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非委培生,农村和城市学生都是凭本事考学的,加上社会分化没那么大,社会话题就那么多,课余生活就那么几样,农村生和城市生还能玩在一起。不交学费,经济压力小很多,心理压力也小很多。
我上大学那会儿,种地还要交各种税费,种地是亏本的,拼死拼活干一年,每年欠公家大几百上千,乡镇干部带着地痞流氓来收。有一次我怀里揣一把篾刀站在边上,那天要是动起手来,我就砍人……
上大学之前对大学生活各种向往,进大学也是第一次进城市,可怜公交车都不会坐,由于口音问题也不敢跟别人多说话,第一课是知道了“农民”这俩字是城里人用来骂人的。大学四年都在为学费发愁,因为每个学期欠费名单都有我,好歹在大三的时候赶上中行助学贷款了,却又搞不清各种条款。头昏眼花之余胡乱选了一个,毕业三年之后咬牙去还贷款,发现已经超过无息优惠期,超期之后的罚息是正常利息的10倍。赶紧给当时一起贷款的同学打电话告诉这个巨大的暗亏。同学们也还信任我,纷纷从外地寄钱回来,让我代为还贷。有个同学因为选择的还款方式问题,连本带利是原来贷款本金的2倍……
整个大学期间到处找零工,洗过厕所端过盘子,要说学到了什么是很惭愧的,何况老师们也没心思认真教学,大学四年实在是呆得要发疯。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空落落无处安身无路可寻无人接受。
2003年马加爵事件出来的时候,我对同学说我有点同情马加爵,把哥几个吓了一跳
会很羡慕西安的房价很便宜。。。。
他们也觉得很不公平,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房价相差如此巨大呢?应该要求全国房价一个样才对。。。
警告:左派慎入,小心怒火攻心。
这里有篇07年的采访。http://view.news.qq.com/a/20071129/000044_3.htm
农民五千年来没有这么好过
人物周刊:您认为大陆经济学者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主要误区在哪里?
张五常:只有看清形势才是真正帮他们,不能胡说一通。那本《中国农民调查》不对。你去好些农村看看,前几年雇用农工300块钱一个月,现在500块钱都请不到了。帮别人插秧,一天60块,早上7点干到天黑,脚泡在水里,是非人的生活,但你说要起家能怎么做呢?一定某些人要这样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人物周刊:您的意思是,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比《中国农民调查》那本书上写的好得多?
张五常:一定是好很多。调查不能像那本书上那样做的,你要去看看人家去年吃什么菜,今年吃什么菜,要看看人家去年有没有电视,今年有没有电视。
一年多来,珠三角、长三角民工荒,提升工资百分之十也不容易聘请劳工,说明农业收入大有改进。中国从农转工的人口上升得快,转往工业的生活一定有改进,否则不会转,“半农半工”的农民多的是,统计上这“半工”的收入不容易计算进来。你问他们有没有钱,他们当然说是没有钱。习惯上,谁说农民苦,好像谁就更关心农民,所以大家争相说农民苦。没有谁不希望中国农民的生活好起来的。
最后,想补充一句,我这个人脸皮厚得很,从来没有,也不会否认我是改开的受益者,哈哈!
“滴水见太阳”是不假,不过要记得:直视真太阳的时候一定要戴上护目镜,那和水滴里的太阳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我一直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或者说,我是科学方法论的信徒。
我的毛病是,不容易看了一本书,一篇报道,一篇网文,就轻易相信别人结论,总是喜欢结合自己的观察,加上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看看能否推翻。如果能,我就喜欢抬抬杠。
说滴水见太阳是有点夸张了,既然是科学方法论的信徒,自然不会害怕结论被别人推翻的。
这个是我自己的毛病而已,对老婆有没办法这样抬杠,这个没啥值得自得的吧?
毛主席的年代,局势紧张,要花巨大的代价保证国家安全,我现在也是举双手赞成的,好无怨言。
现在河里争论的是,80年代中后期,粮食继续增产至不用粮票,猪肉票到底是否改开的功劳。
左派认为不改开也可以,我认为不改开不可以。
《农业税条例》是06年1月1日取消的,三提五统也同步取消了。
“三提五统”是指村级三项提留和五项乡统筹。“三提”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 “五统”是用于乡村两级办学(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的款项。2004年山东开始试点取消三提五统,设农业税附加,2006年全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及附加!
有需要统计数据来纠正自己的样品偏差。
你是经过理工科训练的,理当懂得这个道理。
哪来的退耕还林?
其实大家的观点差不多,并不是一定要邓主政后才能叫改开的。
谁不想过好日子啊?阿鑫稳定下来也要发展经济的,只是美国人不希望中国周边太平而已。
记得七十年代的时候除了农家肥,只有挖河泥、捞水草做肥料,然后有了一点氨水,后来是碳酸氢铵、日本的尿素,八十年代后才有国产尿素。因为上的项目太多了,好多化肥厂日子不好过。九十年代各地扶持龙头企业集体上市,从广大股民那里圈钱度难关,圈不到钱的就自然淘汰了。
百度里的四三方案:“这是中国农业由依靠农家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向大量依赖化肥、农药、农机灌溉排涝的石油农业的能源与原料基础。”
中国的石油工业随着1963年大庆油田产油300万吨,实现国内石油基本自给。到六十年代后期的“三五”计划时期,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大油田会战成功,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还有很多富余,具有对日出口原油创汇的能力。这是中国农业由依靠农家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向大量依赖化肥、农药、农机灌溉排涝的石油农业的能源与原料基础。
随着1971年10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迎来了建交高峰,迅速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及泰国、马来西亚等亲西方国家建交,获得了广泛的外交承认,打破了1949年以来以西方世界为首的对中国的不承认、不接触、不来往的外交与经贸封锁。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了持续17年的外交蜜月期。
1972年1月22日,遵照周恩来指示,国家计委报送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设备的报告》。建议利用西方国家在经济危机中急于寻找出口市场、商品与技术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1972年上半年引进国内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约需4亿美元,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化纤24万吨、化肥400万吨,所需的石油气、油田气、石油原料在国内也有保障。经周恩来批示呈报,同年2月5日,毛泽东批准了该报告。
1972年5月5日,国家冶金部向国家计委建议从国外进口并消化吸收先进的一米七大型钢板冷轧机、以及配套的热轧机等国内钢铁工业急需的设备技术。同年8月6日,国家计委报送《关于进口一米七连续式轧板机问题的报告》,约需4亿美元。毛泽东、周恩来予以批准。
1972年11月7日,国家计委报送《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涉及23套化工设备约需6亿美元。获得毛、周的批准。并要求国家计委把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个进口方案报送中央合并考虑。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在今后3至5年内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其中12.5亿美元的设备项目中央已在1972年批准),通称“四三方案”。报告建议应采取的引进原则: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学习与独创相结合;
有进有出,进出平衡;
新旧结合,节约外汇;
当前与长远兼顾;
进口设备大部放在沿海沿江,小部分放在内地。
之后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又追加了一批项目,到1977年与西方国家谈成了222个项目,进口总额51.4亿美元。这是中国继1950年代引进苏联援助的“156项工程”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至1982年建成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1-2]
“四三方案”之外,同期还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有:从美国康宁公司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生产技术项目;从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西方等购买新旧船舶,扩建远洋船队;购买英国三叉戟飞机;从苏联进口伊尔-62远程宽体客机、米-6、米-8直升机,进口火电机组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火电厂辽宁清河电厂;等等。
- 待认可未通过。偏要看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