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挖新坑,占坐位。 -- 关中农民
那时候比现在的农民还年轻点。人逢喜事精神爽。在那之前已经追求一年多了。怀孕之后,B超之前,我常常独自开车时大喊一声:“我要生闺女”。真就感动观音菩萨梦想成真了。
农民出去游览要给孩子另定房间啊。
他们家孩子太小,不能单独另睡一个房间的。
其实大人不用做贼心虚,小人家们对乃们的游戏不感兴趣。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这不就是高手到达一定境界后的寂寞吗?
因为压力小了,所以焦虑了!
有时候有同感!
的几个不知所谓的华山论剑者。人家是登在珠峰顶茫然,我是站在我家门口的土台子顶茫然。我这个茫然是找不到克服自己焦虑的对象的茫然,不是人家无敌于天下的那个茫然。
我确实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要好好想一想,培养个啥爱好。
不管多么的精神不爽,生活还是要继续啊,焦虑时找点事情干,能平衡一下。
我家小棉袄尽管在加州出生,跟着我们长大,不知道为啥喜欢爸爸做的面食,凉皮啊,炒面片,拉条子啊,油条等都是娃的最爱,可是儿子已经美国胃了,悲哀!
现在贡献一个油条简易做法,先上图
先一天晚上发面,就放酵母,大约3克配两碗面,然后一小勺糖,一点盐。加水搅拌,注意,就用筷子搅拌,不是和面一样下手。用筷子能搅成面团就好,室温发酵。关键就是面要软,但是又不能太软。
第二天早上炸油条,在案板上铺上锡箔纸,倒上一些油,把面团弄到案板上,沾着案板上的油团一团,很容易,因为面很软,有大量蜂窝。
油在锅里大约1。5厘米深,小火加热,用刀把面切成小条,入锅炸,用筷子翻动。因为锅小油浅,所以做不了大油条,都是油条宝宝的样子。大约15分钟就完事了,油可以顺便做油泼辣子,不浪费。
第二个是个凉菜,夏天好吃,凉拌莲菜。
这个更简单,很好吃。莲菜切片泡水,姜葱切沫备用。烧开水,把莲菜下水煮一分钟,然后捞出放冷水漂洗,沥干水,把葱姜放上面,加一些盐,用热油一浇,酱油和醋1比1倒入锅里面稍微热一下,也浇在葱姜上,搅拌,开吃。
宝推一下,这2个菜是真不错。方便又简单。赞
(不过图是不是放错位了)
终于大姨夫走了,农民回归生活了。。。
农民在国内做过本科生辅导员一年,也作过多年教学。现在在米地这儿管本科生两年了,目前看来不久的将来还是要继续管下去,因为这是个苦差使,好容易抓了我顶缸,系椅子不会让我撂挑子的,及时今年学术休假,这个差使还要顶着。那么我就从学生管理对比一下天朝和灯塔的差异,看看大家在那些方面可以加强。这也是高等教育软环境之一啊!
总体来讲,灯塔国高校的软环境大大超过天朝,这个跟这个高校拿到多少基金,发了多少文章无关。一个大学,首先要让教授们有自豪感,愿意为这个高校努力。农民目前的学校属于米地三流公里,usnews上排名200到300间,够臭吧!当然在我们州200高校里,还能勉强前10吧。如果用陕西高校对比,我们基本类似于西北大学这一个档次吧。可是在学校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每一个教授的信息,从系里的人名单点开,每一个教授,包括讲师都有自己的主页,介绍从那毕业,从事什么研究,获得什么奖励,发表什么文章,目前有什么科研基金等。这个个人主页自己可以更新,当然我们懒,很多人都不更新。比如我自己,除了上课的信息是自动更新,新文章基金我会手动更新。其余信息都几年不变,比如我的照片是7年前的,看着很青春如同20 多岁,现在老了很多,就更不想更新了。这些个人信息其实能培养教师对学校的认同,觉得我在这儿是有价值的。
从外面来说,别的人可以知道你们有哪些教师,从事什么研究,系里一共多少老师,研究是否活跃。这也是高校招生的旗帜啊。这一点国内做的很差,除了北大清华这一类学校,底下的高校就没有这些信息。比如我的三个高中同学,分别在南航,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都是副教授,可是学校根本就没有她们的个人网页,在她们系里面,也只是一个名字,没有任何介绍。这三所学校,在天朝的地位跟我目前的学校在灯塔国类似,可是天朝高校明显在这方面和差劲啊。现在作个网页有多难?大学完全有力量把这个做好了。
说到这个本科生辅导员,我们那时侯还要找学生谈心,象政委一样,学生组织活动也叫这我,我就想邻居大哥哥一样。本来就是师兄嘛,才大了他们3到4岁。及时发现学生动向,不要出啥事故。但是在学业上我 记得没有太多帮助,本来天朝高校教学安排很紧簇,都按照课表走,不用辅导员操太多心,有的学生有不及格来哭诉,我都让他们找任课老师,这个事情我管不了。当时就兼职作了一年辅导员,后来我自己教学科研也忙,也开始修一些研究生课程,就再没做了。
