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兰.德波顿:论爱情 -- 万年看客

共:💬28 🌺2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方人在本能爱情和精神爱情之间拉锯,中国人才能超越

  爱情一词是西方概念的翻译,中国古代没有这一词汇。西方人在本能爱情和精神爱情之间拉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主贴讲的浪漫主义爱情其实是本能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则是精神爱情,西方主流的爱情就这两种。主贴的观念在西方是异数,从西方人性格类型来说也不大可能成为主流,中国人倒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他的一些观念。

  “一切目的都是上床”就是主贴里的本能爱情或者称为浪漫主义爱情,按本能行事,跟着感觉走,拒绝理性。这是动物性爱情。

  现实主义爱情则是社会性爱情,可能只有中国才比较普遍,典型的是这样,男性的话会考量目标女性是否有资格得到自己的精子,是否会玷污自己的血统和名声。这一点可能现在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传统中国人中是存在这类观念的。

  西方在基督教盛行时,观念是上帝完美肉体则有缺陷,相对应的爱情则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受到推崇。近代文艺复兴后,上帝死了,追求完美之心没死,于是肉体就成完美的替代品,相应的崇尚本能,本能也就完美了。从本能线性外推,以性为中心基础,把性作为爱的顶点,然后从性的满足推到灵魂伴侣的完美,以及性格思想方面不可更改的完美,自然也就永远幸福。相当于是上帝在地上建立起天国。

  这一套观念对中国人的危害可能大一些,但对西方人倒没什么,因为西方人的性格类型就适合这一套。西方那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所谓普世价值难道还少吗?主贴提出的把对方看成小孩的技巧,通过互相学习来提升双方的观念,在西方都是行不通的,因为西方人90%是情感型的人,他们永远是小孩,就算知道了道理也做不到,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本能,操作上他们无法做到互相学习。所以西方人还是继续活在本能世界里自欺欺人算了,至少能伪善一把。

  中国人则不同,中国有40%的理智型人,也就是他们知道道理以后能做到,所以中国占主导的实际上还是理智型人,虽然情感型的人略多些。那些不恰当的西方观念,就可能对中国人造成一定困扰,但也不过是困扰而已,困扰过后,道理可能更清楚,中国人就能做得更好。中国迟早会出现新爱情观,超越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成为潮流。

通宝推:明心灵竹,樊逖,fisherx,老老狐狸,乾道学派,秦波仁者,
家园 然而不用套路也是不行的
家园 用了就流于俗套了
家园 想多了也没有用,还是用心对一个人再说吧!

就像农民兄说的想找一个心灵可以依靠的港湾,或者找一个可以上床的对象,这两者应该是一致的!

某种意义心灵的港湾更重要吧!特别是夫妻二人有了孩子之后,有个小家之后,再谈论所谓爱情或者执着的去追求爱情都是对彼此的伤害吧!

家园 也不是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西方人比较原生态一些

许多西方人行为特点,在中国少数民族身上都能找到。

当然西方的宗教哲学发展的要丰富的多,不过人身上的性格特征还是基础。比如英国人的爱情观与巴西人的就不会相同。

家园 当荷尔蒙一天天减少时,爱情观自然就逐渐“成熟”了起来

人的多无聊才去琢磨两性的哲学。

家园 爱情恐怕是琢磨不出来的

可遇不可求。一般琢磨两性关系的大多是饱受两性关系伤害的哲学家。

家园 比如苏格拉底
家园 记得你说的是 西河 的指导下找到另一半的,难道指导的方法

论有问题了?

家园 兄台一定记错了人

我下河时间很短。而我的婚龄很长。

家园 不就是基因要复制自己么

不用搞得那么复杂,

所有生命体基本就在做两件事,生存和繁殖,而生存是为了繁殖

身和心是基因的壳,“我”是个幻象。

真正要搞明白的问题是为什么生命要延续。

家园 莱蒙托夫有一句...

爱,可是爱谁呢?暂时的相爱不值得,永久的相爱又不可能。

家园 很清楚啊,不愿意复制的都灭亡了,剩下的当然

都是有强烈复制愿望的。所以到了性成熟之后就有强烈上床欲望是天定法则啊。

当然性爱感觉美好,这个奖励机制也是大家乐此不疲的原因吧。

我思索这动物的性爱是不是也有非常爽的感觉呢?可是我又没办法问我的老鼠,哎,你们昨天啪啪啪 到底爽不爽,能不能把感觉描述一下啊?

如果爽,那它们就应该乐此不疲,跟我们一样,可是大多动物又都是季节性性爱繁衍。这个似乎是目的性很强的性爱啊,他们到底爽不爽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