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经历的改开前后的农村生活 -- 老实农民
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的回答。
转进+伪装失忆,也是一种幸福。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让所有人受益的;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是让所有人受害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是不牺牲老百姓的。评价一个时代、一个政策、一个人,我想问三个问题:
1、这个时代/这个人,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还是加速了社会发展?
2、这个时代/这个人,是不是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3、国家领导人要求老百姓做出的牺牲,从国家长远计,是否值得?以抗美援朝为例,领导层做出出兵决策的时候,很清楚的知道,很多人会为他们的决策付出生命。这个牺牲是不是值得?如果不值得,就是穷兵黩武。
在这里顺便吐个槽,有人说,改开后的国外影视让人认识到中西方的生活质量差距----狗屁!抗美援朝的时候,我们的士兵都知道美国人阔气,缴获人家点饼干罐头就跟过年一样。中国士兵所做的是用英勇弥补这种差距,而不是看见差距就跪了。
至于原帖,就不改了,挂在那里,呈堂供证。
改开前是V1,改开后是V2,V1大于V2大于0.我不反对。我反对的是,V2小于0,我在其他几位河友帖子里面感觉到了这种观点,当然可能是我自己阅读理解的问题。
但是,如果继续坚持公社制度,是不是会更早,比如说88年就取消粮票呢?我持怀疑态度。因为,这需要证明,V1能继续保持下去。
这个问题,我觉得涉及到一个更大的话题,就是邓小平及其同志为什么要搞农村改革?假设他们不是白痴的话,他们这么做肯定是原因的。当时公社制度有没有困难?有多大困难?如果老兄有高见,不妨赐教。
不过,我该怎么说呢?这位还缺乏足够的革命意志。
反正我认识的人,说起文革期间上学,都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当然,要是问,文革前,文革后,中小学生数理化学了那么多,又有什么卵用?我也无言以对。
毕竟,历史没给验证的的机会。
但是,我们有50-52年数据、53-57年数据、58-79年数据、80-84数据、85-2016数据,以过去推未来,这是最基本的预测方法。
至于您所言的“我持怀疑态度”,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我认为坚持公社制度的话,速度会低于包产到户的实际增速V2。”?
说句不客气的话,虽然都是假设,假设“坚持公社制度的话,增速V1会高于包产到户的实际增速V2”还有实际的历史数据做参考,假设“坚持公社制度的话,增速V1将低于包产到户的实际增速V2”是纯脑补,一点依据都没有。
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无论恢复高考还是包产到户、引进外资等,都不是小平同志最先提出来,多数情况下,小平也不是最激进的一个,就包产到户来讲,最先表态支持的是陈云,华国锋表态个别山区单门独户可以包产到户但要参与集体分配,也在小平之前。
小平同志究竟是怎么想的?确实不知道。考虑的重点是“事”还是“人”?也不知道。
但是,做事操切,简单粗暴,以“举重若轻”为名一刀切,是小平同志的风格。当甩手掌柜可以,调查研究,辩证分析,花心思真抓实干,是小平同志不屑做,也做不到的。
想干成事儿,这世界就没有不困难的。要说困难,59-61年的农村困不困难?李昌平上书时的农村困不困难?
困难时期,毛泽东同意曽希圣在安徽搞包产到户试点,结果,那两年,安徽粮食产量降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恢复却比全国慢。和万里在安徽差不多,减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增产却赶不上,只好抓住个小岗村在农委主任位置上强推。
当年,陈云提出,包产到户,四年可以恢复,不搞,花的时间会长很多。62年搞出《人民公社六十条》,相较58年一窝蜂搞的那种公社,也是改革,结果,63-65,3年就恢复了。
要说70年代末期,还真谈不上有多大的、克服不了的困难。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3以下了,人口增速在下降,人均粮食创下新高,水利建设有了基础,引进大化肥化纤装置即将投产,良种推广即将铺开,这时候一分了之,确实是理解不能。
至于公社制度需不需要改革,肯定需要啊,哪有一个方子管一辈子的事儿?
有意思的是,大喊“xx年不变”、“xx绝不动摇”的,恰恰是那些改革口号喊得最响的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保留公社制度的话,也是需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62年《人民公社六十条》后的公社与58年一窝蜂建起的公社就大不相同。
到了七十年代末,人均粮食产量稳定超过300KG以后,更精细化管理,更多样化的经营,因地制宜引入责任制,增加按劳分配的比例等等,都是必要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就一个民办老师,全部科目教完,她本人是大队书记的侄女,初中生。你要说这教学质量能好到到哪里去?
但是,能上学能识字能读书看报,能懂一些基本的数理化知识,这和以前的基础相比,完全是巨大的进步了。
农村中学开始普及,这是68年侯王来信之后的事儿了,很多地方搞的是“戴帽中学”,也就是好点的小学办几个初中班,好点的初中办几个高中班。当时师资不足,合格足够的师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金钱投入的,很多地方只能短期培训后初中毕业生教小学、高中毕业生教初中。当然现在好了,很多省会城市已经是硕士生教小学,北京有博士生教中学的了。
虽然文革期间普及的中小学教育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可以逐渐改进的。
包产后的那几年,中小学入学率、升学率、在校学生数(应当主要是农村)断崖式下降,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成就吧。
为啥我家人那段时间都好好的,我家成分也不咋地。我爷爷外公都是国民党,解放后都回老家种地了,挨了几天批斗,也没受啥罪。我爷爷一直念叨的是当年他救了一个抗日大刀队队长,文革时那人斗他最起劲。
看了某知乎答主摄影师的揭秘啊,这不是活生生的把人变成鬼么,当然普世派可以说这是个人自愿啊,是女性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身体啊,虽然很多是未成年的幼女男童啊。恶心死我了,可比新时代发自内心自愿的“芦柴棒包身工”,有过之而无不及,芦柴棒只是被压榨肉体,这个是比这个还要恐怖一百倍的从精神上的凌迟,可是大多数人看了轻飘飘的鄙视批评一句,甚至有些人还觉得是文化多样性呢。
有兴趣的可以搜知乎“中国ACG圈子里都有哪些惊人内幕?”
最可怕的是那个揭秘答主已经把帖子删除了,我下载了删除前的回答,但是限于答主意愿就不贴出来了,大家看看其他回答也就大约知道了
狼吃羊是天经地义的,从伊索寓言的年代就开始了。而羊吃狼必然要是“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这个就看屁股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