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几句杨振宁 -- 删ID走人
把人恶心到了,现在开始与李政道比。 问题是李政道并没有得到中国国籍与院士待遇啊。 说杨振宁的事儿,为甚么这么多人冒出来踩李政道。 并且上网查,恶心杨振宁的文章可不是现在冒出来的,前几年人民网还在发他与李政道的恩怨,基本是偏李政道的。 说什么如今看他眼红所以冒出来黑他的可以省省了。 反倒是讲他的“功绩”的文章都是最近的,人民网的那篇通稿“想黑杨,邓稼先答应吗”提出的许多功绩,比如推动创建少年班之类的甚至根本不是他的功劳。 还有人说什么他给清华捐款600万美元,找不到出处。最初说的100万美元找到了出处, 但是出处上面解释的并不那么好看, 拿到了清华赠送的高级别墅,然后把自己在纽约的房子折100万美元口头捐赠而已。反正2005年的文章还说当时他的亲戚还住在这所2001年就捐给清华的房子里。 一个物理学家,把这两项“功绩”列在功绩簿里“打人脸”的效果差强人意,还有其他的功绩作为外行只能存疑。 打通天线,直接封圣也就算了, 说些有的没的,反倒言多必失。
成名的老板,肯定不需要抢第一作者。人家一看通讯作者,就知道是他的实验室的成果,主要的贡献也主要归功于他。否则让人看这吃相太难看了。
抢排名的,主要是下面的打工者。
至于你说写在前面的致谢啥的,那个并不算在作者名单。
很简单现在的世界已经是大科学的世界,许多真正好的项目,必须通过,多个国家多个实验室人们的合作才能完成。这种文章,必然要把有贡献的人都列为作者。。
应该和行业有关
我们专业排名前三名的学校,自己经历的,和听说的,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学生是第一作者,导师做第一作者的很少,看文章的人一般会假设第一作者是学生, 后面的才是老板。
导师争这个会被人笑话的,会影响声誉和以后招学生的。
但是我印象也从来没看到他把自己与邓捆绑来拔高自己。
世界上高级黑,直接黑,极左黑,公知黑,或者是,帮倒忙的黑,多的是,几十年中积攒的东西,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用来发挥的部分。
但是,从我自己这些年的整体印象,黑杨是过分的。
我说的是,杨是伟大的,是贬低他的那些人望尘莫及的。我估计他本人也只把这些看作脚下尘土的喧嚣。
贬李? 粉丝心态要不得. 除了物理学教授美谁有资格评价他们俩成果的高低。但是富兰克林教授们1994年的颁奖评语,表明他的总成就,超出李。
我自己的那几篇学位论文,也是感谢了无数的人从父母到妻子到导师哈哈。
至于同行评议的正式发表论文,只感谢了协作单位,基金,和技术员。
奖项只有那一个。现在对诺奖也看淡了,得奖的是牛人,不得奖的未必不牛。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当家都认为肯定是列夫托尔斯泰的,结果是一位法国作家。那作家得奖后致信托尔斯泰,说您才应该是这个奖项的主人。
导师通常也参与实验,但不可能总在实验室里紧盯,万一有了重大发现,如果成就首先归了实验员,那导师就不要干别的了,成天盯着实验员跟防贼一样,其他摊子的研究就不要搞了。导师让学生上第一排名是情份,而排第二是本份,,特别是第一篇此类论文出来的时候,这没什么可争的。
老杨是搞科学的,没有资本,根本控制不了传媒,所以高调,低调都是笑话。看看世界吧,克林顿搞来温斯基倒是想低调,低得了吗?什么高调低调都是传媒操弄的。
*********************
关于对撞机,事实是80年代那个,老杨反对,老李支持,最后是修了,最后性价比极低。
现在鼓噪的这个,老杨还是反对,老李没出声。
问题 1)80年代的决策到底对不对
如果回答“不对”,老杨就是对的,老李错。
如果回答“对”,老杨就错了,老李就对了。
如果回答“不清楚”,那就说明这个决策不能说是成功的,以后类似决策必须更谨慎。
2)这次该不该修
这种大项目,持者反对者都多,每个意见,尤其专家的意见都很重要。老杨出来发声了,老李则闭嘴。
如果不该,老杨对,老李不出声也算表明了态度。
如果该,老杨错,但是出声也算尽责。老李却不发声,据说老李水平比老杨高,应该有更高的眼界和看法,他竟然不发表意见,是怕老杨?是怕担责任?
