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关于扶贫免费教育医疗讲讲消费与积累的大道理 -- 陈经
中国才扩招几年啊, 慢慢来吧. 什么事情都有个完善的过程.
德国人到中国来上大学, 用中文教材, 考
中文试题, 作中文文章, 恐怕也要有99%过不了吧.
能过的人大把!中国人可以用德语拿得到德国学位%这已经太多了%,德国人一样也用中文搞得定中国学位。不过一流的德国人不愿意这么干罢了。看起来好像很难。
在这个圈子里多会一门外语对于具备学习素质的人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年时间而已。但是对不具备学习素质的人来说就高不可攀了。
高校扩招肯定不是坏事. 大家不是讲公平吗, 怎么会反对扩招?
不是反对扩招是反对宽进宽出。
1.高考考的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什么能力.而且考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答出答案的能力,这种是简单的复制能力,而不是科研上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形成一定的套路后,反而对创造性的思维有限制的作用.而且从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一贯下来的这种教育,浪费了学生太多的精力.所学的学科多,但是这些知识,没有多少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实际用到.而一贯灌输式的教学,反而给学生养成了固定的思维定式.另外,这种教育方法,即使再有趣的课程,也使得学生兴趣全无,不能不说是起到了反面的作用.
2.多少例子说明,高考成绩差那么几分,学生的水平的差距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在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中,不乏这种例子,刚近来的时候成绩很低很低的同学,不出一两年,成绩就突然窜升.大学毕业时成绩平平的同学,工作后反而业绩突出.回想起我小学初中的不少同学,他们就比我的成绩差那么几分,但是永远失去了机会.我是进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又有机会到了美国,但是那些还在国内种田的同学,仅仅是刚开始的时候比我少那么几分而已.在美国,我也在不同学校上过课,有名牌的私立大学,也有社区学院,不少美国人,假如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他们是不合格的,但是他们就是有机会,然后几年后就大学毕业,也找到工作了,即使一开始不那么行,后来也就行了.
3.要说浪费,我觉得浪费一些人的潜在的能力,这才是最大的浪费,而不是浪费在他们身上的教育.凭你的良心问一下,假如你的小孩或者弟弟妹妹,离高考成绩差那么几分,你愿意不愿意多出一些钱让他们受更好的教育?假如你说让他们读书是浪费,那我也就认了.但是作为一般中国人,十有八九是希望在调价许可的情况下供养子女继续读书的.
4.大学生素质不行的问题,说什么以前的企业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简单陪训,就可以用了.现在的大学生怎么怎么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能成立的.假如我是雇主的话,我是希望能够到一个高等教育比较普及的地方开业的.大学生失业率高,那么意味者雇主有更大的余地可以选择.不要告诉我招工的时候进行简单的考试,或者试用一段时间是多么的难.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在那里,只要不是那么懒的公司,找到合格员工的机会应该很大.而且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学生自己也会有压力,就有可能学得更好.要是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有几个岗位,招几个学生,甚至级别都定好了.一上大学就包了分配,我怀疑在那种情况下的毕业生水平能多高.我相信竞争的压力,自然会迫使人认真学习,当然,有些人有个好爸爸的例外了.
高考考的更多的是知识,而不是什么能力.而且考的是在限定的时间内,答出答案的能力,这种是简单的复制能力,而不是科研上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形成一定的套路后,反而对创造性的思维有限制的作用.
我们不是在亚力士多德年代。现在搞技术 全部都是站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量。不具备知识基础搞不出来的。拍脑袋能想到的都搞完了。知识上白人一个不可能在学术上还能有突破。至于限定时间给答案
就是学术素质的一个最直接的考验。首先是你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还有一个是你的思考能力。没思考能力的一样不行。
多少例子说明,高考成绩差那么几分,学生的水平的差距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在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入大学的同学中,不乏这种例子,刚近来的时候成绩很低很低的同学,不出一两年,成绩就突然窜升.大学毕业时成绩平平的同学,工作后反而业绩突出.回想起我小学初中的不少同学,他们就比我的成绩差那么几分,但是永远失去了机会.我是进了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又有机会到了美国,但是那些还在国内种田的同学,仅仅是刚开始的时候比我少那么几分而已.在美国,我也在不同学校上过课,有名牌的私立大学,也有社区学院,不少美国人,假如用高考的标准来衡量的话,他们是不合格的,但是他们就是有机会,然后几年后就大学毕业,也找到工作了,即使一开始不那么行,后来也就行了
宽进严处 是最好的。
.大学生素质不行的问题,说什么以前的企业只要是大学生,就可以简单陪训,就可以用了.现在的大学生怎么怎么不行.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不能成立的.假如我是雇主的话,我是希望能够到一个高等教育比较普及的地方开业的.大学生失业率高,那么意味者雇主有更大的余地可以选择.不要告诉我招工的时候进行简单的考试,或者试用一段时间是多么的难.有这么多的大学生在那里,只要不是那么懒的公司,找到合格员工的机会应该很大.而且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学生自己也会有压力,就有可能学得更好.要是再回计划经济的老路,有几个岗位,招几个学生,甚至级别都定好了.一上大学就包了分配,我怀疑在那种情况下的毕业生水平能多高.我相信竞争的压力,自然会迫使人认真学习,当然,有些人有个好爸爸的例外了.
我周围学得好的找工作根本不愁。空客,汉莎,德意志银行。。。。。德国学生毕业还头疼呢!为什么中国人行呢!关键在于你能搞得定什么。而不是别人给不给你机会。搞专业就要能在专业领域解决问题。不用你的唯一理由你搞 不定
年初回国的时候,拜访了几个老师,每个都这么说,“现在的学生比你们那时差远了”。
另外不是说扩招不好,而是盲目扩招后影响质量不好。大跃进时候的确钢产量过了千万吨,但又怎样?大部分都是不能用的钢。
我相信只有在大的基数上面,成材的总量更大
给更多的人以机会,也意味着在教育上的投入增多,宏观来看绝对是有好处的.
