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有必要重拾中国文化吗? -- 最爱武术
现在的中国是传统文化没落,到处崇尚西方文化,音乐,诗,小说,几乎所有的所谓爱好文学的青年都以知道,熟悉西方“文学大师”的名字及作品为荣,一张嘴就是“拜伦在他的诗中说。。。。。”,“我喜欢看安娜卡列尼那”“我最喜欢简爱中的那句话。。。。”,言必称希腊,嘴里流动着这些外国名字时心里头那种觉得自己特高雅的心情简直是爽的不得了。
街头所谓的那些叛逆青年,哈韩,哈日或者模仿RAP歌手的打扮,呵呵。城市白领中流行“party”,西式生活方式,比如秦海路同学就对记者说,“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红酒,抽雪茄”,呵呵,这么一说就觉得自己特高雅。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是处在比较差劲的位置。
那么,现代生活中是不是不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了?有必要重拾中国传统文化呢?现在很多“学者”在呼吁继承传统文化,但是当年轻人一句“为什么要继承?不继承行不行?”立时问的“学者”语塞,接着反复说中国文化是个什么样,最后给人的感觉就是必须继承,为了继承所以继承,反正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原因并不是为继承而继承。原因来自于文化的定义本身。说到这里,我插一句,我看过很多要“继承传统文化”的“学者”,一谈到中国文化的定义就引用亨廷顿的论点,“亨廷顿在他的书中是这样说的。。。。”,有点滑稽了,学者就这么不自信?非要用西方人的论点?骨子里还是一种文化自卑。我在这里就我的理解给文化下个定义,(我才疏学浅,肯定说的有不对的,不对的地方您尽管说,我也就是来西西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无所谓对错)我认为所谓中国文化其实就是中国这块土地上五千年以来中国人在各种生产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经验的大总结。所谓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是这些经验甚至是经验的精华的继承和发展。有了这个定义,继承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已经不言自明了。你放着这么多宝贵的经验不用非要自己重新实践,自己总结那不是太傻了吗?何况你一个人用一辈子实践又能涉足几个方面呢,为什么不从宝藏免费取来呢?
那么西方文化呢?就是在西方的土地上,在西方的人群中,千百年来各种实践经验的总结。好了,有了这个定义我们马上就能发现完全崇西的毛病所在,那就是西方文化是由那块土地,那群人孕育的,完美适合他们,这些经验里面可能有很多我们也可以用,但大量的是不适合我们的。还是那句老话“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东施效颦的结果只能是对自己有害,是一种不智的行为。
好了,那下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很大区别,古人的那些东西,现代社会还有用吗?这个嘛,回答是有些没用了,有些直接还有用,有些经过重新理解,改进后还有用。因为几千年了社会变了,生活内容和方式变了,但是人情没有变。只要没有变,传统文化就还有用。这个问题具体说起来就太长了,这里先打住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可能说:中国现在这么落后近代还被西方人打不就是中国文化害的吗,还继承?这个吗就是传统文化的毒性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各个层面的渗透后产生的巨大毒性,但是儒家思想并不就是传统文化的全部,去处掉毒性后,传统文化积极的方面才是主要的。
最后一点,现在社会中的年轻人很多是讨厌文化这个词的,他们看似是没有文化的,反正流行什么就跟什么。我觉得其实他们这种没文化的表象下面就是被洋文化牵着走有样学样,学个四不象。为什么呢?人,只要是人,他就必然需要文化来支撑他的精神生活,否则他就在社会中活不下去,既然已经没有了中国文化来支撑他,必然还是需要别的文化来支撑,什么呢?当然是另一种文化,西方文化了,呵呵。
对于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题目,就象六哈说中国文学的希望一样,都是大得不得了的题目,呵呵,动辄是可以写学术论文的拜托大家以后少讨论些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好不好啊?。。。。。。
kidding,开个玩笑。
我倒是觉得,对于如何继承,两个字足矣。“扬弃”,扬己之长,弃己之短。对于西方文化适用于“拿来主义”,但不是全盘。
身边一个姐姐的女儿,平时叫我一声“小小姨”,她是看日本动画片长大的,之前是完全哈日的,她跟我解释为甚么喜欢日本文化,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动画片。但我会建议她看些历史,看看日本文化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如何继承发扬又变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的。我可以跟她讲遣唐使,跟她讲宣纸,跟她讲花道茶道,跟她讲日本瓷器,跟她讲日本佛教,跟她讲京都的木建筑,跟她讲日本人的借鉴创新能力。我的知识虽然有限,但要说晕她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觉得,有无数个理由可以让现在的小孩子为中国文明文化而骄傲,但如何说服他们理解西方文化里有好有坏,是需要教育者自己首先能有个明确的取舍态度,对西方文化有个客观的认识,好,好在哪里?坏,坏在哪里?
我觉得现在国内的一些舆论导向和媒体起的作用不够好。是否以自己的文明文化为傲,是否能聪明的借鉴别人的长处,跟基础教育有很大关系。跟一个社会发展中的风气也有关系。
为甚么小孩子们要哈日要哈韩?为甚么经过商业包装和运营后的这种“文化”可以轻易的侵略他们的内心?其实日本和韩国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他们的小孩子还哈欧哈美呢!
小孩子们宣传,一定要给你献花啊,哈哈哈。
我觉得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失败导致中国文化的失落,也导致从事中国文化工作的人的水平偏低,所以中国文化总体处于弱势。这种弱势表现在动画片上就是不好看,或者模仿别人,于是小孩子都跑掉了,去看日本动画了,呵呵没办法啊。
而哈韩哈日则是向他们学习为荣。属于再次转手的货色。
就像有必要做中国人吗?
