮。

      德军攻击列日要塞初期,轻磅的野战炮对列日的钢筋混凝土地下工事

      有如挠痒痒,反而被杀伤大量战斗人员。只好等待大炮到来。

      8 月12日,德军盼望前来结束这种局面的攻城炮终于运到阵地。当天傍晚,其

      中一门炮架设完毕,目击者说它有矮胖的炮管,巨瘤般的制退机筒,正张着洞穴似

      的炮口等待突击蓬蒂斯堡垒的命令。炮手们俯伏在地上,以垫料护卫他们的眼睛、

      耳朵和嘴,在离炮位270 多米远的地方准备发射这门电控大炮。晚6 时30分,第一

      发炮弹的巨响震撼列日。炮弹的弧形弹道高达122 米,60秒钟后命中目标。炮弹爆

      炸时尘土、碎片和硝烟形成巨大的圆锥形,升入300 多米的高空。炮兵观察员从教

      堂尖顶或气球上进行校正,使炮弹“逐步接近”目标。比利时守军听到炮弹降落时

      发出的呼啸声,感到爆炸声越来越近,像在自己头上爆炸似的。他们的恐怖也一阵

      高过一阵,炮弹终于在他们头顶上爆炸了,钢弹头击穿工事,天花板坍塌,坑道阻

      塞,地下室内到处是火焰和瓦斯,爆炸声和喊声混杂在一起,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

      临。在担心下一发炮弹击中的高度紧张状态中,人变得“歇斯底里”起来。

      炮击持续了24小时,蓬蒂斯堡垒中了45发炮弹,坍毁不堪,于8 月13日为德军

      步兵攻陷。同一天,另有两座堡垒也告陷落。战至14日,城东和城北两面的堡垒全

      部失守。

      攻城臼炮接着前移,一门大贝尔塔炮被拖过市区去打隆森堡垒。列日的下院议

      员塞勒斯坦?当布隆先生这时恰巧在圣皮埃尔广场,看到广场拐角处出现“一门大

      炮,大得简直叫人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怪物分成两部分,36匹马拖着,人行

      道都给震动了。群众看见这件非凡的怪家伙,个个目瞪口呆,异常惊愕。到达阿夫

      鲁瓦公园后,德国炮兵小心翼翼地把炮架起来,并审慎地作了瞄准,接着传来可怕

      的爆炸声。人群前倒后仰,地动山摇,宛如发生了地震,附近的玻璃窗全部震碎”。

      战至8 月16日,12个堡垒中已有11个失守,只有隆森堡垒尚未陷落。当天有一

      枚炮弹命中隆森,在弹药库上方爆炸,引爆了整个弹药库。德军打扫战场时,在一

      堆破碎的装甲炮塔和冒烟的水泥工事中,发现勒芒将军被压在一大块砖石下面,看

      来已经气绝身亡。其实勒芒将军还活着,只是被震昏了。他苏醒之后,被送到冯?

      埃姆米希将军面前。勒芒交出指挥刀说:“我是在昏迷中被俘的,务必请在战报上

      说明这一点。”

      “你的指挥刀并没有玷污军人的荣誉。”埃姆米希答道,同时把指挥刀还给将军。

      列日之战表明,没有坚不可摧的要塞。任何固若金汤的堡垒,若没有足够的火

      力和灵活机动的战术,而仅仅凭借堡垒本身的坚固,在强大的火炮面前,等待它的

      只能是灭顶之灾。越是坚固的堡垒,越需要强大的火炮。因此,巨型攻城炮在20世

      纪前期还很有市场,特别是尝到了甜头的德国,更是青睐巨型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中的火炮之王 --- 大多拉炮 :

      法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人侵,沿法德边界构筑

      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

      防线。该防线全长351 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

      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 .5 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 毫米口径

      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

      1935年,为了突破马奇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制一种超过“巴黎大炮”的新型超级巨炮。依旧由德国著名的的克虏伯兵工厂承担这一艰巨的任务。经过7 年的努力,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一种800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它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 克虏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而设计师穆拉为纪念自己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Dora(穆拉妻子的名字)],但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多拉”除了身管长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

      之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 43 米、宽 7米、高 11 .6 米,有

      4 层楼那么高,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它的块头之大,宛如一艘

      军舰;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 .8 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榴弹丸重4.1 吨。