农民目前的学校在学生指导分三个等次,如校前,低年级,高年级。入校前在录取后和开学修课这一段,很多学生已经有在高中修的AP(Advanced Placement)学分,入校就可以少修不少基础课程。我们有一个辅导中心就干这个事情。有时候他们有不太清楚的专业问题会打电话问我,因为化学AP很普遍,所以他们跟我打交道还挺多,尤其秋季开学,也就是这几个礼拜。
学生开始上课后,他们就归低年纪的辅导中心管理了,我们学校每个学院都有这个中心,有6个员工左右,必须是硕士学位教育学相关的人。他们会指导孩子们怎么选课,很多孩子经常乱选课,弄得6年毕业不了。我们现在很强调毕业率,就是四年学生毕业率,这个数据目前跟州政府对学校的拨款相连接的。校长已经很多次强调我们要guarantee student success, 其实他是想说不要让学生通不过毕业不了,但是他不敢说,那就是干扰academic freedom, 那他就有麻烦了。教授们根本不管他这一套,学不好,该通过不了就是过不了。这个中心跟我们这些专业指导教授接触最多,学生在一到二年级也要修很多基础专业课程,很多时指导中心的老师就打电话咨询我们。比如我自己就经常跟中心的一位大姐巴巴啦联系,基本每天都有电话或者邮件。一般情况下,指导中心不会让学生来找我们,否则我们就太忙了,他们毕竟是全天候指导学生,可是我们还要上课,科研,指导研究生。大约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专业的学生就集中到我这儿来了。我们系本科学位有化学和药学,每个年纪100到150人左右,三四两个年级就是接近300学生。因为这儿学生都自己修课,每个人进度不一样,经常就出各种问题。比如有的课程是序列的,秋季一,春季二,秋季没赶上,那春季就不能修二,耽误一年。学生急着要毕业,我也希望他们能走人。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他们能上替代课程。为了学生能有很多动手机会,我们有independent study(CHM379), senior research(CHM489).他们必须找一个教授,然后参与人家实验室来学习科研,最后教授给分数。这两门课可以重复选,我就经常用学生的这个学分来替代一些他们上不了的课程,让他们能及时毕业。
美国换专业很普遍,学生自己网上一申请,三天就完成了。可是这个换专业带来很多问题,他们修了很多学分,可是换了后,这些学分在新专业不算,最后弄的学分恨不得都160了,本来120 就能毕业。换专业的学生经常很迷茫,还要我们来了解孩子的兴趣啊,职业发展计划啊,这些学生很花时间,经常来了办公室一坐就半个小时。但是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必要的,让学生最终学自己喜欢的,总比毕业了再回头要好啊。这一点天朝大多高校还做不到,应该学习。
还有就是转入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单要转换成我们学校的,我要检查他们以前的课程的教学大纲跟我们的课程的差异,如果70%吻合,就可以给相应的学分。米地高校转学太普遍,而化学又是基础课程,所以我每天都会收到学分处送来的邮件让评价课程相似度。这一点天朝高校不多,没有这个烦恼。
总而言之,天朝高校学生集体性活动多,都在学校住着,从社会学角度,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同学从跟同龄人的交往学会如何跟别人打交道,准备将来进社会。从人文学角度,这是有优势的。米地大学没有班级概念,他们每个人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计划,所以学生互相的交往不像天朝高校。这儿高校学生工作很普遍,大多人高中就开始工作,所以他们比天朝的同龄人更早进入社会,所以也不需要高校这个孵化器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他们的独立性方面完胜大多天朝的大学生。
灯塔国的高等教育早已经进入兜售教育为产品的阶段,所以为学生服务这一点肯定超过天朝。另外就是教授数量也完胜天朝,这也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比如我们学校大约两万学生,教授数量在550左右。这都是有自己独立研究的教授。而天朝很多高校,比如西北大学,学生大约3万,有独立研究的教授不到200,所以天朝高校的建设其实远远落后呢。建设高校的软环境,天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今天思考了一下当年大学时的学分,把能记住的列下来,这些课程我肯定都修了,因为还能想起来谁是代课老师,是否有漏的就记不住了,所以大学时我修的课程是多于这些列出来的。
高数1 和2 (6学分)
军事理论(3学分)
大学英语1 和2 (6学分)
无机化学1 和2加实验(10)