假如说一年一千万高中毕业生,不扩招的话只录取一百万,扩招以后可以招收二百万.这样就给了一百万原来上不了大学的人一个机会.
而这个多出来的一百万人,是衡量了他们的经济条件和预期收获后,才做的决定.不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客观上这一百万家庭,就为教育投资了,所以在教育上的总的投入是增加了.
多招了那么多人,会不会影响原来的那一百万人的素质?我觉得是不会的.最多图书教室稍微挤一点.一个班级原来三十人,现在人稍微多一点.教师原来一个星期上四堂课,现在多上几堂课,或者是多聘几个教师而已.而且,人多了,将来就业有压力了,除非是有后台的人,一般学生就得更加用功了,即使是采取宽进宽出的方法,学生的学位不能保证铁饭碗,学生就要努力.这时候的用功,就不是去对付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高考了,而是去应付将来工作中可能的情况了.而这第二个一百万人中,哪怕是混到学位的人,有了一个学位,将来的前途是无法限量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多少诺贝尔获得者,他们的成绩也就是中等偏下而已.这已经被无数事情所证实.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多了,企业也有了选择的余地,而那些人自己本身也可能开办企业,这样一来可以把整个大饼做大,特别是在同别的国家竞争的时候,在吸引外资等方面,就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再联系到具体工作,有许许多多的人,本来在国内高考都困难,F-2探亲出国,都能弄个本科学位,然后工作,也证明了中国的高考实际上同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一回事,只是完全是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为地淘汰一些人而已.很多很多被淘汰的人,本质上同上榜的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正如历史上许多大家并不是科举出身,很多状元进士反而碌碌无为一个道理.
爱因思坦,爱迪生,没有经过残酷的高考这种魔鬼训练,不照样也逐渐显露头角了?而国内老是吹捧什么高考状元,那些状元到现在都怎么样了?特别是那些状元,完全是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本不值得大肆吹捧.
当然,适当的考试是应该的.考试的目的是要设立一个最最起码的底线而已,能够保证学生有一定的基本能力,而不是追求全面乃至极其片面的智力.
问题是"国内大学的老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就有偏差
他们心中的好学生,实际上同社会需要的,也有相当的差距.功课好,听话,什么的,这些好学生在社会上也不见得吃得开.
人和人没办法比高低,但是同一件事儿就可以分出高下。把每件事儿做好。人人都喜欢,就怕事情没做好,还要别人承认这是不行的。
实际上每个人都渴望别人承认确立威信。问题是哪有那么容易的。看别人容易不等于自己容易。奋斗终身的目标还不就是这个。有人把命都搭进去了。自己的事情做好吧!读书就好好读!做事情认认真真做。不吃亏的。
说是最容易的,在论坛上对别人的私生活发表意见是盲目的。我不干这个事儿 。只能大致说说。
不用委屈,一句话,什么都不是很容易的。不要想得太天真。
偶完全是就陈生的观点而发表意见的,如果陈生对偶发言中举的例子(比如吃人啦嘴角的血啦什么的)有不同意见,完全可以直接表达,没必要暗示偶在进行人身攻击呀。
偶可以负责任的讲,偶完全没有攻击陈生本人的意思和意愿,偶的发言和所举的各种例子(比如吃唐三藏的妖怪等),完全只是根据偶的经验和知识,对陈生所发表的大道理的直接理解和间接的拟人化表达。
偶要自白的是,偶是在大陆接受的完整的教育的,所以对“皮袄下的小”什么的耳熟能详,但偶并不认为(其出处的本意也完全不是)是对什么人进行什么攻击,只是表达皮袄外的大和其内的小之对比的强烈而已(卖柑者言有类似的表达,所谓金玉其外XX其中)。
曾有人言,在中文书里反反复复只看到了“吃人”二字,偶也不过是在陈生的文章里发现了这两个字而已。
如还有疑问,愿闻其详。
轻佻而略显刻薄,冷嘲热讽,对讨论问题不利,建议斑竹们对此多注意一下。
声明,这不是对娃哈哈的人身攻击,只是看了几篇娃哈哈的帖子之后的一点看法。
可偶自己的经历,对贴主所言的“积累”,尤其是对牺牲弱者的观点(就是临死还要刮你一刀),实在是无法提起热情来呀。
如果偶对其观点的讥讽算“刻薄”的话,贴主对弱者生命的轻蔑,算不算“岢残”呢?偶只刻薄也只能博笑于河内,可苛政之烈,已经和正在夺去多少人的性命呀。
古人有云,苛政猛于虎。如果持其政者不以其苛为耻,反以其敛财为荣(偶所谓的吃人者炫耀自己嘴角的血),偶实在是无法让自己对如此的观点(注意,不是针对个人)热情洋溢起来。
就偶自己而言,偶之亲姊惨死于所谓的下岗分流潮(大学毕业,后多方谋业,积劳成疾,壮年而逝),亲睹其生前的无着无奈和官僚横行,再“欣闻”所谓牺牲个人的积累大道理,试问先生,切身之痛如何能化?
对国事言之切,是因为爱之深。对某些观点驳之切,实在是受害之烈呀!
最后,胡言之下,如有冒犯,敬请宽谅。
的确,再争也无用,有余钱就捐点
老实讲,俺从小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不太好,考语文的时候恐惧“阅读”甚于写作
看兄给陈兄的回帖的时候想多了,所以才有上面那一贴,既然兄回帖把话说开了,希望这误会能够冰释吧。
兄台行文犀利,俺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多包涵,多包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