      内装大量炸药,破坏力巨大,射程可达47千米;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

      部的弹丸则重达7 吨,内装200 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 .4 千米处厚

      度为0 .85米的混凝土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

      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

      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 4000 多人。

      作为对比,依阿华级战列舰 有9 门 406 毫米主炮,每发炮弹的重量才是 1200 多公斤,就足以在地面上炸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大坑,一发炮弹就足以摧毁一个炮兵连,更不要说 多拉大炮的 7.1 吨重炮弹威力了。(不过人家全舰才 2000 舰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战斗中,火炮特别是“大多拉”炮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多拉”火炮向该要塞的7 个主要目标共发射了48发巨型炮弹。剧烈的

      爆炸声似电闪雷鸣,惊天动地,一股股浓烟从要塞升起。炮弹降落之处,

      立即化为废墟,尤其是其中有一发击毁了在席费拉亚湾北岸埋在岩石

      下30米深(我 !!! 真猛。。)的一个巨型弹药库。令德军和苏军都为之震惊。尽管人们认为“大多拉”

      的真正效力与制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费比很低,但“大多拉”

      在克里米亚的出色表现令参战的将士终身难忘。

      ( 附注一笔,希特勒这个疯子,曾经设想过在 70000 多吨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后续舰上,安装多拉大炮。如果能行,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舰载主炮了。

      英国的 18 英寸主炮和日本的大和号都要玩去。一发炮弹顶他们5个。

      但这怎么可能呢。一两门巨大的多拉大炮就要 3000 吨的分量,而且射速极慢。----

      且不论这个射击不中而对方趁机逼近,一时半会儿毫无还手之力的可怕境地,

      最可怕的是,70000 吨的载舰,在主炮射击的时候,也有被后坐力冲击

      倾覆的危险。。。。。所以我只能说希特勒是个疯子。

      不过,多拉大炮是设想中的最大舰载主炮,呵呵。)

        “大多拉”炮(Dora Gun)性能诸元:

        口径:800mm

        入役:1942年

        全炮长:约43m

        炮弹重:7100kg

        炮高:12m

        系统全重:1350吨

        最大仰角:53℃

        有效射程:40km

        制造厂商:克虏伯

      元宝推荐:ArKrXe,
      • 家园 德国就是在列日耽误那几天。不然-----
      • 家园 老兄好帖,花之!

        描述得够详细,把几门大炮清清楚楚摆在大伙面前,好!

        顺便提一句,关于巴黎大炮,老兄引用的资料和我提到的不太一样,不过总的来说,这也没办法――资料出处不同,历史又太久远,几种说法看上去都没有逻辑错误,都挺可取的,嘿嘿。。其实老兄提到的数据我也查到了,而写文的时候具体取用哪个,还真是个问题。。而“大多拉”炮发射的炮弹重量,也不太一样:我那篇里引的是8吨,你这篇里是7.1吨――不过,无论哪个,也足够砸塌地堡了

        也希望多看到老兄的大作,候着了!

        • 家园 补充一点我了解到的

          国家地理杂志有一集是专门讲超级大炮的。巴黎大炮的炮弹是一一编号的,从1到76, 每一发比前面一发稍大一点。打的时候顺序不能错。打完76发,就要更换新炮管。“Big Bertha"其实翻译成“大伯莎“比较准,它是以当时老克虏伯最喜欢的孙女命名的。后来二战时,德军真的在制造能打到伦敦的大炮,名为V3。该炮更象输油管,炮管铺在小山上,象多脚蜈蚣。两侧的“脚“都是火药助推室。炮弹从后向前的运动中,逐一点燃小室中的火药,火药爆炸加速炮弹的运动。经过一个很长的加速过程,炮弹将能获得打到伦敦的能量。可是在制造过程中,盟军刚好轰炸了这一地方,计划遂告完结。战争结束后,盟军发现了残留下来的V3大炮,都是出了一身冷汗。

          美国也试过制造巨炮,并应用于太平洋战争中,叫“小戴维“。是个秃头笨脑的家伙,象放大四十倍的迫击炮,前膛装弹。每次发射需要小吊机放下和吊起炮口。在核弹微型化的潮流中,美国还设计生产了发射核弹的微型小炮戴维克罗夫特。国家地理采方的军事专家说,再没有比这更愚蠢的设计,除了原子手榴弹。打这种炮,需要先在地上掘一个坑,发射完毕,马上自己跳下去――因为开炮人在核爆范围之内。后来这些迷你核弹都销声匿迹了。

          • 家园 “原子手榴弹”这样的发明。。呵呵,,想想都乐

            感谢老兄补充。巴黎大炮的炮弹还有编号,还要按编号进行发射,这的确是我闻所未闻的,真是很长见识。

            关于V3的原理,看了老兄的介绍,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还真是有点意思,有点味道。如果老兄有闲暇,可否单独详细地讲一下呢?