比如:民族、父母和孩子,这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身为中国人,早已注定是中华魂,中华的文化传统就如空气一样时刻在你我身边,何曾离开过?如果说成长的路上我们也曾经迷茫,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逐渐回归的。
所以对于讨论中华文化是否需要“重拾”的话题,我觉得不必要去试图说明什么,时间完全可以去验证这一切。
给大家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
保存传统文化不至断绝,让感兴趣的人不至于无门可入;
但若跟卖大力丸似的吹嘘“传统包治百病”,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文化好,但是外国也不差啊。多几个文化支点,可以少犯错误。
中国文化的题目太大了,不敢妄言,随意写点感受。
中国文化从表面上恐怕只剩废墟了,从白话文运动,到文革,到现在。为了把中国这条大船从自己的轨道调到和西方能竞争的轨道上来,好像一直都是在破,功过难以评述。但文化有书中记载的,也有存于民间,存于血脉之中的。这一部分个人觉得丢弃得并不多。
现在的年轻人言必西洋,只是因为视野不够开阔,而且现有的文科体系,很多是从西洋人的视角构建的,感觉不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出国前,自己也有类似毛病。来到日本,却阴差阳错地从日本人的书中,视野里得以重新发现中国。
其实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从来就是一个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文明主体。当欧洲平民连圣经都无法阅读时,中国早就街市上到处都是书市。欧洲还是血源继承为主时,中国已经从平民中通过科举产生自己的官吏。这种从几千年的领先而产生的骨子里的自信,从民主中产生的内心的自由现在还牢牢的烙在我们身上。
这些火种,我想很多人在诸多游历之后会重新被从内心里点燃。复兴之风将来会掀起。
现在我只但愿更多的人看看四书五经的原著,在没有调查研究之前,不人云亦云地轻率地妄评祖先就好了。
无法接受“文化”的地域性,因为文化的传播和流传是人的行为结果。
三百年以前,在没有机器和电讯代步的年代,文化受人的行为地理范围的限制,地域性很强。东方文化东方人用,西方文化西方人用,别无选择。由于行为的地域性,文化也被绑起来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很少很难,导致一些民族文化的“排外性和自满性”。
当欧洲人发明了机器代步以后,人的行为范围扩大了,欧洲文化借欧洲人的发明优势,被欧洲人带到了美洲,并在那里学会了生根,开花,结果。当欧洲人发明了电讯以后,西方文化有了“渗透”到其它文化势力范围的能力,最终推出了世界多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竞争”的局面。为了使多种文化间的“碰撞,交流,和竞争”能够在可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提倡多元文化成了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唯一选择。
多元文化的并存和竞争,必然引起文化的生存恐慌与紧迫感。如果为了本民族文化的生存,极力宣扬“地域与文化”的关系,那么一个人离开那个地域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文化吗?如果不是,您就不得不把文化与血缘也捆绑在以起,重新回到文化的“排外性和自满性”年代。
其实,说到底,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只有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容,用内容把民族文化撑起来。这内容还必须是带有普遍性的,能被其他民族文化接受,吸收,和发展的。
说到这,俺是生气啊。一些个文人墨客,为了短期的政治需要,强力推动国情论的教育,就是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推回到“排外性和自满性”的年代,俺觉得,归到底就是对民族文化实施“自宫”的愚蠢做法。可恨,可恶,俺无奈。
我的男朋友日本漫画看得如数家珍,“火影忍者“一集集地下载追着看。很多我没看过的他都看过。因为看了“棋魂“就拉一帮人下围棋。我第一次下输了给这野蛮人,从此再不跟他下。
中国的传统是丢不掉的,日常生活中如油盐酱醋,中国人的烹调是对全世界的贡献。唐诗宋词并不愁爱好者不够。相对欧洲和美国的文学家,我们的诗词家对一个普通人的记忆力来说是太多了。所以知道一点儿就够了,有个基本概念。洋人也不都是本国文学家琅琅上口。要说科学,技术,系统的社会学,经济学理论,这些本来都是西方发明的,没有中国土产一说。而这些东西还很有用,了解了它们才能了解世界。研究或者引用科学和社会学,不能说就丢了传统。中国传统忽视民生的方便,一切都靠人力解决,所以唐时的犁可以一直用到今天。轻视工匠,很多传统技艺因而失传。如果我们继续继承儒家的“吾不如老圃“的传统,那么在工艺和技术方面的“狗熊掰棒子“还会继续下去。在旧日的欧洲,唯有石匠可以和建筑师一桌吃饭,他们的专业资格被认可。他们的手工艺和后来的科技工艺是日积月累的。
至于很多别的传统,如官场的潜规则,老师和家长体罚子女,还是早早丢掉吧。这也曾是欧洲的传统,甚至连国王年幼时也不免挨打。现在人家已经丢掉了,我们也还是丢掉的为好。
文化的回归,但并不是完全排斥外来文化。但我没有谈多元文化的问题,是由于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是没有外来文化,其实是并不缺外来文化。关键是中国传统文化由于中国的教育系统的问题越来越处于被边遗忘的地位。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趋势是越来越模仿西方文化,注意这里是“模仿”,而非文化碰撞。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传统的丢了,模仿又模仿不好,反而害了自己,这是问题的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提一下重拾中国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难道不是必要的吗? 把传统文化继承好,变强才能做到真正的与其他文化能够碰撞,这时产生的恐怕才会是绚丽的火花,兄台以为呢?
我谈这个问题就是希望能对传统有个正确定位。因为现在中国现在传统文化被边缘化,定位不对,所以希望重拾,重新定位。呵呵。
我完全支持多元文化,但是现在中国文化太弱势,他丰富的宝藏没有得到有效开采,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毒性没有被剥离。所以这里特别提的是继承传统文化,而没有提多元文化。多元文化的问题很重要,以后大家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