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阿兰.德波顿:论爱情 -- 万年看客

共:💬28 🌺21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方人在本能爱情和精神爱情之间拉锯,中国人才能超越

  爱情一词是西方概念的翻译,中国古代没有这一词汇。西方人在本能爱情和精神爱情之间拉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主贴讲的浪漫主义爱情其实是本能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则是精神爱情,西方主流的爱情就这两种。主贴的观念在西方是异数,从西方人性格类型来说也不大可能成为主流,中国人倒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他的一些观念。

  “一切目的都是上床”就是主贴里的本能爱情或者称为浪漫主义爱情,按本能行事,跟着感觉走,拒绝理性。这是动物性爱情。

  现实主义爱情则是社会性爱情,可能只有中国才比较普遍,典型的是这样,男性的话会考量目标女性是否有资格得到自己的精子,是否会玷污自己的血统和名声。这一点可能现在很多人没听说过,但传统中国人中是存在这类观念的。

  西方在基督教盛行时,观念是上帝完美肉体则有缺陷,相对应的爱情则是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受到推崇。近代文艺复兴后,上帝死了,追求完美之心没死,于是肉体就成完美的替代品,相应的崇尚本能,本能也就完美了。从本能线性外推,以性为中心基础,把性作为爱的顶点,然后从性的满足推到灵魂伴侣的完美,以及性格思想方面不可更改的完美,自然也就永远幸福。相当于是上帝在地上建立起天国。

  这一套观念对中国人的危害可能大一些,但对西方人倒没什么,因为西方人的性格类型就适合这一套。西方那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所谓普世价值难道还少吗?主贴提出的把对方看成小孩的技巧,通过互相学习来提升双方的观念,在西方都是行不通的,因为西方人90%是情感型的人,他们永远是小孩,就算知道了道理也做不到,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本能,操作上他们无法做到互相学习。所以西方人还是继续活在本能世界里自欺欺人算了,至少能伪善一把。

  中国人则不同,中国有40%的理智型人,也就是他们知道道理以后能做到,所以中国占主导的实际上还是理智型人,虽然情感型的人略多些。那些不恰当的西方观念,就可能对中国人造成一定困扰,但也不过是困扰而已,困扰过后,道理可能更清楚,中国人就能做得更好。中国迟早会出现新爱情观,超越古代中国和现代西方,成为潮流。

通宝推:明心灵竹,樊逖,fisherx,老老狐狸,乾道学派,秦波仁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