有机化学1 和2 加实验(10)
有机合成1 和2 加实验(10)
物理化学1 和2 加实验(10)
分析化学1 和2 加实验(10)
波谱解析加实验(5)
生物化学1 和2 加实验(10)
药理1 和2 加实验(10)
生理1 和2 加实验(10)
植物学加实验(5)
分子生物学加实验(5)
免疫学加实验(5)
微生物加实验(5)
药物化学1 和2 加实验(10)
天然产物化学加实验(5)
核酸化学(3)
毕业设计一学期(10)
选修(36)
不算选修课,这些学分已经远远超过120了。所涵盖的课程基本相当于我现在指导的学生的化学学位再加上药学学位。不知道现在天朝是否有改变,当年我们还是很辛苦的。我记得物理化学试验超长,还有分析化学试验,仪器经常很难调整,有一次从下午3点弄到晚上9点。从本科基础教育来讲,我们当年上学时候天朝高校还是很好的,我觉得完全超过大多的灯塔国高校。后来扩招厉害,质量咋样就不好说了。
我现在回味一下当年的选修课,还是蛮好的。我现在的学校,这些选修也是记在他们120 个学分里的,叫什么 art/humanities electives or social sciences. 我们的化学和药学本科都有9个这样的学分,所以他们的实际学分也就111个,对比我当年的学分,你可以看看我现在的学校学位水分多大。不光我们学校这样,整个州目前都这样。奥白沫不是说了嘛,要让大学容易毕业,早毕业。
其实这36 个学分还分两个层次,比如大学体育两个学期6个学分是必修,还有6个体育选修,我记的自己选的好像是足球和篮球。剩下的24个就是完全自己选,都是唐诗,宋词类。我拼记忆想一向自己修了啥?
唐诗
宋词
古代小说
按摩
伤寒论(没完成,中途drop)
影视欣赏
还有几个就实在想不起来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唐诗,有一次老师讲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当时阴天下雨,外面也是秋天落叶,看着窗外,忽然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诗的意境。
没钱没资源,教授们自然俗人的一面大爆发,变成叫兽,而学校里的管理服务人员更要打压教员以获取资源。学生自然也就和光同尘了。
不光是教育体系,其他的医疗卫生体系,官僚体系,商业体系,娱乐体系......无一不是如此。建设说的容易,没钱什么都是瞎扯。
身边反倒有很多兢兢业业干教育的教授,可能研究水平不高,但是教学很负责认真。现在有钱了,发很多高级文章,兢兢业业干教育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一直跟国内有合作,从国内一流到二流到三流大学,我都有交流,这就是我的体会。
故事发生在某985院校,主角是我同学,职位是副教授,所谓“小老板”,当时实际指导一个“大老板”的研究生工作。
该生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连人都不怎么出现,大老板决定开掉他。这学生选了个没别人的时候摸到我这同学的办公室,看了看周遭情况,啪地一下把门关上了。我同学吓得跳了起来,厉声质问他要干什么——还好,行贿。
行贿不敢收,但还得去帮他给大老板说情。不去的话,就怕他下次上门,指不定要干什么了。
这么浑的学生少有,不然也不能当成故事讲,但是现在学生确实不好带。当年学生读研究生,基本是真想走研究道路,现在很多学生根本目的是混个文凭,自己没有科研主动性,也不能全怪教授不好好教育。
当然了,教授方面的问题更多,这个农兄熟知,就不啰嗦了。
大智慧还没有,现在全民都这个风气,学校自然不能免俗啊。
一般老百姓,小聪明也没什么不好,总比愚蠢强。中国老百姓是最不好骗的,倒不见得群众的眼睛都有多么雪亮,无非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好处不惹事。考虑到中国的体量,就没有敌人出得起在我国搞事的代价了。
但是国内耍小聪明的收益有点太高了,小聪明也是一种本事,靠这个本事获取收益也是天经地义。但比踏踏实实办事收益还大,这就不得不说办大事的人缺乏大智慧。
现在高校以我的所见所闻,我觉得有点学到了美国精英教育套路的意思,优秀的学生有心想学,还是有师长乐意栽培。能学到多少东西,取决于学生有多聪明多主动,能从教授那挖出多少东西。其实这本来没什么,美国高教系统世界领先,谁也不能说不好。但是国内太多学生为文凭而读博的,很多相当于当了几年廉价技术工,毕业出来根本没有独立科研能力,对人生实际是一种浪费。
不过还是有个好消息,国内的文凭膨胀,已经影响到美国了,我看很多美国文凭的博士水平也不过那个样子。我倒是宁愿国人混文凭多到美国来混,毕竟,美国博士生的收入自己活得可以挺滋润。国内我听说不少博士光靠补助每月结余都困难,不靠发文章的奖金,恋爱都谈不起。