如果不知道,那么决策就该非常谨慎。老杨的反对意见更该得到重视。
说什么因为岳父是战犯所以杨怕收到牵连不敢回大陆的人,漏洞百出。
解放战争之前,没有人迫害杨,杨也没有回大陆啊。
杨才智超群,同时极端利己,这是事实。
其实翁是离过婚的,你要么是不看事实,要么是成心,弄这么一句我看就是阴阳怪气。
我本人也没对他顶礼膜拜。但是我确实觉得中国这块土地容不下天才,这也是中国人口众多,但天才却冒头不多的原因。
辽沈后飞回北平和傅作义谈论局势,说军事上共产党将在一年内统一中国。傅作义至少还有点不服气。
沈醉被俘后交代问题很老实,而且没有无原则地给老上司,戴笠毛人凤等泼脏水,他交代的东西可信度很高。
秦桧明明是活得很好,容不下的是岳飞。辛弃疾一生蹉跎,宋应星靠日本保留其著作,李宁朱建华去拼搏却被看电视的人骂......这是真的历史,你扯蛋也先弄清事实。
发现没发现什么物理现象倒是其次,重要的是为中国训练了一批
既懂物理又懂工程的人才。如果不修,就“科学的春天”那种搞法,
等春天过去,中国搞物理大工程的局面不会比重新搞大客机强。
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现在也是该修的。每30年至少要修一个,
保证修大工程的能力不失传。但是不应该挤占其他领域的经费。
最近龙眼应网友之约写了一篇杂文<穷文富理撑死工>意思是说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要想先脱贫,还是应该先学一门一技之长。可一旦有了一技之长,而要向上层发展,就要颠倒过来了,搞工的要向理论发展,搞理工的要向人文发展。这样才能寻找普遍真理,在更广泛的平台上展示自己。
人靠工作赚钱到一定程度,金钱甚至本狭窄领域的地位都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了,往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大科学家的理想往往是服务全国,服务全社会,在这一点上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都已经做到了。在中国你去打听,问一百个人不知道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的恐怕很少,而在美国你去打听,问一百个当地人谁是老杨的,恐怕连一个都没有。中国给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不仅仅是待遇,当然待遇一点都不低,只是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更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和地位。
在西方的很多大科学家也如此,一旦在科学界有了巨大成就,往往能名扬社会,甚至可以百世流芳。比如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这些人能名扬天下,不仅仅靠学术成就,这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基于他们的种族、文化和交际能力,加上自己的兴趣和人文情怀,到了中年就已经向社交,新闻,大众教育,甚至娱乐范围发展了,社会活动非常多,从科学明星成为了文化明星,甚至是娱乐明星,万人瞩目,万人崇拜。
而这对于学术地位几乎相当,但种族和文化不同的老杨,其具有人文主义情怀,但却远远达不到那些科学家在学术以外的广泛社会的知名度和广泛影响,而其他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连更高层次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追求都没有,或者也不敢想。而是国内给了老杨这个高端的平台,从70年代就开始有机会表现,往正面说,就是贡献自己国家,而在国内受到应得的,广泛的尊重,也能实现自己更广泛的报复,一举两得。
对于中国方面来讲,发展自身科学技术非常必要,但在自己水平没有达到时,要迅速提升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必须笼络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为此,就是再多付出几倍金钱和地位,甚至夸张点,搭进无数美女,能多换来多几个人类顶级的科学家,也是值得的。
所谓'千金买骨'就是这个道理。
杜聿明在这里证明了他的军事水平。
杜聿明是一把尺子,没有粟裕长,但是
比林彪不短。
林粉莫拍,我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