            当然了,在咱们这个科学版,即便是讲大炮,里面也一定要揉进“动量”、“初速度”、“发射药成分”等等这样的科学名词,才好欺世盗名地混过阿磕斑竹的火眼金睛,让大伙过把英雄瘾,嘿嘿嘿嘿。。。[以后若有兄弟揪住此段文字,即便是白屏黑字,1001n也是定然不认地,hoho。。]

            再次感谢老兄费心补充资料,鲜花敬献:)

            • 家园 这个我是电视上看来的

              只是印象很深,记得比较清楚。因为那一集太有趣了。我本人不是搞物理的,所以很多物理参数都用不上,只能用一般性的描述。大家看着玩儿吧,哈哈。

            • 家园 炮弹编号是很有道理的

              炮膛烧蚀即便是现在也是军工业很头疼的问题。火炮口径越大,就需要填更多的发射药,每打一发对炮膛的烧蚀也就更严重。以大英帝国的工业水平,早年间L-11坦克炮身管寿命只有110发,现在的L-30也不过500发... 这个防烧蚀又严重依赖于炮膛材料 -- 德国佬再牛,能解决加工和结构问题,但是钢铁材料却无法达到未来水平 -- 几百公斤发射药“呼”地一下点着,尤其又因为超长身管,炮弹行程长所需时间长,烧蚀可以想见会有多严重... 把炮弹编号,从1到76直径依次增大一点,否则跑了气炮弹就吹不出那么远了... 亏他们想得出来...

              76发就要废一根炮管,这个效费比不高呵...

              • 家园 老兄这个观点很有道理,与我看法暗合

                森林的火焰兄一提到炮弹要编号,我的第一个反应也是:这样的招数肯定是为了解决烧蚀问题。但是还有一个方面,不知道老兄考虑到没有,那就是:

                每发炮弹的外径实际上是递增的。换言之,无法以一个固定的模式批量生产,只能一发发地调整制造。

                而这样做的成本,又得增高多少?模具要变化,装药也要递增,就连弹丸和药筒之间的缝隙都要重新考虑,以使它们尽可能吻合。说来简单的巴黎大炮,确实还真是人类工程技术的一个结晶啊。。

