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纯技术贴:依照现有的资料,中医到底能治好什么病?请您讨论 -- 想象残酷
别的不说,光说中医脉诊入门要感受风水木铁的异同。。。你这个怎么用软件分析和表示?只能归成心理暗示了。
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大部分地区的酒已经是勾兑酒,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你可以按照各种比例和方法勾兑各种香型。
但茅台仍然勾兑不出来,甚至出了那个地区,都无法酿造出茅台,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掌握茅台酿造的具体过程。据说,当地微生物群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现代技术手段,无法掌握微生物的活动规律。
现代,最正宗的茅台,仍然是传统技术酿造。
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就象在万有引力被牛顿发现以前,万星图册与伽利略定律的区别。万星图册是西方百年观测天空的结果,但还没有简化成规律。伽利略惯性定律虽然总结出简单优美的规律,但适用范围不大,无法解释星空运行轨迹。
2000年的中医加上中国3000年记载历史习惯,使中医成了一座宝库。现在的中医理论,是否有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阶段?看样子,还没有到达成型规律的阶段。
你要说治好了晚期的,我就要说你不是拿着少数例子当整体吧
我坚持一周,回来报告效果。
生猛的看着像是挑衅……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想,科学是难以随便说“懂”的。
科学第一是可重复性,第二是可解释性,然而,中医一般不好简单往这个系统里面套用。
其实,“图模型”简直就是西方版本的中医……用的顺溜的没几个,还被讥笑为“搞哲学的”。对于中医的一些讥笑,其实多找找能套在很多“科学”的头上
就看用什么样子的西式“刃”解剖东方式的“牛”了。
中医方剂,针对患者情况做微调,是有理论依据,有概定方案的呀。
牛顿定律可重复、可解释吗?2朵乌云打破了。
一般都是“简单条件”下的重复性、解释性,一旦条件变量拓宽了就有“你这真的是科学么”的疑问,尤其是对于中医的一些抽象概念、辩证。开个玩笑,就是“奥卡木剃刀后遗症”
比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摘一部分:
2型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建议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天芪降糖胶囊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在单独服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建议加用口服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早中期肠道湿热证,建议口服葛根芩连汤。
2型糖尿病早中期肝胃郁热证,建议口服大柴胡汤加减
指南里面还提到一本书:《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最近针灸研究也有新的进展:
海中医药大学杨永清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抗哮喘靶标发现和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Transgelin-2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sthmatic pulmonary resistance”(哮喘治疗新靶标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发现和生物学功能研究)在2018年2月7日出版的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
还有我以前提过的201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报道,各位可以查。
介绍:陈以平教授团队长期坚持中医药防治膜性肾病、IgA肾病和糖尿病肾病等难治性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应用基础研究,将三焦辨证观融入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难点。首创“斡旋三焦”辨治慢性肾脏病的理论体系,形成系列专方专药,提高了难治性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率先构建膜性肾病的中医综合方案,通过中药治疗膜性肾病的大样本RCT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与优势,并在国际权威肾病杂志《美国肾脏病杂志》(IF5.756)发表,是首项在该杂志发表的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报告,为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慢性肾脏病获国际认可做出重大贡献;率先建立分期论治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理念,为新药开发奠定坚实基础;开创蝉花治疗慢性肾病新用途,并推动蝉花人工替代物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为丰富慢性肾脏病治疗手段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十一五重点专病“水肿病”协作组组长单位,研究成果在多家单位推广应用,极大推动了学科的发展。“斡旋三焦” 法治疗慢性肾病临床应用30余年,累计受益患者达 300万余人次,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1年8月,《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牵头的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加减中药汤剂与达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中药汤剂在缓解甲流发热方面与达菲同样有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这块,枳术宽中胶囊参加过美国芝加哥消化道年会。
历史上中医有效的例子也很多:
你可以去查查刘弼臣(1959年,北京地区小儿腺病毒肺炎,邓铁涛(非典),蒲辅周(1955年石家庄地区的流行乙型脑炎。1956年,北京发流行乙型脑炎)石学敏(醒脑开窍法,这个疗法的样本量很多已经不纳入临床试验了。目前大概十万人以上接受过该疗法。)
还有很多常见病,感冒,跌打损伤,鼻炎,哮喘,失眠,早搏等等,中医完爆西医。
妇科里面月经不调,痛经之类的病,还有中医范畴的水气病,西医往往检查不出有病,中医往往有好的疗效(前提还是得找到好的医生)
他老师搞这个搞了一辈子都没啥成果,他读到血管与结缔组织共振的论文才意识到当年收集信号的方式就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