                从军事角度看,巴黎大炮的效费比的确是低。没办法,还是只有算政治帐了,呵呵。。

            • 家园 【转贴】异想天开的巨炮 V3

              异想天开的巨炮

              www.qfxl.com, 新世纪家园

              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已表现出进攻法国和英国的意图,德国列库林公司的工

              程师昆达根据战争的需要,提出了多节远程大炮计划。他在公司内进行过一些试验,

              并制造了一门20毫米口径的模型炮,取得了一些数据,就得意洋洋地要求面见希特

              勒,汇报他的设想。

              很早以前,就有人试验过多节远射程大炮,但都失败了。昆达当然知道研制这

              种兵器的困难程度,但他更知道希特勒想要有一种能直接打到伦敦的炮。于是投其

              所好,向希特勒推销他的超远程大炮。该炮的炮身长达150 米,口径为150 毫米。

              使用时,将多节炮身组装在一起,顺着山坡布置成一定的仰角,最佳倾角为55度。

              炮身从下到上呈多节形状,每一节炮身的左右两侧都有一个火药室,许多节炮身连

              接在一起,像多节蜈蚣一样。在发射时,最下端的火药室先点火,使炮弹开始运动,

              随着炮弹快速地飞过各节的火药室,各节火药室也依次适时地点火,使炮弹不断地

              被加速。这样,可使83千克的炮弹离开炮口的初速度达到 1800 米/秒,最大射程

              可达 300千米。轰击伦敦自然不在话下。据说该炮造成之后,每天能向伦敦发射600

              吨炮弹。

              希特勒当即批准了这个计划,将新式火炮命名为V -3 ,要求列库林公司制造

              出V -3 大炮,同时要求此炮必须能打到伦敦。根据元首的指示,昆达来到加莱地

              区,寻找适合建立炮台的山丘。

              为了保护V -3 发射台,德国人在发射台之上修了6 米厚的钢筋水泥防护层,

              以确保炮台不致于被炸坏。同时,他们也开始进行多节远射程炮的试验工作。

              1943年初,德国陆军部兵工署利夫将军到加莱进行视察。利夫将军原来不知道

              V -3 大炮的计划。到现场一看,多节远射程大炮很长,根本不像一件兵器,更像

              一个高压泵,现场需要许多人服务,乱糟糟的很像一个施工工地,他十分吃惊。尔

              后,他又视察了试验工作,发现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是门外汉,大炮计划距离实用

              化程度遥遥无期。

              利夫将军听取了汇报,知道V -3 大炮计划是希特勒批准的,立刻对现场进行

              了仔细检查,发现试验现场指挥不力,炮弹根本发射不出去,原因是各节炮身的点

              火时间不准确,因而多次发生炮身被炸事故。利夫将军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现场

              主管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外行,他立即更换领导班子。从陆军召来了弹道学专家,对

              炮弹进行了种种改进。1943年5 月,改进取得成效,炮弹能发射出去了,但射程只

              有几十千米,远远没有达到300 千米的目标值。此后,又不断增加炮身节数,以便

              增大射程。但随着炮身节数的增加,各火药室适时点火的控制越来越困难。人们逐

              步意识到,各火药室的助推作用根本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只是少数几个火药室起了

              作用。利夫将军认为这个计划是异想天开,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应该到此为止。但

              由于是希特勒批准的计划,他无权中止这项试验。

              1943年9 月,英美空军发现了V -3 大炮发射台。同年11月,美国空军第9 军

              对该发射台实行了毁灭性轰炸,使试验工作停止了一段时间。但由于6 米厚的混凝

              土工事的保护,V -3 大炮没有任何损坏。

              1943年3 月,美国空军再次空袭了V -3 发射台,发射台只受到了轻微破坏,

              试验仍能照常进行。此后,工程步伐加快,V -3 大炮的发射斜坑大约完成了 60

              %,炮弹装填机械也安装完毕,逐渐接近了实弹发射阶段。

              盟军不了解德军在该地区到底搞什么名堂,但确认该地区是德军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军事设施。为此,英国空军决定派出兰彻斯特轰炸机,携带重5 .4 吨的最新

              式超级炸弹去轰炸V -3 发射台。

              1944年7 月 6日,V -3 发射台被严重破坏,一条发射斜坑完全被炸毁。不久,

              加莱地区被盟军占领。

              占领加莱后,盟军发现了V -3 大炮发射台,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新式武器,

              十分吃惊。在攻陷柏林前不久,一位盟军高级将领视察了V -3 发射台,感慨地说

              :“如果V -3 计划得以实施,肯定会摧毁伦敦。”此后不久,该发射台被盟军炸

              毁了。

              当时,德国还有一个V -3 发射台,位于波罗的海沿岸,远离西部前线。这个

              发射台从1943年3 月开始修建,由德国陆军部工兵署和克虏伯公司联手进行试验。

              早期试验不太顺利,有时能射出炮弹,有时又失败了,炮身部分也频繁地出现爆炸

              事故。

              到1944年1 月,试射了两万发炮弹,仍然没有一点成功的把握。后来查明,问

              题不在克虏伯公司,也不在列库林公司,完全是炮弹生产厂家的错误。此后对炮弹

              进行了种种改进,试验终于取得了初步成果。后期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高达150

              千米。

              正在试验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加莱的V -3 发射台被炸毁了。为了袭击伦

              敦,必须使用加莱的发射台,波罗的海的发射台远离西部前线,V -3 的射程又仅

              有150 千米,不可能派上用场。照理应该中止这个项目,但由于是希特勒亲自批准

              的项目,没有人敢于承担这个责任。此后,该发射台又反复地进行了各种试验,不

              断地提高V -3 远射程大炮的射程。

              除了上面介绍的V -3 远射程大炮之外,据说德国还有一种小型多节远射程大

              炮。这种小型远射程大炮的炮身总长75米,装在列车上。据知情人士说,这种小型

              远射程大炮参加过实战,并有实战数据。后来怕武器落入盟军手中,德军把大炮炸

              毁了。

              盟军并没有俘获过这种大炮,实物也被破坏了,所以上述传闻是否真实很难判

              断。但德国多节远程巨炮的研制的确反映了希特勒狂妄性格,写就了世界火炮研制

              史上最富于幻想的一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